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數學《1噸有多重》說課稿

說課稿2.1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1噸有多重》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1噸有多重》說課稿

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課題是“噸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前,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教材例6透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引出關於噸的話題。然後,圍繞“能同時過橋嗎?”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具體的問題中,明確1噸=1000千克,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例7是利用剛纔所學的1噸=1000千克進行噸與千克的有關化聚,化聚對學生來說並不難,可以從千克與克的化聚中得到正遷移。學習噸的認識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質量單位體系知識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實學習好。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的教學,設想學生要達成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透過估計大宗物體的質量,在觀察、比較、猜測和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估計大宗物體的質量時,培養學生養成利用生活經驗,透過合理推理進行估計的習慣,並養成在不要求精確值能自覺進行估計的習慣。

由於利用噸與千克的進率進行化聚,1噸的觀念在今後學習中經常遇到,1噸是比較大的質量單位,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只能透過推理來建立觀念,而強調質量單位觀念建立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用它進行簡單的化聚。教學難點是透過推算想象並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教法學法:

教法

本課的教學時,我擬採用以下二種教學方法爲主。

1.引導發現法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在本課教學中我並不是告訴學生1噸=1000千克這個現成的結論,從而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積極努力去獲得知識,透過利用生活經驗來推算1噸質量、感受1噸質量有多重。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互誘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並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2.嘗試教學法

從哲學角度看,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嘗試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把學生推到主動的地位;嘗試練習中遇到困難,學生便會主動地自學課本或尋求教師的幫助,學習成爲學生自身的需要。本課例7噸與千克的互化,完全可以遷移千克與克的化聚,因此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嘗試結果就能達到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符合現代教學論思想的要求,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統一起來,引起了教學過程中一系列的變化,

學法

以這二種教學方法爲主要方法的課堂,對學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養更爲突出。

1.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本課採用嘗試教學,它運用了心理學中的遷移規律,重視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在新知識學習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識千克與克的化聚,結合新學得的知識1噸=1000千克,遷移到噸與千克的化聚,使學生形成能容納新知識的更高一級的新知識結構。

2.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教材對1噸的認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以多種方法進行比較,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問題教學”爲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受知識的價值和魅力,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爲線索,基於問題情境發現探索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地體現對教材的理解,實踐教法和學法的精神,我是這樣設計本課教學過程的。

一、複習匯入

1、我們學過的計量物體質量的單位有哪些?你能不能說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量剛好是1千克?

(克、千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它們用來計量較輕物品的質量,是今天學習的.基礎,透過複習喚醒學生的知識儲備,爲新課學習作好準備)[1][1]。

2.出示書上小動物過橋的情境圖

提問:觀察主題圖,你瞭解到什麼資訊?

教師在當學生講到小橋限重1噸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以舊引新,過渡自然,便於學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順利進入新課展開環節)

二、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教學1噸=1000千克。

①提問:誰知道1噸有多重?是多少千克?

預計學生有生活說出噸是一個較大的單位,1噸=1000千克。若學生不能說出,教師就指出1噸=1000千克。

②交流:那這些小動物能一起過橋嗎?說說不能過橋的理由,你是怎麼想的?

③接着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

小結:過橋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每次過橋時動物重量和不能超過多少?(進一步強調1噸=1000千克)

(透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二層次,建立1噸的觀念。

1.1噸到底有多少重?

師:同桌同學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師生共同探索:我們班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也就是()噸?(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師強調: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你感覺1噸怎麼樣?

2.利用經驗幫助建立觀念。

出示:一桶飲用水20千克,()桶飲用水重1噸。

一頭熊重500千克,()頭熊重1噸。

填寫後: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約重1噸?

(噸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又是較大的單位,學生無法象千克和克那樣直接體驗,只能透過熟悉的例子推算1噸,有利幫助學生建立1噸觀念)

3.研究何時用“噸”作單位

師:你認爲什麼樣的物體要用噸來作單位?爲什麼?(小組交流,指名彙報)

教師出示汽車載重限重圖,橋樑限重圖……讓學生感受較大宗物品用噸來作單位。同時指出用字母T表示噸。

接下去出示填空題: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一節火車皮的限定運輸量爲60()

一輛小皮卡車的載重量是500()

(這二題提示學生要考慮前面的數據,結合生活經驗,綜合各方面情況,選擇合適的單位。提高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在1噸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學生熟悉的物體的質量,透過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讓學生想象、感悟1噸有多重,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使抽象化的概念變得具體化,從而突破難點,並培養了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第三層次,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出示例7:3噸=()千克 6000千克=()噸

這題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後交流思考過程。

(給學生嘗試的機會,體現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給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去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課堂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或缺的環節,這節課的練習,我就直接應用練習三中的題目。

(這樣的練習兼顧形象性和抽象性,層次分明有一定梯度,並且針對性,圍繞本課所學的新知識展示鞏固,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事半功倍)

四、課外拓展

回家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用方法?寫一篇數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