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1

一、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歌曲影像資料,匯入新課。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國演義》,描寫了衆多的英雄人物形象,這其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設計理念:教師根據班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實際,大膽引進相關課程資源——《三國演義》電視劇片段匯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語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走進情境中去。)

板書課題。講解“顧”“茅”“廬”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

1、請你自由選擇讀書方式再認真地讀一遍課文

2、老師希望你們讀準這些詞語。(出示詞語)

檢查讀音(開火車) 打亂順序讀 比賽讀 做《補充》第一題 反饋

字形 詞義

(設計理念: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自習能力,上課就跟進檢查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 課文重點寫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情形,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第三次拜訪的經過呢? 課文可以分爲三段,說說段意。

2、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結合《評價》中的預導和課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課題擴展法,自然段段意疊加法。指名說。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無聲地滲透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會概括歸納)

三、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誰能說說現在我們用“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多指什麼?(僅僅指劉備請諸葛亮的事嗎?)

師板書:誠心誠意)

2、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我們一起再來默讀課文,把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畫出來,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點,然後有感情的讀一讀所畫的句子,最後在組內找個夥伴說說你對所畫句子的理解。(教師巡迴,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3、在班級找個適合你的學習夥伴,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們認爲最佳的方法來表達你們體會到的東西。好嗎?(生合作準備,無需回原位)

(設計理念:根據寫人文章的特點,着力引導學生畫出表現人物特點“誠心誠意”的詞語或語句;讓學生多範圍多形式地討論交流。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點)

過渡:哪對夥伴願意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大家?(指名說)

交流,理解課文精髓: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對比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反襯。比較張飛和《水滸傳》中李逵的形象,引導有感情朗讀。

B、劉備和張飛的關係,能說的具體一些嗎?相機出示原著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或學生摘讀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學生讀劉備的話。)

D、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指導發散。

(設計理念:引進課程資源《三國演義》原著、《水滸傳》,擺脫了“課本爲中心”的做法,充分體現了以“課本爲重要憑藉,落實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引進相關課程資源,促進語文學習”的新課改思想。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B、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指導朗讀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指導朗讀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劉備叫童子不要驚醒先生,會怎麼說?對張飛、關羽會怎麼說?如果你們加上一些動作、表情就更好了!(引導學生適當的演演)

A、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儘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D、此情此景,讓你想到了哪個相類似的故事?(程門立雪)

(5)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表現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設計理念:學習課文時,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誠心誠意”,透過學生自讀課文、自學課文、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的語句,在悟中讀,在讀中悟,讀出了“味”,使文中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帶上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這個部分。

9、總結:同學們,讀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被請出山?劉備有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後面呢?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四、推薦閱讀《三國演義》、易中天《品三國》

教後反思:

《三顧茅廬》是根據名著改編的一篇歷史故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情節不難理解,因此,我把整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上,引導學生透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透過找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討論、交流,演一演,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基本能找到這些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時都有自己的感悟。透過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很多欠缺。雖然學生學習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由於教學時前鬆後緊,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檢查預習上,將一些字詞的意思都放在預習環節解決,造成沒有將後面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部分內容上玩,今後我將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爲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二不斷研究探索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2

一、匯入設疑,揭示課題

1.說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這些詞,你首先會想到誰?(諸葛亮)在中國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詞這樣一個曠世奇才爲何偏偏選擇了當時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呢?這裏要引出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理解關鍵詞:顧——拜訪;茅廬——茅草屋說說課題的意思

【設計意圖】文中的第一主角無疑是劉備,而開頭偏偏從諸葛亮身上展開話題誰都知道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這樣的稀世之才又怎會被劉備所用的呢?由此設定一個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分組出示三組詞語,指名讀,再齊讀

第一組: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第二組:羣雄紛爭茅塞頓開三分天下

第三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你有什麼發現?練習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中描寫隆中景色的句子,說說寫了哪些景物?僅僅是寫景物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這段景物描寫,有一定的獨立性率先品讀這段,爲後文感知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鋪墊,也避免影響品讀劉備言行的整體效果

2.“三顧茅廬”,顧名思義,快速瀏覽課文,劉備前後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都寫了嗎?(前兩次一帶而過,詳寫第三次)

三、三顧茅廬表“誠意”

1.師簡要介紹背景及前兩次拜訪的經過

【設計意圖】課文因篇幅限制,只詳細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過,但爲了更準確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讓學生對前兩次的拜訪情況有大致的瞭解在文字解讀中,既要關注到教材的節選片段,也要對一些情節的來龍去脈有所知曉,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導學生解讀文字

2.讀了本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如果用一個字表達,那會是什麼字?(板書:誠)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詞讓你讀出了“誠心”?(兩次前往,都沒見着,但劉備並不灰心,還準備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沒見着,會怎樣?——也許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見到爲止)

【設計意圖】第1自然段內容簡短,光從“兩次”“誠心誠意”還不足以感知劉備的誠意這時,就需要藉助教師的引導、補充文字以外的資源,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中,發現誠,感悟誠,表達誠,提煉誠

四、察言觀行話“尊重”

1.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屋,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下面,我們來讀第24自然段。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徵。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徵。

2.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瞭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於“三顧茅廬”這一情節的前後內容,查閱關於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和補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纔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麼,小說是如何表現這一情節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徵及作者塑造人物採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羣、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於表現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麼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是如何變化的?有什麼特點?

情節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後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麼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透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了他爲興蜀漢大業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後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3.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後來得此二人,蜀國爲什麼最終還爲晉所滅?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並按規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佈置作業。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4

一、以杜詩匯入

PPT出示杜甫《蜀相》: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同學們知道杜甫寫的這句話中“三顧”指的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國演義》裏的經典故事——《三顧茅廬》。

劉備是在什麼情況下三顧茅廬,而他請諸葛亮出山,又是爲了什麼?

出示地圖,介紹時代背景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才華橫溢、足智多謀,想必請他出山輔佐的人一定很多,爲什麼只有劉備成功了?你覺得劉備靠什麼打動了諸葛亮?(相機點撥同學們可以到第一自然段找關鍵詞)(板書:誠心誠意)

什麼叫“誠心誠意”?(出自真心、真心實意)帶着我們的理解,讀好這個詞。(兩個“誠”,心意多麼真誠啊!再讀一讀。)

劉備三顧茅廬,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近劉備,聽其言,觀其行,感其心。

二、聽其言,感誠心

誰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

朗讀指導:讀書應該讀出人物的特點,看看提示語,張飛是怎麼說這句話的?(理解“嚷”:大聲叫)那應該怎麼讀?(生讀)就這一句話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張飛?(魯莽、急躁、粗魯)張飛說的這句話裏面哪個動作最能表現他的魯莽、粗魯?(“捆”),再讀一讀,讀出莽張飛的感覺。(生讀)一句話,一個字就刻畫了一個鮮活的人物,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接着讀下去——

從劉備的話中,你聽出了什麼?(生氣、尊重人才、求賢若渴)

劉備和關羽、張飛是什麼關係?當年桃園三結義,這麼多年南征北戰,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現在劉備竟然爲了諸葛亮去責怪自己生死兄弟,這足以說明劉備對人才的——

當時劉備是什麼身份?(大將軍、漢朝的皇叔,地位尊貴)諸葛亮是什麼身份?(普通百姓,一介村夫)在特別注重身份地位的古代,都是百姓拜見將軍,而劉備身爲將軍卻一而再、再而三拜訪一個平民百姓,這足以說明劉備拜求賢才的——

一句斥責之言,我們聽出的是劉備對人才的渴求與尊重啊!(齊讀劉備的話)

三、觀其行,感誠意

過渡:劉備拜訪賢才的誠心不僅表現在他對張飛的斥責之言中,還表現在他許多細微的動作中,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劉備對賢才的敬重與誠心?

不要急,請大家再次默讀這個自然段,用筆畫出那些打動你的地方,好好體會體會,我們被打動了,諸葛亮纔會被打動。

交流:劉備的哪些舉動讓你感受到他拜訪的誠心和對諸葛亮的敬重?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發現。

▲下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這麼遠的路,他爲什麼不一直騎馬到跟前呢?(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騎在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補充介紹:古代人看到特別有地位或自己特別敬仰的人,文官就會落轎,武官就會下馬,以表示極大的尊敬。現在,劉備遠遠地就下馬步行,說明什麼?

這一切,諸葛亮看得見嗎?萬一諸葛亮不肯出山,這段路不是白走了嗎?(越是看不見,越能體現劉備訪求賢才的“誠心誠意”)

▲兩個“輕輕地”

輕輕敲門:使敲門聲不要太大,體現了對賢者的禮貌、尊重。

輕輕地走進去:儘量放輕腳步,防止驚醒先生。

▲恭敬等候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讀這四個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麼?(“心”)發自內心的尊敬,讀好這個詞,讀這句話。

想想劉備是怎樣站的?誰來表演一下(身體直立、微微低頭,雙手抱拳,很有禮貌)這就是恭恭敬敬劉備就這樣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古代一天分爲12個時辰,那麼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就是“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如果讓你站這麼長時間,你會覺得怎樣?《三國演義》原著中用了四個字“渾身倦困”。

這是怎樣一幕動人的情景啊!

一個在草堂上躺着,一個在臺階下——

一個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個是赫赫有名的——

一個是27歲的毛頭小夥,一個是——大家猜猜劉備多大?47歲,整整比諸葛亮年長20歲!47歲的大將軍、劉皇叔卻要站在臺階下等候一個27歲的毛頭小子,

孩子們,假如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會對劉備說些什麼呢?

這一站,站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這一等,等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漸漸地,我們走進了人物的內心,相信此刻,一個誠心誠意、恭敬虔誠的劉備已經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帶着我們的感動,輕輕地讀一讀這段文字。

指名配樂朗讀。

四、隆中對,感真情

劉備下馬步行走出了誠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誠意,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心感動了,見面後,諸葛亮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

再次出示地圖,引讀第4自然段,說說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爲什麼值得劉備這樣去請。

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三顧茅廬前,劉備對天下形勢看得清嗎?就像濃濃雲霧遮住了青天,層層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現在,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話,劉備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這就叫——茅塞頓開。難怪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張飛說——

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概括成一個成語就是——(如魚得水)

魚和水是什麼關係?誰是魚?誰是水?劉備把自己比作魚,把諸葛亮比作水,想說明什麼?

這兩句話,既是寫劉備,又是寫誰?其實文中還有一個地方也寫了諸葛亮。

五、賞美景,悟寫法

出示: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引讀)那裏的山岡——,幾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寫的是隆中的美景,哪裏寫了諸葛亮?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人們恰好稱諸葛亮爲——(臥龍先生)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

諸葛亮爲人剛毅如山,正直如鬆,心明如水,謙遜如竹,與山岡、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將蜿蜒起伏的山岡比作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又和“臥龍先生”扣合,暗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略。這在寫作上叫:環境烘托。讓我們美美地再讀這一段文字。(配樂朗讀)

六、出師表,憶真誠

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勝仗,建立了蜀國,劉備去世後全力輔助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在二十一年後回憶起這段經歷,動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肺腑之言:(背景音樂聲中大屏幕出示《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也許大家未必能讀懂諸葛亮的每一句話,但我們卻能夠感受到諸葛亮對劉備的一片真情,找一找,這段話裏哪裏提到了二十一年前的事?

諸葛亮眼含淚花,深情回首,心懷感激,他念念不忘二十一年前(指板書)劉備還有半里多路就——的誠心誠意!他念念不忘劉備——站在臺階下等候的誠心誠意!他念念不忘劉備一直站了半晌工夫再加——的誠心誠意!

於是,“三顧茅廬”作爲《三國演義》經典中的經典,千年流傳;

於是,“三顧茅廬”成了“誠心誠意”的代名詞,流傳千年。

——這就是經典的影響和魅力!

(播放片首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顧茅廬》只是《三國演義》裏的一個精彩故事,課後,讓我們翻開《三國演義》這部鴻篇鉅著,去領略那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去感受那一張張恢弘的歷史畫卷吧!

板書:9三顧茅廬

劉備誠心誠意諸葛亮

尊重人才責備張飛雄才大略

下馬步行

階下恭候

同吃同睡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透過細節描寫體現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文中三處比喻的意義。

5、能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

同學們,這個戰火紛飛、風雲際會、羣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造就了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2、板書課題

3、學生用文中詞語解釋課題意思。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說說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解決了什麼問題?

2、交流反饋: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3、 教師小結。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品讀感悟。

(一)抓“誠心誠意”品劉備的尊重人才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那些語句可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劃出重點詞句。

2、 小組交流,互學互促。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朗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並相機交流感受。(生用“我從----------------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因爲-----------”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相機引導:讀劉備的話,體會劉備的內心;從劉備的神態中體會到了什麼?從劉備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4、領讀: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他(生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環境描寫和三處比喻品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師過渡:劉備當時已47歲,貴爲皇叔,諸葛亮僅有27歲,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我們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讀看到了什麼。

3、交流: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生答)找到這段環境描寫的中心句,發現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進行交流。讀這段中的比喻句,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樣比喻?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麼?(生交流)

4、指名朗讀這段環境描寫。

5、說話訓練:我們來到-------,只見--------的柳條--------,--------的小草---------,--------的花兒--------,--------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6、討論:你對諸葛亮有了什麼瞭解?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認識到諸葛亮的才能?(引導發現另兩個比喻句)指名讀比喻句,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說明了什麼?

7、討論:“雲霧”“青天”分別指什麼?“魚”和“水”分別指誰?

8、指名讀這三處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師補充諸葛亮出山後對劉備的輔佐(諸葛亮出山後,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擺設八陣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盡心盡力輔佐劉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生說說對諸葛亮的認識。

四、 課外延伸,拓寬文路(師出示多媒體課件並深情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幹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讀。

2、這段短文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五、 總結全文,引向課外。

1、說話訓練:劉備真是尊重人才,他--------------;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運用文中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2、發散:除了《三顧茅廬》外,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故事?

3、總結:同學們,讓我們走進三國城,認識更多的三國英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英雄用他們的壯舉寫下了許多感人的篇章,我們從中會有很多收穫的。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訪賢才

劉備 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如魚得水創大業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1、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國演義》裏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書課題,指導寫好“顧”、“茅”,齊讀課題。

二、質疑導讀,理解詞意。

1、自由讀文,文與題對照,思考用一句話解釋課題的意思。

2、指名讀第一節,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課文中的哪個詞寫出了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的態度呢?

3、默讀第二節課文,思考:這段課文中哪個詞寫出了劉備、張飛、關羽三者之間關係的?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嗎?

4、張飛是以怎樣的態度邀請諸葛亮的呢?這一節中,作者把張飛與劉備邀請諸葛亮的態度對比着來寫,從這樣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5、(1)指名讀第三節中描寫臥龍山崗景色的部分,體會第一句話的描寫所採用的手法。透過偏旁,引導學生理解“蜿蜒起伏”詞意;透過文中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秀麗宜人”意思。

(2)學習第三節後面部分課文,其他同學畫出描寫劉備邀請諸葛亮時“誠心誠意”的詞句。透過這些句子,你體會到劉備是個怎樣的人(重點抓住“恭恭敬敬”一詞)?

6、學生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運用。

7、齊讀最後一節,引導體會“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三、賞讀迴歸整體。

1、自由朗讀全文,再次感受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虔誠態度。

2、總結延伸:《三顧茅廬》的故事從遙遠的三國走來,走過了千年,多少風流人物已經淹沒在歷史中了,但在這個時代它給我們又留下了什麼呢?從而歸納到“尊重人才”這一主題上,最後老師做簡短髮言:同學們,要想贏得尊重,從現在起讓我們首先努力做一個人才吧!

四、作業佈置:

1、把本課生字認真描紅後再每字臨寫兩遍;

2、練習感情讀文,這篇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有改動。課後請把原著找來讀一讀,比較課文與原著的異同,體會原著的語言風格以及編者用意。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7

一、獨立預習,自學質疑

課前佈置預習:讀一讀,瞭解文章大意;寫一寫,掌握生字音形;

查一查,弄懂詞句意思;想一想,思考課後習題;

搜一搜,查閱相關資料;問一問,提出疑難問題。

二、整體感知,梳理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三顧茅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幹什麼?爲什麼要三顧茅廬?“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你知道這個故事從哪裏來的?(出示課件,交流蒐集的材料)

3、出示生詞:

諸葛亮 輔助 尊重 臥龍 半晌 時辰 策略 討論

青翠欲滴 恭恭敬敬 茅塞頓開 羣雄紛爭

輕聲讀,指名讀,分析字音字形,齊讀。

三、緊扣重點,品讀感悟

1、思考:透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板書: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出示第一自然段)

3、學習第2——5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家,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5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交流:

a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去隆中前(出示對話)

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來到隆中,劉備又是怎麼做的?(出示片段)

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情?

③文章的哪兒還反映出劉備劉備對人才的尊重?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b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諸葛亮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讀出情感。

c、劉備是怎樣評價諸葛亮的呢?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四、總結昇華,拓展運用

1、透過學習交流,我們可以看出,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張飛呢?

2、帶着對人物的品味理解,再讀課文。

五、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寫在聽記本上。

3、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看看書中的原文是怎樣寫的,同時瞭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齊讀課題。

聯繫舊知匯出課文引發學生研讀興趣。

二、自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藉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檢查自讀情況。

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按要求自讀課文。

分段讀課文。

茅:與“矛”比較。 統:與“流”比較。宜:與“宣”比較。

交流詞語的意思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羣雄紛爭 茅塞頓開

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較和交流中深化字詞的理解,爲理解課文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放錄音範讀全文。

問: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實現統一中原的大業,諸葛亮真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後,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聽錄音,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麼樣的品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後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一祖國的大業。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後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出示《出師表》節選。)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

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對學生要求不必過高,能聽懂多少是多少,這樣能減少學生壓力使得學生能暢所欲言。

二、細讀課文

問:諸葛亮對劉備的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這是爲什麼呢?

組織交流。

出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出示: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引導比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小結: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說明什麼?

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

齊讀第五自然段

比較和朗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讀中昇華,進一步感受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三、小練筆。

因爲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爲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現在,請大家發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說理能力。

四、作業

課後繼續完成並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寫的信,互相提意見修改。

板書:

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 劉備: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的對比襯托法,讀懂張飛和劉備的對話。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爲突破口,研究劉備、張飛等人物形象,劉備的誠心誠意,能根據文字內涵大膽想象,寫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標: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

4、發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第 二 教 時

一、複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接觸了《三國》中極爲膾炙人口的一個經典故事——《三顧茅廬》,知道課文就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的。現在,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寫——,第二自然段主要寫——。課文詳寫的是“三訪孔明”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讀三顧內容,要求:1、長話短說,能否用一句話說說主要寫了什麼?學生交流

3、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透過對直接寫劉備及側面寫天氣、張飛等語句的品讀,已經感受到了劉備的那份真誠,對嗎?板書——誠

師:老師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把你認爲最能體現劉備誠心的語句劃下來,學生默讀課文。

二、學習第三段,推敲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重點點撥“半里多地”,“下馬步行”

師:老師不明白了,劉備他們爲何不快馬加鞭,揚起一路灰塵打馬到草堂前呢?學生交流(怕馬蹄聲驚擾了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對特別有地位的人有這樣的要求,叫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表示極大的尊敬。板書——下馬步行)

哦!原來如此,你們可真懂劉備的心哪。指導朗讀,讀指名——(點撥:真會讀書,在“半里多地,下馬步行”這幾個詞上加強了語氣,感覺劉備的心意更誠了,來,我們學着讀讀這句話。——齊讀。

2、出示句子:“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理解“恭恭敬敬”,從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樣子”,師:你認爲要讀好這句話應該強調那幾個詞呢?(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指名讀——齊讀。板書——階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從語言中可見身份、地位不同。

(2)“趕緊”板書——下拜謁見

師追問:劉備是什麼人?諸葛亮又是什麼人?按照道理應該是諸葛亮給劉備下拜纔是啊。但劉備並沒有計較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主動去結交有德、有才的人,劉備的這一番舉動讓你想到了哪個詞?板書——禮賢下士

小結:同學們,就因爲作者關注到了劉備“下馬步行、階下恭候、下拜謁見”這一些細微舉動,才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細微之處見真情啊!還有嗎?

4、、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你不用去了,只讓雲長同我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嗎?這可是張飛第二次受到劉備的斥責了,找到“第一次斥責”之處,並讀一讀,

(2)大家看,張飛第一次受斥責是因爲——(言語不恭),那這一次斥責呢?是因爲——(做法粗暴,無禮……)指導朗讀兩次斥責的話

(3)張飛人稱莽張飛,他性格急燥,想法簡單,哪裏瞭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訪諸葛亮的心意呢?不過老師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聰明人,劉備的心思肯定已經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說說嗎?(…… )指導朗讀男讀張飛、女同學讀劉備,師讀其他部分。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懂劉備的心思,但張飛不瞭解,所以纔有先前的“叫”,到後來的“捆”,甚至是“燒”,而他的言談舉止又恰恰反襯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看來,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質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了。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剛纔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

三、課內練筆,豐滿人物形象

師:那麼,諸葛亮值得劉備爲他如此誠心相邀嗎?請讀最後一段話,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勝仗?屏幕顯示:

(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三氣周瑜,智降姜維,空城計,草船借箭……)

師:你們的知識真豐富!諸葛亮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很多勝仗,而且最後建立了蜀漢王朝。順勢理解“輔佐”你想,到那時,張飛、劉備、諸葛亮回憶當年三顧茅廬時的情景,心裏又會怎麼想呢?請你寫在書本上。

想起當年三顧茅廬的情景,(張飛、劉備、諸葛亮不禁感慨萬千,他想:( )

學生交流,隨機補充《出世表》

2、師:是啊,所以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尤爲突出了,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爲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代名詞了。

完成板書——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

斥 責 張 飛

誠 下 馬 步 行 禮賢下士 階 下 恭 候 求賢若渴

下 拜 謁 見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10

設計思路:

本課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透過對人物言行細緻入微地刻畫,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字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字,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字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着,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透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字理解,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

教學目標: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爲。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字,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內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一、複習匯入——顯現主題

1、上節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2、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於500 米,半里爲250米)你體會到了什麼?

b 下馬步行:態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諸葛亮的恭敬態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 你認爲怎樣的站纔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親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麼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