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獲得教養的途徑》教案13 教案教學設計

獲得教養的途徑

江蘇省淮安中學王懷慶

〖作者/會員名〗whq516402

〖Email〗

《獲得教養的途徑》

教學目標:

1、 學生透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 透過閱讀掌握作者比喻論證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瞭解學習之道,瞭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教學方法:

         問題探討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人要想從矇昧而走向智慧,從自然的人成爲社會的人,成爲有教養的人,只有讀書學習,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識積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追求。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賴於人開掘潛能,運用智慧,產生先進的思想,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有學習的需求和讀書學習的慾望。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這是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有關讀書的一篇隨筆。文章認爲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讚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

閱讀課文,思考:文章第一節寫的內容和教養是什麼關係?後面幾節說明獲得教養有哪些途徑?

閱讀《獲得教養的途徑》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四題。

1、什麼是真正的修養?

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

2、爲什麼說真正的修養“永遠都在半道上”?

因爲修養是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因此它是無功利的,是終生任務所以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

3、第2段中作者認爲獲得教養的途徑是什麼?

研讀世界文學,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徵、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

4、第2段中提到“這條路永無止境”,“這條路”指什麼?爲什麼說“永無止境”?

這條路是指研讀世界文學。因爲世界文學浩瀚廣闊,沒有任何人可

以將之讀完,即使是對某一民族的全部文學也不能讀完並有所瞭解。

第一段,簡說什麼是“真正的修養”。作者把它界定爲“爲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同時指出真正的修養呈現形式是“永遠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在這裏,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養無功利目的,讀書是終生任務。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說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在這裏“教養”和“修養”的內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爲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論述閱讀傑作的作用。作者認爲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透過閱讀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逐漸熟悉並掌握大師們的思想成果。在論述讀書的必要性時,再次強調讀書是爲了完善自我,是爲了使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虛僞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這一問題時,文章提出獲得教養必須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爲前提。作者的這一見解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讀書是心靈的追求,這個追求必須有對文明的熱愛,有對知識的敬重。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許多誘惑,存在着輕視讀書的現象,而即使是熱愛學習的人,對讀書的作用也會有誤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別指出“爲數甚多的年輕人”輕視讀書的傾向。)作者建議讀書應該從基礎閱讀開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時要提高閱讀的層次,因爲讀流行文學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養。他認爲一些人對閱讀傑作不願意花力氣、下功夫,是沒能正確認識讀書的目的,沒有認識到自我修養的追求,因而也不會發現傑作的價值。

第六段和第七段,進一步闡述透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爲什麼只有一部分人能夠實現閱讀的目的?作者以兒童閱讀的不同發展趨向爲例,形象地介紹層次不同的兩類閱讀。一種是“多數缺少天賦的人”,他們把閱讀當成自然而無足輕重的事,只能閱讀低俗的文字。一種是“爲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風魔”的少數人,始終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們的閱讀過程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他們面前的世界越來越寬廣,從“幼兒園”變成“城市和國家”,直到變成“全世界”,變成“天上的樂園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這樣的對比,再次強調爲獲得教養而學習是精神的愉快,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地進入新的境界。

讀書能磨礪人的思想,經典作品“常讀常新”。文章最後,作者以自己的閱讀體驗爲例,認爲經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複閱讀,可以不斷地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懂得“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地閱讀”,就越能看出每一個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獨特性,--而這種感悟的過程,正是獲得教養的途徑。

三、瞭解課文特點

文章闡述讀書是獲得教養的途徑,高視闊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親身體驗說明問題,許多論述充溢着對讀書的感情。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如把不同的閱讀品位作對比,以人成長的不同追求作對比等。文章用的是談話方式,親切自然,語言富有哲理和詩意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