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故鄉(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故 鄉

一、 激情匯入:

自古以來,“思故鄉,贊故鄉”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哪位同學能隨口就涌出幾句寫“故鄉”的詩詞名句呢? 

故鄉,讓離家的遊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在遊子的記憶裏沉澱出了無限的美麗與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文學世界,感受《故鄉》的魅力。 

二、過程: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理清了小說的線索和情節,對課文已比較熟悉,我們說這篇小說寫故鄉,主要是寫故鄉人的變化。作者主要寫了哪些人的變化呢?請同學帶着這個問題再次速讀課文。

2、先來看第一個人物:閏土的變化

⑴、請同學拿筆從文中圈點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有哪些不同。試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外貌對照

;動作、對話對照;閏土對“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對照。

① 外貌對照: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可親可愛;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經濟生活的艱難和精神負擔的沉重)。 

②動作、對話對照: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猹,“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是歡喜――淒涼――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後一句還是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後的神態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遲疑麻木、痛苦難言。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裏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迅哥兒”改稱“老爺”,寫出閏土不僅爲飢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級觀念思想的束縛。“厚障壁”就是所謂“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閡。 

③閏土對“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對照: 

對我: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情真意切,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爲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託於神靈。

⑵ 小結: 

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把一個活潑的少年折磨成悽慘的苦人兒。 

魯迅在這個人物的前後對比中,不僅從經濟上、政治上刻畫了閏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從精神上揭示了閏土的痛苦。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對人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和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閏土形象是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典型形象。

3、分析第二個人物形象:楊二嫂的變化(小說對楊二嫂的描寫,先聞其聲,再見其人)

⑴指讀,其它同學試總結年輕時的楊二嫂和人到中年後有怎樣的不同?

①對於二十多年前的楊二嫂,採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肖像) 

②對於今天的楊二嫂,採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語言、肖像、動作)--她的說話和動作表現了她尖嘴利舌,貪小潑辣的小市民習性和日趨貧困的生活。 

 ⑵小結: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4、作品對閏土、楊二嫂兩個人物前後的變化,揭示了什麼問題? 

這就充分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是使舊中國農村經濟日趨破產,廣大農民生活日趨貧困的總根源。這就是魯迅描寫閏土、楊二嫂形象變化所揭示出來的深刻社會意義。 

5、作者對這種變化表達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態度呢?

中國農民的活力被封建社會扼殺而悲傷;對中國封建社會農民的苦難輪迴無可奈何;爲純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對理想的人與人的關係的渴望。

10、作品對閏土、楊二嫂的人物形象的描寫在寫作上對你們有什麼啓示呢? 

人物描寫,特別是肖像描寫,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徵,給人以深刻印象,並能爲表現主題思想服務。 

三、作文片斷訓練:肖像描寫 (寫一個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