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課文《兩隻小獅子》的教學反思

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字的解讀和迴應,然後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欠缺的。

課文《兩隻小獅子》的教學反思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一年級的孩子,對名字包含一定意義、簡潔上口這兩個特點和名字與稱呼的區別都還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讓他們初讀課文後找到人物的特點並不難,但要將之轉化名字這種形式,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因此,在課堂上,我費了較多的時間,還是不能引導學生自己想出比較合適的名字,有點生硬灌輸的味道。

2、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如請孩子勸勸懶獅子就是一個挺好的訓練點。

3、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合作讀讀、演演的環節沒能充分展開,非但不能體現原本指導比較細緻、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4、對待那個“冷不丁”冒出來的不同的聲音,我的處理,雖然從整體上是對路的,但方法上顯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寬容一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哦,你的思維真活躍,像孫悟空坐上筋斗雲一樣,一下子跳那麼遠去了!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話題說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認真聽聽,我們等一會兒再聽你的高見,好嗎?”

或許孩子能在淡淡的詼諧和輕鬆的微笑中領會老師對他的肯定與建議,課堂的氣氛也許會更活躍寫些,他也許會更好地傾聽他人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