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平均數》說課稿

說課稿1.56W

一、說課內容:

三年級數學《平均數》說課稿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2-----P43《平均數》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並非編者任意而爲,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後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並不僅僅是爲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三、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運用已學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透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四、教學的重、難點: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繫,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爲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爲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啓發式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透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爲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於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髮表自已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並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於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着進行比較。在學生處於認知衝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後,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裏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爲“先合後分” 。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算法,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裏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