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說課稿1.95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所執教的這節課是遼海版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個主課題《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的第一課時。本課從電視與人們之間的關係這個角度,讓學生體會看電視的利與弊,從而學會科學、合理的看電視。基於課程目標與四下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和實施我的教學的。

(一)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這一課集生活性、綜合性、情感性爲一體。教材以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爲切入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這節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爲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四個:

1、體會電視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電視傳媒的特點。

2、能正確對待看電視的利弊,面對因電視引起的家庭矛盾時,應當如何正確解決。

3、透過學習是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針對學生在家裏因爲看電視和父母產生矛盾這一社會現狀,我把此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體會電視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正確對待電視帶來的家庭矛盾。爲了能使學生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我把教學難點定爲讓學生正確對待看電視的利與弊。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解決如何正確對待電視帶來的家庭矛盾這個教學重點時,我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同學提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矛盾以後,大家各抒已見,共同幫助解決。在讓學生正確認識看電視的利與弊時,我則用召開辯論會的方式,雙方脣槍舌戰,據理力爭,由此突破難點。爲了使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我引導大家集思廣益,提出“金點子”,“點子”一經採用,便發、給一個智慧星以示鼓勵。這樣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攻破電視帶給我們的弊端。

(四)教學準備

本節課以學生的家庭生活爲依託,在課前不需要準備太多的東西。爲了讓學生深刻的瞭解電視帶給我們的利與弊,也爲了使辯論時氣氛激烈些,我佈置了學生收集關於看電視的好與壞的資料,現在看來,學生完成的很好,資料充分,爲完成學習任務打下基礎。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激情匯入,引出新課” “電視風波,明確問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開展辯論,認清利弊”“徵集合理看電視的“金點子”“派送禮物,明確真理”這樣六個教學環節。

1、激情匯入,引入新課

教學伊始,我利用課件出示幾個主持人的照片,這些都是學生張口既來的人物,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由此提出問題“你平時最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爲什麼?”學生容易回答,就此引入課題。

2、電視風波,明確問題

此環節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以主人公“小明“家裏的實際情況爲主線,適時提問“你能給小明出個主意嗎”“你想對小明說些什麼”讓學生融入情境,參與情境,解決情境,由此明白當與家人因爲看電視產生矛盾時要學會和家人商量、協調。

3、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回到同學自己的身上,“你的家裏有沒有因爲看電視產生矛盾的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學生講起自己的故事更是頭頭是道,給學生表達的空間。接着提問“你的家人支援你看電視嗎?他們是怎麼說的?”由此匯入看電視的利與弊。

4、開展辯論,認清利弊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採用辯論會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明辨是非。首先學生自成兩派,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和切身感受在一起討論交流,雙方選出小辯手進行辯論,最後老師宣佈比賽結果,並強調“任何事物都有的它的利弊面,看電視有利有弊,關鍵在於怎樣讓利大於弊”。

5、“徵集合理看電視的“金點子”

基於老師關於辯論的小結,調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提合理化建議,共同攻破電視帶給我們的弊端,學會科學合理的收看電視節目。最後以專家的建議做小結,具有權威性,令人信服。

6、“派送禮物,明確真理”

最後老師出示送給大家的“三字經”,再一次明確道理,昇華主題,結束教學。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18—19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好角的度量,從學生在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想好的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從各種學習方向進行,培養學生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他們學習空間的觀念。這樣可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定以下三點:

1、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透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學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元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繫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容角和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關係。

3、要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四)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精彩的內容編排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功能,透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運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是:在應用量角器進行度量角的大小情況下,怎樣確定量角器對準角的頂點,邊上是怎樣放置的。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過角的認識,透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創新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學角的度量這課內容是: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二是突出重點,三是突破難點,我放手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學生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同時完成。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清淨,匯入新課。

讓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有角?向大家說說?這樣可以讓同學對生活周圍的數學距離,學生爲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關係,有什麼不同,引出深思,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再結合課文的主題圖,形象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學習的興趣活動,學生就能很快的進入積極思維狀態,爲學習新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動角,感受角形狀,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透過觀察這個活動角,動手把這個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樣做?變小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又開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這樣把學習的動權讓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元是什麼?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讓學生動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在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到量角時要分幾步進行,並說出量出各個角的度數,以小組裏交流所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過程。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以下結構。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題,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透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從圖上看估計這三個角的度書,然後用量角器量一量後,提問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3、小組活動,動手,動腦,製作各種各樣的角來進行鞏固好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透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的小結後,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北風和太陽》是一則寓言故事。它具有簡潔、生動、睿智、思想容量大的特點,所以廣泛流傳,成爲全世界傳統的兒童文學讀物。

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它們有自己不同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對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

那這則寓言故事重點就是講北風爺爺帶來的是冷,而太陽公公帶來的則是暖。根據這一相反事物的功能,讓幼兒也瞭解了一種自然現象,並讓幼兒懂得了北風爺爺有北風爺爺的本領,而太陽公公也有太陽公公的長處。從而使幼兒懂得了我們小朋友也一樣都有自己的本領。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本次活動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其實各有所長。

2、敢於在集體面前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初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我把重點定爲目標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其實各有所長。

難點爲目標2和目標3:

敢於在集體面前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四、說準備

北風和太陽圖片各一張。

五、說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幫助幼兒熟悉故事重的兩個角色。

2、在討論重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4、瞭解小朋友其實也各有所長。

六、說教法與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形式引導爲主體。

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當幼兒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

三、是在教育過程中,要同事估計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的一生髮展打好基礎,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

七、說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說課稿 篇4

我設計的這節課選自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三冊第11課《泥條頭像》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藉助瓶子,引導學生進行立體造型的初步嘗試,由於採用搓泥條纏繞瓶子形成立體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難度,產生了情趣,具有遊戲的特質,十分適合二年級的學生。

二、主題研修目標:

引導學生品讀教材中的作品,分析交流尋求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透過觀察、思考、探究、創作及評述五個環節,運用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立體造型的特徵,學會泥條頭像的製作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激情,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立體造型的特徵。

難點:泥條頭像的製作方法。

五、過程與方法:

以“2分鐘讀書” 匯入新課,讓學生第一次品讀書中的泥條頭像作品;設計問題一,用彩筆畫的頭像作品與書上的泥條頭像對比分析有什麼不同?自然引領學生進入第二次自覺讀書,設計意圖是突出重點;設計問題二,書中的作品之間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學生自覺第三次讀書;探究泥條頭像的製作方法,學生第四次自覺讀書,設計意圖是解決難點;創作體驗過程中學生會借鑑書中作品,學生第五次自覺讀書。設計意圖是訓練學生立體造型塑造能力。

觀察、思考、探究、創作幾個教學環節緊緊地抓住了教材,無時無刻不在引導學生品讀教材中的作品,分析交流尋求方法,啓發借鑑大膽創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全課程中,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激情,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好!

我這節課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5、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從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及教後反思等方面簡單的談談自己的感受,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導、幫助!

一、明確教材地位

小語教材是按單元編排的,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來設計和組織教與學的活動,做到心中有目標,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學生。第九冊語文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濃濃的思鄉情”,單元單元訓練重點有三個: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二是透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都是抒發思鄉的情感,思鄉的方式、寄託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透過一些景物或事物表達出來;三是透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情感積累。

《秋思》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詩人張籍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段——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裏最亮麗的瑰寶,或喜或悲,或敘或議,濃縮在方寸之中,讀來令人神思激盪。《秋思》語言平實而情韻綿長,詩歌的語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發揮的空間,按照新課標提出的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要求,本節課旨在透過引領學生經歷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即: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詩人的內心感受,進入古詩描寫的意境,在朗讀吟誦中感悟古詩的意蘊和情感。爲了引導學生能從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後品讀出詩人潛藏的濃郁情感,領悟詩人複雜深沉的鄉情,教學中,教者力求透過主線問題的探究,引導學生讀、思、議,並展開豐富的想象,很快進入特定的思鄉懷親的情境,營造出濃烈的思鄉氛圍,使學生、教者、作者融爲一體。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背誦,積澱優秀經典文化的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能有所發展和提升。

三、內容確定

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教學重點,本節課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並會背誦、默寫。

2、結合註釋,邊讀邊想象,讀懂古詩大意。

3、在具體的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學習作者敘事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詩意,品味詩句,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在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學習作者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

本節課,我綜合運用以下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1、讀思結合法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課採用誦讀爲主,讀思結合的教學方法,透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多層次,多形式朗讀課文的方法,幫助學生領會古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問題,交流看法,充分發揮同伴的智慧,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互助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

3、情境教學法

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累積了一些生活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設一些具體生動的場景,可以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特定的背景下,人物內心的感受以及情感的表達,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和語言表達得到發展和鍛鍊。

五、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學生個別朗讀、互相讀、自由讀、默讀、放聲誦讀,反覆吟誦,教師富有感染的範讀、引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觸文字,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以讀增智。學生在朗讀中仔細咀嚼語言文字的“味道”,體味語言文字的情感,品出語言文字的魅力,讀出語言文字的精彩!營造出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的古詩詞教學氛圍。

六、教學思路和流程。

爲了 達成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朗讀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名句匯入新課,理解詩題的意思。

因爲這首詩學生前面已經學過了,所以就將同學們熟知的詩句歸類整合到一塊兒,透過誦讀,把學生帶到思鄉詩的氛圍中來。

(二)讀古詩,在讀的基礎上,練習讀出節奏,再讀古詩了整體把握古詩大意,瞭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品詩、入境。

在這個環節,首先是以一個大問題“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抓住詩中“見秋風、意萬重、說不盡、又開封”等關鍵詞來啓發學生默讀思考,深入文字內容,爲學生找準思維的支點,也是作者情感生髮,教學重難點內容的突破點。然後就在交流感悟中,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瞭解作者背景,聯繫生活實際,訓練學生語言,在具體的情境中,透過對比遷移,明白張籍在洛陽見到的是什麼,見不到又是什麼,感受作者複雜的內心,指導學生在誦讀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作者,走進文字,從而深切地感受到漂泊在外的遊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寫封家書的艱辛與不易。在充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透過不同層次的引導語,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將濃烈的思鄉情流露出來,表達出來,古詩誦讀自然有了韻味,學生的感受也更豐富了,這既是學生體會古詩表達情感的過程,也是對古詩的意思和內容的再認識。

(四)主題昇華 ,悟詩情

補充了孟郊的《歸信吟》中的詩句,更加凸顯了詩人的無奈,淒涼,甚至還有對捎信人的囑託。最後,在配樂反覆吟誦整首詩和詩題,學生早已熟讀成誦了,情感得到昇華,再度彰顯秋思主題,與匯入呼應,結構完整。寫作手法的探討自然明瞭,點到爲止,沒做過多分析。

(五)拓展閱讀。

補充閱讀了古人思鄉名句,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簡單比較了詩人表達情感的方法。然後鼓勵學生讀更多的思鄉詩,提前印發的閱讀材料,讀一讀,背一背。激發學生主動背誦古詩詞的興趣,輕輕開啓誦讀經典的大門,幽幽書香伴隨還成長。

(六)作業設計。課後作業設計體現了分層、開放式作業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有所提高。設計了基礎性的默寫,難度較大的習作練習,小學主要是練習寫記敘文,古詩中已經提供了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師提醒學生在寫作時注意,習作的內容就會更具體,明白。選做題,唱一唱思鄉的歌曲,背一背思鄉詩詞屬於實踐性作業,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全面發展。

(七)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啓迪,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主體由古詩重點詞語主要內容組成,古詩表達的思鄉情及敘事抒情的寫作特點,整個板書簡潔、明瞭。

七、教學反思

(一)目標達成情況

本節課,學生的朗讀、誦讀練習充分,完成了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目標。在迴環往復的誦讀中,感悟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瞭解了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默寫古詩和改寫故事在第二節課上得到落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課件製作及運用

課件選用了和秋天很協調的深色圖片做幻燈片的背景,設計簡潔樸素,呈現的是本課重難點,較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這節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問題,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們針對這節課和古詩詞教學方面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說明

《大作家的小老師》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透過記敘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按照事情發展的經過,課文分爲3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蕭伯納有一次在莫斯科訪問時與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玩了很久。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寫臨別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出了自己的身份,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回答,使蕭伯納爲之一震。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蕭伯納對這件事深有感觸,並從中受到教育,認識到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遜,並認定那位小姑娘是他的“老師”。

故事以寫人物間的對話爲主,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多音字“教”。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人物對話中體會內涵,感悟人物形象。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的內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蕭伯納的謙遜自律以及寬廣的胸懷。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板書:作家

你知道作家是幹什麼的嗎?

2.師用紅筆添上“大”

什麼樣的作家才能被稱之爲“大作家”(名氣大、才氣大、成就大、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3.板書:大作家的 老師

想一想大作家的老師一定會是怎樣的呢?

4.師用紅筆添上“小”,你產生了什麼疑問呢?

5.大作家、小老師分別指誰?你們瞭解蕭伯納嗎?

6.大作家蕭伯納把與你們差不多大的這個小女孩當作老師,說到這,你產生了什麼疑問呢?

(二)檢測預習,掌握基礎

1.我們在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了,那現在老師就來檢測一下同學們對生詞的掌握情況。(出示字詞)

蕭伯納 文豪 口吻 預料

娜塔莎 蘇聯 告訴 教育

感觸 意識 謙虛 教書

作家 自誇 驚喜 訪問

糾正學生讀錯的生詞。着重講解“教育”和“教書”中“教”這個多音字。標註字音並且範讀、領讀。

2.小組合作,聽同桌朗讀糾正錯誤。齊讀生詞。

(三)自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1.我們簡單的知道了大作家和小老師究竟是指誰,那你們知道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嗎,以及大作家爲什麼要拜小作家爲師呢?現在讓我們先自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關蕭伯納和娜塔莎的有關介紹。

2.ppt出示有關蕭伯納的簡介,找同學簡介。(這時候學生會說他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

3.透過讀書,你知道那位被大作家稱爲小老師的小姑娘長什麼樣了嗎?(生讀文)誰來說?(出示圖片)你看,的確很可愛!就像你們一樣可愛呢!我們來一起來描述。(齊讀)

4.這樣一位可愛的小女孩真讓我喜歡啊,更讓大作家肖伯納非常喜歡,所以同她玩了很久。

(四)精讀課文

1. 大作家爲什麼說小女孩是他的老師呢,他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呢?這兩個問題稍微有些難度,別急,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們現在以小組爲單位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在第幾自然段,並且能夠發揮集體的力量解決這個問題。(小組讀課文,討論交流,師巡視引導)。

2.小組彙報交流(適時的尋找到亮點進行評價)。

3.臨別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了什麼呢?請同學們快速找一找。他說這番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指導朗讀。

4.蕭伯納是同小姑娘玩了好久,在臨別時才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不過是想給孩子一個驚喜,讓孩子高興高興。但小姑娘又是怎麼說的呢?來讀一讀她的話吧(出示文字)不過小姑娘說這話,蕭伯納一開始沒想到,文中有兩個什麼詞能說明蕭伯納一開始沒想到的。

5.指生回答。“竟”和“出乎意料”說明了什麼?

6.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小姑娘,應該怎樣讀?

7.一個是有名的大文豪,一個是蘇聯小姑娘;一個心中暗自得意,一個可愛又聰明!多麼有趣的一段對話!誰願意分角色讀一讀?出示文字。

8.小結: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姑娘的話不禁讓蕭伯納出乎預料,還讓他不覺爲之一震,蕭伯納從小女孩模仿他的話語中,看到了自己竟然這麼自誇。小姑娘的話就像一面鏡子,讓他看到了自己驕傲的樣子。

五、作業

1.把課文中的小故事講給家人聽

2.完成《資源與評價》相應習題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資訊技術基礎》教材第二章第四節“網絡數據庫的資訊檢索”的內容。本節教材分三部分構成,一是概述,教材透過一個簡單的實例來體驗從網絡數據庫獲取資訊的一般過程,目的是爲學習網絡數據庫的基本知識做準備性的鋪墊。二是多樣化的網絡數據庫,教材對這部分內容介紹比較多,意在讓學生充分體驗網絡數據庫的多樣性和學會對各數據庫資訊的獲取方法。三是網絡數據庫評價,在本章的最後重點安排了網絡數據庫的評價,目的是進一步提醒教師,在資訊獲取活動中,要培養學生及時、科學地評價資訊的習慣,這是提高獲取資訊資源質量的關鍵,也是積累資訊獲取經驗的關鍵一環。在本課教材訪問豐富多彩的數據庫這個模組中,應適當引導學生對資源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探索數據庫這一現代資訊管理手段的特點,爲第七章中數據庫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學生狀況分析

⑴雖然學生在初中有資訊課,但是作爲副科沒有參加升學考試,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多數的時間是玩遊戲、聊天,沒有糾正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初中學生上了高中後,其資訊技術意識層次不齊,這就要教師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資訊技術意識。

⑵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高一學生自覺性有所提高一般具備了一定的網絡操作技能,這樣對於本節課的學習已經有了相關知識上的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 學生了解網絡數據庫

② 學會簡單的資訊檢索

③ 體會到網絡數據庫的重要作用

④ 運用網絡數據庫檢索獲取需要的資訊內容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數據庫提高資訊獲取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着重從資源獲取的角度來審視數據庫的價值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①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②培養學生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合法地獲取網絡資源

4、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重點:網絡數據庫的理解、網絡數據庫的多樣性、網絡數據庫資訊的檢索

學習難點:對網絡數據庫資訊的檢索、學生要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判斷所得資訊的準確性

二、說教學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強調激發學生的興趣,力求形成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樂學、善學的學習態度。本節是採用任務驅動法匯入新課,採取合作探究法解決提出的任務,對於同學們的作答採取了賞識教育法樹立大家的自信心。再利用提問啓發法去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匯入本節的內容。在新課網絡數據庫簡介中,我採用了列舉法和圖表法加深對網絡數據庫概念的理解。網絡數據庫資訊檢索的一般過程和數字城市的介紹上都分別用了演示學習法,演示具體的各個操作步驟。網絡數據庫資訊檢索的一般過程和教育資源庫的使用,都採取小組分工制合作探究法解決提出的任務。

三、說學法

教學指導在於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透過本節教學,主要使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①培養學生利用教材、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複習舊知識,使用任務驅動法匯入新課

同學們透過前面的學習,已學會了上網查找資訊並能從網上將資訊下載到本地計算機,幻燈片展示任務:

a找神州六號發射的時間和地點

b找神州六號發射時的任意一張圖片

c查找神州六號發射的時間在當年的農曆時間

設定這三個任務的目的有2個:第一:激發學生的興趣:“神六”的成功發射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以它爲主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第二:a、b項任務設定是對前面內容的複習,對c項任務設定是爲了逐步匯入本節的新課內容。

學生操作:學生二個爲一組上網搜尋合作探究完成任務(三分鐘)。

資訊反饋: 透過大家的操作,我們可以發現a、b項任務同學們用前面所學的常規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的方法基本上都能找到完成,第三個任務如果還用搜尋引擎查找,查找的結果就很不統一,很多同學都沒有能找出來。

操作指導:這時我示意同學們如果覺得任務有困難可以先放一放,也不急於公佈第三個任務的答案,使用提問啓發法、發現問題法、解決問題法,匯入本節新課

提問:爲什麼我們很多同學找不到第三個問題,而大家又是如何找到問題a和b,是如何搜尋到的?

學生答:常規搜尋網站:google、baidu、soso等搜尋引擎網站。

提問:這種搜尋方法的優點在哪,缺點又在哪?

學生:(學生討論答)

優點:查找內容多、速度快,操作簡便

缺點:內容有不準確性、結果重複,有許多不存在的網站,並不是所有內容都能查到。

提問:既然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在常規搜尋網站查到,且在常規搜尋網站找到的內容有些又存在不準確性,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比如課本p31提供一則資料碰到的也是這樣的問題,周小波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生答:中國法律在先數據庫

三個提問環環相扣,整個過程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首先要持肯定、鼓勵的態度:正確的回答,要使用賞識法大力表揚樹立大家的自信心,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回答要委婉的指出,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儘可能的給學生較多的發言機會,活躍課堂氛圍,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講授新課

(1) 網絡數據庫簡介

根據同學的作答,匯入本節的一個內容,也是本節的重點之一。

提問:數據庫?網絡數據庫?

課本只是講述了數據庫的重要性,對網絡數據庫的概念只是一筆帶過。提供足夠的資料讓同學充分理解網絡數據庫概念。資料包括概念的列舉和圖表的展示:

網絡數據庫主要是指那些經過精心組織的提供網絡訪問的數據庫,有專門負責人整理相關數據庫,侷限於某個專題的內容,針對某種特殊資訊需求,以後臺數據庫爲基礎,用交互網頁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比如關於圖片、程序、驅動、小說、地圖等內容的網絡數據庫。

簡單地說,一個網絡數據庫就是用戶利用瀏覽器作爲輸入接口,輸入所需要的數據,瀏覽器將這些數據傳送給網站,而網站再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例如,將數據存入數據庫,或者對數據庫進行查詢操作等,最後網站將操作結果傳回給瀏覽器,透過瀏覽器將結果告知用戶。

知識擴展:網絡數據庫的重要作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回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檢查銀行帳戶、股票價格、利率、實現電子商務等等。這些功能是用html編寫的網頁是無法做到的,因爲用html無法完成交互功能,要做到這些,使用網絡數據庫技術。

提問:①請列舉一兩個我們接觸過的網絡數據庫?

學生答:

② 網絡數據庫有什麼特點?

學生操作: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數據庫特點的總結。p32

(2)網絡數據庫資訊檢索的一般過程

提問:能否用網絡數據庫解決我們上課時候提出的第三個任務?(利用設問的形式告訴同學們答案是可以的)

使用演示學習法

提問:能否用數據庫解決我們上課時候提出的第三個問題?

演示神州六號發射的時間在當年的農曆時間:

我們先開啟baidu 輸入關鍵字“萬年曆” 開啟相關的數據庫網站 輸入新曆的日期,查詢對應的農曆日期 瀏覽相應結果,就可以解決我們開始上課時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

目的是:(1)解決學生的謎團

(1) 演示資訊獲取的一般步驟

(2)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老師總結:不同的數據庫,查詢的方法有些小小的不同,但步驟都差不多。

(爲了讓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培養大家的動手能力)

學生操作:大家按照課本p32的步驟,訪問中國法律在先查詢教育方面的法規。

指導閱讀: p32的一般4個步驟。資訊技術課在學生的心目中向來都不被重視,平時認真閱讀的機會不多。因此,給一定的時間學生閱讀教材,透過閱讀可以強化他們的記憶,加深他們對理論概念的學習、理解。

(3)使用多樣化的網絡數據庫(重點和難點)

我只是選擇 “教育資源庫” 和“數字城市”這些有代表性的,能代表網絡數據庫中資訊獲取特殊性的網絡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其他部分做簡單介紹,旨在引導學生課後自主學習研究探索。

① 教育資源庫

目的:引導大家利用教育資源庫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操作指導:登陸中國科普博覽的教學資源庫,引導學生注意數據庫資源的特點和使用檢索的對策。

學生操作:2個學生爲一組,登陸中國科普博覽的教學資源庫,查找你需要的資料_______(恐龍、酸雨、世界物理年、科學動畫的“印刷是怎樣完成的”等等), 由組長進行彙總。

②數字城市

很少一部分人會用到電子地圖這樣的數據庫,所以我着重是對這樣的數據庫進行介紹。

操作指導:登陸: 演示操作如何使用尺子測量兩地的距離,如何縮放地圖,如何使用數字城市的其他功能,特別是從某地到某地的一個出行參考方案。

[現場用演示法完成展示任務]

展示任務:自定一個從屯昌出發到三亞自行駕車旅遊的方案,選擇臨途的5個景點,透過數字城市計算從本地區出發到相應的各個旅遊景點再往回走的總路線,以每公里0.28元的價格計算總共要花費多少錢?

資訊反饋:學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接觸過這種數據庫,又因爲設定的任務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師生互動比較好,都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4)上機作業(爲了進一步鞏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a、 利用萬年曆的數據庫根據自己農曆生日查找公曆的生日並記錄在word檔案中,以自己的號數爲檔案名透過局域網傳到教師機的共享檔案中。

b、四個同學爲一組,自定一個從屯昌出發到三亞自行駕車三天兩夜旅遊的方案,確定具體的交通路線和初步的`總體日程安排。選擇臨途的10個景點,透過數字城市計算從本地區出發到相應的各個旅遊景點再往回走的總路線,車費以每公里0.28元的價格計算,旅館費以每晚80塊計算,總共要花費多少錢?

總體行程安排表

本段目的地

旅遊公里數

旅館費

本段總費用

合計

資訊反饋:作業的檢查透過隨機抽查的學生的號數回答問題,目的是:增加學生的危機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從而糾正同學們對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第22課的一個組成片段。《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這個節選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油燈裏燃着兩莖燈草,於是伸着兩根指頭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作者吳敬梓緊緊抓住嚴監生神態和動作上的細微變化,抓住那經典的“兩根指頭”,採用藝術化的白描手法,把嚴監生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守財奴形象。那惜墨如金、寥寥數筆充分展示了作者抓住細節刻畫人物形象的功力。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⑴.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古白話文的情味,掌握閱讀此類文字的基本方法。

⑵.透過誦讀、比較、體味等手段走進文字,看見嚴監生的形象,體味嚴監生的心理變化,感受嚴監生的性格特點,揣摩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其妙處,並嘗試運用,致力於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諧發展。

⑶.透過感受嚴監生活靈活現的形象,激發閱讀《儒林外史》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透過誦讀、比較、體味等手段走進文字,讀見嚴監生的形象,體味嚴監生的心理變化,感受嚴監生的性格特點,揣摩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其妙處,並嘗試運用,致力於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諧發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自讀感悟和教師的引導並舉,突出學生的自讀感悟,想象以及個性朗讀。採用“品讀詞句”“以讀爲主”等語文學習方法,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小說人物形象,又引導學生去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作用、效果,並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讓學生能夠從課文的內容與語言表達的有機統一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語文的魅力。

三、說教學流程

(一)、見文------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解題匯入,我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熟悉的知識,如古代將讀書人成爲“秀才”、“貢生”等來理解“監生”一詞。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提示”瞭解課文背景,既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形象,又教給了學習古白話文的方法。

2、初讀感知環節,由於這是一篇古典白話文,它和現代白話文在表達上有很多不同之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理解文意與學習寫法的基礎,尤其是一篇白話文,個別詞句比較拗口,必須讀通讀順。因此,我先提示學生可以藉助課文註釋、根據上下文理解古典白話文中和現代白話文不一樣的詞語的方法,再讓學生自由讀文,嘗試運用方法弄懂字詞,再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對話,掃清字詞障礙,從而達到讀通全文的目的。這個環節的教學,既初讀了課文,又讓學生初步習得了閱讀古白話文的基本方法。

3.讀通文章後,再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的學生雖已有了一定的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是不夠精確地,這裏讓學生抓關鍵詞概括,降低了難度,滲透了方法。

(二)、見形---細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此環節透過抓重點句子,詞語,指導學生理解,想象,朗讀,充分感受人物形象。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的嚴監生,既讓學生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能進一步的了人物形象。

(三)、見心---品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

1、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嚴監生臨死前三次搖頭動作、神態的三處重點句子,採用多種方式讀並細緻批註,交流、感受嚴監生的心路歷程,揣摩作者動作神態細節描寫的妙處。“品讀、品讀”,“品”離不開讀。如師生對讀環節,師生對讀,邊讀邊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心情;此處補白語言交流,本文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而動作、神態變化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作者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而是透過其動作、神態變化來表現。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深入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透徹把握,使嚴監生這樣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站立起來,更有利於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啟學生思維視野,活躍思維,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寫作手法。

又如對比朗讀,教師假設三次“搖頭”的描寫都去掉修飾成分,效果會有什麼不同。這樣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的微妙變化和不同的表達效果,感受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感受嚴監生豐富的心理歷程,揣摸作者的寫作特點。這一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

2、透過名著的類比,深層次的感悟“三次搖頭”的妙處,感悟小說創作的手法,以及細節描寫的入木三分。

(四)、見性---深讀課文,凝聚人物個性

在教學“衆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時,先啓發學生思考:剛纔是“總不得斷氣”,現在是“登時就沒了氣”,由此你發現了什麼?再透過看課文插圖,啓發學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感受,最後補白原文的相關描寫,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出人物“吝嗇”的本性。

(五)、見本---閱讀拓展,提高鑑賞水平

出示多種版本的《儒林外史》,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教法】

透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說學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說教學程序】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1、這麼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

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爲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2、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3、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

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爲什麼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爲什麼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爲”、“固執”?

4、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⑴ 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試驗。

⑵ 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項試驗說明了什麼?透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麼?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⑶ 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5、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着地”你們認爲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後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展。而我在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幹,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2、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展:

我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說:“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爲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透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