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

說課稿3.33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說課稿模板錦集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與各位一起走進《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志向的遠大,胸襟的博大。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而且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各層之間有着必然的內在聯繫。

二、設計意圖:

讀了這篇課文之後我思緒萬千,我在想爲什麼我們泱泱大國,人口巨人,竟讓彈丸之地的矮子隨意瓜分,佔領、宰割呢?爲什麼我們國人面對侵略者不僅逆來順受,苟且偷生,還紛紛爲列強出謀劃策,甘當順民,甚至甘當漢奸,滅自己的志氣,長他人的威風呢?再看看今日,日本首相參拜***,韓國有人削指明志,而爲什麼我們中國沒有?爲什麼韓國人堅決不買日貨,而我們國人有那麼多人做不到呢?包括我在內。當然我不是說買日貨就是不愛國。我在思考這些是不是與我們國人缺乏骨氣、缺乏志氣有關呢?是不是與我們部分民衆思想意識裏只有一家一姓,沒有國家民族有關呢?再看看我們的學生自私成性,懶惰成風,有幾個懷着目的來校讀書呢?因此我希望透過這篇課文教學能使我的學生了解一下我們中國曾經所受的屈辱,在歷史中得到教訓,使他們反思爲何中華不振。同時,希望我的學生能從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點啓發,反思自己讀書的目的。

基於這些思考,加上這篇課文記敘的事情發生在90多年前,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總理的生平了解的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我指導學生課前蒐集資料,爲學好課文做好準備。並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言語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韻,讓課文語言在學生心理活起來,去觸動他們心靈。教學時,我圍繞“中華不振”這四個字,讓學生透過朗讀課文,找出體現中華不振的句子,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學生作爲中國人深藏於心的愛國情感。接着透過周恩來與別的學生的對比,及與其他愛國之士的對比,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與博大胸襟。最後結合實際及周恩來的其他故事進行拓展延伸,讓周恩來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來。

三、說目標

基於以上的考慮,結合本單元在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的問題,留下成長的足跡,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的新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語言文字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讀課文,感受少年周恩來胸襟的博大,志向的遠大;引發學生思考讀書的目的,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四、說重、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由於事情發生在90多年前,學生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甚少,因此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五、教材處理

爲了突破重難點,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分三課時進行教學,本堂課是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習1-8節,感悟“中華不振”的含義,體會周恩來立志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一大原因。

六、教學流程

請跟我一起走進教學過程,進行策略分析。在這裏將呈現我的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我分四大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瞭解學情,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每天腳步勿勿來到學校學習,我想問一下,你爲什麼讀書?這種以閒聊的方式既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又能使學生思考讀書的目的。同時我也能瞭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俗話說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引導學生,教育學生。透過閒聊引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說課稿 篇2

本課教學我力圖體現以下特色:

一、營造自主學習環境,注重學生個別發展。

我將詩與畫巧妙結合,自然匯入課文,創設學習化的、寬鬆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們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專題站中,我將文字教材電子化,爲重點的字、詞、句添加相關的超級連結,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資訊源。網頁中的學習目標、配樂朗讀、推薦作業等板塊,特別是適時提供的學習建議,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章可循。我作爲服務者,利用網絡的“監看”功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加以個別指導

二、營造交流對話環境,全面提高學生能力。

在學生充分瀏覽網頁的基礎上,我將讓學生相互交流最喜歡的課文內容,並以第四自然段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創設自主學習、相互啓發、全體獲益、展示自我的環境,不僅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顯。並且巧妙地借王勃寫作的例子,使學生懂得什麼纔是正確的寫作方法。

三、營造資料搜尋環境,拓展學生課外閱讀。

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積極鼓勵學生繼續上網衝浪,在網上進行拓展閱讀,拉近學生與王勃,與滕王閣之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學生再來分享各自的新發現,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資訊資源,真正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另外,我將推薦開放的、具有個性化的作業,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轉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形成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的系統整合,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作用

《越中覽古》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推薦作品中的一篇。本本冊選修教材的前三個單元都是詩歌單元,旨在集中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本課在第二單元末尾,對於鞏固之前的學習內容和繼續後一單元的詩歌學習有重要的作用。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內容比較簡單,李白漫遊中國時南遊吳越,到了古吳國的舊地,見到此刻衰敗,遙想當年繁盛,不勝感慨,寫下這樣一首懷古之作。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爲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藉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

首先學習透過詩歌的意象分析本詩的情感和寫作手法

其次透過與《蘇臺覽古》的對比,幫助學生掌掌握高考古代詩歌比較閱讀的角度和解答方法。

能力目標:

透過下發導學案,以及課堂小組的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完成對詩歌的分析,並且分組展示,由組內討論引導至組間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詩歌的能力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能力。

情感目標:

懷古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大分類。期望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嘗試爲懷古詩分類。體會懷古詩中蘊含的千古興亡之嘆,反求於己身之傷懷。

本課的重點在於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難點在於透過與《蘇臺覽古》的對比鑑賞,並且總結對比鑑賞的方法。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啓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本課我主要用了啓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透過下發導學案和分組,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課堂上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學生

1,學生情況

高二的學生智力發展已經到了較成熟的水平。學生的理解能力逐漸提高,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迅速發展。可以在學習中完成比較複雜抽象的學習任務,理解比較深刻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一發展水平,給予其拓展思維,展示才華的機會。定能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本課是一首絕句,思想內容不復雜,更可以作爲學生練習總結詩歌鑑賞技巧的自主學習素材。

2.知識障礙

知識掌握上,首先李白是他們非常熟悉的詩人,不需要重新介紹。詩歌理解上有從前欣賞較多詩歌的底子,所以沒有什麼困難。重點在如何利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本詩是如何利用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感情的。說到底,是學習如何在讀懂的基礎上去鑑賞詩歌。然後在此基礎上學習如何進行對比鑑賞,使學生理解更深刻,答題更規範。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課前由學過的懷古詩匯入,學生可以互相啓發,一起背誦,調動學生積極性。

二,朗讀詩歌,矯正字音

三,組內自主學習,尋找你認爲值得欣賞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四,展示你對本詩的鑑賞內容,教師在點播過程中規範答案,滲透知識。最後教師快速小結本詩內容。

五,與《蘇臺覽古》進行對比鑑賞

六,小結詩歌鑑賞答題要點。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面向量的數量積》。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第一部分: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將平面向量引入高中課程,是現行數學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由於向量既能體現“形”的直觀位置特徵,又具有“數”的良好運算性質,是數形結合和轉換的橋樑。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實現,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功不可沒。《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是高一數學下冊第五章第六節的內容。平面向量數量積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的性質很多,應用很廣,是後面學習的重要基礎。本課是第一課時,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尤爲重要。

2、教學目標的設定:

(1)知識目標: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初步運用。

(2)能力目標:

透過對平面向量數量積定義的剖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3)情感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的快樂。

3、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

4、教學難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及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用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採用啓發引導式與講練相結合,並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理解定義之後引導學生推導數量積的性質,透過例題和練習加深學生對平面向量數量積定義的認識,初步掌握平面向量數量積定義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