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音樂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1.34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音樂說課稿四篇

音樂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地位及作用

《電腦與音樂》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資訊技術》教材第一冊第四課的內容。本課主要讓學生透過使用CD播放器、錄音機及超級解霸等軟件,瞭解“視窗”組成的共性部分,體會電腦對音頻、視頻等媒體資訊的採集、展示和加工方面的作用。

《電腦與音樂》是在學生了解電腦的應用、組成,學習鼠標的基本操作之後的一課,在本課學生第一次全面接觸和使用“視窗”。由於整個資訊技術的學習多是圍繞着“視窗”軟件進行的,音頻和視頻的採集、加工處理在資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本課無論是在現階段的學習中,還是在後續的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處理:將學習錄音機軟件中“視窗的最大化、最小化、關閉按鈕”等教學內容調整到第一課時進行,並引入一些常用軟件(如:Wrd、畫圖)。安排學生集中學習視窗操作的共性部分,對所學內容進行比較、拓展,爲後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本課擬分三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透過學習CD播放器等軟件,較全面地瞭解“視窗”組成及操作的共性部分;學會用“開始”選單開啟程序;掌握“懸停提示”的學習方法。

第二課時:學習使用錄音機軟件錄製聲音並進行效果處理。初步瞭解電腦在音頻資訊的採集、加工處理方面的操作。

第三課時:學習使用“超級解霸” 軟件,初步瞭解電腦在視頻資訊展現及加工處理方面的操作。

現就該課的第二課時進行說課。

2、 教學目標:

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之一。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學會使用錄音機軟件錄製聲音。

b、掌握給“錄好的聲音”加上“變速、迴音、反向、音量變化”等效果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在學習使用錄音機對聲音進行採集、播放的過程中,學會利用已有生活經驗及學習方法來學習新知(知識的遷移)。

b、在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的過程中,掌握使用“幫助”選單來學習軟件操作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

b、透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共同研討、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3、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使用錄音機軟件錄製聲音檔案,並給錄製好的聲音加上“變速、迴音、反向、音量變化”等效果的操作。

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使用錄音機對聲音進行採集、加工處理的過程中,體會電腦在音頻處理方面的作用。因此,掌握錄音機軟件的使用就成爲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錄音前對音頻屬性的設定。

對音頻屬性的設定,需要經過:雙擊“音量”圖標開啟“音量控制”面板——單擊開啟“選項”選單——單擊選擇“屬性”——單擊“錄音”——單擊選“麥克風”——單擊“確定”——單擊選擇“錄音控制”選單中的“麥克風”——拉動“音量”控制拉鈕來調節音量——關閉“錄音控制”面板(共九步)。步驟多但又必不可少的操作,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操作困難較大,因此成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 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慾強。在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後,已經能夠較熟練地使用鼠標和鍵盤,並已逐步養成了在電腦上去嘗試、去發現的學習習慣。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教學遵循素質教育原則、啓發式教學原則,以培養學生達到本節課既定的目標爲中心,結合本專業特色,具體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演示法、對比法、分層輔導法。

(1)演示法:對於本學科而言,操作是學習的重點,演示法可使教學內容更爲直觀地反映,故在學習此類新知識多采用該法。

(2)對比法:在學習“給聲音加效果”時,處理的方法較爲相似。對比法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找到操作的共性,發現事物的一般性規律。透過對聲音添加效果前後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電腦在音頻加工方面的作用。

(3)分層輔導法:對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之能克服困難,領悟所學的知識;對學習順利的學生加以適當指導,以提升其知識的掌握水平。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達到教學的目標。

2、學法:實踐法、小組合作法、對比法。

(1)實踐法:本學科是一門動手能力極強的學科,因此充分的實踐是學好本學科的關鍵。

(2)小組合作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透過分工合作來學習新知,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 共同提高。

(3)對比法:學生透過對比,發現“效果處理”的相似性,得出操作規律,快速掌握操作方法。

三、 說教學設備

1、安裝有網絡教學軟件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

2、學生機:安裝有win98操作系統、“超級解霸”等軟件,並配有耳麥。

3、一對方便插拔的音箱,以便在學生機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四、 說教學程序

(一)匯入新課:

1、 師:老師這裏有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詳見附件),想請我們班的故事大王講給大家聽。如果講得好,老師會把他(她)推薦給學校的廣播站講給全校同學聽!有哪位故事大王願意上來試試啊?

2、 請學生在講故事時手拿麥克風,要求儘量體現角色的特點。師悄悄進行錄音。當學生講完第一個自然段時,教師示意學生停止。

3、 師:老師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本來準備得好好的,可是到臨場發揮時就有些失常了,大家想想看有什麼好的辦法嗎?(生紛紛出主意想辦法,最後得出:先錄好再拿去放就好了!)

4、 師:我們用電腦就可以錄音!(播放剛纔的錄音,引出本節教學內容:電腦中的錄音機)

***設計意圖:把“童話故事”作爲聲音採集的內容,成功地吸引了愛聽故事的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新課教學:

1、錄音準備

(1)請學生說說用電腦錄音時需要準備什麼軟、硬件。(學生根據剛纔的觀察說出:麥克風、錄音機)

(2) 轉播一位學生的電腦屏幕,請學生利用“開始”選單把“錄音機”開啟並找到錄音機中的“錄音”、“停止”和“播放”鍵。(師提示學生可回想一下家裏錄音機或錄像機上的這些功能按鈕上的圖形特點。根據生活經驗來找,利用類比的方法來學習)

(3) 請這位學生試錄音,並當場播放所錄內容。(學生會發現聲音根本沒錄上)

(4) 師:爲什麼沒有錄上啊?大家想想看!(請幾位同學說說他的想法)

(5) 師總結、指出:在用電腦中的錄音機進行錄音時,要先對“音頻屬性”進行正確設定,才能錄音,否則就會出現剛纔的情況(錄不上)。這個設定工作,有點繁瑣但不難掌握,只要你跟着老師一起做,就可以設定成功。

***設計意圖:由實際問題引發思考,而後獲知解決方案,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記憶深刻,利於後續設定方法的學習和掌握。

(6) 教師示範“設定音頻屬性”的操作步驟,請學生跟隨教師一同進行設定。設定完成後,再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檢查相關設定,並說明“錄音機”能夠錄音的設備狀態(錄音機視窗中的綠線若有波形變化,說明可以錄音;而若是一條直線,則不能錄音)。

(7) 分層練習:請學生試試自己的電腦是否可以錄音。如果可以的就進行試錄;不能錄的,請老師、同學幫忙將音頻屬性設定好。(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重點輔導沒有設定好的學生)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的兩次示範,學生的互學和教師輔導來突破教學難點,將錄音前的準備工作做好。

2、用錄音機錄音

(1)請剛纔那位“故事大王”來重新講述童話故事,另一位同學擔任錄音師進行錄音。(由於該故事較長,錄音時間超出60秒,錄音時學生會發現錄音在60秒之內有效)

(2) 師演示延長錄音時間的方法,提示學生如果錄製的聲音不滿意,可以利用“檔案”選單中的“新建”來重新錄製。(選“新建”後,彈出的對話框選擇“否”)

***設計意圖:演示可以直觀地反映教學內容,讓學生紮實掌握學習的重點內容;適當地給學生補充相應的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好地應用資訊技術。

(3) 學生活動1:全體學生2人一組進行錄音練習,錄音內容《獅子和螞蟻》,也可試試選單中的效果(變速、迴音、反向、音量變化)。

3、用錄音機給錄製好的聲音加上效果

(1)師:爲了使角色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富於個性,需要對聲音進行效果上的處理。(展示教師的範例,讓學生感受對聲音進行效果處理對資訊表達的幫助)

(2)師帶領學生閱讀“幫助”,演示變速效果的處理方法,教會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看“幫助”,用對比法學習其它效果)。

(3)將全班分爲四大組,每組分別指定完成一種不同的效果,其它效果爲選做內容。

(4)學生活動2:每組根據教師分配任務選擇錄音內容,在完成指定的效果之後,練習加上想要的`其它效果。(利用電腦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

(5)教師巡視分層輔導,重點給選擇錄音內容有困難的小組及操作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羣策羣力,培養合作精神;教師講解可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活動1、2的目的:透過多次充分的練習(學生試——師演示——學生練的過程)突出重點內容。

(三)作品展示及評價

把學生活動2中的分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開展自評、互評、師評。

自評:小組推選1到2名代表,講述操作過程,說明所加效果的目的。

互評:請其它組的同學說說,聽了作品及小組自評後的感受、建議。

師評:較全面評價操作過程,效果與聲音內容相匹配的通用性方法和原則。

***設計意圖:透過作品評價,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錄音機處理聲音所用的各種效果,體會“聲音效果”對資訊傳遞的作用。

(四)提高

我們利用電腦不但可以播放現成的聲音如:CD、p3音樂,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錄製聲音,或對聲音進行加工處理,如:截取其中的一段,合成一些聲音。(我們不僅可以使用現成的,而且還可以創造)老師這裏有一些用錄音機截取和合成的例子,請同學們來欣賞欣賞。(師播放一些課前準備好的作品)

***設計意圖:對學生沒有能力去做的一些操作,教師展示成品,可以讓學生更多地瞭解電腦在聲音資訊處理方面的作用。

(五)小結及課後實踐

小結:這節課,我們利用電腦對聲音進行採集、加工處理,並從中體會了電腦在音頻處理方面的作用,使我們對資訊技術應用的瞭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當然,錄音機功能過於簡單,還有許多效果是不能完成的。我們可以在課後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了解功能更爲強大的軟件,去嘗試、探究這類軟件的使用方法。

課後實踐:回家後,使用家裏電腦中的錄音機或功能更爲強大的軟件,請爸爸媽媽幫忙,將你講的故事錄下來,加工處理並儲存成檔案。帶到學校來,我們要繼續進行“故事大王”的評比。獲勝作品將送校廣播站安排播出。

***設計意圖:小結可以使學生對資訊處理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加深對資訊技術內涵的理解;同時也給學生意示了更爲廣闊的探索天地。課後實踐可以將體驗延伸,使體驗更加充分。

五、 說教學反思

1、 本節課以錄製和加工“童話故事”爲主線,將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有機地融入其中,既包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又附着豐富的情感價值,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開始學習,在使用錄音機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2、 學生練習環節:學生在進行“錄音內容”選擇時,教師的指導應及時、到位,才能使學生更爲順利地完成作品。

3、 作品評價環節:學生評價可能會比較簡單,教師應引導學生全方位地評價。

音樂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1.欣賞音樂《前奏曲》、《小步舞曲》。

2.欣賞繪畫《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3.配樂朗讀《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斷。

4.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小景。

教學目標

透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瞭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然後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創造性地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繪畫、樂曲、配樂朗誦或表演等)表現一幅田園小景。

教材分析

《田園隨想》

《田園隨想》是一個創造性地活動內容,首先透過聽音樂、欣賞名畫、配樂朗讀散文,感受田園的優美意境,然後再啓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的情景。

1.《間奏曲》

《間奏曲》選自法國音樂家比才的《卡門第一組曲》。《卡門》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劇,是世界最的歌劇之一。《卡門第一組曲》共有四首音樂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稱《卡門序曲》是音樂會經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間奏曲之一(阿爾卡拉龍騎兵)》,第三曲是《間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間奏曲之三(阿拉貢舞曲)》。教材選用的是第三曲。

2.《小步舞曲》

比才一生有兩部作品最爲,一部是歌劇《卡門》,另一部是《阿萊城姑娘》組曲。1872年比才爲都德的話劇《阿萊城姑娘》譜寫了27首配樂曲,話劇《阿萊城姑娘》雖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據話劇配樂寫成的組曲卻流傳了下來,成爲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樂曲之一。比才在《阿萊城姑娘》寫成三年之後才創作了歌劇《卡門》。根據《阿萊城姑娘》選編的組曲有兩首。《小步舞曲》是《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第三首。樂曲好像把我們帶進了清新、優美的田野。最後,樂曲在恬靜的氣氛中結束,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空間。

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是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作品。康斯泰勃爾是英國風景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在有些美術書籍中也叫《威溫侯公園》,油畫。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國鄉村風景畫,把大自然豐富的光色變化以及空氣的清新潔淨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4.《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1896-1931)是我國的詩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暫,只活了35年。但卻爲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優美、細膩。《我所知道的康橋》是徐志摩最的散文之一。康橋是英國的劍橋大學所在地。詩人徐志摩曾經就讀於劍橋大學。散文爲我們描寫了英國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動,意境悠遠,似乎把我們帶到了那優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們的眼前浮現出一幅優美、恬靜的田園風景畫。與康橋有關的還有一首的詩《再別康橋》。

教學過程

1.先請同學們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想一想畫面上表現了什麼?然後,從畫面的內容、色彩、表現的意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欣賞這幅名畫。

2.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引導學生了解表現優美田園小景的音樂。

3.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斷,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啓發學生想一想,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文字來表現田園小景,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表現嗎?

5.課後反思

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10冊《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這樣一篇課文編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讓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重點、難點:

1、精讀課文,理解將維也納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重在語言的積累和朗讀。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氣氛,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二、說教法、學法

1、在匯入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透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爲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少年宮是()的搖籃。(

)是()的搖籃。學生透過說話訓練,基本上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爲了讓學生理解音樂在維也納的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聯繫我國的情況,說說我們在歡聚時會幹什麼。透過對比,進而理解音樂在當地的重要性。經過這些訓練,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我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透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爲了說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

4、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字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纔會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啓心智。這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儘量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迴歸到常態中,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程序

(一)、匯入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音樂之都維也納》,讀課題。

(二)、精讀第一段:

1、維也納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教師出示帶背景音樂的圖片)

2、看了圖片,再讀一讀第一小節。

請你談一談維也納這座城市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指導朗讀。

(三)、精讀第二段。

過渡:教師那麼爲什麼把維也納叫“音樂之都”呢?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問題,並試着回答。

指名回答後,大致歸納出問題。

2、學生自由選擇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1)、第一方面問題。出示第二自然段。

A:指名說說爲什麼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們稱爲“搖籃”?(出示問題,指名回答)

C:小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是它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之一。

(2)、第二方面問題。出示第3段。

A:指名交流爲什麼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B:交流: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的?

C:談談你看了以後的感受。

(3)、第三方面問題。出示第4段。

A:指名交流爲什麼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B: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離不開音樂?數數作者列舉了幾點?

C:聽美妙歡快的音樂,談談感受。

D:指導朗讀。

(4)、第四方面問題。出示第5自然段(老師提的,可由老師回答)。

A:老師朗讀。

B:你感受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C:過渡: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佈。除了宏偉壯觀的國家歌劇院還有被稱爲“金色大廳”的音樂之友協會大廈。

D:出示第6自然段。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響。

E:學到這兒,你知道爲什麼把維也納稱爲“音樂之都”了吧!

(四)、總結、複述課文(出示問題)

學完課文,你一定也和作者愛上了美麗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了吧!那麼請你聯繫課文內容由衷地讚歎一下吧!

(五)、佈置作業 。

1、 用“總——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如:

課間活動真熱鬧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自己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習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展開敘述。

2、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可以仿寫出《XX之都XXX》。

四、總結:

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音樂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欣賞綜合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本課我選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欣賞教材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共三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各種不同體裁歌曲的欣賞,瞭解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和個人風格;《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蒙古族民歌《讚歌》和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讚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樂風格的代表,是一首長、短調相結合的歌曲,曲調豪放,優美深情,剛柔並進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薩克民歌《瑪依拉》熱情奔放,富於草原風味。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聽賞兩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學生了解蒙古族和xx族民歌的音樂特點,認識到在同一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音樂風貌,從而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是透過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使學生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兩個不同民族的民歌。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佈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採用了視聽教學法,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優點來幫助學生感知音樂,從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透過直觀的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複習前課樂理知識,聽賞歌曲,創作活動這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那你們對這個大家庭瞭解多少呢?先讓學生講講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和看法。引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興趣(點題),問題和學生的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生活中去,從而引起他們傾聽的願望。接着我將採用多媒體影像播放一組少數民族風情的介紹片段,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風情。

接着進入第二環節:首先我讓學生欣賞《讚歌》和《瑪依拉》兩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問:這兩首歌曲各屬哪個民族?兩首不同的風格民歌片段,引發學生了解各民族音樂全貌的興趣。然後我用課件展示出中國的版圖,把學生“帶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着我將讓學生欣賞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讚歌》,欣賞完後由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這樣能讓學生在聽賞和分析的過程中瞭解蒙古族的音樂,最後與他們一起總結出蒙古族歌曲的音樂特點,旋律自然流暢,寬廣。

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爲了讓學生能鬆弛一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讓學生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教他們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的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活躍起來。接着欣賞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別講講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時我會讓他們欣賞哈薩克民歌《瑪依拉》,在聽時,我會提示他們注意聽哪一句給你感覺最特別?爲了讓學生更加準確的抓住新疆民族音樂的特點,我會讓他們再復聽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後我運用表格對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新疆民歌的音樂特點,熱情、奔放、自豪。然後把蒙古族民歌與新疆民歌的旋律和節奏等特點作比較,這樣能引導學生更加直觀的區分出不同民族音樂來源與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音樂文化。

最後是第三個環節創作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播放兩首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歌曲,讓學生說說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其音樂特點有哪些?有了前面兩個民族音樂的分析過程,學生能更加熟練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然後我再讓他們根據不同民族的特點進行表演創作,如:舞蹈、繪畫、服裝展示等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學生在一起創作,發揮集體精神,並進行互評。學生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瞭解到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爲主體的社會生活。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風格特色,從而成爲該民族的重要標誌。

這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穿插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這一課在教學上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在課堂裏巧妙的將欣賞民族音樂,探索民族音樂,表現民族音樂融合在學生的活動中,並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發現不同民族的特點,整個過程連貫而自然。另一個特點是教學控制,透過熟悉的音樂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課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