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鼎湖山聽泉》

《鼎湖山聽泉》1

《鼎湖山聽泉》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用優美流暢的文字再現了鼎湖山引人入勝的泉聲,抒發了作者對泉聲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旨在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自主品味文中之景,感受文章之情,形成語言積累,產生情感共鳴。語文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生活的體驗。“境由心造”,《鼎湖山聽泉》所描繪的泉聲之美是自然之美,而對大自然的親近之情則是人內心的感受和情感之美。我透過引導學生聽音樂、看畫面、賞讀美文,體驗課文語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這一堂課,我感覺是不理想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氛圍是沉悶的。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吻合。

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而掌握分段的技巧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從學生的學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瞭解課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們是不感興趣的。因爲之前不少課的第一課時,我基本上也在側重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新鮮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具備這樣的能力。可我總是不放心,還在反覆練習,學生當然沒積極性了!

第二、在課的引入環節,我讓學生讀課題“鼎湖山聽泉”後,質疑,學生都說:我最想了解鼎湖山有哪些泉聲?那兒的泉聲是怎樣的?學生有了這樣的學習需求後,我並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去好好地感受泉聲,只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去自讀了一遍課文,把它作爲引入課文的一塊墊腳石。然後又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讀生字、讀詞語、讀自然段,並概括段意和主要內容。這樣的做法,置學生的需求於不顧,機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學生一定覺得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看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也不能掉以輕心。作爲老師,不能認爲:第一課時麼,不就是學學生字、讀讀詞語、讀熟課文,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嘛!其實不然,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也必須瞭解清楚,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什麼,哪些需求是可以在第一課時爲學生解決?哪些適合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千萬要避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滿足不了他們的渴求,這是很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其次還要思考,哪些知識、技能是教師想給學生的,而這些知識、技能,學生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是否適合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果適合,怎樣訓練?訓練到什麼樣的程度?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地考慮清楚。總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綜合學生的學情、課文的特點、單元的訓練點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個複雜思維的產物,也應該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

《鼎湖山聽泉》2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不是停留在簡單地對景色的讚美上,而是歸結到對人生的感悟上: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閱讀的要求,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的文字,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作爲本課教學目標一;

學習作者調動感覺器官觀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作爲教學目標二;

學會在文中尋找生活的美,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作爲教學目標三。

其中目標一、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我們一方面要不這個例子用足用好,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爲主”是這一堂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朗讀,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品讀課文時,體味和推敲重點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賞析課文時,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在遷移訓練時,注意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點撥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透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爲了不教,因此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其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節課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3.根據間接經驗感受生活。

根據這堂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程度進行教學:

(一)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二)合作探究,體味語言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四)綜合訓練,內化語言

在解題之後,我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在讀中掃除字詞障礙,瞭解文章的內容,然後請學生正確地朗讀全文,由學生進行評點。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讀,從讀中能感悟字詞的意義,從讀中能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讀中能感悟作者的感情,以讀爲主,感悟朗讀,體現了語文課堂的書聲琅琅。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五個問題,採用先四人小組後全班交流的方式合作探究:

1.從全文看,你認爲貫穿全文的是“泉”字,還是“聽”字,爲什麼?

2.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可寫的地方很多,作者爲什麼只抓住一個“泉”來寫,請你體會一下作者構思的特點。

3.文中多次閃現一個“綠”字,爲什麼?

4.寫“鼎湖山聽泉”,爲什麼前面又寫了鼎湖山的樹木森林,後面又寫森林遭受破壞的潛在威脅?

5.在合作探究中,你認爲還有哪些問題值得大家討論的?

合作探究前,我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發表意見,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思考的空間,避免產生優等生誇誇其談,後進生充當看客的現象,我們知道:對同一文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只有深淺不同,沒有對錯之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力求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這種最充分的資源整合的目的。

學生是最好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調動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會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着力提倡的,所以我設計了第五個問題。

教師在這時的作用是與學生共同探究,適時“點撥”,“點”就是畫龍點睛,點石成金,“撥”就是撥難爲易,撥疑爲悟。

這一環節貫穿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對課文精心研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有感情地美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言,細細品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讓學生到文中尋找美點,品味美言,就是對語言的品味、積累。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運用,爲了內化語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中獲得美的體驗,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

1.文中對泉音的描寫用西洋樂器作比,能不能換一種來表達,比如民族樂器或者用山中的鳥獸的叫聲作比。

2.放一段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去感受大自然的聲音,並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這一部分可放在當堂完成,也可放在課後作爲作業。

《鼎湖山聽泉》3

鼎湖山是一處令人嚮往的風景勝地,那裏綠樹成蔭,遍地都是翠綠的青草,偶爾也會聞到風中夾雜的花香,卻見不到花的身影。而那裏最吸引人的,還是清脆的泉聲,泉水叮咚,再與茂密的叢林相配,構成一幅優雅寧靜的山水畫。

今天,我讀了謝大光的名作:《鼎湖山聽泉》,被那裏美麗的景色迷住了,感受到鼎湖山動態美與靜態美的完美融合;清泉與綠樹的交加,更顯得生機勃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青翠欲滴的草叢中,流淌着許多縱橫交錯的小溪。當溪流流到樹木疏朗處,便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當水滴滴到草尖時,好似晶瑩剔透的珍珠。啊,一股夾雜着泥土馨香和花兒的香味隨風飄過,令人心曠神怡。竹木青翠挺拔,枝纏藤繞,猶如大海的滾滾波濤,氣勢宏大。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各種各樣的樹木令你眼花繚亂,驚歎不已;這裏也是花的海洋,美不勝收。

鼎湖山最美的顧名思義是優美的泉聲的無窮變化。泉聲是山的靈魂,不絕於耳,把我們帶入了綠色的網絡。萬籟俱寂的夜晚,泉聲清朗,音律各不相同:那清脆的琵琶聲,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彈奏的;那柔曼的小提琴聲,是草叢中淌過的溪水拉出的;那厚重的貝司聲,是萬道細流匯聚於空谷實彈奏出的;那雄渾的銅管聲,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時吹奏的。還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忽揚忽抑,彷彿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交響樂,那種聲音,猶如天籟之聲,久久迴盪。鼎湖山泉水孕育了山間萬物,蓬勃生機從這裏萌發了。

鼎湖山真美,我多希望能親自去體驗,聽一聽那裏動聽的泉聲。

《鼎湖山聽泉》4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透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審美能力。

3、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學習重點:

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一課時

一、朗讀單元提示:吟哦諷誦而後得之。

二、閱讀下列資料,將你認爲的關鍵詞語劃出來,以瞭解有關知識。

1、作者簡介

謝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學畢業參軍,開始文學創作。轉業後,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謝大光的散文創作,用刻意求工、慘淡經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他的散文創作在數量上並不怎麼引人注目,但是質量上都經得起反覆推敲,耐人尋味。

2、關於鼎湖山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後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峯鼎立,故取名鼎湖山。風景區範圍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伏虎、青獅等十多座山峯及天溪、云溪兩大溪谷,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主峯爲雞籠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現分爲天溪、云溪、天湖三個風景區,其中天溪景區是目前最重要得遊覽區,位於風景區北部,有飛水譚、浴龍池、雙虹飛塹等名勝及嶺南名剎慶雲寺、茶花閣、觀景臺等建築。

三、計時默讀:

用5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將不懂的字詞劃出來。查閱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肇慶()泠泠()淙淙()一脈()

悵惘()()汩汩()古剎()

拾級()污垢()繁衍()

2、釋詞:雀躍:

楹聯:

悵惘:

萬籟俱寂:

分道揚鑣:

五、再讀課文:

要求出聲朗讀,要讀得正確流暢,讀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時間爲10分鐘。讀後完成以下問題:

3、這是一篇什麼題材的文章?

4、我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了

5、挑選出文中你認爲最美的名言佳句再讀,爭取能夠背誦。

教(學)後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透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審美能力。

3、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學習重點:

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二課時

六、跳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限時5分鐘完成)

6、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這類文章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7、請你概況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8、爲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作者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你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

七、品讀文章第四部分,思考下面問題,並在小組內合作釋疑。

9、作者說“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說說這別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麼?

10、“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麼?

11、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這句話?

12、爲什麼說“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八、美文是要透過不斷的誦讀來加深感悟的。請選擇文中你認爲最精美的地方反覆吟誦。說一說,你認爲它好在哪些地方?

九、課文延伸:

你從作者夜聽山泉感悟人生的行爲中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呢?

十、請你小結:

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

檢測達標:

積累與運用:

13、下面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改正:

泠泠淙淙、身不由己、了無雜塵、小心翼翼、拾級而上、可見一班、繁花似景

蜂蝶翩飛、生意昂然、迥然相異、綠陰如蓋、與衆不同、萬簌俱寂、新陳代謝

錯別字:

改正:

14、請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摘錄一句描寫山或泉的詩句(寫出完整的一句)。

課內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裏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貝司轟響者,應爲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至於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不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爲主旋律。

15、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這幾個詞語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爲什麼?

16、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本段的內容。

17、文中的哪些詞語能揭示出泉鳴的層次?

18、你認爲“看不見的指揮棒”應該指什麼?

《鼎湖山聽泉》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會本文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會本文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難點:學會本文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內容: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幾幅樹與泉水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圖片談感受

教師:

樹:生命力的象徵,蓊蓊鬱鬱,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泉水:似聽見它們的歡笑,流淌的聲響

總之,這種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令我們神往

現在讓我們接着這幅圖想象這樣一種情景:天空飄起了細雨,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我們的視野也隨之模糊,景物也籠罩在煙雨中,看不真切此時你又有何感想?

或有另一種驚喜,或爲欣賞不到美景而惆悵,不管怎樣此刻我們肯定有一種感官會更加靈敏——聽覺

這節課我們就要充分發揮耳朵的潛力,在想象中走進鼎湖山去聆聽那裏的泉聲(板書:鼎湖山聽泉)

二、釋題

迅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點撥析題的角度,學生交流討論,如學生不能解決,教師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一個“泉”字,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獨特的美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

1.讀準字音

2.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大意(學生讀書,圈點關鍵資訊)

重要詞語:

流連忘返 生意盎然 迥然不同

萬籟俱寂 可見一斑 翩翩起舞

(學生討論、交流後回答)

明確:這篇散文主要寫作者遊覽鼎湖山聽泉時的見聞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揭示了人生哲理

四、再讀課文,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1.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請問同學們,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明確:按照遊人的行蹤順序來寫

2.默讀課文,劃出體現作者行蹤的詞語

明確:作者行蹤順序是:到達鼎湖山——過了寒翠橋——進入山中——行至半山,補山亭——慶雲寺——寺旁客房

3.教師小結:這是一篇遊記散文隨着作者的行蹤的變化,景物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寫作方法就是移步換景,作者這樣移步換景,就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作者爲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

(學生討論歸納)

概括:黃昏——晚飯後——夜間體會課文用兩條線索組織材料的方法,理解課文是以空間轉換爲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

4.課文在這兩條線索的組織下,行文非常清晰,結構層次分明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然後點名讓學生回答,明確課文層次

學生討論後回答:

第一部分(第l段)初聞泉聲,如見泉影

第二部分(第2—3段)引發聯想,愛上山泉

第三部分(第4—7段)補山亭仰望、慶雲寺漫步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枕泉而眠

五、吟哦諷誦,體會情感

1.指導學生運用“吟哦諷誦”的方法誦讀課文1—3節,並將自己讀書時的收穫寫下來,準備交流(分小組誦讀課文,注意誦讀要領)

2.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並指出誦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再次誦讀、體會,並在班上巡迴指導

3.組織學生談談誦讀的體會和感想,可以從誦讀的方法上談,也可以就課文內容談

4.總結誦讀方法

①讀出快慢,讀出輕重,讀出情景,讀出感情(技巧,情感)

②藉助想象,讓作者所繪景象展現在面前

③品讀泉美時,應重點體會作者的心情,帶着感情去讀,揣摩作者的情感,把喜悅讀出來

六、課堂小結

整篇課文以“聽”字統領全文,圍繞“聽”字組織材料,本節課我們側重在誦讀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結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七、課後作業

運用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自由誦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第一部分(第l段)初聞泉聲,如見泉影

第二部分(第2—3段)引發聯想,愛上山泉

第三部分(第4—7段)補山亭仰望、慶雲寺漫步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枕泉而眠

行蹤順序:

登岸——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透過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出泉聲的美

過程與方法:透過誦讀品味,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教學重點:

重點:透過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出泉聲的美

難點: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檢查複習

指名學生說出作者的行蹤:

登岸——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二、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作者在山途中觀景聽泉,感受到了泉聲之響,泉水之多,泉聲之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三、悉心閱讀,走進文字

透過上節課的閱讀,儘管鼎湖山山泉之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還是模糊了一些,下面請同學們細讀文章,劃出文中表現泉水優美的詞句,加以賞析看看鼎湖山的泉水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生閱讀,劃出相關詞句賞析)

(此處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側重於他們的主觀感受,但在引導上對字詞句段、章法、修辭、寫法都要予以強調)

1.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感受到的泉聲妙不可言、變化莫測、變化多端、清純悅耳、歡快活潑、輕柔、清脆、厚重回

響、雄渾磅礴、忽高忽低、忽緩忽急、忽清忽濁、忽抑忽揚、不

絕於耳……

2.學生賞析語句,自由發言

例句:(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

賞析: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泉水清脆、厚重、雄渾等特點讓人眼前彷彿呈現出鼎湖山泉水的美麗景象,表現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情

(2)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

賞析:一個“送”字能讓人體會到鼎湖山的“殷勤、好客”,“枕邊”比“耳邊”更確切,“枕邊”除含有“耳邊”的意思,還說明“我”已“躺在牀上”,靜下心來

(3)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賞析:作者在玄思妙想中捕捉到了生活的真諦,字裏行間蘊涵着對生命的讚頌以及催人奮進之情,突出了大自然對人心靈的淨化作用

3.同學們,讀了這些句子,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作者爲什麼能感受到這麼有層次的泉水交響樂?

明確: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就是源於對清泉的喜愛,使作者能感受到這麼有層次的泉水交響樂讓我們來品讀最能表現這種情感的第8段

4.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筆把泉水形象化,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聲音將這種美傳達給其他人

(指名同學朗讀)

讓我們也像作者一樣來聆聽泉聲(播放課件)

5.我們也來發揮想象,試着仿寫幾個句子

(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寫的句子)

同組推薦同學上講臺評點賞析(注意是否運用了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進行寫作的方法)

四、總結作者寫景的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1.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運用比喻、想象、描寫等方法,將景色形象生動地

展現在讀者面前

五、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更深刻的感受了作者奏出了一首奇妙的泉水交響樂,人的靈魂是否也如泉水一樣清澈,能在漆黑的夜裏,發出多層次的音響與節奏,扣人心魄,引人思索呢?

作者把山泉當作山的靈魂來寫,從自己對泉水的喜愛之情的不斷昇華之中,透露出對人生的見解: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六、課後作業

寫一篇遊記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鼎湖山泉水: 妙不可言、變化莫測、變化多端、清純悅耳、歡快活潑、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作者情感: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熱愛大自然

《鼎湖山聽泉》6

一.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到鼎湖山泉聲的多美響,感受到泉聲的豐富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評賞析感受到泉聲的美妙,在讀中感悟。

2.透過想象,感受到泉聲的變化多端,體會泉的趣味。

三.教學準備

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師:板書“聽”字。(聴)猜猜這是什麼字。

2、揭示:它是“聽”的繁體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看看這個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你能看出些什麼?仔細看看它的組成。像這“聽”字帶個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聽,你們嘗試過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耳朵、帶着我們的心一塊到鼎湖山聽泉去。

板書:鼎湖山聽泉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書上把描寫泉水的詞語畫記下來。

(生按要求進行自主學習)

2、交流找到的詞語。(交流過程中理解:不絕於耳 交錯流瀉)

3、同學們畫記了不少詞語,老師歸納了一下。

課件出示:

淙淙 不絕於耳 清純悅耳 歡快活潑

清亮 時隱時現 交錯流瀉 遮斷路面

4、自己讀讀這兩組詞語,看看你能發現些什麼?比較一下這兩組詞語,你會發現——

(第一組描寫的是聽到的泉水的聲音,第二組描寫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樣子。)

板書:(不絕於耳)

師:泉水不但清純悅耳,而且形態多樣。

5、這兒還有一組詞語,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 、古木參天

師:這是寫什麼的?

生:花草樹木生機勃勃的景象

師:是的,你們看,鼎湖山上綠樹成蔭、草豐林茂、繁花似錦、古木參天, 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爲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溼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 )指導朗讀這句話。

設疑:綠從腳下伸展開去,漫山遍野,鬱郁蒼蒼,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這些景物的蓬勃生機和泉水又有什麼關係呢?

(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6、教師小結: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着鼎湖山的萬木,蘊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這美妙的泉水和泉聲吧。

(出示課件)

7、再美美地讀一讀。自由讀。

8、配樂朗讀。

9、過渡:是啊!在這雨後寧靜的暮色中,看到這美麗的景色,聽到這悅耳的聲音,誰不爲之傾倒呢?所以作者忍不住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並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借宿。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板書:用心品味

1、輕聲讀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聲音?

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

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作者把它們比作了哪些聲音?(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銅管樂)

2、你聽過這些琴聲嗎?(課件出示音樂聲音及特點)

小提琴:輕柔 琵琶:清脆

大提琴:厚重回響 銅管樂:雄渾磅礴

(相機指導:試着讀出輕柔的感覺,其它可學生自讀)

3、照着一二兩句的樣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4、讓我們閉上眼睛,和作者一起去用心聆聽、辨識、品味......

課件出示音樂,教師範讀。

5、泉聲匯聚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曲。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透過朗讀,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來細細品味這些美好的感覺。讓我們再仔細地讀讀第四自然段。

(配樂、分角色:教師引讀開頭,第一、二組女生讀小提琴聲,全體女生讀琵琶聲,第三、四組男生讀大提琴聲,全體讀銅管樂聲)

6小結:還有一些泉聲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那是泉水正在繞過樹根,折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

咦,流連是什麼意思? (捨不得離開。)爲什麼它要在花間流連呢?

7、再聽音樂,想像一下它好像還像什麼聲音?它們在幹什麼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我們走進了山泉的世界,我們用心去聆聽、去感受,於是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後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一起讀。

蒙朧中,那滋潤着鼎湖山萬木,蘊育出蓬勃生機的清泉,彷彿汩汩地流進了我的心田。

2、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鼎湖山聽泉,我們用耳朵去聽,我們更用心去聽,於是我們便發現了與衆不同的美。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於耳,不知是夢?是醒?夢也罷,醒也罷。我願清泉永在。我願清泉常鳴。)

《鼎湖山聽泉》7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祖國山河秀麗,我們曾登過永濟的鸛雀樓,領悟過“更上一層樓”的哲理,我們曾遊覽過河上的趙州橋,驚歎過他的堅固和美觀,今天我們又將一起遊覽廣東肇慶的鼎湖山,聆聽了那清亮圓潤的泉聲。聽,耳邊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彷彿我們已來到了鼎湖山。(點擊圖片)

師:面對鼎湖山,你最想說什麼?

生甲:鼎湖山真美!

生乙:鼎湖山的泉聲真好聽!

……

[評:在學生對鼎湖山進行了初步感知後,先由學生說說印象如何,充奮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了第一印象“泉聲很美”。]

師:是呀,多麼奇特的鼎湖山,你能在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美麗奇特呢?請你把它找出來。

[評:緊扣文中的句子,加強對泉聲的理解。]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

過渡: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一)、相機出示:過了……前進。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

師:從他的讀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朗讀的基礎上,再加上生動的錄像。能讓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來表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交錯流瀉”是什麼意思?

生:不能回答。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錯流瀉”的畫面。

[評:對於難以理解的詞語,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

師:看了這交錯流瀉的泉水,你想說什麼?

生有感情地說: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

師:那你現在準備怎麼讀,自己試試。誰來讀?

生朗讀

過渡: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陶醉了,忍不住加快腳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美麗。

(二)繼續說,出示“泉聲隱到了……音響。”

師:你覺得這段文字裏哪個詞寫出了泉聲的特點?你怎樣理解他?你能讀一讀嗎?

生:找出這個詞,試着理解,並試讀。

師:聽,除了泉聲,雲中還傳來陣陣鐘聲。(點擊鐘聲) 鐘聲安詳厚重、泉聲歡快活潑,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你準備怎樣讀,自己試試。(朗讀指導)

[評:在學生對關鍵詞理解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試讀,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師:我從同學們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學們非常喜歡這裏,我們一起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三、學習課文第三節:

師:我們循着鐘聲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擊出現慶雲寺圖片)瞧,這就是千年古剎慶雲寺。寺內……

生:繁花似錦,古木參天

師:今夜,我們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入宿,是什麼留住我們的腳步?

生:聲音。

師:是呀,這聲音太獨特了!以至於我們留下來,想欣賞個夠。

[評:文章講解主次分明,第三小節一句帶過,沒有展開細細敘述,在文章和課堂的總體把握上做到了適當。]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

師:要欣賞這麼美妙的泉聲,只用耳朵夠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細細的聆聽、辨識、品味。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小溪,澗水,細流,飛瀑,水源不同,發出的聲響也不同。 (師範讀)

師:你最喜歡哪種泉聲?他有什麼特點?

生甲: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泉聲。

生乙:琵琶一樣清脆的泉聲。

……

師:是啊,隨着山勢,山泉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你們能不能透過四人一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邊朗讀邊品味,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可以開始了嗎?

生分四人學習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師:哪一組先來?(指小組讀)評:你們爲什麼要這樣讀?

生說出這樣讀的原因

師:你們一組再來示範一下。評: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彷彿看見了那清亮的泉水,聽到了那悅耳的聲音,還彷彿欣賞着一曲歡快活潑的交響樂。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請一、二組女生讀輕柔小溪的聲音,三、四組女生讀清脆澗水的聲音,全體男生讀細流匯聚空谷的聲音,全體齊讀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師:真了不起,你們奏響了一支美妙的泉之曲,那變幻莫測的泉聲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令人回味無窮!

[評:朗讀形式多樣,並配以分角色朗讀,頗有特色。 在學生朗讀過後能點評,指導。]

師:讓我們結伴同行,一起去聆聽、辯識、品味(播放錄像)

師:你能分辨出哪種泉聲嗎?

生分辨泉聲

師:其實呀,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再次去聆聽、辯識、品味,你彷彿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再次播放錄像)

生:像二胡的聲音

生:像獅子發出的吼聲

……

[評:教師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均給以充分的肯定,再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最後階段掀起了一個高潮。]

師:大家剛纔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1、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 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 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 那像( )一樣( )的,是( )。

[評:這三個小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漸進的思想。另外,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過渡:作者那傳神的描寫,我們怎能不會有身臨其境之感呢?這麼美妙的泉聲,我們不禁都想一睹爲快。

五、昇華中心

師:(點擊圖片)鼎湖山草豐林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是泉水滋潤着鼎湖山萬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機。

師:正因爲如此,課文的結尾作者說-------(引讀)

師: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說什麼?

生自由陳述

師:是啊,祖國秀麗的山川,怎能不令我們神往。讓我們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把鼎湖山獨特的泉聲留在我們腦海裏(點擊作業),你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並介紹給你的熟悉的人聽,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寫一寫。

[評:用飽含詩情畫意般的語言總結了全文,在學生已有的感受上,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感受,爲學生感受美創設了一個渠道。對全文來說,“你們想說什麼?”又是學生情感的昇華。]

師:請課後將你心中想說的寫在作業本上。下課!

總評:這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點:

1、 以美感教育爲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優美景觀。教師在這節課中根據教材特點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傾聽表達。

2、 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整合優化,同時積極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聽促讀,以讀促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並理解運用於表達。

3、 認真有效的組織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朗讀訓練中放手讓學生練習,敢於創新,敢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4、 教師課堂語言精心推敲。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過渡、點撥、引導,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鼎湖山聽泉》8

教材分析:《鼎湖山聽泉》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五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的作者是謝大光。這是一篇遊記,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賞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讀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時的感受體會,想象泉聲美妙有趣,培養學生感悟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體會作者的寫法,學習遷移運用,能用“像……一樣……”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板書大寫的“聽”字(聴)。猜猜這是什麼字?

師:它是“聽”的繁體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看看這個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你能看出些什麼?仔細看看它的組成。像這“聽”字帶個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聽,你們嘗試過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耳朵、帶着我們的心一塊到鼎湖山聽泉去。[由猜字謎引入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爲下文的學法指導作好鋪墊。]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記描寫泉水的詞語。(學生按要求自學)

2、教師出示兩組詞語:淙淙 不絕於耳 清純悅耳 歡快活潑清亮 時隱時現 交錯流瀉 遮斷路面

3、指名讀讀這兩組詞,看看能發現什麼?(第一組描寫的是聽到的泉水的聲音,第二組描寫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樣子。)總結: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板書:入耳 入目)

4、透過這兩組詞語,你能感受到這裏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板書:多 響 美)

5、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親耳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呢?(播放泉水的錄象)

6、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由找劃詞語匯入學習第二小節,體會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聽到的泉聲響。緊扣語言文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利用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7、 教師再出示一組詞: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 、古木參天

8、 指名讀,這組詞是寫什麼的?(鼎湖山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9、 綠樹成蔭、蓬勃生機的景象與泉水又有什麼關係?、(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10、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爲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11、示句: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溼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

12、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這是怎樣的氣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13、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蘊育的結果。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瞭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說明泉水——蘊育生機。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着鼎湖山的萬木,蘊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懷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吧。[文章講解要主次分明,第三小節的學習一句帶過,扣住課文中描寫樹木繁茂的詞句,引導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草豐林茂、蓬勃生機離不開泉水的滋潤,爲昇華課文主旨做好鋪墊。]過渡:是啊!在這雨後寧靜的暮色中,看到這美麗的景色,聽到這悅耳的聲音,誰不爲之傾倒呢?所以我們忍不住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並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借宿。(音樂起 師範讀)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麼多泉聲迴響在耳邊,哪種聲音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麼特點?(學生各自交流,說明原因,並透過朗讀體會)

2、請大家再次讀這四句,體會這四句描寫泉水的話美在哪裏?(都是比喻句,把泉聲比作音樂,句子的形式一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給予他們充足的閱讀、思考空間。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在結構上、修辭上所具有的魅力。]

3、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漸漸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譜寫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曲,你們說這交響曲真正的作者是誰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配樂朗讀,一組讀小提琴,增加一組讀琵琶,再增加一個組讀大提琴,全班齊讀銅管齊鳴。)[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學生充分朗讀基礎上,透過人數遞增的形式模擬出不同泉水的不同特點,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學生朗讀會入情入境。]

5、你覺得作者聽得對嗎?夜晚那麼黑,他能分辨得清嗎?(他是用心在聽,板書:入心)

6、其實呀,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也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你彷彿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播放泉聲)(學生自由發言)

7、大家剛纔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1)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 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 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 那像( )一樣( )的,是( )。[利用媒體,調動多種感官,創造說話氛圍,讓學生樂於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個小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漸進的思想。]

8、我覺得此時的你們也和作者一樣聽懂了山泉優美的樂韻,感受到山泉跳動的脈搏,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語言。能談談你此刻的心情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們應該感謝作者謝大光,讓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後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一起讀。(引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0、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鼎湖山聽泉,我們用耳朵去聽,我們更用心去聽,於是我們便發現了與衆不同的美。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課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於耳,不知是夢?是醒?夢也罷,醒也罷。我願清泉永在。我願清泉常鳴。)[用作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原文總結全文,在學生已有的感知上,激發了學生的內心感受,爲學生感受美創設了一個渠道。]

三、 作業與延伸:

1、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

2、爲鼎湖山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多、響、美 入耳

孕育生機 入目

滋潤萬木 入心

《鼎湖山聽泉》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透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鼎湖山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試着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鼎湖山,原名頂湖。因山頂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間傳說黃帝打敗蚩尤採首山之銅在此鑄鼎,鼎成昇仙,爲紀念黃帝得道入仙冊,習稱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廟多”、“瀑布多”馳名於世。 揭題:16、鼎湖山聽泉

二、看圖片,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佈置學生自學。

(1)藉助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字字入目,把課文讀通讀順。

(2)拼讀生字表中生字,畫出文中帶生字的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A、肇慶 聆聽 矇矓 汩汩

B、草叢 暮色 古剎 匯聚 穿越 輕柔 清脆

草豐林茂 時隱時現 不絕於耳 交錯流瀉

清純悅耳 山鳴谷應 悠悠揚揚 安詳厚重

歡快活潑 繁花似錦 古樹參天 萬籟俱寂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銅管齊鳴 忽高忽低

忽急忽緩 忽清忽濁 忽揚忽抑 蓬勃生機

(2)在學生讀準音的基礎上,找一找這些詞語中哪些是描寫聲音的?

指導學生美讀這些詞,是否可以透過自己的朗讀聲來詮釋一些詞語的意思。

(3)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裏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聽得更加真切,試着給課文分段。

2、討論交流後小結。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寫入夜“我”在慶雲寺聽泉,抒發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重點指導書寫“磅礴”,區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理解課文1——2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透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辯識、品位那裏的泉聲吧!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瞭解了什麼?(可瞭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後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話。試讀體會!透過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雨後的鼎湖山濛濛朧朧,別有一番詩意!那作者又是在什麼地方聽到泉聲,看到泉水的呢?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A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

a指名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泉聲響)

b能試着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B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

a自由讀,圈出“不絕於耳”,想想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板書:泉水多)

b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泉水多?生讀,師在“到處”、“涌流”、“交錯流瀉”“遮斷路面”等詞句下圈點。

c這兩句話中的“涌流”和“流瀉”能交換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瀉”指迅速地朝低處流淌)

師:當我們走在山路上,不斷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斷了,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讀這段話。

C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溼漉漉……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a學生看插圖,聽老師讀這段話。

b看了圖,聽了朗讀,有什麼要說的嗎? (板書:泉聲美)

c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能用“猶如”來說句話嗎?

d想象意境,指導朗讀。(在寧靜的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雨,空氣特別清新,從寺廟中傳來了悠揚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彙集在一起,是一首多麼美妙的交響曲啊!)

就讓我們一起來奏響這部交響曲吧!(齊讀)

四、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5自然段並背誦本段。

2、學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第3——5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透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們就看到了涓涓細流的泉水,聽到了鐘聲和泉聲彙集而成的美妙的音響。當我們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

2、結合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噹噹小導遊,簡單介紹慶雲寺。

三、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作者夜裏借宿在慶雲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自己先體會體會。

2、指導讀第一句。

(1)指名讀,你知道“萬籟俱寂”的意思嗎?指導再讀。

(2)如果,我們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書:鼎湖山)。主人不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聲,而且還把這“泉聲一直”——(引讀)。多熱情,多好客!誰能把這種情趣讀出來?

3、指導讀第二句。

師: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學生接下半句)

(1)齊讀。

(2)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又是怎樣品位的呢?

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此時此刻,作者一邊聆聽着泉聲一邊在心裏不停地讚歎。

4、指導讀第三句。

啊!這是 聲音,多像 一樣 啊!

(1)出示句式:

生輕聲讀第三句,準備用這樣的句式說出作者的心裏話。

(2)同座位互相說一說。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4)師引讀這段話。

(5)請大家輕聲地把第三句再練一練,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6)同學們,這麼優美的語句,要是能背下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那該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這一句,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鼎湖山四種泉聲,其實,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板書:“……”)你聽。

5、學習第四句。

(1)示範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

(2)聽出來了嗎?這裏的泉聲豐富多變。

(3)引讀。

(4)學生讀,讀出這種感覺。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爲有了清泉,所以 。

(1)課文學到這裏,請同學們聯繫全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難道只是給人們以聽覺上的享受嗎?它還有哪些作用呢?準備用這樣的句式發表你的看法:

(2)學生在下面試着寫一寫。

(3)指名回答。

(4)教師小結:泉聲聽在耳裏,泉水留進心田(板書:留進心田),這是多麼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

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附板書:

泉聲響

白天 泉水多

泉聲美

鼎湖山聽泉 輕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響 流進心田

雄渾磅礴

《鼎湖山聽泉》10

蘇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鼎湖山聽泉》課後有這樣一則問題“畫出文中描寫泉聲的句子,讀一讀,再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讀完描寫泉聲的句子,再問學生這樣寫的好處,學生帶給我的是小眼瞪大眼,眼神之中居然還有種讓老師將答案和盤托出的期待。很快,學生們是如願以償。

我們班的學生在這裏好好地運用了一把“惰性思維”,就是在一下子無法得出答案的時候乾脆放棄思維,學生們運用的是淋漓盡致。這樣的情況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學生們早已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其實我也說不清這到底是好還是壞。總是這樣的話,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訓練,這腦子就可能像長時間沒有使用的機器那樣生鏽。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不自覺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要想在短時間內加以改變是根本不可能,而且我們又無法騰出相當的時間用以這方面的訓練,爲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也只好將答案和盤托出,雖然是無奈,卻也是實際。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不要告訴我說從基礎練起,我左右不了別人。而我又必須從他們的手裏接過學生,我怎麼辦?誰來告訴我!

標籤:聽泉 鼎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