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遊子吟

《遊子吟》教學案例與反思

遊子吟6.41K

遊子吟

《遊子吟》教學案例與反思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案例:

《遊子吟》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教育”。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難以走入詩中的意境,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一環節。

教學片段

一、抓住細節描寫:“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設計意圖:1、瞭解學生在自讀過程中感悟到的內容。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引導:母親的愛平凡而偉大,它往往存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聲叮嚀,一句囑咐;一聲鼓勵,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碗香噴噴的飯……母愛無處不在。

1、看課件:《望》

校門口送孩子的母親,望着孩子進校門。她踮着腳,側着頭,探着身子張望……直到望不見孩子的身影了,才離開……(這樣的畫面一個又一個)。

2、教師啓發:母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平淡的故事母親用她的一生才能講完。我想,此時你已經回憶起了濃濃的母愛。

(此時的課堂很靜,學生的思維在回憶中流淌。接下來學生所談的'事例情感真摯。)

附課堂事例:

《我的生日,母親的受難日》——“我聽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生日,母親的受難日’。以前,我不瞭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每次到我生日那一天,父母總爲我準備好豐盛的大餐和精美的生日禮物。我在父母溫暖的愛河中徜徉,卻從來沒有注意到媽媽疲憊、操勞的身影。讓我感到內疚的是,在生日那天,我因爲一點點小事而大發脾氣,讓媽媽爲我忙碌到深夜。”

《媽媽的嘮叨》——“這次家長會以後,媽媽似乎變得幼稚了,她每天抓緊一切時間纏着我問這問那,那時我感覺媽媽真煩。現在我知道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深深地愛着我。”

3、教師抓住契機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我們享受着愛的同時,更要懂得珍惜愛、回報愛,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曾爲母親做過什麼?我們以後可以怎麼做?

(此時的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情緒高昂。)

附課堂實錄:

“從小到大,總是媽媽爲我洗衣服。小時候,媽媽每天捧着我的小腳丫,爲我洗去上面的泥和土。去年母親節那天,我爲媽媽洗腳,媽媽竟然留下了眼淚……現在想想,我常常忽略了媽媽的感受,而在媽媽的心裏,我是她的百分之百,以後我要孝敬媽媽。”

“媽媽最大的願望是要我努力學習,我要用最好的成績回報媽媽。”

“我要在我生日那一天,在婦女節那一天,在母親節那一天,不,是在以後的每一天,讓媽媽開心快樂,不讓媽媽爲我操那麼多心。”

4、想象詩中的母親爲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服的情景,寫下來。

(此時,教室裏靜極了,學生都埋頭奮筆疾書。真摯的情感洋溢在筆端。一位同學這樣寫道:“我又要遠行了,年近古稀的老母親又一次親手爲我打點行囊。在跳躍的油燈下,母親的手顫顫巍巍地穿上針,在銀髮上抹了幾下,這樣的動作我是那麼熟悉。母親一針一線地縫,不時把衣服拿近油燈,看一看針腳密不密;母親一針一線地縫,不時用她那雙筋脈突兀的大手把衣服撫了又撫。我知道,老母親擔心我在外時間久,她要把衣服縫得牢牢的。母親一針一線地縫,縫進對兒子的叮嚀,縫進對兒子的祝福,縫進一位老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教學反思

“教”與“學”這兩個概念,“教”是被動的,“學”纔是主動的,教師要利用教材激發學生來主動獲取知識。在古詩教學中,透過讀、背、講、悟的形式,表面上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但情感體驗卻被忽略了。

這堂課真實而充滿真摯的情感。有位教育專家說:“教學不是爲了理解,而是爲了感動。”我贊同這個觀點。課堂上學生受到了感動,所學的內容才能在其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觸動,才能不斷髮展良好的情感與態度。《望》中平凡而真實的畫面“一石激起千層浪”,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適時的引導使學生的認識層層深入:享受愛的同時,要懂得珍惜愛、回報愛,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昇華。

蘇格拉底認爲:一切知識都蘊含在學習者的頭腦之中,教師只不過是將學習者頭腦中的潛在智慧發掘出來,並使學習者主動認識它的價值而已。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並不是要將現成的表面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透過啓發、誘導,讓學生挖掘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知識能力,主動去獲取知識,進而實現自身的發展。所以,語文教學應注重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