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古詩鑑賞專題之羈旅詩講與練(高考複習指導)

【一】 羈旅詩略說

中國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遊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他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由此觸發靈感,寫下詩篇,就叫做羈旅詩。

1、 羈旅詩常見意象: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情感的無奈;時空的永恆;思鄉思親。

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

寒蟬--悲涼。

猿猴--傷感。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

沙鷗--飄零;傷感。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2、羈旅詩常見節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張燈結綵,所以元宵又稱爲燈節。

社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後,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後第五戊曰,稱爲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日集會競技,開展難得的娛樂活動。

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三月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上巳(陰曆三月三日):此日人們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後來演變爲水邊宴飲、郊外春遊的節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傳說此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古詩中多借七夕表達愛情。

中秋: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月色最好,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

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爲陽數,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冬至:是節氣中的起點,相當於一日中的子時,古人認爲陰極陽生之時。

除夕:一年中最後一天晚上。“除”意爲除舊佈新。

【二】 羈旅詩常見主題

1、 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淒涼及思鄉思親之情

示例一

湯顯祖 秋髮庾嶺

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梧雲初暗靄,花露欲霏微。

嶺色隨行棹,江光滿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鵲正南飛。

因爲上書抨擊朝政,觸怒權貴,湯顯祖被貶爲徐聞典史,這首《秋髮庾嶺》就寫於赴任途中。

首聯“楓葉”“涼蟬”點明時令特徵,展現淒涼、蕭條的景象,烘托內心的悽清傷感。頷聯繚繞的暮靄、迷濛的花露籠罩着幾許愁緒,幾許迷茫。尾聯中南飛的“孤鵲”則是詩人的自喻,集中表現了被貶途中的孤獨寂寞與悽清傷感。

示例二

徐禎卿 濟上作

兩年爲客逢秋節,千里孤舟濟水旁。

忽見黃花倍惆悵,故園明日又重陽。

前兩句, “兩年”之長正逢“秋節”相思之切,“千里”之遙恰現“孤舟”之小,對比強烈,意蘊悠長。此時--秋日重陽佳節;此地--千里之外,濟水之濱,孤舟之上;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憂傷及思鄉之情。後兩句,藉助眼前的“黃花”,將客居他鄉,佳節倍思親的孤寂淒涼寄寓在眼前盛開的菊花之中。

2、 借旅途漂泊之苦,表達對生活對生命的認識:嘆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示例一

湯式 [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

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山容瘦,老樹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

“傷心”句運用了一個典故--漢末王粲去荊州投奔劉表,未被重視,偶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抒寫心志,藉此抒發了詩人孤獨惆悵、懷才不遇的悲嘆;“山瘦”、“樹愁”,賦予山、樹人的情思,抒發了詩人對歲月無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壯志難酬)的感慨及重陽佳節的羈旅情愁(對家人的思念)“問相知幾個白頭” ,隱含着對世事變遷的慨嘆;

示例二

劉基 過南旺守閘①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餘。

壯顏隨日減,衰鬢受風疏。

蔓草須句②國,浮雲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盪漾繞青徐。

【注】①劉基,元至順年間進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業,該詩作於他棄官還鄉之時。南旺:在今山東省汶上縣城西南古運河邊。守閘:停船等待河上閘門開啓。②須句:春秋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東平縣境。③少昊:傳說中的古部落首領,曾建都於曲阜。

頷聯表達了對人生短暫的傷感,頸聯是對繁華易逝的慨嘆,首聯和尾聯則流露出了政治上的失意以及急於回鄉的愁苦心情。

3、 關注時事,表達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抒寫詩人美好願望。

示例一

杜甫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爲破幽燕。

[注]①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檢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於懷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於河陽西渚。)

首聯着重敘事,頸聯借“草木變衰”“兵戈阻絕”抒發了詩人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時局的憂慮,頸聯透過“清宵立”的細節表達了骨肉的懷念,尾聯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

示例二

杜甫 月圓①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②,照席綺逾依。③

未缺④空山靜,高懸列宿⑤稀。

故園鬆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委波:綿延不斷的波浪。金:水波閃動着的金光。③這裏指光彩更加柔美。④未缺:指月圓。⑤列宿:衆星。

詩的前三聯爲我們勾畫了動人的畫面:孤月當空,清回滿樓;月映寒江,影動柴扉;月灑江波,浮光躍金;月照綺席,光彩交融;月掛空山,萬籟俱靜;月明中天,疏星寥落。尾聯則藉助遙想中的故園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並寄託了渴望萬家團圓的美好願望。

4、 藉助羈旅中的自然景物抒寫人生感悟或寄寓生活哲理。

示例一

歐陽修 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戲答元珍:一作《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這是作者被貶爲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縣令時酬答丁寶臣的詩。丁寶臣,字元珍,時爲峽州判官。

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

凍雷:春天的雷聲。

物華:泛指萬物。

洛陽花下客:作者曾爲洛陽留守推官。北宋時洛陽的花園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寫過《洛陽牡丹記》和《洛陽牡丹圖》等詩。

頷聯中的傲然挺立的“橘樹”即將破土抽芽的“竹筍”暗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象徵着詩人身處逆境堅強不屈的操守與氣節,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自信與希望。“野芳雖晚不須嗟”則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示例二

陳與義 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動。

首句寫小船順流而下,兩岸花兒盛開;次句寫船行迅速,半日而行百里。三句爲細節描寫:觀雲,神態極爲專注。結句爲觀雲的感受,以雲的不動襯托船的迅速。從字面上看,詩人記寫了“襄邑道中” 小船順流而下、極其迅速的情景,透過一層,我們可以窺見詩人的行進的心情--悠閒、愉悅;可以體會詩人此時的情懷--豪情滿懷,對前途充滿信心。

【三】 方法點撥

羈旅詩的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作者寫了哪些“眼中景”、藉此抒發怎樣的“心中情”。鑑賞時要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在腦海中復活詩歌意境。

如歐陽修的《踏莎行》:

候館(旅舍)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詞作上片前三句是對春景的描繪,後兩句轉入對離愁的敘寫。其意思是離愁隨着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就像眼前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來路無窮,去程不盡。這個比喻,妙在即景設喻,觸景生情,亦賦亦比亦興,是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感的悠然神會。從這一點來說,他比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得更加自然。

2.這類詩在感情的抒發上有何特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鑑賞王維的思鄉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就要弄清楚詩人不直接說自己思念家鄉親人,而從對方入筆抒寫感情的寫法: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極其自然地表達了年輕的詩人背鄉客旅對溫暖的家庭和可愛的親人的刻骨懷念。每當佳節來臨,而自己形影相弔之際,更使他憶及閤家歡聚的情景,這既是詩人自己此時此刻的心聲,抒寫了他深摯的思親之情;也傳達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現了漢民族固有的重家庭倫理的心態。此句流暢質樸,明白如話,一經唱出,便不脛而走,成爲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

詩首句寫“作客”,次句寫“思親”,都是實寫,都是樸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後兩句筆鋒一轉,轉向了虛寫。詩人馳騁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間,設想在重陽節的這一天,遠在家鄉的兄弟們定會象往年一樣登山眺望,也一定會按照傳統的風俗插戴茱萸,暢飲黃酒,同時也一定會想念自己--遠離家鄉的手足,這一番想象,實際上是反襯詩人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全詩一正一側,一實一虛,短短四句起伏變化,加強了深摯情感的表達,顯得韻味無窮。正如清人張謙宜所說:“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淒涼。”

3.詩人是怎樣把羈旅之情與所見所聞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尋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審美境界。

如2002年全國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爲什麼?

解題指導:東都洛陽,在唐代是一個繁華的都市。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春,李白離開長安,泛舟黃河東遊,後來寓居洛陽。開元二十二年的一個春風輕拂氣候宜人的夜晚,白日裏車水馬龍的喧囂和雜沓的人聲,都寂靜下來了,忽然,一聲幽怨婉轉的笛聲傳來,它像一股春風,吹拂着整個沉浸在寧靜中的洛陽城。玉笛吹出了悽清的別離之曲《折揚柳》,惹起遊子們的一片思鄉之情,詩歌以“誰家”起,以“何人”結,笛聲無端而起,鄉情油然而生。遊子的潛意識,經笛聲一調弄即引發起來,可見遊子無日不思家,無時不懷鄉。全詩情致纏綿委婉,飄逸瀟灑。

參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楊柳》的簡稱,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此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4.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5.能欣賞一些打破常規的構思方法(如從對方着筆、反常寫法、矛盾心理),感受詩美魅力。

【四】 練習精選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再宿武關 李 涉

遠別秦城萬里遊,亂山高下出商州。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寫“溪水”?請指出兩首詩中透過溪水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認爲,“溪水無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卻”字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擬人。前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彷彿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詩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現自己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後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彷彿是爲詩人的不幸遠別而嗚咽啜泣,又彷彿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着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詩人借溪水抒發了去國離鄉的愁苦情懷。

2.可以有兩種答案:①不同意。溪水本無情,但眼前這條溪水卻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語意靈動輕妙;並設定懸念,引導讀者去體悟作者的感情。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與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將別之際,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別。“卻”字肯定並強調了溪水的有情,賦予溪水一種動人的人情美。

【誤區透視】

做此類題目時考生容易走進的誤區有:1.構圖意識不強,缺少整體的畫面感。2.判斷失誤,對關鍵字詞的理解不到位,隨意作答。3.自己有一定的見解,但講不出理由,不能自圓其說,不能聯繫詩歌本身來分析評價,只是無端猜想或無根據地歸納,答案牽強、生硬。4.沒有從羈旅詩的內容和特點去把握全詩,只是套用一些空泛的名詞術語,表述缺少嚴密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二、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秋日懷弟

謝榛①

生涯憐汝自樵蘇②,時序驚心尚道途。

別後幾年兒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殘燈夢有無。

遙想故園揮涕淚,況聞寒雁下江湖。

[注]①謝榛:字茂秦,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②樵蘇: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詩的前四句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弟兄孤”的?

2.頸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着怎樣的效果?

參考答案

1.①生計(生活)上,弟弟“自樵蘇”,我則飄泊在江湖;②時間上,“兒女大”,極言分別之久;③空間上,“望中千里”,極言相距之遠。(3分。每點1分)

2.運用了比喻、對偶、誇張等修辭手法(3分);借秋日落葉、夜雨殘燈烘托愁思之深,表現了對兄弟間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問答出“比喻”給3分,只答“對偶”或“誇張”給1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苦雨後感懷 謝榛

苦雨萬家愁,寧言①客滯留。

蛙鳴池水夕,蝶戀菜花秋。

天地惟孤館,寒暄一敝裘。

須臾古今事,何必嘆蜉蝣。

[注]①寧言:更不必說。

1.請簡要說明頷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2分)

2.請簡要分析詩中所表達的複雜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2分)描繪了一幅蛙鳴池中、蝶戀菜花充滿生機的秋景圖。

2.(4分)示例:詩人因雨而滯留異鄉,產生了“惟孤館”的漂泊愁苦之感,並由此引發了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暫無常的慨嘆,但結尾又以“何必”二字表達了詩人的超脫與豁達。

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衝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認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睥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爲這首詩洋溢着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爲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參考答案:(1)“片雲”“孤月”意境淒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繫“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繫“不必取長途”。

聯繫“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繫“不必取長途”。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注: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於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爲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啓程不久,就被叛軍抓住,送帶淪陷後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鑑賞提示]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祿山攻破潼關,唐玄宗入蜀,肅宗李亨即位於靈武。

(1)“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的意思是什麼?

(2)“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爲什麼也“獨看”呢?

(3)“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參考答案:

(1)霧氣沾溼了她濃密的頭髮,月光給她晶瑩的雙臂灑上清寒。

(2)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女兒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

(3)夫妻團圓,安史之亂儘快結束,人民不再流離失所。

另:①詩中有兩個字即寫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請在詩中找出這兩個字,寫在下面。

②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爲什麼?

① 溼 寒

②詩人身陷長安,不寫自己望月思家,卻寫妻子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無限的深情都從這想象描寫中流出,兩地想思,悲苦難言。詩中情景,爲月夜獨有,因此前人的評價是中肯的。

六、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詩歌的首聯、頷聯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4分)

2.詩歌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中“沙鷗”這一意象有什麼含義?其作用是什麼?(4分)

1.首聯寫了歷歷可辨的細草、習習有聲的微風、高高矗立的桅杆和夜泊江邊的小舟。(1分)這些景物蘊含着濃厚的飄搖感和孤獨感。(1分)頷聯寫了垂掛的疏星、遼闊的平野、涌動的月影和浩蕩的大江。(1分)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具有開闊遼遠、氣象博大的特點。(1分)

2.“沙鷗”是詩人自喻,詩人的化身。(1分)這隻孤獨地在高大天地之間自由來去的鳥兒身上,(1分)寄託着詩人漂泊無着的失意感、落魄感,(1分)也體現着詩人初離官場遠走高飛的自在感、解脫感。(1分)

七、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渡江

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1.“客愁”在詩中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參考答案:

12.(6分)

1.奔波忙碌(幾問津、忙於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鄉(鄉國夢),朋友零落(交遊落落)。

2.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八、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夜泊錢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

樹裏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

1.詩歌頸聯“迸”“入”兩字精妙傳神,請選擇其中一個字結合詩句具體說明。(3分)

2.詩歌尾句在詩歌結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短愁”指什麼“愁”?(4分)

參考答案

1.“迸”在詩中用以形容樹葉凋落之態(1分)“迸”字顯示了力量(1分),突顯了自己離愁的沉重。(1分)

或:從語音上看,“迸”字爲去聲,發音氣促而低沉,讓人覺得葉離母體有一種強動所致,不是自然落葉,而是斷裂迸下。(2分)有了這樣的感覺,每一片落葉都讓他驚心魄,百感交集。(1分)“入”字,形容出鄉愁和江水渾融無跡之態(1分),化無形的鄉夢爲有形(1分),詩人的鄉愁如錢塘江水一樣膨湃起伏,無休無止。(1分)

2.第八句總括全詩(2分,答案爲“卒章顯志”得1分,答案若只說“抒發情感”0分)“短愁”指羈旅之愁(1分)思鄉之感(1分)或:二字涵蓋了上文提到的“孤燈”“一雁”所表之情,“離心”“鄉夢”之感。

九、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晚次西陵館

高啓

匹馬倦嘶風,蕭蕭逐轉蓬。

地經兵亂後,歲盡客愁中。

晚渡回潮急,寒山舊驛空。

可憐今夜月,相照宿江東。

【注】①高啓,元末明初重要詩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1.詩歌哪些地方呼應題目中的“次”字,請選擇兩處加以說明。(3分)

2.本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情感?請結合詩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馬倦。②晚渡。③驛空。④夜月。

2.①國家戰亂的淒涼。元明之際,江山社稷在遭遇戰亂之後,到處留下淒涼之感。②羈旅思鄉的孤獨。詩人騎着疲憊之馬,漂泊在外,又逢年終歲末,夜月相照,更添一份思鄉孤愁。

十、閱讀下面一首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1.這支曲子的題目是“夜雨”,全曲卻沒有一個“雨”字,作者是如何寫“雨”的?(3分)

2.“落燈花,棋未收”兩句就刻畫人物形象來看屬於怎樣的描寫方法,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本曲寫雨的句子僅“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兩句,是從側面來寫雨,(1分)用梧葉和芭蕉在雨中的聲響來寫出秋雨的淅淅瀝瀝,(1分)渲染了一種悲涼、寂寥的氛圍。(1分)

2.這兩句採用了細節(或白描)描寫的手法,(1分)可以讓人想見,三更夢醒時分,燈已燃盡,棋未下完,只好作罷的情景,(1分)這個細節表現了作者的孤獨、寂寞和憂心忡忡的心情。(2分)

十一.閱讀下面一首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雙調]折桂令客窗清明

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1.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甚情緒燈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2 這首元曲開頭和結尾寫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個是悲景,一個是喜景。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這兩種不同的景物氣氛對錶達感情的作用。(5分)

參考答案

1.“甚”字,領起“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達了客子(遊子)的愁苦情懷。(2分)(評分:寫出“領起”或“由景及情”,1分;情感,1分)

2.(共5分)這首元曲開頭寫的是風雨梨花日漸凋零的景象,這個景象與客居遊子心情相協調,正面襯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寫的是春來柳發的良辰美景,這景象與遊子心情相矛盾,反襯了悲的情感。(1分)這樣一首一尾、一正一反,從兩個角度烘托了遊子天涯漂泊的孤獨之感和失意情懷。(2分)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後面題目。( 7 分)

[雙調]慶東原京口夜泊

湯式

故國一千里,孤帆數日程,倚篷窗自嘆飄泊命。

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併。

【注】湯式,生卒年不詳,寧波人。元末曾補本縣吏,後落魄江湖間。明成祖朱棣時曾爲文學侍從。

1.①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題目,“雙調”是( )名,“慶東原”是( )名。(2分)

2.找出能揭示這首元曲詩眼的詞語,並闡釋其具體含意。(2分)

3.簡要賞析曲中“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三句的表達特點及其作用。(3分)

參考答案

1.宮調,曲牌

2.愁,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流離漂泊的失意悵惘(愁苦也可)之情

3.這三名勝由近及遠地寫出了黑夜中傳來的種種聲意,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格,句式整齊,節奏鮮明;以動襯靜,渲染了作纔此時長夜難眠的孤寂,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嘆(愁苦、愁思亦可)。(表達特點2分,作用1分)

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後面題目。(8分)

[雙調]水仙子

無名氏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節登高卻異鄉。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

淚漣漣斷送了秋光。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

1.詩中的“孤客”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曲概要分析。(4分)

2.賞析結尾句“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詩中的孤客是一個思鄉遊子的形象。(1分)他身處異鄉,思親念家;(1分)登高望鄉,倍感孤獨;(1分)流淚思鄉,淚水漣漣;做夢歸鄉,百無聊賴。(1分)

2.①結句借物抒情,緊承上句,寫目中秋光雖斷而菊香縈繞,點明時間,體現鄉思之濃。(1分)②“黃花”這一重陽節特定風物,即呼應詩歌開頭的“登高”,又統收全曲,使全曲結構渾然一體。(1分)③虛實結合,情味悠長。實寫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虛寫夢境和心中思家念親之情。(或者以夢境的美好,反襯真實處境的淒涼,以虛襯實,以樂寫悲,感情更加深厚強烈。(2分)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山行警

張鳴善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裏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

1.這首元曲題爲“山行警”,聯繫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了人們什麼?

2.“天也暮日也暮雲也暮”“斜陽滿地鋪”,表面上寫的是時近傍晚,實際上寫的是什麼?(4 分)

3.“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水無數情無數”,其深層含義是什麼?

參考答案

1.應珍惜時間,不要留下許許多多的人生遺憾。

2.人到晚年。

3.回首人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

十五、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回答問題。

[前調]閶門①夜泊

【明】陳所聞

風雨蕭然,寒入姑蘇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還生,鍾韻俄傳。烏啼不管旅愁牽,夢迴偏怪家山遠。搖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來一線。

【注】①閶門:蘇州城西北的城門。

1.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全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這首散曲寫夜泊,寫鐘聲,寫烏啼,意境與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有相似之處。試比較此曲與張繼詩的內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參考答案

1.這首曲借風雨夜泊、潮汐鍾韻營造了蕭索、清寒、冷寂的氛圍(2分)。詩人表達的感情是:羈旅之愁(1分)及行人見到曙色的喜悅之情(1分)。

2.內容上:張繼詩寫的是半夜不眠;這首曲寫的是從人定到拂曉似乎都難以入眠,時間跨度長。(1分)手法上:張繼詩純寫羈旅愁懷;此曲結尾以喜悅反襯夜來的愁悶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勢。(2分)

十六、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峯近,牀底鬆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寺名,在鎮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銀山:江中巨浪。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參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處的地勢爲立足點,描繪了山川的雄偉壯闊。開頭寫小小的枕頭卻裝着浩然的雲氣,而由於雲氣,遙遠的千山萬峯也近在身邊了;低矮的木牀下面卻響着松濤之聲,而由於鬆聲,彷彿千溝萬壑的風聲也都響在耳邊了,這表現了崇山峻嶺的雄偉。至於“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更是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以寫“銀山拍天”浪之大,以“開窗放入”寫江之洶涌。作者正是以這樣開闊的境界、宏大的氣勢抒發作者豪邁、進取的情懷。

(2)虛實結合。前兩句瀰漫山巔雲氣直入枕中是實寫,然而這卻讓人覺得好像千峯在側,松濤就在牀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這是虛寫。在這裏,千峯萬壑給人藝術體驗之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魂的藝術境界。詩歌后兩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爲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開啟窗子放長江入室,以盪滌心胸。

十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後面問題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1.請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舟行水上所見的兩岸的景色。

2.寫出你對詩人“滿川風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答案

1. 晚雲沉沉,籠罩四野;兩岸上,春草青青;不時地會有一棵兩棵綴滿了花的樹,從船邊,從眼前閃過。

2. 詩人在泊舟之後,沒有躲進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滿川風雨”,賞那濤翻浪卷的大潮。若非胸襟開闊者,情懷曠達者,誰能如是之從容?由此可見,詩人的心情十分閒適,十分超然。

十八、閱讀王安石的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低徊”一詞描繪出了“晚雲”怎樣的情狀?

2.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雲圖”,這幅圖畫的基調是怎樣的?

3.若說這首詩也以天象與江上景物的變化暗寫船上人心情的變化,請你簡要地說明詩人心情變化的情況。

4.“晚雲含雨卻低徊”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江上怎樣的特點?(2分)

5.從後兩句來看,本詩採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蘊涵了怎樣的哲理?(2分)

答案

1. 暮雲低垂,雨意濃重。

2. 朦朧、悠遠,開闊、奇幻。

3. 詩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圖示來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開朗。

4.擬人。含雨的暮雲低垂並緩慢移動。(2分,各1分)

5.寓理於景(或借景抒情)(1分),詩人借山光水色的變化寄寓人生感悟:不甘屈從陰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得到千帆競渡的開闊心境,就能戰勝眼前的迷茫與困難。(答“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着希望和光明”也可,1分)

十九、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城夜泊寄所思

權德輿

客程殊未極,艤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覺夜長。

遠鍾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搖搖[注]不暫忘。

[注]搖搖即遙遙。

(1)頸聯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

(2)詩人爲什麼“覺夜長”?請結合全詩分析。

答案:(1)頸聯營造出空寂、清寒的意境。夜晚寂靜,能聽到遠處的鐘聲和隱隱約約的搗衣聲相互應和。拂曉時分,月光照着地上的白霜,令人感到清寒。

(2)①因羈旅之愁。詩人漂泊在外,旅程遙遠,內心愁苦。②因相思之苦。詩人望月思鄉,難以入眠。

二十、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

方翥

隔屋青燈一點明,臥聽檐雨落三更。

無因[注]作得還鄉夢,門外兒童爆竹聲。

夜宿浙江亭

曹既明

夜半潮聲撼客牀,臥聽柔櫓鬧空江。

驚回倦枕鄉關夢,海日烘山上曉窗。

[注]無因:沒有機會。

(1 )曹詩的前兩句有兩字用得極妙,請指出並分析表達效果。

(2)兩首詩的結尾一句都用了同一種表現手法,請指出並分別分析表達效果。

答案

(1)“撼”和“鬧”。“撼”爲“搖撼”之意,“撼”字形象地表現出潮水氣勢之盛,力量之大。“鬧”爲“攪擾”之意,本是江水晃動船櫓,這裏偏說船櫓攪擾江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以樂景襯哀情(襯托)。方詩結尾句寫除夕夜兒童燃放爆竹的熱鬧景象,襯托出詩人羈旅在外的愁苦。曹詩結尾句寫窗外暖暖的太陽已升到了山上這一溫暖的景象,襯托出詩人的內心的淒寒。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曹村道中

黃庭堅

嘶馬蕭蕭蒼草黃,金天雲物弄微涼。

瓜田餘蔓有荒隴,梨子壓枝鋪短牆。

明月風煙如夢寐,平生親舊①隔湖湘。

行行②秋興已孤絕,不忍更臨山夕陽。

[注]①親舊:親故,親戚和故交舊友。②行行:不斷地走。

(1)首聯描寫了哪些景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2)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

答案

(1)首聯描寫了嘶叫之馬、蒼黃的野草、蒼涼的雲天,營造出蕭索、蒼涼的意境。

(2)①遠離親故的離愁和相思。②羈旅在外的孤獨感。③由眼前秋景引發的悲秋之情。④對時光易逝的感傷。

二十二、閱讀下面兩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西江月重九

蘇軾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西江月

辛棄疾

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有得許多愁,惟有黃花如舊。

萬象亭中殢酒[注],九江閣上扶頭。城鴉喚我醉歸休,細雨斜風時候。

[注]殢tì酒:醉酒。扶頭:醉倒

(1)蘇詞開頭兩句和辛詞結尾兩句都是寫景,各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

(2)蘇詞“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句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表達效果。

答案

(1)蘇詞開頭兩句以疊詞手法描寫“樓頭細雨”“江外平湖”,營造出迷濛、蒼茫的意境。辛詞結尾兩句描寫城鴉、細雨、斜風,營造出清新、閒適的意境。

(2)對比。往昔,詞人與友朋在東徐相會、戲馬,熱鬧歡愉;而今,詞人隻身在這南浦之地,孤寂淒涼。兩相對比,反映出人世滄桑,表達了詞人對往昔的懷念和羈旅他鄉的愁苦。

二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西江月江行採石岸,戲作漁父詞

辛棄疾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白鷗往來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①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閒管興亡則甚②?

[注]①別浦:這裏指河流入大江之處。②則甚:做什麼。

(1)“白鷗往來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一句意蘊豐富。請談談你的理解。

(2)“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描寫了怎樣的生活場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表面寫白鷗自由自在地翱翔,不管天氣如何,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詞人遠離塵世風波的思想。

(2)描寫了江村膾魚酌酒的生活場景,表達了詞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和無奈之情。

二十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驀山溪

晁端禮

輕衫短帽,重入長安道。屈指十年中,一回來、一回漸老。朋遊在否,落托更能無,朱弦悄,知音少,撥斷相思調。

花邊柳外,瀟灑愁重到。深院鎖春風,悄無人、桃花自笑。金釵一股,擬欲問音塵,天杳杳,波渺渺,何處尋蓬島。

(1)下闋是怎樣表現桃花的?請簡要分析。

(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答案:

(1)運用擬人手法,寫桃花“自笑”,表現了桃花怡然自得之態;以深院之幽寂,襯托桃花之灑脫。

(2)①懷才不遇、前途茫然之感傷,羈旅他鄉、知音難覓之孤苦,對故鄉、親人之思念。

二十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問題。

岸幘①

[宋]陳與義②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亂雲交翠壁,細雨溼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

窮鄉百不理,時得一聞吟。

【注】 ①幘是覆蓋在額頭的頭巾。岸幘,推起頭巾,露出前額。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此詩寫於他被放逐閒居時期。

(1)詩歌前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請簡要分析。

【解析】 回答此題,要從詩的前兩聯詩句中篩選寫景的詞語進行歸納。在前兩聯詩句中,描寫的景物意象有:清曉、山頭、薄陰、亂雲、細雨等,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春天清晨薄陰籠罩山頭、細雨淋溼樹林的陰冷空寂圖畫。

【答案】 前兩聯描繪了春天清晨陰冷的景象。山頭薄陰籠罩,細雨淋溼青林,透出陰冷寂寞的氣氛。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解析】 回答此題,須知詩人的思想情感是透過詩中詞語傳達出來的。在本詩中,前兩聯寫景,寫的是陰冷孤寂之景。後兩聯轉入抒情。“時改”即時令改換;“客心動”即詩人產生感情;“窮鄉”即詩人居住的偏僻鄉村;“百不理”實際“百事不理”之意;“時得一聞吟”意即“時時可以聽見吟詩的聲音”。於是,由“客心”可知詩人的思鄉之情;由“百不理”可看出詩人閒居的寂寞;由“時得一聞吟”可知詩人失意寂寞的情懷。

【答案】 思鄉之情。詩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時令變換,離家日久,引發了他的思鄉之情;閒居的寂寞。詩人被朝廷放逐,閒居窮鄉,百事不理,貌似時時得閒,吟詠詩詞,實則表現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懷。

二十六、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西江月題溧陽三塔寺①

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①三塔湖,在溧陽縣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邊。

1.結合全詞,說說“又”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5分)

2.這首詞描寫“春色”手法多樣,試簡要賞析。(6分)

3.結合<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全詞,說說“此心到處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蘊含的情感。(4分)

4.請從畫面描寫的角度,對“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兩句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①對時光流逝的嘆惜;②對個人歷經坎坷的感慨;③對湖邊春色的懷戀;④再次來此的欣喜。(以上四點,答出任意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

2.①運用擬人手法寫春風楊柳:東風似乎有意,輕輕吹拂,送我渡過湖波;楊柳似乎含情,微微擺動,絲絲撫摩我的面龐。詞人不說船乘風勢,人觸柳絲,而說風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寓情於物的擬人寫法,從而創造出一個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②動靜結合:寒光亭下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羣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一靜一動,動靜結合;有點有面,點面交映,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每點答對手法1分,舉例賞析2分) ③運用比喻寫湖水:寒光亭下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

3. 看慣世事後的無奈、淡漠;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悅。

4. 天水相連遼闊深遠,沙鷗飛翔期間;詩人運用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的手法,使畫面生動、意境悠遠;與作者的怡然情感相融。

二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西江月 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峯下)

張孝祥①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注】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爲風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②波神:水神。③準擬:準定。

1.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點明行船的季節,描寫洞庭湖上風浪未起時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觀想象色彩,“鱗鱗細浪”實際指滾滾波濤。

C.五、六句寫明日風向一轉便可順風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麼關係呢?

D.七、八句寫作者期盼到岳陽樓上聽水下傳來的《霓裳》曲。

2.這首詞的風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這種風格的詞人屬於哪一流派?

3.在這首詞中,作者是以怎樣的胸懷對待風波險阻的?舉出兩處具體描寫,略作分析。

參考答案

1.D

2. 蘇軾 辛棄疾豪放派

3 第一問:達觀、豪邁的胸懷

二十八、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浪淘沙秋江

張炎

萬里一飛蓬,吟老丹楓。潮生潮落海門東。三兩點鷗沙外月,閒意誰同?

一色與天通,絕去塵紅。漁歌忽斷荻花風。煙水自流心不競,長笛霜空。

【注】張炎,南宋詞人,宋亡後曾北遊元都謀官,後失意南歸,落魄而終。

1.上片中的“飛蓬”“鷗”兩個意象分別有何作用?(4分)

2.聯繫全詞,談談你對最後一句“長笛霜空”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1.“飛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體現了孤苦無依、淒涼的心境;“鷗鳥”用了反襯手法,透過寫鷗鳥的閒適反襯作者的悲苦。

(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2.這一句用了以景結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以聲襯靜)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靜的霜空中傳來婉轉淒涼的長笛聲,營造了悽清的氛圍(1分),含蓄表達了詞人慾排遣卻無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無窮。(1分)

二十九、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臨江仙信州作

晁補之①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鬆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②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注】①晁補之:北宋詞人。本詞作於作者貶官監信州酒稅時,詞中的“江城”即信州。②幽禽:指杜鵑,又名子規。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二句寫作者在信州時物質條件窘迫:無錢購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與僧人居住。

B.“鬆間”句從動態的角度描繪出一幅林間隱居圖:每天採藥、搗藥,在竹間晾曬衣服。

C.“一個”三句從幽禽入手寫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達了貶謫異鄉的心態。

D.作者在末兩句借用杜鵑的叫聲,抒發自己思歸的迫切心情,既新穎巧妙又含蓄生動。

2.試分析這首詞的前兩句在全詞中的作用。

3.詞的下片中哪個意象是詞人自身內心情感的外化?請對此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B(“林間隱居圖”錯。)

2.前兩句交代了詞人當時的處境,爲全詞定下了苦悶的情感基調。“謫宦”和“無屋買”點明被貶的境遇,“殘僧”和“野寺”突出了寺廟的偏僻荒涼。如此殘破不堪而詞人還得與之相依爲命,足見其命運、境遇的悽慘。(意對即可)

3.幽禽(寫杜鵑也可)。作者曾試圖遁入醉鄉以遣歲月,但不知因爲何事,幽禽(杜鵑)來到耳邊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實是借鳥的悲啼來顯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儘管無限美好,但杜鵑仍啼道:“不如歸去!”詞人巧妙地抓住一個悲啼的“幽禽”來抒寫自己的心曲。(意對即可)

三十、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虞美人宿龜山夜登秋漢亭

王以寧

歸來峯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獨立瞰長淮。誰棹扁舟一葉、趁潮來。

洞庭湖上銀濤觀。憶我煙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去國十年華髮、欲星星。

【注】:①龜山:在江蘇盱眙縣,作者此時仕宦於淮南。②洞庭湖:作者是湖南人,家在洞庭湖邊。③煙蓑伴:指漁翁一類的朋友。

1.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2.本詞的上下闋分別描繪出怎樣的景色?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孤獨一身的憂傷之情。(2分)作者已離京十年,如今孤獨一身、白髮斑斑。登亭眺望,只見秋霜如水,明月千里、不禁憶念舊友,沉吟反思,生出一種前途迷茫的悵然。(2分)

2.詞中描繪出兩幅闊大的圖景:上闋:眼前明月千里,白霜如水,三千里淮河滾滾而來;下闋描寫了回想中煙蓑相伴,銀濤拍空,八百里洞庭煙波浩蕩的景色。(2分)闊大的空間境界反忖出“幽人”的渺小,凸顯出詩人茫然無歸的沉寂孤獨。(2分)

三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迷神引 貶玉溪,對江山作

晁補之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餘霞散綺,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爲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1、詞的上片描寫了怎樣的景象?有什麼作用?

2.這首詞上片所描寫的景象,起筆四句與最後四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請簡要敘述。(5分)

3.這首詞的下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 

1、(1)上片描繪了青山漸暗、紅日西沉、餘霞滿天、江水東流、煙波浩渺、漁火迷塢的壯麗而又迷離的景象,勾勒了一幅日暮黃昏江景圖。(2)詞人藉助景物描寫外化了貶謫的鬱悶情懷、羈旅的迷茫心緒,爲下片的抒情做了鋪墊。

解析 解答本題要抓住上片中的意象,從意象構成意境的角度分析其描寫的圖景。再從景與情的關係的角度來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上片着重描繪了江上的景色,爲下片抒寫羈旅之情做鋪墊。

2.上片所描寫的景象由高遠綺麗(或雄渾、壯闊、壯美)而轉爲低小幽寒(或迷濛、悽迷)。(2分)變化的原因:一是時間的推移,起筆四句寫詞人日暮時分佇立江畔所見的的景象,最後四句寫漁燈閃爍,船塢迷濛,客船靠岸等,暗示紅日、餘霞早已隱沒,此時已由暮而夜了;二是詞人情感的變化,開始佇立江濱,見青山、紅日、大江、晚霞,心胸爲之開闊,故有此壯美之景。後來,隨着江水望去,不見長安,只見漁燈客帆,於是感到“愁”來,以“長安遠”爲中樞,前後時間、場景,頓生變化,反映了作者迷惘的心境。(3分,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

3:下片表達了作者貶謫的鬱悶(悲愴)之情和羈旅的哀愁(寂寞、迷茫)之情。(2分)

主要的表現手法有: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暗想”“自悔”兩句直接抒發了詞人因政治生涯的不順而產生的自怨自艾的情緒和悲憤的感慨。②用典:運用阮籍“途窮”的典故,以此來自比,抒發了途窮命蹇的感嘆。③寓情於景(融情於景、借景抒情):透過素月、平楚、《竹枝》歌聲、猿鳥啼鳴等意象,層層渲染,營造了傷感、悽苦的意境,使景物情思化,抒發了因貶謫而產生的愴然之情。(此點答渲染烘托也可)(4分,任答兩點即可)

三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回答問題。

蟾宮曲

阿魯威

理征衣鞍馬匆匆。又在關山,鷓鴣聲中。三疊《陽關》,一杯魯酒①,逆旅新豐②。

看五陵③無樹起風,笑長安卻誤英雄。雲樹濛濛,春水東流,有似愁濃。

【注】①魯酒:春秋時魯國所釀的酒,味薄。②逆旅新豐:唐代名臣馬周未做官時客遊長安,住在新豐旅舍中,受盡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豐,在今陝西臨潼縣東。③五陵:西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長安一帶。

(1)這首元曲上闋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曲意簡要賞析。

(2)本曲結尾寫道“有似愁濃”,試結合全曲,具體分析作者是怎樣抒發“濃愁”的。

(1)①鞍馬、關山、鷓鴣,交代了旅途中的環境;②行色匆匆的長途跋涉中,鷓鴣聲聲,渲染淒涼的氣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③鞍馬倥傯,關山重重,已使人勞頓,鷓鴣的叫聲更是旅人愁緒的象徵,抒發了作者的羈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

(2)作者對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層次。①“又在關山,鷓鴣聲中”,作者觸景生情,寫出自己漂泊無定、孤寂無依之愁。②“一杯魯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濃。③“逆旅新豐”“笑長安卻誤英雄”運用馬周客鄉受辱的典故,寫出了自己落魄、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無奈。④“雲樹濛濛,春水東流,有似愁濃”,運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狀無形之情,化虛爲實,寫出愁情之濃。

三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青玉案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淒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何處今宵孤館裏,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 ①謾:徒然、空自。

(1)請簡要分析首句“碧山錦樹明秋霽”的作用。(3分)

(2)請賞析“何處今宵孤館裏,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4分)

(3)有人評價本詞“情緒跌宕”,請結合詩句寫出詩人心理變化的過程。(4分)

(1)【答案】①點明季節:秋季;②描繪了行旅過程中的景色:雨後初晴,青山紅樹分外明麗;③與下文抒發旅行中的淒涼之情呼應(鋪墊),樂景襯哀情。

【解析】

試題分析: 此類題目需要從內容和結構、手法等方面來分析。“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錦樹,指秋霜染紅的樹木。一肩行李,秋色如 畫,雨後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先歡樂之景,以樂景寫哀情,遙映後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2)【答案】運用借景抒情、想象、虛寫、對偶(任答兩點得2分),詞人想象自己夜間獨宿孤館,借雁聲、殘月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2分)

【解析】

試題分析:“何處今宵孤館裏,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從揣想着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淒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迴應和鋪染。“一聲徵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的夢後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後相連相生,全詞和諧化一。

(3)【答案】①先是寫秋雨後明麗的景色下,山路陡轉,心中產生無路可 走的疑慮;②接着寫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③再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託的溫暖和慰藉④最後寫眼前如畫的煙村,觸發了詞人的思鄉之情,內心淒涼。

三十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問題。

渡江①

南宋陳與義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搖楫天平渡,迎人樹欲來。

雨餘吳岫立,日照海門②開。

雖異中原險,方隅③亦壯哉。

【註釋】①宋高宗紹興元年,陳與義在廣南奉召,由閩入越,趨赴紹興行在,任起居郎。此詩爲詩人次年渡錢塘江時所作。②海門:這裏指錢塘江入海口。③方隅:角落。指江南。

1. 頷聯歷稱佳妙,請作賞析。

2. 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

【答案】

1.①此聯寫渡江時的情景。搖槳渡江,遠望水天連成一片,彷彿天水相平;而江岸遠處的樹,似在迎接人的到來。②寓情於景。開闊浩渺、豁朗清新的意境烘托了詩人被任用時的欣悅之情,表達了詩人的躊躇滿志及對未來的期待和信心。(從擬人或煉字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給分)

2.①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信心:江南雖不若中原險固,但形勢也很壯觀,若心存高遠,砥礪志節,事業國運仍大有可爲。②尾聯呼應首聯,抑後高揚,一掃“楚客之哀”,肯定了江南的大有可爲;又從對自身前途的信心上升到對國家前途的期望;提升了思想境界,擴開了識見格局,深化了主題思想。

三十四、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 其一)①

杜 甫

宿雨南江漲,波濤亂遠峯。

孤亭凌噴薄,萬井逼舂容②。

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

天邊同客舍,攜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綿州和閬州都稱巴西,此處指綿州。②萬井指巴郡。舂容:江水衝激之聲。

8.與詩的首聯相比,頸聯描寫江漲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分)

9.本詩表達的情感較爲複雜,請簡要分析。( 6分)

8.頸聯主要從側面來描寫江漲之景。藉助高鳥發愁、老龍受困,從側面突出江水上漲後江面變闊以及江水激盪高涌之勢。(5分)

(答出主要從側面來描寫的,給1分;進行簡要分析的,給4分。)

9.本詩表現的情感,有寄跡天涯之愁,更有與友人同觀江漲之景的舒暢。身在“天邊”,客居他鄉,面對江漲壯闊、雄偉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開朗,心情變得愉悅;遠離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賞壯景,倍感欣慰。(6分)

三十五、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

病後登快哉亭①

賀鑄

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後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

故園又負黃華②約,但覺秋風發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於彭城(今徐州)東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蘇軾命名。本詩是詩人被貶徐州病後所作。②黃華,菊花。

1、詩的頷聯說“夢後倚樓無限情”,詩人表達的 “無限情”有哪些?並結合全詩談談此詩的抒情特點。

答:

2、請從景與情的角度簡析頸聯“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4分)

答案 

1、①懷鄉思歸,多病之愁,遲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對3種即可)②借景抒情,首聯兩句視聽結合,眺望故鄉的路,表達了懷鄉思歸之情。第三聯鴉投古剎落日餘暉,透漏出詩人的時不我與的遲暮之感。(2分)③直抒胸臆,第二聯,多病之愁,第四聯落寞感傷,失意悲涼。(可答視聽結合,用典抒情,評卷老師酌情給分。但必須有手法,必須有哪一聯或哪句詩,表達了什麼情感)

2、詩人採用寓情於景的手法1分,暮靄之中,夕陽飛鴉,鴉歸古剎,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蕭瑟、淒冷的意境1分,寄託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發了懷想思歸之情2分。注(手法、分析各一分,情感二分)

三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酒樓秋望

華嶽【注】

西風吹客上闌干,萬里無雲宇宙寬。

秋水碧連天一片,暮霞紅映日三竿。

花搖舞帽枝尤軟,酒入詩腸句不寒。

古往今來恨多少,一時收拾付杯盤。

[注]華嶽,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1.本詩頷聯寫景極具特色,請簡要分析頷聯是怎樣寫景的。

2.本詩尾聯與《過零丁洋》尾聯相比,在抒發情感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

1.①俯視、仰視相結合(或空間層次由低到高)。詩人先寫秋水碧波盪漾,再寫映日紅霞,由低到高,層次分明。②色彩鮮明豔麗。以“碧”“紅”二字分別描繪秋水、雲霞之色,使畫面色彩鮮明豔麗,富有美感。③以樂景寫哀情,表達詩人內心的愁苦之情。

2.①《過零丁洋》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以死殉國的英雄氣概。②《酒樓秋望》充分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或山河破碎、收復無望)的無奈與憂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將個人感 情融入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拓寬了情感的深度和廣度;後半句運用反語的手法,寫詩人表面上姑且將心中的憂憤之情交付菜盤和酒杯,實則是憤激之語,情感更加激越。

三十七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11分)

夜 雨

黃景仁【注】

瀟瀟冷雨灑輕塵,僵臥空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麥隴,泥深恐阻寄書人。

希聲或變中宵雪,貴价先愁來日薪。

歲暮柴門寒較甚,可堪此夜倍思親。

【注】黃景仁:清代詩人,文學家,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爲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

1.詩歌頷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詩與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在表達的情感方面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1.頷聯運用對比手法,把久旱逢雨後爲農人感到的喜悅與害怕雨後道路泥濘爲自己寄信的人難以到來的擔憂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當時矛盾的心情。

2.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開頭兩句表達孤寂之情和對親友深深的思念,後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愉,反襯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無奈。而黃景仁的這首《夜雨》表達的情感較爲複雜,既有對夜雨的喜愛,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獨、書信受阻的擔憂、生計沒有着落的痛苦,還有深切的思鄉念家之情。

三十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1)~(2)題。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注】 劉琨,晉代人,當時北方爲少數民族所統治,劉琨和好友祖逖胸懷統一大志,爲了報效國家,他們常常聞雞鳴而起舞。

(1)這首詩首聯哪個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

(2)詩的頸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鎖”字。鎖:束縛,封住,籠罩的意思。一個“鎖”字寫出了陰雲籠罩、暮雨將臨、孤舟受阻的情形,流露出詩人被迫困於此地的無奈和悵惘的心情。

(2)詩的頸聯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仕途不遇之悲。“鄉思”一詞直接抒情,“王孫”一詞巧用典故反詰,在壯烈情懷中寄寓着憤慨與憂傷。

解析 (1)這類題涉及的常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可推知這裏涉及的是動詞“鎖”,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步驟是: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①明手法。頸聯由寫景轉入抒情。其中“鄉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和生不逢時之悲。“王孫”語出淮南小山《楚辭招隱士》,意爲隱居的賢士,後來也用來稱呼遊子,此處則二意並存,借指詩人自己。詩人懷抱經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卻始終不被重視,只能到處漂泊,這其中的苦楚卻無人明白。②析感情。

三十九、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並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1分),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繫起來(1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弔(1分)。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那種孤寂心情(1分)。

(2)①作者主要透過一幅想象的畫面(1分),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着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2分)。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1分)。

周莘野泊對月有感[南宋]

四十、閱讀下面詩歌,完成8~11題。

野泊對月有感

南宋周莘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識逋逃①病客情。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悽斷岳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欲問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羣盜尚縱橫。

【註釋】①逋逃:憤激之詞,意爲飄泊無家。 ②行朝:遷徙不定的朝廷。

8.後人評周莘此詩“最近杜味”,請比較這首詩的頷聯與杜甫《登岳陽樓》詩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在寫法上的異同。(5分)

9.題目中的“野泊”二字是怎樣串起詩歌內容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8.同: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開闊,情感悲壯。(1分)異:①周詩視聽結合,寫“野泊”所見之景。天上參橫鬥轉,地上洞庭茫茫,爲視覺;角聲悲鳴,聲斷岳陽城,爲聽覺。(2分)②杜詩運用誇張,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大地隔開,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極寫洞庭湖景色之綺麗宏偉。(2分)

9.①首聯承題,寫“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難在外,漂泊無家,故有“野泊”。②頷聯爲“野泊”之境。見星斗橫斜、洞庭茫茫,聽角聲悽悽,皆扣“野泊”,景中見情。③頸聯和尾聯爲“野泊”之情,寫“野泊”時所思、所感、所痛。將“野泊”的原因由個人遭際引向國家戰亂這一深層根源。(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