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五年級鼎湖山聽泉說課稿

說課稿5.62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鼎湖山聽泉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鼎湖山聽泉說課稿

五年級鼎湖山聽泉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說教材內容: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爲主題”的開篇課文。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是着名的游泳勝地。那裏羣峯羅列,古木參天,泉溪淙淙,飛瀑直瀉,自然風光十分迷人。課文以遊覽線路的先後順序,記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爲中心,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共五個自然段,按地點轉移和時間的先後順序可分爲三段。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喜歡朗讀語言優美的寫景文章。對家鄉的縉雲山、北溫泉有一定的感受,但對鼎湖山十分陌生,而本課旨在讓學生在讀中領略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特擬定以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作者按地點轉移和時間的先後順序記敘的方法。

4、學會用“像……一樣的,是……”句式仿寫第四自然段。

5、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鼎湖冊泉水、聲的美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是不能泛泛而談的,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而理解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又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爲: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含義,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時

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從關鍵詞句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2、運用情景教學法,以讀爲本,以學爲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質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3、運用啓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啓發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

4、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精心選擇運用讀書,質疑、勾畫、想象等方法,以讀促寫,以讀學寫。(運用以上方法,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三、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質疑匯入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開課直接由“聽”引出“聽泉”,引導學生看詞質疑:去哪裏聽泉?泉聲是怎樣的?由此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聽泉。”(相機認識:鼎)

抓住題目中的“聽”字引入,透過質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學思考,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透過:

1、初讀課文,透過自由放聲讀,同桌相互聽讀等環節,讓學生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課文思考:鼎湖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再請學生分段讀:一邊讀,一邊引導。在交流中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引導學生抓住“半小時左右”、“過了寒翠橋”、“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入夜”、“矇矓中”這些詞句,達成目標三:學習作者按照地點轉移和時間先後順序記敘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

(三)精讀感悟理解積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讀中想象”是學習寫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發揮想象,將優美的文字在腦子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有助於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能力的提高。

1、指導看圖,走進鼎湖山。學生自讀第一段:引導學生抓“輕紗似的薄霧”感受雨後鼎湖山的美,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進入情景,形象地感受到課文語言所描繪的意境。

2、自讀途中觀景聽泉

構建話題:“作者在上山途中聽到了怎樣的泉聲?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學生自讀勾畫,透過反覆朗讀,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從“淙淙的泉聲、不絕於耳、清純悅耳、歡快活潑”體會到泉聲的美、大,從“涌流、流瀉”等詞想象到泉水的多,讓學生透過朗讀品味泉聲的美妙,與此同時想象鼎湖山草豐林茂、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滿目青翠的景色。從而爲後文,作者能在夜晚聽辨泉聲作好鋪墊。

(第一課時結束)

3、以講促讀,走進古剎

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是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之一。這裏的講不是教師的講解,而是透過讓學生介紹慶雲寺的方式,聯繫“二百多年、明代”等詞理解“古剎”、“參天”。

4、精讀品味,感受泉聲的漫妙

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作者夜宿古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拋出話題,讓學生動手勾畫。

根據學生的彙報學習重點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爲了能讓學生透過此段的學習落實目標4、5,突破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聆聽、辨識、品味出的泉聲的美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聯繫生活展開想象

聯繫學生活實際回想“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銅管齊鳴”的聲音,體會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展開想象:草叢石縫涌流、空谷細流、飛瀑急泉的景象。

(2)質疑理解前瞻後聯

在重點句段教學時,我們要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前瞻後聯,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整體理解文章的好習慣。

提出疑問:“爲什麼作者會聯想到這些聲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麼靈嗎?”引導學生聯繫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這些,是因爲聯想到了白到所見到的景色。

“作者還聽到了什麼?”從忽高忽低、忽急忽緩作者又產生了聯想,讓學生在透過朗讀想象,從“繞過、拍打、穿越、流連”感悟到泉水的“趣與活潑”。

(3)讀寫結合運用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能力但不能忽視寫的能力,語文要崇讀學寫,結合閱讀教學順着思路引導學生寫作,由讀到寫。

因此我讓學生觀察句子,用“像……一樣的,是……”仿寫一段話。

(四)以讀促講,昇華情感

“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最後泉水流進了我的心田。”引讀最後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潤萬木,蘊育生機?”讓學生再回讀全文,用心再次聆聽、辨識、品味。新課標提出在教學中我們要關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體,讓學生形成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縮影,是課文的精華,爲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泉聲美妙泉水潤物”簡潔明瞭,提綱挈領。

五年級鼎湖山聽泉說課稿2

根據這篇課文的具體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想在課堂中有機融入如下的教育理念:

一、紮實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1、“聽”:的題目就是《鼎湖山聽泉》,因而“聽”既是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的確,只有用耳去聽,用心去想,纔是真正的聽。我試圖透過讓學生聽歌、聽樂曲、聽泉聲、聽他人的建議、聽老師的朗讀等方式,來叫醒自己的耳朵,從而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2、“說”:說出自己聽到的泉聲,說出自己聽後的感受,說出泉聲究竟美在何處?

3、“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課的各個環節我都安排了學生的朗“讀”,從開始的讀課題到最後的讀作者的感受。我採用的讀的方式有:自由讀、默讀、快速瀏覽、個別讀、互相讀、男女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全班齊讀等。

4、“寫”:讓學生自己寫讀後的感受。

二、努力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課前備課時、在實際教學時,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讓學生自己從文中尋找描寫泉聲的詞語,自己給詞語分類,自己感受泉聲的特點,自己發現泉聲的美,以及到第4句讓學生自讀自悟。再說合作,除了師生合作之外,我特意安排兩個鄰座交流的環節:一是把自己聽到的泉聲告訴你的鄰座,二是同座相互說說其他句子又是把什麼比作什麼。還有一處朗讀時的學生互幫互評。至於探究就是從語言文字中品味發現其中的美。

三、積極追求“美的課堂”“和諧課堂”

這篇課文字身就具有許多美的元素:泉聲的美輪美奐,泉水的清亮豐盈等等。教學時我力圖透過美麗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優美的導語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讓學生感受“美”,品味“美”:泉聲美妙豐富、千變萬化、多姿多彩,那是內容美;作者比喻確切,與各種樂器的演奏聲聯繫,很具有藝術美感,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氣勢非凡。這是表現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