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專題複習 古詩詞鑑賞講義(網友來稿)

湖北  高尚全

高考專題複習 古詩詞鑑賞講義(網友來稿)

一    考點闡釋(能級E)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    鑑賞指導

考點知識及鑑賞示例

① 鑑賞作品的形象   形象,又稱藝術形象。客觀存在的景色,事物及活生生的人,一旦被

攏挫於筆端,就成爲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它是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是讀者把握文學作品情思的主要途徑。詩歌按藝術形象可分爲:借景抒情類、託物言志類、敘事寫人類。

鑑賞作品的形象首先要弄清詩歌的主要意象,即景、物、人(包括抒情主人公)。景色的鑑

賞要抓住情景的氛圍和感情基調,並結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心境來準確把握。景物的氛圍一般有淒涼、清冷、幽深、空闊、遼遠、靜謐、熱鬧等,有冷暖兩種基調,可反映出作者或喜或悲,或恬適或憂寂的思想感情。鑑賞時要全面領會,準確感知。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同學們一般以爲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感傷的心情,其實不然。一二句中的“瑟瑟”指碧玉而不是“蕭瑟”之意,這兩句寫出了傍晚江面紅綠交映,波光粼粼的絢麗景象,並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三四句中的“可憐”是“可愛”的意思,對露珠和月的比喻給人強烈的美感。面對如此美麗的秋江晚景,詩人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對眼前奇景的喜愛之情。

物象的鑑賞要注意其人格化形象所象徵的人的品格、志趣、抱負等。如於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歌以人格化的手法寫石灰的採石,燒石,泡用過程,託物言志,表達出詩人寧受千種磨難萬般艱險甚至生命,也要保持節操,留取人生之清白。

敘事寫人詩主要與懷遠思鄉、友人情誼、弔古傷今等有關。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

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歌寫詩人坐車行於秋天的山中見到的豔麗景色,迷人的楓葉比二月花還鮮紅,沒有一點蕭條冷落之氣,流露出作者對深秋山景的喜愛之情,給人以樂觀的感受。

②意境  意境是指作者所繪之景與所表之情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是詩人的思想感情

與作品的形象完美統一的結果。鑑賞意境要藉助物象,領會詩歌中藝術形象的具體特點,以此爲柺杖,慢慢去體會。根據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可分成懷古詩、詠物詩、寫景詩、敘事詩、哲理詩等。不同類詩歌的`意境的鑑賞略有不同。對於懷古類,一般要弄清所敘述的是哪一段歷史,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提到哪些歷史人物,再想一想詩人流露了怎樣的褒貶態度,抒發了什麼思想感情,詩歌有無諷今之意。比如《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壯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詩透過今昔對比,寫出昔盛今衰,鮮明地抒發了感時傷世之情。又如唐朝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悽悽,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首詩透過寫宜陽城人煙稀少,野草茂盛,花開花落,春色空好,無人欣賞,也表達了感世傷懷和嘆惋之情。

對於詠物類詩歌的鑑賞要弄清所寫何物,此物在作者筆下是何特點,有何喻人之意。比如李

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詩中“金絡腦”是一種貴重的馬鞍,比喻受到重用。作者借馬寄情,什麼時候才能披掛上陣,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縱橫馳騁,建立赫赫功勳?一股熱望建功立業卻不被賞識的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對於寫景詩的鑑賞要弄清作者描繪了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什麼景色,作者寫景是爲

了寄託什麼情感。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首詩描寫了一幅早春雨後的西湖圖景,景色明麗,充滿生機,特別是白沙堤上翠柳成蔭,更是惹人喜愛。一個“最”字突現了詩人對美好春色的無限熱愛之情。古詩中的敘事詩往往融敘事於寫景或詠物中,可結合寫景和詠物進行鑑賞。

③抒情方式      我們常說的抒情方式有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作者直接對有關人、事表達愛憎態度。間接抒情主要指寓情於景、事、物等,尤其是情景交融,是詩歌最常見的間接抒情方式。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一首詩綜合運用了直接和間接兩種抒情方式。一二句融情於景,將生活的艱苦和思鄉情懷融於迷濛暗淡的景色之中。三四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報國的強烈願望和堅定的信念。

④藝術技巧 藝術技巧又稱表達技巧,是對錶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結構技巧的統

稱。表達方式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描寫中的白描手法在詩歌中經常運用,它的特點是對景物粗線條勾勒,不加鋪陳和修飾。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詩歌中的修辭手法還是常見的幾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比(襯托)、對偶、設問

、反問、雙關、互文、引用(用典)等。比如李煜的詞《虞美人》裏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經典的比喻,他用江水的深廣多長比喻自己亡國後的無盡愁思,深刻而有韻味。這種寫法,跟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樣,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了,讓人想起他讀一故都金陵的不捨與懷想,也難怪會因此招來殺身之禍。又如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詞人突出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渲染了一個愁字,將少年時的故作愁態與而今的憂國憂民,報國無門之愁鮮明對比,強化了此愁之深。

詩歌中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以景結情)、虛實結合、託物言

志、動靜結合、象徵、反接等等。比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裏,建業暮時鐘。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前六句寓情於景,渲染了沉重的心情;尾聯以景結情,把送別的綿綿情意歸結到可以讓人盡情想象的“沾襟比散絲”上,真是餘味無窮。詩歌的結構技巧主要是照應、鋪墊、抑揚等,不展開敘述。

⑤詩歌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  詩歌的思想內容一般包括送別惜別、羈旅情愁、思

鄉懷遠、閒適恬淡、樂山好水、感時傷世、弔古傷今、憂國憂民、言志抒懷、嘆惋諷諫等 。

 作者的感情一般包括惜別情、思鄉情、戀友情、懷古 情、黍離情、諷諫情、報國情、熱愛情等。比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風”這一經典意象往往和很多傷感的情緒聯繫在一起,“見秋風”的氛圍更容易撩撥客人的懷遠思親之情。這首詩寫思鄉,作者寄情於敘事中,再現了寫信和寄信兩個生活片段,表達出內心複雜的愁緒,真切動人,別具一格。

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人寫

羈旅愁思,虛實結合,用可遠隔千里寄相思的明月抒盡對親人的綿綿思念。再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是杜甫很難得的閒適詩,從視覺和嗅覺兩方面寫詩人的強烈感受,用工筆描繪的飛燕圖和睡鴛鴦與粗線條勾勒的春日豔麗圖景交相映襯,清晰表達出安史之亂後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心境和麪對欣欣向榮景色的喜悅心情。

⑥詩歌的語言風格 詩歌的語言特點主要有:形象生動、清新淡雅、平實質樸、含蓄雋永、

工整華麗、豪放激昂、節奏鮮明、反覆嘆惋、抑揚頓挫等等,同學們要加強對這些說法的揣摩和理解。

⑦詩歌中的常見典故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典故意象很多,以其能激發所有華人的共同情

感而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成爲人們思想感情的傳遞媒介,在詩歌中經常出現。常見的有:楊柳、鴻雁、杜鵑、鷓鴣、瀟湘、南浦西樓、高樓、飛蓬、浮萍、明月、菊花、梅花、胡琴羌笛、船帆等,弄清這些意象的經典內涵無疑有助於對詩歌內容的鑑賞。

來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楊柳”因諧音和送別時

折柳相送的習俗而成爲惜別的象徵,能簡潔形象的表達離別的愁緒。漢樂府《橫吹曲》有《折

楊柳》歌,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次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就用聽到《折楊柳》歌撩起了故園情表達出懷遠思鄉之情。姜夔在《雨

霖鈴》中靈活地用“楊柳岸”也表達了離別之情。

鴻雁,即大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飛,排成“人”字,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

旅鄉愁。鴻雁的叫聲特別哀婉,更令人觸景生情,平添愁怨。鴻雁還被作爲傳書信使在詩歌中普遍應用。

杜鵑又叫子規,叫聲常淒厲,在詩歌中寄託詩人的思鄉情和哀怨。也有人將子規人格化,表

達其他的情感。宋朝王令有一首《送春》“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換不回。”詩歌擬子規啼叫是爲換回春天,表達了惜春之情。

瀟湘因湘妃的故事成了哀怨或愁情的象徵。南浦(浦指上船離去的地方)常指送朋友和朋友

分別的地方。西樓也指 送朋友和朋友分別的地方。西樓如果臨水,則成爲典型的“望江樓”

。因爲江水東流更易生髮悠悠離愁。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白萍和飛蓬都有飄散不定的特點,常比喻居無定所,四處漂泊。

明月是寄託相思的載體,菊花和梅花是人格是化身,菊花還可喻隱居之意。船帆是代指船的

,船是古代常見的交通工具,也就成了遠去的代表了。

⑧風格流派 從題材和內容可分成:豪放派與婉約派;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現實主義

與浪漫主義等。

⒉詩歌閱讀技巧及規範答題

①讀詩“六看”  即看詩題,看作者,看小序,看詩句,看註釋,看題幹。

看詩題就是要把握標題給讀者的重要資訊,如寫的是什麼季節裏什麼時間的什麼景物或什麼

事情,具體是什麼地點等,還包括詩歌的體裁,內容等。如這樣一些字眼:吟、歌、行、詠、

抒懷等帶很強的抒情性;登、覽、過、望、送、寄等帶很強的動作性,往往寫景敘事,寫見聞

感受。具體像這樣的一些標題:《暮江吟》就該知道是寫晚上在江邊吟哦,抒發心中的情感;

《寄李儋元錫》就可知道是對李儋元錫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寫投宿建德江是的見聞感受;《山居秋暝》寫的是住在深山中感受秋天傍晚的情趣;《越中覽古》寫作者經過越地觸景生髮的感慨之情;《出塞》寫到邊疆去的見聞和複雜心情;《登鸛雀樓》寫登樓所見所感;《過華清宮》是見古蹟生髮出的思考;《賦得古原草送別》表達綿綿不絕的離愁別緒……

看作者就是要知人論世,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實際情況來理解分析。

看詩句要加強對句意的理解,把詩歌當成文言文對待,注意倒裝句和不完全句,要依詩得意

,既要全面關照,又要抓關鍵句,抓詩眼,切不可把詩句的意思搞錯了。詩歌鑑賞題中如果有小序和註釋,一定不能忽視,要認真對待。做題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清和讀懂題幹了。沒

看清就亂做,很容易答非所問,白忙乎。善於做題的人必然以題目的問題作爲思考的方向,得出準確規範的答案。

②結合“六看”,抓關鍵詞句,準確理解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揣摩作者煉字和煉

句的精彩效果。通常情況下,每首詩歌都有它特別閃光的地方,就是所謂的“詩眼”,往往是動詞或形容詞,閱讀中要特別注意。比如王維的《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出鍾。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劃線的兩句中“咽”和“冷”就是“詩眼”。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兩個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幽靜孤寂的景色(意境)。也有一些詩句似曾相識,應該聯想到所學過的詩歌,他們可能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樣整首詩歌就好理解了。如唐代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妻妻,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前兩句讓人很容易想到柳永的《揚州慢》裏感慨城市昔日繁華熱鬧,今日卻恍如郊野的詩句: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後兩句特別是“自”和“落”則讓人想起感慨春光無限好,卻物是人非,滿眼蒼涼景象的詩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因此不難理解全詩表達了作者面對城破人稀情景感世傷懷的嘆惋之情。

③答題要儘量規範準確,一般要注意扣住問題定向思考,結合詩歌鑑賞的基礎知識回答;要

清楚答出你的對有些詩句理解和分析,適當運用鑑賞方面的術語,但不能亂貼標籤;要安排好解答要點,詳略得當。也有一些規律性的表達,像寫出詩歌的意境時一般要包括詩句的句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兩部分;像對修辭的分析就應把含有修辭的那句詩的含義和使用某種修辭的一般效果結合起來具體回答,對“詩眼”的分析也大致如此。

例如詩人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丹陽郭裏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鴉飛盡水悠悠。”請簡析劃橫線句的意境。就可用解釋詩句加上詩人情感的方法去答:這兩句寫的是詩人獨自站在江邊遙望朋友遠去之處,不願離開,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餘江水悠悠不盡,詩人以景物描寫綰結了對朋友的無盡思念之情。

在這篇講義中,我們比較全面系統地講授了古代詩歌鑑賞的基礎理論知識,並藉助大量詳細

的實例觸摸了古代詩歌鑑賞的一些規律和方法,同學們一定要反覆琢磨,加深理解,嘗試運用,才能舉一反三,增強詩歌鑑賞能力,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