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家人的愛》案例與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人的愛》教學反思,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人的愛》案例與反思

背景:

(一)教學內容背景:

本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第一課。教材呈現的是兒童在父母悉心照料下成長的過程,旨在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的經歷。教材選擇的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應該不算陌生,但也不可否認,現在的獨生子女對家人的疼愛的感受能力大打折扣,多數學生習慣了家人的疼愛,覺得這是應該的,不知道珍惜和感激。所以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並懂得關心、體諒父母長輩,儘量少讓他們爲自己操心,少給他們添麻煩。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二)教學設計背景:

這是個充滿親情的話題。按照教材所呈現的'思路先感受後體驗,最後明理,這也是符合學生情感發展的規律的。我就按先感受後體驗再明理把本課分爲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父母長輩爲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的辛勞,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於是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親情故事——親情再現——製作親情卡。我想讓親情“從生活中來”,然後“到生活中去”,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透過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豐富教材,也想透過學生真實的親情故事引起心靈的碰撞,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共鳴,使之成爲一堂親情涌動的思品課。

片段回放:

(片段一)

師:剛纔大家在小組裏交流了自己和家人之間的感人故事,下面我們請每個小組裏講得最感人的同學到臺上來講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1: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到河邊釣魚,一不小心差點掉進河裏,幸虧爸爸注意着我,趕緊把我一拉,要是爸爸不是那麼關心我,沒有時刻注意我,我肯定掉進河裏,會淹死的。

師:還記得當時爸爸的表情嗎?他的動作能模仿一下嗎?

生:表情很着急,就像這樣一拉,說着做了一個向上拉的動作。

(看了這個動作,下面的學生鬨堂大笑。)

師:大家覺得她的故事感人嗎?那我們送她一顆親情卡吧。

……

生2:有一次我病了,晚上發高燒,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一個人在家,爺爺怕我出什麼事,不好向爸爸媽媽交待,送我到醫院。爸爸媽媽知道了很着急,馬上送趕到醫院,陪我打針。

生3:那次,我關門的時候不小心把手指頭壓了,疼得要命,媽媽知道了怕我發炎,趕緊送我到的醫院。(下面同學有幾人在笑,並議論着開快車會出交通事故。)

師:大家要邊聽邊想在你的生活中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

……

師:還有同學能夠講出更感人的故事嗎?

(課堂顯得格外安靜。)

……

(片段二)

師:我知道現在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家人說,請大家拿出你們的親情卡,把你們現在的心情表達出來,送給你的家人!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寫,可以畫,還可以貼,看誰的親情卡做的最好!

(合着音樂,學生開始製作親情卡。)

師:現在請把你們製作好的親情卡拿上臺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生1:我要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辛苦了!

生2:我想對爸爸媽媽說,你們少賺點錢沒關係的,別把身體累壞了!

生3:我畫了一幅幫媽媽捶背的畫,希望爸爸媽媽看了以後可以笑一笑。

(學生們看到畫後,又一次的鬨堂大笑。)

師:你真有孝心,相信你的爸爸媽媽看了後,一定很高興的!

生4:我畫了個機器人,希望它能幫媽媽做家務!

生5:我貼了一幅金魚圖,希望爸爸媽媽看了以後能快樂。

……

師:相信你們的爸爸媽媽看到你們做的親情卡一定會很高興!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只要能夠多理解父母及家人,少給他們添麻煩,他們會很欣慰的!

……

課後反思:

這是這學期的第一節《品德與社會》課,我本想,這節課一定會引起我和學生的情感碰撞,也一定會讓生生之間引起情感的碰撞。可是課堂上的情景歷歷在目,我感到有些失落感。因爲剛纔課堂上的一幕幕淡薄的親情實在讓我不安,究竟怎麼回事?這本該是一堂激情四溢的情感課,課前我花了很多心血來精心設計過程,還製作了精美的教具,和老師們研討再三的過渡語,在學生面前怎麼也不能引起共鳴。我很想喚起他們內心的回憶,甚至他們的淚水,可是就連情感的碰撞一次都沒有,怎麼回事?是不是現在的學生情感不豐富?又或者是現在的學生太世故?也許是整個社會的感情都太淡薄?這些思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觀察着他們,爲什麼談起SHE他們會眼睛瞪大,還會不約而同的唱出聲來,那情感碰撞的可真是快!爲什麼談到家人、談到父母卻沒有碰撞呢?是父母及家人的愛不夠多?可是大家都是在父母、家人的愛中長大的呀!我開始反思自己了,從課堂的設計,到課堂的過渡語,還有我和學生的交流,到底問題在哪裏呢?忽然我的思想一震,對,就是問題的設計,我讓學生把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記憶最深刻,最能感動人的事情講出來,可是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感人的事情有多少呢?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中都會有嗎?不,不會。父母、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應該是體現在每時每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比如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或者動作,還有書上提到的一張充滿愛心的照片,一次生日晚餐,名字的來歷……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交織成了一張張細密的親情網。而我非要他們找印象最深、最感人的事,學生想到的最感人的肯定是大事,比如死裏逃生、住院家人輪流守着、看着……我意識到了,其實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我給學生畫了一道圈,讓他們在圈裏找,可怎麼也找不到!像這樣的感人的事情,生活中會經常發生嗎?學生熟悉嗎?學習新課標以後,我們都會說課堂要回歸生活,迴歸真實。我們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尋找生活中真實的事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難怪這節課沒有感情的碰撞,因爲多數孩子沒有這樣的感人體驗,沒有這樣的感人經驗,當然也就沒有感人的情感碰撞了!

現在我的頭腦清醒了,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到底怎樣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就是要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真實體驗嗎?精心設計的提問,就因爲一個字,無形給學生的思維畫了一個圈。如果是現在,我會和學生一起想,每天從早到晚和家人在一起都幹了些什麼?家人對大家都說了些什麼?讓學生從平淡的小事中體會家人的愛,瞭解家人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養教育自己的苦心,相信這樣的課堂一定會讓師生、生生的情感交融、碰撞!

標籤:案例 反思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