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設計以及反思是什麼呢?《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透過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設計,一起探究蘇軾在悽苦、孤獨的環境中寧靜豁達的情懷。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以及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韻味。

2、積累: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的含義,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4、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重點、難點

1、誦讀課文、積累字詞,學習寫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四步讀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匯入新課。

簡介蘇軾被貶黃州的原因和在黃州的主要經歷,以及在此其間的主要文學作品。

二、師生互動,學習新課。

第一步:讀順課文

1、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提示:(1)念/無與無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學生聽錄音

要求:聽準讀音,聽出停頓和節奏,聽懂作者的感情。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第二步:讀懂課文

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結合註釋,合作翻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譯讀,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分組搶答:

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1)念無與爲樂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3)懷民亦未寢:(睡)

(4)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6)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二)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爲樂者

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閒逸緻的人罷了。

第三步:讀透課文

要求:引導學生從內容、結構、情感、寫法等方面來深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交流。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明確: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確: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

繪 景 修辭 作用 特 點

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比喻 生動形象

如臨其境 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6)小結。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第四步:讀活課文

要求:引導學生看圖寫景抒情,能舉一反三,把本文的寫作技巧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爲一爐。

學生看圖說話。

教師點評。

學生任選一圖寫作。

隨機抽查學生作文進行評析。

月色入戶

與懷民步於中庭

附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四步讀書法

敘事: 月色入戶

與懷民步於中庭

皎潔的月色

斑駁的竹柏影

第一步:讀順課文

第二步:讀懂課文

寫景: 皎潔的月色

斑駁的竹柏影

賞月的悠閒、欣喜

遭貶的失意、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第三步:讀透課文

第四步:讀活課文

抒情: 賞月的悠閒、欣喜

遭貶的失意、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教學反思

1、文言文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這三個方面是:文言文要重視知識的積累;文言文要以誦讀爲基礎;文言文要注重審美鑑賞。在這一節課裏,我覺得這三方面我都做到了。

2、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不少值得我繼續發揚的。

(1)教者這一方面:①課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學生平時對“閒”的理解巧妙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蘇軾閒的特殊心境。②課堂設計以“閒”字一線貫穿,又環環相扣。對“閒”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每一步都緊密相連。③目標明確,層次清楚。④注重教學整合度。目標整體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容綜合。⑤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繫,注重學法指導。⑥重視自身的'親和度。在教學中,我態度可親,幽默風趣,充滿關愛、及時激勵。⑦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感悟反思。

(2)學生這一方面:①參與度。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學生參與活動的面達百分之九十以上。②合作度。合作學習真實有效,每個小組四個成員都積極合作討論。③興趣度。學生對課堂活動很感興趣,爭相搶答。④開放度。我有意識的爲學生提供開放的探究和創造的空間。⑤掌握度。這一節課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情況良好。

3、上完這一節課,聽了老師們的點評分析,我知道這一節課的教學也留下不少遺憾,值得我好好深思後加以改正。

(1)課堂容量太大,有不少的知識點不夠時間給學生好好吃透。特別是寫景美的欣賞,學生一下子還沒想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我呢,就給學生分析了,搶奪學生的思考。還有,品味“閒人”給的時間不夠,學生還不能充分的透徹的理解,我就幫忙分析了,不該!

(2)不注意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如果有難題需要學生解答,應該先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層層推進。如在學生思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時,看到學生一下想不出來,我應該由淺入深地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逐層思考,水到渠成。

(3)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很想多一點時間給學生反覆朗讀體味,但看到時間緊,就沒有做到,很後悔,以後不管怎樣,也不能輕視朗讀。我應該在學生每次讀完後都給予點評知道,甚至應該範讀文章。

(4)知識的上下聯繫不夠,沒有和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這個知識點原先在哪裏出現過,要引導學生聯繫。學習散文的方法框架怎樣?要幫助學生構建起來。

(5)缺乏脈絡清楚的板書。

教學疑惑:

1、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多少爲宜?有不少專家倡大容量、高效率,說一節課完成三個目標爲及格,完成四個目標爲優秀,完成五個六個目標才稱得上是好課。但是這一次,任老師、李晶教授都說我的這一節課的容量太大,應該設計兩到三個目標就好。

2、每個知識點都要上下聯繫,那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

3、課前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嗎?

4、一定要用粉筆板書嗎?

5、新探索與守住經典,孰輕孰重?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以及反思篇二:

[設計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僅84字,但言簡意豐。初二的學生理解字面含義並不太困難,但要讀懂蘇軾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本設計擬透過帶領學生反覆地誦讀課文,以讀帶講,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透過品味寫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閒人”的意蘊引導學生認識蘇軾高潔、澄澈的心境和處逆境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入相關的資料,達成淺文深教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誦讀文章,熟讀成誦;

2、 積累文言詞語,正確理解文意;

3、 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技術,透過畫面、資料引入等突破重難點。

2、抓住關鍵詞句,引用相關資料,深入解讀文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有這樣一個古人,他頻遭貶謫, 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醜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這個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後,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這個人的一生,然後爲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這個作家給這個人下了如下結論: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 這個人就是蘇軾。今天我們來學習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

二、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1、學生自讀2分鐘,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點名朗讀,糾錯、指導。

3、 齊讀,讀出韻味。

三、藉助註釋,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詠美文,理解意蘊,感悟作者情懷。

(一)、 覓東坡知音。

1、生齊讀開頭到“相與步於中庭”,問:東坡爲何在冬夜起行?

2、哪個詞能表現出東坡夜遊的興致很高?

3、還有一些詞能體現蘇軾的心理活動,請你找出來並分析一下。

4、他有很多朋友,爲何獨尋張懷民?(介紹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決不掛壞於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慼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二)、與東坡賞月: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一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人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幅月夜景色吧!

1、齊讀寫景句,問:有人說,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那麼,請大家仔細地品讀這句話,看看月亮藏在哪裏?

2、再讀,想象此句描繪的空明澄澈的意境,品味“蓋”字所逗露的作者的心理狀態,感悟作者迷醉於眼前美景的情態。

3、“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的蘇軾,又有着怎樣的心境呢?你能否從中窺探到他的內心世界?

4、再讀,讀出月色的朦朧美和作者內心的寧靜、喜悅、空明、澄澈。

(三)聽東坡抒懷

1、承天寺的這幅月夜小景的確美妙絕倫。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像承天寺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爲何只有蘇軾才能領略到呢?

2、閒人爲何意?(出示資料:“烏臺詩案”及被貶黃州的處境。)

3、是否清閒的人就都能欣賞到這樣的美景呢?那麼“閒人”還應該怎樣理解呢?(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俸薪,故租50畝荒地經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閒,飢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爲口忙”之句。感受東坡的艱難境遇,從而理解他的閒情逸致。)

4、的確,蘇軾的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難得的是他始終隨緣自適、自得其樂。貶官杭州,他說“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貶官黃州,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貶官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從中看到了有着怎樣心境的蘇軾?

5、再次齊讀,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四)與蘇軾同行。出示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論蘇軾的文字後,師生共讀課文,根據屏幕上出示的思路一起背誦課文。

四、生展示背誦成果。

五、作業佈置

1、請同學們也來寫一段景色描寫。

2、推薦閱讀餘秋雨《蘇東坡突圍》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僅84字,但言簡意豐。初二的學生理解字面含義並不太困難,但要讀懂蘇軾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文言文教學又要做到“言”“文”並重,不但要積累文言詞句,還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怎樣才能使學生理解本文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意蘊呢?

我決定在帶領學生充分地理解字詞含義之後透過設定情境,按照“覓東坡知音”“與東坡賞月”“聽東坡心語”和“與東坡同行”的順序設定情境,幫助學生逐漸走進這篇文章的優美意境和深刻的意蘊之中,同時,又透過引入和穿插背景資料,使學生走進蘇軾的生活和心靈深處,更深入地體會他儘管身處逆境卻仍有閒情雅緻欣賞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積極追求美好事物的樂觀、豁達的情懷。另外,爲了使所設定的情境更有感染力,激起學生與文字、與作者的情感碰撞,我又引入了音樂,爲學生的'朗讀配《雲水禪心》的音樂,優美、空靈,使學生更易走進古文所呈現的靜謐、清麗、澄澈的意境中,勾起他們朗讀的慾望;又用較爲恢弘、深情的背景音樂《重返心靈花園》使學生在資料和音樂的雙重激發之下,心靈受到更強有力的衝擊,從而與資料所示的內容產生共鳴,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偉大人格和高邁的情懷。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不但能獲得知識的積累,更能得到審美和智識的提升,從而達成淺文深教的效果。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不少不足和遺憾之處。首先,我沒有完全放開,給學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間,“教”的痕跡過重,沒有能夠透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真正調動學生的學和思。其次,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講析的過多,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太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使整個課堂缺少了靈動和活力;最後,由於教師過於依賴課件又沉溺於自己的講析,沒有用板書將課堂總結加以呈現和整理、歸納,這也是本課的疏漏之處。

透過反思,我對自己的教學的得與失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自己教學的水平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我認爲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仍要深入地鑽研新課標精神,繼續更新理念,時刻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要樹立“教是爲了學生的學”“教是爲了不教”的觀念,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方面多下工夫,下大力氣突破自己教學的瓶頸,以期實現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