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記承天寺夜遊(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頁下注釋及工具書粗通文意,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月下美景。

2、能抓住關鍵詞,理解作者的心境,感悟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3、透過對比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融情於景的寫法。

【課前預習】 

1、積累描寫月光的詩文名句。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靜悄悄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像籠着一層輕紗,如夢如幻。面對如此美景,不由讓人想起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對月光的描繪。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有一位大文豪,他對月亮更是情有獨衷,初一時我們就學過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當時他就發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慨,他是誰?  [蘇軾]

    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抒情小品《記承天寺夜遊》,看看蘇軾遊承天寺時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二、讀一讀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希望你能: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有問題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品一品

過渡:月下有怎樣的美景呢?哪些句子是描寫月下美景的呢?

1、再讀課文,展開想象,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月下的美景。

(1)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月色的語句。

(2)展開想象,同桌交流,班級交流,師生點評。

2、過渡:作者爲什麼能把這幅“月光圖”寫得如詩如畫?

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積水空明”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

前者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後者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一正寫,一側寫,從而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2、添一添,品意境: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後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譁,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四、悟一悟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蘇軾與張懷民漫步在這冰清玉潔、如詩如畫的月色之下,他們的心境如何呢?請劃住相關語句,並結合寫作背景,說出你的理解。

預設參考答案:

1)寫作背景連結: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如對王安石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新法,並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烏臺詩案”。長時間的審問、折磨,蘇軾差點丟了腦袋。十二月蘇軾獲救出獄,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着有職無權的閒客。

2、教師小結:蘇軾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冰情玉潔、如詩如畫的月世界,這個透明的世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其中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賞月的欣喜,更多的是作者瀟灑人生、達觀處世的生活態度。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裏,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也正是這種瀟灑人生、達觀處世的人生態度才使作者筆下的月夜那樣空靈、皎潔。

五、比一比

1、過渡:其實前人留給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往往不僅僅是文章本身,更多的是透過文章傳達給我們的人生態度。下面我們來另外閱讀一篇張岱的《金山夜戲》,思考:

(1) 張岱筆下的月光有怎樣的特點? 

(2) 透過對月光的描寫你能看出張岱怎樣怎樣的人生態度?

2、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3、教師小結:其實中國文人太多這種遭遇了,懷才不遇,抱負難施,前面我們學過的柳宗元,今天我們學習的蘇軾,還有李白、劉禹錫、辛棄疾、陸游,那都是時代的悲劇,但他們卻藉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表現出他們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樂觀進取,面對人生挫折的勇氣和堅韌!

4、配樂誦讀:下面就讓我們再一次朗讀課文,讀出課文的意境,讀出作者的心境,讀出你的感情。

六、作業

把《金山夜戲》中兩處對月光的描繪各寫一段賞析性文字。

金山夜戲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餘道鎮江往兗。日晡①,至北固,艤舟②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③天爲白。餘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

註釋:①日晡bū:傍晚時分。②艤舟:停船靠岸。③噀:xùn含在口中而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