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2006年高考語文最後一講--古代詩歌鑑賞(網友來稿)

樑萬年

2006年高考語文最後一講--古代詩歌鑑賞(網友來稿)

詩歌的感情與形象

“詩言志”,實際就是“詩言情”。詩總是要表達感情的。人的感情是主觀的,抽象的,直接抒發易失之空乏直露,讀者只有依附於一定的客觀化、具體化、形象化,纔會感到詩意濃郁,令人回味。

1.古典詩歌中常見的5種主要情感

①憂國傷時

A.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窮兵黷武。前者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後者如杜甫《兵車行》。

B.邊塞征戰的壯烈,山河淪喪的痛苦。前者如一些邊塞詩詞,後者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再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亦是。

C.對百姓離亂的憂愁,對民族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前者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後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②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積極入世到消極遁世,基本分類如下:

A.建功立業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嘆。前者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王昌齡《從軍行》;後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C.潔身自好,不與當權者合作。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是。

D寄情田園之樂,歸隱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後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詩人送友人歸隱山林,勸慰友人安於隱居,不要暫時停留,也抒發出自己厭惡塵世的心情。

③人生感受

A.傷春悲秋之情。多見於一些宋詞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時序轉換,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無惆悵!

B.人生短暫,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再如《樂府詩集》中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

C.世事多變,滄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

愁。”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滄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④思鄉懷人

A.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再如溫庭筠《商山早行》,

B.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D.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侯館梅殘》。

⑤長亭送別

A.依依不捨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B.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古典詩歌中經常塑造的形象

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出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雲、紅葉等等,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藉助想象、聯想來塑造形象。

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藝術形象有以下幾種:

①豪放灑脫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聖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②憂國憂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

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寫的就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

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

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抱國爲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愛恨情長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鈴》寫了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答 題

詩歌考查中,主要的設問角度及答題形式有哪幾類呢?

一、理解內容類--從詩歌內容角度設問,解決問題應主要放在讀懂內容這一步

(一)理解重點意象

常見設問舉例

例1.讀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後回答。

問:這首詩用豆萁、豆子分別比喻什麼?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對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2.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回答問題。

問:“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明白景和情的關係是以樂景寫哀情);“楊柳”象徵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

例3。讀王維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回答問題。

問:本詩清幽絕俗的意境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

答:竹林、孤琴、長嘯、明月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

(二)品味關鍵詞句

這一部分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1.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2.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常見設問舉例

1.煉字--對關鍵詞語的品味達作用主要是詞語的含義及表

例1.讀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回答問題。

問:“暗”、“驚”、“尋”、“沒”四字妙在何處?

答:這個“暗”字既透露了朦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驚”字不只是風吹草動,而且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尋”字說明昨晚夜射是誤會;“沒”字把將軍射藝高超,臂力驚人的形象描繪出來了。

例2.閱讀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回答問題。

問:“惜”字和“愛”字用得好在哪裏?

答:詩人以一個“惜”字和“愛”字賦予泉眼、樹蔭以人的感情。泉眼愛惜,樹蔭愛戀,富有情趣。

2.煉意--對關鍵詩句的理解,主要問句子的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例3.仍然是閱讀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回答問題。

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們常用來讚美什麼?

答:這句詩常被人們引用來讚美年輕人在學業、事業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嶄露頭角,前程遠大。

例4.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回答問題。

問:“春江水暖鴨先知”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答:這句詩不僅寫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強調了實踐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探索精神。

例5.讀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回答問題。

問:“煙花三月下揚州”被譽爲千古佳句,妙在何處?第三、四句是如何體現作者對朋友的深情的?

答:“煙花三月下揚州”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息。第三、四句寫臨江送別,帆影望盡,故人遠去,仍久久佇立遠眺,摯愛之情蘊含無窮。

二、語言特色類--對詩歌語言風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常見設問舉例

例1.讀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回答問題。

問:本詩在語言運用方面有何特色?

答:這首詩充滿了濃厚的抒情氣息。全詩清麗自然,意境開闊,蘊含無窮。

例2.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回答問題。

問: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答:這首小詩,無華麗的詞藻,以平常用語入詩,顯得清淡樸素。更加耐人尋味。

三、評價主旨類--設問角度主要是詩歌表達的是什麼思想感情,塑造的藝術形象

(一)詩歌中心思想--對詩人所抒感情的理解,對詩歌主旨的評價,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

1.對詩人所抒感情的理解

例1.讀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回答問題。

問:“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不須歸”是不回到官場,流露出對混濁官場的鄙視,及作者歸隱山林的志向。(情感5類中的“人生志向類”之“歸隱山林”。)

例2.讀李紳的《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回答問題。

問:詩人對勞動人民,對統治制度是什麼態度?

答:“四海無閒田”反映農民拼命勞動,全國已沒有荒廢不耕種的土地了,農民種得廣,收得多,本應過上富裕生活,而現實卻是“農夫猶餓死”。詩人用對比手法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封建剝削制度的不滿。(情感5類中的“憂國傷時類”之“反映百姓離苦”。)

2.對詩歌主旨的評價

例3.讀《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回答問題。

問:本詩的主題是什麼?

答:人生也有盛袁,寶貴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壯時期,應該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緊大好時機,等到老年時徒然傷悲也沒有什麼用了。(情感5類中的“人生感受類”之“人生短暫,青春易逝”。)

例4.讀韓愈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回答問題。

問:本詩的主題是什麼?體現在哪幾句?

答:這是一首古代政治諷刺詩,作者巧借吟節令景色,對時政予以諷刺。本詩主題體現在第三句。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裏就

忙着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在這裏,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情感5類中的“憂國傷財”之“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3.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

例5.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回答問題。

問:全詩用梅花來比擬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詩人託物言志,借讚美梅花的高貴品質,實際上是表明自己堅韌不拔,在逆境中潔身自好的心態。(情感5類中的“人生志向類”之“不與當權者合作”。)

例6.讀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回答問題。

問:本詩明寫對項羽的讚揚,暗寫了什麼?

答:諷刺了以宋高宗爲首的南宋君臣,是多麼貪生怕死,懦弱無能。(情感5類中的“憂國傷時類”之“借古諷今的情懷”。)

例7.讀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回答問題。

問:“一片”與“萬仞”對照,明寫了什麼?暗寫了什麼?

答:作者在這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明寫了玉門關的扼居險要,暗寫了守關將士孤寂的`處境。(情感5類中的“憂國傷時類”之“邊塞征戰的壯烈”。)

(二)認知理解詩歌所塑造的形象--對抒情主體形象的認知理解,對詩歌意境的體味

常見設問舉例

1.對抒情主體形象的認知理解

例8.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答問題。

問:詩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的?

答:第一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在句中自對;第二句以“鬢毛衰”具體寫出了“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這樣就寫出了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也爲下兩句作了鋪墊。

例9.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回答問題。

問:詩人的形象是如何透過詩句展現的?

答:蒼茫的煙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時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出詩人的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詩人爲官清白,心地純潔。

2.對詩歌意境的體味--詩歌的色彩、構成、情味等

例10.讀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回答問題。

問:詩的第三、四句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原野遼闊無垠,天地相連,天比樹低,水月映照,彷彿月在身邊。描景狀物非常真切動人。

例11.讀王維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回答問題。

問:竹林、孤琴、長嘯、明月這些普通景物能構成一個什麼樣的境界?爲什麼能構成這樣的一個境界?

答:①四種普通景物構成了一個清幽絕俗的境界! 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淨,坐於其間彈琴長嘯,怡然自得,塵念皆空。

②因爲作者恬淡澄淨的心情與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附:常用“評價主旨類”方面術語集釋

①深化意境。②深化主旨。③意境深遠。④意境優美。⑤意味深長。⑥耐人尋味。⑦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言有盡而意無窮。⑧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⑨語意含而不露,耐人尋味。⑩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⑩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四、分析手法類--從表達技巧角度設問

一是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指詩歌的某一句或某幾句之間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格,常見的如比喻、借代、誇張、比擬、鋪陳等各種修辭格。

二是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是指詩歌的某一部分作者是採用什麼方式來進行表達的。主要有記敘、議論、抒情、描寫四種。在詩歌中,“說明”這種表達方式幾乎不用。

三是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一首詩在整體上採用的抒懷言志方式,即詩人是藉助什麼來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的。5種最常見的表現手法,即:不借外物--直抒胸臆;借物--託物言志;借事--敘事議論抒情結合;借景--情景交融;借古蹟--借古諷今。另外,還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用典、象徵等表現手法。

設問角度舉例

1。修辭手法--對修辭方法的賞析(比喻、擬人、誇張、對偶、借代、雙關等)

例1.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回答問題。

問:詩的後兩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後兩句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兩”、“相”二字把人和山緊密聯繫在一起,“只有”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

例2.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答問題。

問:“寸草心”、“三春暉”分別比喻什麼?說明了什麼?

答:以小草比喻遊子,以春天三月的陽光來比喻慈母的恩惠。說明了慈母的厚愛,兒子是無以報答的。

2.表達方式--對錶達方式的賞析(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

例3.讀孟郊的《遊子吟》(見上),回答問題。

問:這首詩是怎樣敘事抒情的?

答:詩的前四句寫母愛,是敘事;後兩句寫子女對母親的深情,是抒情,兩部分結合得緊密完美。

例4.讀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回答問題。

問:詩中不作一句議論卻是怎樣懷古的?

答:詩人只選取了野草、斜陽、飛燕三種景物進行描寫,而把對歷史盛衰興亡的感慨,寓情於景,讓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例5.讀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回答問題。

問:作者是採用何種表達方式。來讚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敘事,第二句寫春天萬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讚美春光無處不在和作者的熱愛之情。

3.表現手法--對錶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化靜爲動、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例6.讀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回答問題。

問:詩的後兩句作者採用了什麼手法來描寫黃河?

答:詩人以浪漫的想象結合優美的傳說,把黃河洶涌澎湃寫得更具體、生動、形象。

例7.讀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回答問題。

問:詩的第一、二句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答:第一句是實寫,寫出廬山“成嶺”、“成峯”的具體形象,給人以逼真的實感。第二句是虛寫,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到底是什麼狀貌呢,詩人故意撇開不寫,只說“各不同”讓讀者去想象。

例8.讀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回答問題。

問:本詩是透過什麼方法來表現詩人的感情的?

答:本詩透過對環境氣氛的極力渲染,表現出詩人的悲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例9.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回答問題。

問:這首詩採用什麼形式將敘述、寫景、抒情融爲一體的?

答:用問答形式。第一句敘述,第二、三、四句是童子回答詩人問話的敘事,敘事中描繪了隱者飄然入山採藥,行蹤無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寫景又透露出作者對隱者的

敬仰羨慕之情。

例10.讀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人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回答問題。

問:詩在前兩句實寫的基礎上,後兩句又採用了怎樣自寫法?

答: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虛而實,虛實相生,將樂曲美妙讚美到了極致。

五、詩歌鑑賞題的表述

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鑑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爲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誇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爲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附:2005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浙江卷)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遊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__爲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