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最新平均數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最新平均數的說課稿

1、教材簡析:

《平均數》是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十單元統計的教學內容。

2、求平均數是分析數據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工農業生產中經常要用到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的基礎上教學比較簡單的求平均數問題的。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透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平均數應用題的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例題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教材先放手讓學生從多種角度用數據描述各組套中的情況,在嘗試中促使學生產生求平均數的心理需求。再倡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有利於突出平均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統計對解決問題的價值。

4、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在豐富的具體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透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經歷研究的具體過程,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

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5、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是: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透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玩過套圈的遊戲嗎?如果每次限套15次,你能套中幾個?

他們誰套的準些?學生任意猜一猜。出示場景,發現問題。

觀察三年級第一小組男、女同學套圈的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探究慾望,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提問:怎樣才能說明男生套得準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些?學生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及理由。故意設疑: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套中的個數分別加起來比總數可以嗎?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言。怎樣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想法。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現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準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些?學生根據平均數判斷。

討論:爲什麼要求平均數?平均數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計算平均數?求出的平均數說明了什麼?學生先在小組內說說,再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是在豐富的具體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透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經歷研究的具體過程,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明確活動要求。獨立計算後彙報。“想做做做”第2題。獨立解答後集體交流。“想做做做”第3題。小組討論後交流想法,說說理由。完成“想做做做”第4題。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再“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是:透過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平均數的認識,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課我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發揮教材的導向功能,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無窮樂趣。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生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認識小數》。

二、說教材

(一)、分析教材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萬一內數的認識和加、減運算,以及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教材首先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僅限於一位小數(小數點的右邊只有一個數位),而且和買東西、量長度等具體事件聯繫起來,便於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習其中的數學內容。教學內容包括一位小數的意義、讀寫方法;比較兩個或幾個一位小數的大小;一位小數加法和減法。在這些內容中,小數的意義是重點,它是比較大小和加減計算的思考基礎。教材編排比較小數的大小與小數加減計算,也是爲了加強小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小數,不給小數下定義,不揭示比較大小和加減計算的法則,都是聯繫實際情境和現實問題的體驗積累。

全單元內容分四部分編排。第100~101頁教學小數的意義,第102~103頁比較小數的大小,第104~105頁小數加法和減法,第106~107頁單元練習。

(二)、確定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特點,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爲單位,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認識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小數作出解釋,學會運用小數來描述有關的現象。

2.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瞭解可以用小數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我們班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難點制定如下:

教學重點:認識小數。

教學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教學方式多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個性得到發揚)

本節課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玩中學,學中玩。教師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與同學交流比較,對生活中有用的資訊有用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主動進行探索,獲得知識。在本節課中要爲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情感體驗、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環境。本節課上,教師一定要把握和發揮評價的作用,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火花閃現之時,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儘可能使師生、生生間的評價“目標多元、方法多樣”。

(2)、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的學習形式使學生感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就是小組合作。合作交流成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從圖中找資訊”、“提問”,學生的互相提問,增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是一節和學生生活實際有聯繫的新授課,例如買東西,找零錢,測量等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拓展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言語去與學生交流,在交流中比較和選擇,去收集對學習有用的資訊。在探索知識時用心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最終用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四、說教學程序

我分爲四步驟來教學:激趣匯入新知,探究新知,練習鞏固,課堂小結。:

(一)、聯繫生活,引入新課

談話:你們喜歡遊公園、逛超市嗎?那你們喜歡買什麼物品呢?今天老師陪你們一起逛超市,好嗎?(播放課件)

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並說說它的價格。

揭示課題:剛纔同學們說的這些數都是小數,今天我們就來和小數交個朋友,一起來學習、認識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透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興趣,並且爲今天學習新的知識打好基礎。

(二)探究新知:

這部分內容,我又分爲三步驟來教學:教學例1;教學例2;區別分類、揭示概念。

1、教學例1

這部分我主要運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首先透過提問,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思考“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做單位分別是幾分之幾米”上,然後告訴學生呢感,這兩個分數可以寫成另外的形式,並指導學生練習這兩個小數的讀寫方法。

2、教學例2

這部分我主要運用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教學方法,我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如“能不能想剛纔那樣,把幾元幾角寫成以元作單位的數?”同時可以啓發學生先想2角是多少元,再想1元2角是多少元。在學生認識這個基礎上再想3元5角是多少元。

3、區別分類、揭示概念

這部分我主要運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我先讓比較例1的這些分數和小數的區別,說說他們的不同,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並回報交流結果。接着讓學生在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注意區別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最後總結揭示小數的概念。

(三)練習鞏固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運用練習法,讓學生鞏固小數的認識,以及透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然後再彙報自己的想法,交流時教師應強調平均分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可以引導學生想分數來過度,最後在全班校對,

3、完成“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思考過程,要說清楚,強調每組的分數和小數是相對應的。

四、評價總結,激勵進步

在今天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如果100分表示滿分,你會給自己打多少分?

小數在我們的生活、生產中處處可見,同學們要學會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說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

3

.

5

標籤:平均數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