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美術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3.3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說課稿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美術說課稿四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6課《美在民間永不朽――中國民間美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大問題層層遞進。透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瞭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本課知識容量大,因此我根據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傳授各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要放到課文的整體精神和結構中去纔能有利於課堂的深入。並藉助於本課或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學目標:

1、透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

四、教學難點: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這兩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採取“激發啓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頻、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摸,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啓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並巧妙匯出本科課題。要有新意,有氣勢,有激情,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志,。再給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觀欣賞藝術作品並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內容:

一、匯入探究課題(時間:5分鐘)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探究課題

播放視頻《俏夕陽》。20xx年春節晚會,以唐山皮影藝術爲題材的舞蹈《俏夕陽》深受觀衆的喜愛,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節歡快喜慶愉悅的氛圍。皮影是融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民間文藝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於民間,皮影又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得藝術之根。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 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1、感受音畫氣息由此產生共鳴,並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時間:16分鐘)

(一)、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範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

(二)、就民間美術的三種最具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

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麼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簡直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雷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刀具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鳥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製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爲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繡: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刺繡的應用範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麼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於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欣賞“五毒的小布鞋”,提問:民俗中是如何體現民間美術的?民間美術總拿民俗做,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思考並回答: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爲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民間美術的題材與語言多有民俗依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民間文化也離不開民間美術,許多民俗活動都是透過民間美術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徵。

年畫:提問爲什麼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爲了滿足納福迎祥、萬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類型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探究平臺(時間:16分鐘)

(一)、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並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採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徵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豔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並讓學生根據給這些作品起名字,教師給與評價。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教師闡述:從這堂課中我們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種類及藝術特徵,以及怎樣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有一句話這樣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纔是永久的。”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透過教師啓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鬆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昇華,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透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內在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中國民間玩具》一課屬於“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玩具總是有着濃厚的興趣、很深的感情。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佈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於它是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相互借鑑與傳承的共性藝術,並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瞭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鑑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認知目標:初步欣賞和接觸一些民間玩具,重點了解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和材質、色彩特徵。

能力目標: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布老虎的創作表現。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透過欣賞中國民間玩具,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美,在民間玩具布老虎的製作活動中感受美術創作活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是:如何利用已學的知識,用紙和廢舊材料仿製布老虎。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自主的學習方法。本課內容豐富、新奇,如果方法得當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做了以下三點思考和嘗試:

(1)、課的形式,一般的欣賞課都以看、析爲主,較爲枯燥,不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而本課我們研究的又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讓他們玩起來,所以我選擇用“玩”做爲主線貫穿本課,以玩開始在玩中結束,讓孩子們在玩中樂,在玩中看,在玩中賞,在玩中學,在玩中做……讓他們既能感受到傳統的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又不覺得遠離自己的遊戲生活。

(2)、民間玩具種類繁多,選擇一個怎樣的切入點去分析呢,再三思考後我選擇了布老虎。老虎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而布老虎極具裝飾性的色彩也和兒童繪畫用色單純、鮮明、強烈的內在特製相通,極易引起兒童的認同感。

(3)、欣賞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參與,本課設計中我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觀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加深他們對布老虎的感性認識。

2、學法:

針對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透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去了解、探究、掌握。

透過在教室內佈置各種民間玩具,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類民間玩具,並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操作玩耍各種民間玩具,創設良好的認知情景,逐漸引領學生步入民間藝術的殿堂,讓他們始終在快樂的遊戲中感受民間玩具的無窮魅力。隨着遊戲的深入,同學們的熱情又轉向玩具的製作上,這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引導、支援他們大膽創作,設計出不同的布老虎玩具。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就是思維,他們在動作中學習。如果缺少了動手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自己是引導者、支援者的身份,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同學們保持着很高的熱情與興趣,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創作慾望和成就感,真正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3、教學準備:

學生:

1、瞭解長輩們的玩具,蒐集民間玩具實物。

2、用於創作表現的美術材料和工具。

教師:

1.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實物。

2.課件《中國民間玩具》。

3.範圖,複印各種造型的虎頭圖片若干。

三.教學過程(課件)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匯入:

1、 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室裏放置一些容易找到的民間玩具,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挑選一個玩一玩。

2、請學生邊玩邊介紹,你最喜歡的玩具特徵。

3、這些土玩具和你的那些遙控玩具電動玩具有什麼不一樣?發現民間玩具的材質豐富,鄉土氣息濃郁的特點。

4、這些玩具是你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小時侯玩的玩具,他們小的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高科技的玩具,所以人們便用自然界中各種材料製作各式各樣的土製玩具。這些在民間廣爲流傳的就是民間玩具。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從玩“土玩具”開始進入本課的教學情景。心理學家認爲,積極的情緒對認知具有動力功能。愉快時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設良好的審美氛圍。】

(二) 主題漫談:

介紹: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爲“耍貨”、“玩藝兒”。

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餘, 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隻形象逼真的螳螂;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製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團面、一塊糖稀可以做出神態各異的人物和動物。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透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來, 那可真是妙不可言。(邊介紹邊欣賞各種民間玩具的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富有情感的解說詞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博大精深。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所獲得的感受是全面的,其深刻程度也是傳統教學所不及的。當悠揚的民樂音樂和欣賞畫面同時出現,聽覺和視覺的共同衝擊,同學們的感受更加直觀,情感得到了昇華。】

(三)重點探究:

1、剛纔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玩具。在我們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這樣的民間玩具,拿起來看看!

這些玩具是用什麼材料製作而成的?讓學生自己在觀察中自主將民間玩具從材料上進行分類(泥、布、竹木、紙、金屬、食品、陶瓷和綜合玩具)

(出示投影附一:民間玩具的分類。)

2、下面我們重點研究一下,在民間流傳極廣,深受人們喜愛的——布老虎。(板書—布老虎)

(1)這些布老虎造型很特別吧!那麼它跟我們平時見到的真實的的老虎有什麼區別呢?教師出示兩幅虎頭圖片,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布老虎的造型特點:簡潔、誇張

(2)再出示塗好顏色的布老虎,讓學正感受到它的用色特點:色彩豔麗。

其實,這些可愛的布老虎大都是那些農村的老奶奶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縫製出來的,他們大多數從來就沒有看過真實的老虎,也不知道真的老虎究竟長什麼樣,就憑着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創造出來的。

3、看,她們的創造多奇妙、多美麗啊!你喜歡哪一隻,請學生上臺操作點擊放大播布老虎的圖片,並加以評述。

4、你們講得真好,真聰明,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布老虎,那就讓我們來做一做布老虎。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所以本環節設計成了可交互的圖片播放,並請學生自己自己操作點擊、自己分析講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四)嘗試表現:

1、選擇自己喜歡的虎頭,進行上色練習。(事先複印好不同造型的虎頭供學生選擇)注意:色彩要豔麗,對比要強烈。

2、和老師一起做一隻立體的布老虎。

看,老師這還有一個立體的。(出示老師製作的布老虎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是仿造布老虎的造型用紙和廢舊易拉罐製做的。

【邊示範邊講解:】用大的紙做它的身體,先把紙橫着對摺,用剪刀在左右兩邊分別剪出兩條腿,線條要流暢。在剪開線內貼雙面膠從頭貼到尾對準粘在一拉罐上,再加上尾巴,尾巴可以折、可以卷……最後,剪下布老虎的頭並粘上。這樣一隻可愛的仿製布老虎就做好了,你們也趕緊動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就利用了"異質同構"的藝術特點,讓孩子利用紙和廢舊材料參與制作布老虎,儘管佔用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卻增加了教學的功效。簡易、樸質、便捷是大多數民間美術作品的特點,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能力操作實踐的。在實踐過程中,實際上是加深學生理解,協助實現教學目的的。】

(五) 展示遊戲(3分鐘)

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布老虎。(在《兩隻老虎》的音樂中進行音樂遊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品嚐到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成功後的喜悅,提升課堂氣氛。】

(六)課後拓展

1、其實布老虎除了可以供人玩耍還有其它的寓意呢?你知道嗎? ( 教師介紹:在民間傳統觀念中,布老虎是勇敢、強壯、健康的象徵,老虎能驅邪,能讓孩子們無災無病,健康成長。難怪大家這麼喜歡它呢!)

2、看……人們還把它做成了鞋、包、枕頭……看老師也做了一些,有小鬧鐘、儲蓄罐,還可以做筆筒……

【設計意圖::本課的最後環節,就是引導學生投入到更廣闊的視野中去發掘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魅力。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此環節的設計也是將民間玩具進一步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副課題: ——布老虎

造型特點展示圖和用色特點展示區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幼兒園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階段的幼兒能夠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關係,如冬季下雪是爲了肥沃土壤,以讓來年的收成更好。這些關係在表象上不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只知道冬天天氣會變冷,而下了雪就會更冷,所以有必要引導幼兒去深入的理解。

簡單的說教會讓幼兒覺得沉悶而是去興趣,而《冬姑娘的禮物》透過擬人化的藝術處理,能夠讓孩子們在深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冬天的美,瞭解寒冷的冬天下雪也可以帶來這麼多美好的事情,從而讓幼兒內化。

透過聆聽和對故事的回憶,引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用繪畫的形式來展現冬天的美景,從而萌發對冬天的喜愛。

二、說意圖

班上的孩子很喜歡畫畫,有繪畫創作來記錄的慾望。最近,班裏有孩子帶來了一塊小黑板,孩子們喜歡拿着粉筆在黑板上進行隨意的塗畫,他們覺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有趣極了。爲了滿足孩子用粉筆進行創作的好奇心,我設計了用粉筆和黑色卡紙進行繪畫來表現冬天美麗的雪景這樣一個活動活動。

同時,近階段氣溫下降天氣轉冷,戶外運動時,孩子們往往不願意把手拿出來活動,而是插在口袋裏取暖。這樣,一方面達不到運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活動時的不安全因素。此外,當和孩子們聊起冬天怎樣時,有部分孩子認爲,冬天太冷了,把植物都凍死了,動物也冬眠了??考慮到以上的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萌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發現冬天的美好。

三、說目標

目標設定滿足既有技能目標,又有情感目標。分別設定爲:

1、初步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裏的雪景。

2、感受冬天的美麗,萌發對冬季的喜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裏的雪景。

2、活動難點:能畫出冬天裏雪景的景物特徵。

五、說準備

黑色卡紙、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故事PPT《冬姑娘的禮物》、範畫、抹布。

六、說過程

一、故事匯入:1、說禮物;2、猜禮物。

環節一,利用故事欣賞,吸引孩子的興趣,萌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這裏我對原本的散文故事做了一些處理。原本故事中是直接告訴大家冬姑娘的禮物就是雪花,而我把這個給隱去了。鼓勵幼兒透過聽到的故事內容去分析、猜測這個禮物可能會是什麼,而隨着故事的升入和遞進,線索也漸漸明朗化,答案就呼之欲出。這樣的處理,是爲了讓幼兒能夠在猜和分析的過程中記住故事內容,爲之後的環節服務,而不是簡單的單純的停留在欣賞故事上。

原文:(冬姑娘來了。帶着她的禮物,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飄呀飄呀!她先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地說:“冬姑娘帶來的雪花真好呀!”小麥也高興地拍拍小手:“哈哈!我有雪花當被子,就能美美地過冬了。”大地媽媽把潔白的雪花分給了小朋友,看,他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雪花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

修改後:(冬姑娘來了,帶着她的禮物在空中飄呀飄!她先禮物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的說:“哈哈!我有白白的、厚厚的被子蓋着,就能美美地過冬了。”冬姑娘把禮物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禮物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給小朋友送去了禮物。看,他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冬天可真美啊!)

二、教師示範,故事在現

環節二,根據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故事在現,透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一步一步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跟着故事的先後順序慢慢作畫,並鼓勵個別幼兒進行嘗試,並且在演示時,就有意的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不要單一的模仿。

三、幼兒創作,發揮想象

環節三,交代要求(粉筆畫的線條容易擦掉,我們畫的時候要注意:把手擡起來,別弄花了畫,別弄髒了衣服。畫出自己想留住的冬天裏的雪景,要和別人畫的不一樣。畫好後擦乾淨小手。)鼓勵幼兒自由創作,並進行指導,兼顧集體與個別,啓發幼兒豐富畫面,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互相欣賞。

四、分享交流

環節四,請幼兒大膽描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並引出新的繪畫材料(水彩顏料),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

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老人和兒童》是小學美術蘇教版第三冊第十七課的教學內容。生活中,孩子們是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奶奶的,平時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年齡特徵也比較熟悉。本課將老人和兒童進行對比,讓學生很容易深層次地瞭解和表達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讓學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對面”地交流。

在本冊教材中,只有本課題醒要求學生用鉛筆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可以瞭解一些有關線條的質感表現的知識。對於老人和兒童的自然關係與道德素質教育,可以不作爲本節課的重點,只需要在觀察、瞭解、繪畫、製作中進行自然的滲透即可。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的表現手法

2、大膽畫出和製作出老人與兒童的外形特徵及活動情景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三、教學內容

找出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能用畫筆、線條和其他的外形差異。

教學重點:老人和兒童不同特徵的刻畫

教學難點:刻畫老人和兒童時線條、色彩的運用。手工製作中老人和兒童不同外形特徵的刻畫。

四、教學內容

在匯入部分引用聖誕老人,一下子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和老師起一起學習本課內容。同時聖誕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用多講,就能讓學生回憶出許多的老人特徵,對學生初步感受老人的特點非常有幫助。

在新授部分裏,教師引用了《童夢起源》中劉德華從兒童到老年的一段變化,來引導學生觀察老人與兒童在外形上的區別。劉德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孩子們很熟悉,本課借用劉德華拍攝“童夢”裏的一個成長過程,課件直觀地展示了劉德華從小到老的生命歷程,學生們很直觀又很真實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變化——頭髮、臉、眼睛…

同時又透過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對比,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出且總結出老人與兒童特徵。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示範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示範中學會運用線條及掌握線條的變化。在示範時,講解與繪畫同步進行,更能使學生掌握兒童和老人用線特點及刻畫他們的重點。接着透過模仿秀活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老人和兒童在體態上的不同之處。模仿秀一是爲作業作鋪墊,讓學生不侷限在老人與兒童的面部特徵,動態此時就是更好的結合;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與兒童的特徵;三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在作業的展評時也是圍繞老人和兒童的特徵是否表現出來進行的,鞏固了今天學到的知識,讓學生對與老人和兒童有了更深刻地瞭解。

最後拓展部分以多種不同表現方式來製作老人和兒童,透過圖片欣賞,讓學生

產生興趣,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老人和兒童,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讓學生能夠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反思

孩子們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奶奶,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年齡特徵比較熟悉。本課從劉德華的生命歷程、且將年老和兒童時期進行對比,讓學生很容易深層次地瞭解和表達老人與兒童的不同特徵,讓學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對面”地交流。

課上要求學生用鉛筆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可以瞭解有關線條的質感表現的知識。找出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區分他們的外形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