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淺析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文言文9.8K

摘 要: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常見問題。爲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良好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就此探討文言文教學策略的見解。

淺析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隨年級的升高,在各階段文言文所佔的比例也不斷上升。培養學生具備閱讀文言文的良好能力,有助於繼承祖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遺產,提升人文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然而就目前而言,因爲大多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制約着文言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文言文教學成爲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鑑於此,探討文言文教學策略顯得尤爲迫切和有必要性。

一、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現今社會,白話文是通用的語言交際工具,致使在交際中文言文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空間,從而不被學生所重視。

文言文字身的晦澀難懂和教師教法的僵化,枯燥無味,使學生無從體驗文言文之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中多注重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和藝術性,往往將美文華章處理成若干習題訓練,對文章的情感和審美體驗淡化,達不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中高考大都考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文言文教學自然也就停留在以字詞句爲主的層面上。教師也以“串講”爲主要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興趣低下,其弊端是難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透過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升文言文的教學效率。

二、新課標下文言文教學的策略探討

1.要注重誦讀和識記教學,培養語感,體悟魅力

文言文大多凝練概括,富有韻律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指導學生誦讀是開啟學生學習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教師首先要揣摩文字,反覆練習,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的範讀或誦讀讓學生感受到讀的魅力,產生強烈的誦讀慾望。繼而教師在音調、節奏、重音、語氣感情上進行指導,疏通文義,讓學生在形式多樣(如個別讀、齊讀、分組讀等)的讀中感悟文章思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達到“讀中悟、悟中讀”的預期效果。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常用詞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現象)、特殊句式(包括一些成語、警句、詩詞曲中的名句)等知識比較、歸納總結,可做成摘錄卡片的方式建立“文言知識庫”,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條理化、系統化,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2.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翻譯講解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方式,可給學生結合實例介紹“一留二補三引申,四釋五變六調整”的基本操作要領方法。“一留”,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專有名詞原文保留;“二補”,把古漢語的單音詞補充爲雙音詞,“三引申”,只把詞的引申義翻譯出來;“四釋”,指解釋,古今對照,用今意解釋古意;“五變”,指變通語氣,使譯文通達;“六調整”,指調整句式。再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等先行翻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可嘗試以下幾種方法:(1)引入競爭機制。如,讓每個組的成員按次序挨個翻譯“接龍”,若有一人出錯則該小組出局,此法可讓學生爲了整組利益而重視準備工作,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2)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飾演並配置翻譯。表演者用課文原句對話,翻譯在旁替他們翻譯。這種方法集表演、背誦、翻譯、理解於一體,學生會在興趣盎然中理解課文。(3)學生可對教師挑錯比賽。教師故意對一些重點詞句翻譯出錯,讓學生挑錯,哪組找出的最多最準爲勝,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且記得牢,此舉還能督促和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3.注重知識遷移與積累,領略文章的'思想內涵

在準確理解文言字詞的基礎上,文言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與積累。由課內知識向課文知識遷移,由文言詞義向現代漢語遷移,看學生能否運用已學過的文言知識,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入選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質兼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作者的人生觀、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課文的結構、語言、意境之美等,都會使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形成以及語言表達技巧形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指導學生對文言作品作適當的鑑賞、評析,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認識文言作品的整體美感,品文中情、想文中景、悟文中道、感文之雅,理應成爲文言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學文言文,必須瞭解寫作背景和作者,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學《記承天寺夜遊》時,只有瞭解了此文是作者被貶黃州期間心中憂鬱所作,方能理解課文所表達出作者那種難以言表的複雜微妙的感情。瞭解了作者的態度觀和理想追求,方能比較出不同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特點。《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文體相同,兩位作者同時受貶,但前者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難見受貶的抑鬱之情,而後者卻流露出作者受貶後寓情于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情感。又如,同爲送別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發積極健康的感情,而王維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則充滿了詩情畫意。教學《孫權勸學》時,可引導學生把呂蒙與《傷仲永》裏面的方仲永作對比分析。透過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後天的學習和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總之,初中文言文課堂的教學策略還有很多,但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才能提高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牛傳福。文言文教學應加強誦讀指導[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