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如何培養高中生歷史理解能力

歷史理解是歷史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是歷史解釋的基礎,是對客觀史實進行歷史解釋的主要途徑,是沒有寫入課標的重要的歷史學科素養。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如何培養高中生歷史理解能力,希望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高中生歷史理解能力

一、歷史事實、歷史解釋與歷史理解

史實即歷史事實,指已經發生過的客觀進程,包括了歷史上各種人物和各種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實在。

解釋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合理地說明事物變化的原因,事物之間的聯繫,或者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歷史解釋就是指以史料爲依據,以歷史理解爲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也就是說,先有理解纔有解釋,有正確的歷史理解才能對歷史事實進行合理的解釋。

理解意即順着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歷史理解就是歷史地理解和認識過去,即要求把歷史放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去考察。

二、歷史理解的主要途徑

史學大家陳寅恪認爲,“對於古人之學說,應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爲而發。故其所處之環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瞭,則其學說不易評論。”

在歷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首先要求的是復原歷史語境,再現過去之情境,這是形成正確的歷史理解的基礎。

復原歷史語境,就是把歷史人物的行爲和歷史現象重新置於其所產生的社會條件中,即將歷史放到特定的歷史時空,用歷史的語言來敘述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從而獲得相對準確的歷史理解。

案例:《蘇格拉底之死》(名畫鑑賞)名畫《蘇格拉底之死》的教學過程中,爲了加強歷史理解,可以採用美術欣賞方式來複原語境。《蘇格拉底之死》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在1787年創作的油畫作品。這幅作品描繪了哲學家蘇格拉底死時的'情景。

(思考)當時的法國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1789年法國大革命。)大衛的這幅畫跟大革命有關係嗎?大衛爲什麼會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畫蘇格拉底呢?(1787年大衛爲鼓舞革命者爲信仰和真理而獻身,創作了《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選擇慷慨赴死,他的理由:我是被國家判決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力和權威。當法律失去權威,正義也就不復存在。從這裏不難理解蘇格拉底之死對於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義:只有具備一個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個人都服從法律的基礎上,雅典人民纔有法治的保障。

從這個意義上說,蘇格拉底必須死,因爲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蘇格拉底選擇了赴死。這種追求理性,捍衛法律尊嚴的精神,正是當時資產階級所追求的。畫家以此來鼓舞人們起來進行反封建鬥爭。

再現歷史情境,就是用歷史語言、歷史材料(文字、實物)、資訊技術手段等再現歷史場景,透過生動形象的歷史再現,幫助讀史者(歷史學習者)理解歷史,進而獲得相對準確的歷史理解。

三、歷史理解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

歷史理解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包括以客觀的態度理解史事含義及其聯繫、進而建構自我的歷史敘述,形成歷史地看待問題、客觀的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意識。

1.理解史事含義及其聯繫。即理解史事的內涵特徵及史事之間的內在聯繫。如高三一輪複習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整理教材,理解教材,形成能力。即在教師引導下閱讀整理歷史教材、理解基本歷史概念、階段特徵和歷史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把握整個歷史發展的脈絡,揭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各種特殊規律,形成以歷史思維能力爲核心的基本學科能力。

以辛亥革命爲例: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革命。爲什麼說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革命?師生可以根據課標和教材要求,把“辛亥革命”梳理爲背景(準備)、經過、評價(性質、特點、功績或意義、結果)、鞏固(繼續)等知識問題,從而形成完整的“辛亥革命”問題知識結構:辛亥革命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興起的?孫中山爲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爲推翻清朝腐朽統治,進行了哪些準備?三民主義是怎樣形成的?應如何評價?辛亥革命有何突出特點?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從中得出怎樣的結論?孫中山爲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爲維護民主共和做出了哪些努力?結果如何?進而把“辛亥革命”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從領導階級、革命綱領、革命目的、革命成果等方面進行比較,得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結論。

2.建構自我的歷史敘述。即在理解史事含義及其內在聯繫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歷史理解,並用歷史的語言進行歷史表達,也就是用歷史語言敘述歷史。這是思維能力層次比較高的一種能力,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追求。

3.形成歷史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即將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時空下進行考察和思考,客觀的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以岳飛評價爲例: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沒有異議。但是,關於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現在成爲一個十分敏感甚至有爭議的歷史問題。傳統歷史書一直把岳飛作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看待。那麼,岳飛究竟是不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的評價標準是什麼?民族英雄有狹義與廣義之分。一般認爲民族英雄是領導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英雄人物,如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清朝時期收復臺灣的鄭成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甲午海戰犧牲的鄧世昌,民國時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王銘章、張自忠等等。狹義的民族英雄,是指各民族的英雄,按照這一標準,南宋抗金將領岳飛、抗元將領文天祥、明朝清初抗清將領史可法等就是漢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就是蒙古族民族英雄。岳飛抗金,抵禦了女真貴族的侵擾,保護了漢族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是正義的行動,因而受到漢族人民的愛戴。因此,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在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中專門介紹了岳飛的英雄事蹟,並指出“岳飛的抗金事蹟,數百年來一直被民衆傳頌,人們將他視爲民族英雄。”也就是說,岳飛是漢民族民衆眼中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