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獲得教養的途徑教案8 教案教學設計

獲得教養的途徑

作者:[瑞士]赫爾曼黑塞    執教:常州市一中  殷濤

 

 [教學目標] 

1、學會篩選重要資訊,並能夠概括要點。

2、學生學會質疑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習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3.學生透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教學方法]

本專題的主要學習方式是問題探討。探討可以在同桌之間展開,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討論,重大的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可以考慮安排一次班級範圍的探討交流。探討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能否得到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否保持和發展探討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探討結果,要作出評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人們總愛把青春比作遠航的帆船,需要動力、明確的方向和積極的心態。感謝新教材,“吟誦青春”板塊讓我們獲得了前進的動力,“設計未來”板塊讓我們的航行有了明確的方向。那麼,拿什麼保證它穩健自如、意氣風發地駛向彼岸呢?

我們應該探索獲得教養的途徑了。在《獲得教養的途徑》裏,文章其實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途徑,那就是--讀經典。

二.理清脈絡

第一段,簡說什麼是“真正的修養”。作者把它界定爲“爲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同時指出真正的修養呈現形式是“永遠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在這裏,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養無功利目的,讀書是終生任務。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說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在這裏“教養”和“修養”的內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爲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論述閱讀傑作的作用。作者認爲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透過閱讀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逐漸熟悉並掌握大師們的思想成果。在論述讀書的必要性時,再次強調讀書是爲了完善自我,是爲了使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虛僞的慰藉”。 

第六段和第七段,進一步闡述透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爲什麼只有一部分人能夠實現閱讀的目的?作者以兒童閱讀的不同發展趨向爲例,形象地介紹層次不同的兩類閱讀。一種是“多數缺少天賦的人”,他們把閱讀當成自然而無足輕重的事,只能閱讀低俗的文字。一種是“爲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風魔”的少數人,始終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們的閱讀過程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他們面前的世界越來越寬廣,從“幼兒園”變成“城市和國家”,直到變成“全世界”,變成“天上的樂園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這樣的對比,再次強調爲獲得教養而學習是精神的愉快,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地進入新的境界。

(出示文章的脈絡:什麼是真正的修養,獲得教養要閱讀經典,獲得教養要反覆讀經典)

三.文句賞析

讀過之後我們的感覺一樣,文章大氣,典雅,經典的句子像珠貝一樣散落在文章中,當然也會有一些困惑的句子,像璞玉一樣等待我們用思想的刻刀去雕琢。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要求分三個層次:

1.美文共欣賞;2.疑義相與析;3.文筆試比高

學生按順序層層深入地進行欣賞,質疑,討論以及文句摹寫。

(設定這些環節綜合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特別是有層次性地提出要求,有助於同學自主選擇,激發挑戰慾望和合作心態,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另外,在小組活動中實現交流和合作,有助於探究和發現,思維碰撞,情感交流。老師要充分關注動態生成的東西,事先也要有充分的預設。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引導作用,要引導學生迴歸課本,研習文字;另外,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要實現生生、師生以及師生和文字的互動。)

教師自己提出疑問的地方。(老師事先預設一些疑點,根據學生的活動情況“查漏補缺”。)這些問題包括:

1.爲什麼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爲什麼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

(參考答案:掌握作品裏的鮮活的意識和人類巨意識財富;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豐盈,使自己與整個人類建立起息息相關的形象;使生活更有意義。)

2.如何理解文章結尾“透過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萬條,要達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萬個,可沒有一個是最後的終點,在眼前的終點後面,又將展現出一片片新的廣闊的原野……

(參考答案:這句話運用比喻,形象說明真正的閱讀者爲獲得教養而進行的閱讀是一種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進入新的境界。)

3.爲什麼作者強調閱讀經典作品?對經典作品爲什麼要反覆閱讀?

(這個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探討的興趣:經典作品的作用爲什麼不同一般?爲什麼前輩學人總是提醒我們讀經典作品?每個時代都有不計其數的文學作品,爲什麼很多東西被淘汰,無法流傳?有些文學作品轟動一時,爲什麼才過了十來年就沒有人再提及?爲什麼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文學史?爲什麼每個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國的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和魯迅,俄羅斯的普希金、托爾斯泰,法國的司湯達、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等,他們的作品,不但在本國流傳,也產生了世界的影響,滋養了無數的人。爲什麼經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峯。從獲得教養的目的出發,必須閱讀傑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讀的書註定要影響他的一生,對他的人文素養構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決定他一生的審美追求。所以,人應當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確立一生閱讀的方向。)

4.爲什麼“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

(參考答案: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地深入,就能不斷地能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探討以上問題,可以請同學一方面從課本中尋找資訊,另一方面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來談。

自由讀一些經典的句子。(在讀中進一步揣摩和感悟。)

推薦讀第6節中間部分(中間部分的描寫用比喻展示了成長過程中書籍帶給我們的神奇的魅力,比喻奇特而華美,值得欣賞)。

總結:我們有一個現實家園,也有一個精神家園,這裏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都是用書籍砌成的。

四.拓展延伸

文章寫於上個世紀,俗話說:“時移則事異,時過則境遷。”你覺得今天還有讀經典的必要嗎?舉手表決。

你喜歡讀經典嗎?舉手表決。(透過舉手表決的方式進行總體情況瞭解)

你更喜歡讀經典,還是流行讀物?

(出示討論二:我心中,誰更重?)

小組內討論,辯論。 

教師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思考經典和流行作品的關係

(結論:經典是過去的流行作品,明天的經典市今天的流行)

再次設疑:經典都是好的嗎?今天如何讀經典?

學生討論。

五.課堂小結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一本本好書,就像一艘艘船,把我們引向更廣闊的海域。…… 讓我們熱愛經典、閱讀經典,汲取經典的力量和智慧,讓理想在經典的保駕護航下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六.補充教學

課外推薦讀書書目,開設讀書報告會。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蘇聯)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閱讀所有的優秀名著就像與過去時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進行交談。而且是一種經過精心準備的談話。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不是別的,那都是他們思想中的精華。 

--(法)笛卡爾《方法談》 

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