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泰中附中 李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常用文言詞語“欣然”“念”“空明”“蓋”等,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領會本文借月抒懷、情景交融的特色。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面對逆境時的複雜心境,學習他樂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教學重難點:品味本文優美的意境,感悟作者複雜的情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投影一:課題)

開場白:進教室前,我就聽說同學們非常優秀,據說有以下的光榮傳統:一是坐得直,二是笑得美,最突出的就是上課發言積極、響亮了。看到大家這麼好的精神狀態我也很興奮,對我們一起上好這節課充滿期待和信心。先請同學們欣賞美妙的《月光曲》,靜下心來,開啓今天美妙的學習之旅。

1.同學們,望着這輪明月,或許你會想起神七飛船的整裝待發,或許你也會想起嫦娥奔月的浪漫傳說吧,或許你還會想起文人雅士對月亮的深情詠歎。此刻,你能想起哪些詠月名句呢?

指名回答。

2.你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剛纔有同學提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月亮)這句話是誰寫的呀?

3.蘇軾何許人也?(出示蘇軾圖像)指名回答。

讓我們重溫一下對蘇軾的瞭解。齊讀。

(投影二:蘇軾簡介)

4.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詠月抒懷的佳作--《記承天寺夜遊》。(手指事先板書好的課題引讀)

請大家把書開啟到第127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師:首先我爲大家朗讀課文,請注意字音和節奏。(投影三:課文)

2.同學們,剛纔老師讀得怎麼樣啊?說不定有好多同學比老師讀得還好呢。下面請大家自己朗讀,然後請同學給大家朗讀。

3.指名朗讀,並對其他同學提出聽讀要求。學生評價。(只讓一生讀)

提示:字音讀得準嗎?節奏把握得好嗎?

4.(在學生髮現朗讀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朗讀古文不僅要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還要能理解課文的意思。現在就請同學們藉助文下注釋,弄清課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5.老師把同學們理解這篇課文時可能碰到的疑難問題做了一個整理,請看大屏幕,你們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下面給大家30秒鐘時間準備,馬上進行搶答比賽。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同學發言最踊躍。

解釋詞語:(1)“欣然”(2)“念”(3)“遂”(4)“空明”(5)“交橫”(6)“蓋”

翻譯句子:(1)“相與步於中庭”(調換語序)(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調換語序)。

師:是不是按照字面順序翻譯下來的?

明確:古文和現代漢語在語序上時有不同,需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將倒裝的成分調前來。

評價:幾個組的表現都不錯。下面還有不少挑戰在等待大家哦,繼續努力。

(投影四-六:比一比)(出示句子翻譯和調序後的句子)

6.我們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齊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三、精讀課文,細析悟情

(一)明事件

1.課文中的“閒人”是誰呀? 

蘇軾爲什麼自稱是“閒人”呢?(板書“閒人”)“閒人”體現在文中哪些詞句上呢?(“還有嗎?”)

由學生說出理解,一一肯定。

A.閒職、“解衣欲睡”:無事可做。

B.“念無與樂者”:寂寞孤單。(此時,他想找朋友做什麼呢?)

C.“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D.欣賞月景。

2.在寂寞、無聊的夜晚,本無事可做,猛然覺察到月色的美麗,終於找到了一件令自己高興的事來做,什麼事呀?(“夜遊”)

(二)賞月景

1. 蘇軾在夜遊時看到了怎樣的美景啊?齊讀。(投影原句)

2. 都有哪些景色呀?

明確:月光、積水、藻荇和竹柏影。

3.真有“積水”和“藻荇”嗎?

明確:積水、藻荇不是真的。

4.爲什麼不直接寫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橫”呢?(投影改句)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種寫法更好。(投影七:比一比)

提示:只剩下了“月色”“竹柏影”,沒有了“積水”“藻荇”。

讀一讀,討論,明確:原句(1)用比喻,形象生動。(2)有恍然大悟的幻覺之美。(聯繫《幼時記趣》“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5.我們一起讀一讀,細細體會其中美妙。誰能背出來?一起試試?

6.小結:生動的比喻描繪出月下景色的空明(板書:景:空明),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亦真亦幻、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三)悟心境

1. 流連在這樣的美景中,作者發出了什麼感慨呀?--(領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聲“閒人”,蘊含了多少情感!請補全這句話,填寫上表達情感的詞語

一聲“閒人”,多少         ! 

自己讀一讀,醞釀一下。

(投影八:試一試)

2. 學生討論。

指名有感情地完整讀出這句話,並談談理由。(還有什麼情感呢?)如所填詞語相似,則不需要說明理由。

注意及時板書。

A. 無奈、落寞、憂怨等。

提示:講述蘇軾當年作爲“閒人”的處境:當時,作者被貶黃州已有四年了。四年前,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作者獲釋出獄後,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做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官。

引導討論:同學們,你覺得蘇軾願意做這樣的閒人嗎?(本有兼濟天下之志,經世報國之才)一聲“閒人”,多少--?(心有不甘,心生抱怨)

明確:抱怨、不甘等。

引導: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B.豁達、閒適、自得等。

提示:(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而現在只有他二人能夠領略。其他人呢?他們都能像蘇軾這樣從容地欣賞美景嗎?一聲“閒人”,多少--?(A.仕途平步青雲者:案頭堆滿公文,腦裏堆滿公事;B.其他官場失意者:滿腹憂怨,無心賞月)

(2)“一切景語皆情語”,空明的月景烘托了作者的心情。(心無雜念,胸無塵俗)由此,又可見:一聲“閒人”,多少         !

(3)蘇軾不禁還有些(拍胸脯)--(自得)。

3.這些複雜的情感(板書“情”)交織在一起(畫圈,板書“交織”),交織在文中的哪一個字上?(板書“閒”)

4.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和張懷民一樣,成了蘇軾的知己。我想,如果能夠穿越時空,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蘇軾說吧,談感受,悟情感,道體會,說什麼都行。你最想對蘇軾說些什麼呢?

在下面,對着蘇軾大聲地說吧。

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投影九:穿越時空的對話)

5.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蘇軾,懷揣他的一腔複雜的心情,再讀一遍課文。

要不要配上音樂?老師給大家提供3段,你們自由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

(朗讀前分別給出激昂、悲涼和舒緩的三段配樂,由學生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並說出理由。)

(投影十:讀一讀)

樂美讀也美,真讓我陶醉呀!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蘇軾對人生豁達、灑脫的情懷在他的諸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初一學過兩首詞:

《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儘管因思念親人而傷感,仍然高唱對離人的祝福。

《浣溪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即使人至暮年也不哀嘆衰老。 

2.再來讀一篇與本文題材類似的文章,看看蘇軾的心境如何。

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牀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②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③,退則死法④,當恁麼⑤時也不妨熟歇。(蘇軾《記遊松風亭》)

【註釋】①木末:樹梢。②意謂:心裏說。③死敵:死於敵手。④死法:死於軍法。⑤恁(nèn)麼:如此,這樣。

思考:

(1)蘇軾認爲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妨礙自己歇息,即使是在                    。

(2)夜遊承天寺令本來沉悶的心情得以舒展,在本文中能借用來表現變化後的心情的句子是                                                                。    

(投影十一:連結閱讀)

4.結束語:蘇軾頻遭貶謫, 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

是逆境,使他心境紛雜,但他最終都如處天堂。

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創作高峯,也練就了他曠達樂觀的胸懷,中華文明的天空也因此多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學習本文,品讀蘇軾,領悟到很多道理(手指投影,引讀),如: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境吧;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磨難,把挫折當作攀登人生高峯的墊腳石,擁抱一個詩意人生吧。

(投影十二:悟一悟)

板書設計:

事:夜遊

閒人  景:空明

情: 

教學反思

經過學校全體語文老師共同出謀劃策,市教研室周仕龍、王曉東兩位專家的精心點撥以及課堂實踐的反覆調整後,纔有了這麼一個教學設計。作爲授課者,我從中的收穫最大、最多。帶着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感謝,課後我將上課的感受反思如下:

情境匯入,激發興趣。上課伊始,播放美妙的《月光曲》,營造月夜優美意境,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說一說所知道的詠月名句。

走近作者,引出課題。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過蘇軾的一首詞《水調歌頭》,自然會想起其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而引出蘇軾,重溫一下對蘇軾的基本瞭解,並引出本文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學生自由朗讀後,指名朗讀,並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由學生互相評價。

疏通文意,質疑問難。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弄清課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大家討論解決。如果是由老師逐字逐句串講,單調、枯燥而又費力、低效,而由學生自己梳理字面意思,提出疑難互相解決,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人。老師把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可能碰到的字義和句意的疑難問題做一下整理,再由學生補充其它問題。然後給學生短暫的時間準備,隨即進行搶答比賽,幻燈顯示題目後根據學生回答顯示答案。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學生齊讀課文。

品味語言,賞析美景。學生齊讀出蘇軾在夜遊時看到的美景句,然後說出分別有哪些景色。當學生說出有月光、積水、藻荇和竹柏影后,故作神祕地問:真有“積水”和“藻荇”嗎?把原來的寫景句直接改寫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橫”,只剩下了“月色”“竹柏影”,沒有了“積水”“藻荇”。讓學生討論哪一種寫法更好,明確原句用比喻形象生動,有恍然大悟的幻覺之美。在賞析關鍵詞句時,適時採用“改一改”“刪一刪”“添一添”“換一換”的做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詞句和修改後的詞句對比,也容易突出原詞句的妙處所在。

身臨其境,提升意境。出示美圖,讓學生再次齊讀寫景句,體會其中美妙。並鼓勵學生立即背誦,及時消化。至此老師小結一下此處語言之美和月色之美:生動的比喻描繪出月下景色的空明,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亦真亦幻、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這裏老師用優美的語言進一步提升了美的意境。

體會情感,感悟心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領悟作者流連在這樣的美景中發出的感慨。讓學生補全這句話:一聲“閒人”,多少         !填寫上表達情感的詞語。這個感嘆句的表達,能夠促使學生走近蘇軾的內心,設身處地地以蘇軾本人的口吻發出感慨。有感情地讀出來,很有感染力。經過學生討論交流後,指名有感情地讀出這個感嘆句,並談談理由。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希望學生能根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對作者的心境形成自己獨立的認識,暢所欲言,並提供足夠充分、合理的依據。當學生的見解比較單一、膚淺,無法形成新的突破時,老師適時啓發,將學生的感悟逐步引向深處。

學生往往最先感受到的是無奈、落寞這類情感,也能結合蘇軾當時的處境來說理由。如果學生談不到抱怨、不甘這類情感,則引導:蘇軾本有兼濟天下之志,經世報國之才,你覺得蘇軾願意做這樣的閒人嗎?一聲“閒人”,多少--?如果學生談不到豁達、閒適、自得這類情感,則引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而現在只有他二人能夠領略。其他人呢?他們都能像蘇軾這樣從容地欣賞美景嗎?此處還可提示:“一切景語皆情語”,空明的月景烘托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又可見:一聲“閒人”,多少         !

創設情境,口語表達。學生已經對蘇軾有了較爲全面、深入的認識。此時創設情境,設計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讓學生對蘇軾說一段話。利用這個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梳理在課文學習中形成的閱讀體驗,而且讓學生饒有興致地參與到口語表達訓練中來。課堂教學中既有能力拓展訓練,又緊緊扣住文字,放得開,收得住。

自選配樂,美讀情讀。再一次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朗讀前分別給出激昂、悲涼和舒緩的三段配樂,由學生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並說出理由。學生的正確選擇也證明了他們對課文意境有了真正的把握。這最後一次課文朗讀藉助配樂也實現了整個朗讀教學“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情讀”的目的。

聯繫舊知,拓展延伸。跳出文字,聯繫七年級學過的蘇軾的兩首詞,進一步體會蘇軾對人生豁達、灑脫的情懷,對蘇軾的文學風格形成系統的認識。

勵志人生,感悟哲理。齊讀一段既充滿人文情感,又富有感召力的結束語,能激發學生去學習蘇軾樂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連結閱讀,鼓勵深思。課後鼓勵學生拓展閱讀蘇軾的其它作品以及有關蘇軾的作品。並推薦一篇與本文題材類似的文章--蘇軾的《記遊松風亭》,印發給學生,佈置思考題,作爲課外作業。 

侯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