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十八歲和其他》教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學過程 

匯入:同學們,我們在初中的時曾經學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是朱自清先生寫給父親的一篇散文,文章中充滿了兒子對過去不能理解父親對自己的愛的一種悔意,還表達了對遠方父親的思念。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文章是一位父親在長子十八歲生日之際,寫給兒子的一份信。這便是楊子先生的《十八歲和其他》。(板書課題和作者) 

介紹作者:《十八歲和其他》的作者--楊子,原名楊選堂,曾經擔任過多家著名報紙的主筆,著有小說《浸灑的花朵》、《變色的太陽》等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畫夜記》等等。 

早自習的時候,我已經請同學們朗讀過這篇文章了,相信大家對文章都有了大致的瞭解。我們知道作者運用小標題這樣的方式,將文章分爲四個部分:成長的喜悅、兩代人的矛盾衝突、讀書的苦樂和珍惜青春。那麼下面再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瀏覽文章,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感觸最多、最深的是哪一個部分,哪些話? 

下面就是對各部分的解讀: 

第一部分:十八歲 

在這個部分裏,我想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者面對孩子已經十八歲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組討論,然後學生髮言) 

答案: 

可以說這部分,三段文字有三種心情。第一段是一種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長大了,有一份欣慰,也有似水流年的迷惘。在焦急憂慮、激動喜悅中,十八年的光陰轉瞬即逝。第二段是一種擔憂的心情。害怕自己因爲不經心、任性等等,給孩子造成傷害。併發出 “假如人生能夠重來一次,我真會情願溺愛你的!”這樣出自肺腑,飽含真摯感情的感嘆。“真會情願”說明也許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自己出於希望孩子成材,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言語過於嚴厲,甚至動手打了孩子,但是平靜下來,父母感到很愧疚,擔心這些舉動給孩子帶來傷害,如果可以的話,寧願把孩子如珍寶般地呵護。第三段表達的是一種欣慰、滿意開懷的心情。這種欣慰就在於,作者對於孩子的長大成人,有份積極的心態。他覺得有了一個可以談話的朋友,沒有什麼比“孩子長大得能夠兼爲摯友”,甚至人生的知己,“更另人滿意開懷的了”。 

教師總結: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看完文章後,第一次瞭解到父母對已經漸漸成年的子女的心情。原來時間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許多,父母老了,我們長大了,我們不僅和父母一樣高了,更在思想上我們逐漸能與父母平等交流了。我,不知道你們是否也如此,原以爲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態度是不會變的,現在才明白麪對我們的成長父母所持有的心情,才知道兒時父母對子女的愛,更多是體現在保護、照顧上,是一種疼愛;當子女漸漸長大了,成人了,父母更希望與子女能成爲朋友,成爲知己,雙方地位更加平等,更多的是理解同情,是一種關愛。所以如果有機會可以給自己的父母親,看看這篇文章,也許他們會和文章產生更強烈的共鳴。 

第二部分:兩代人的矛盾 

在這個部分裏,我請同學思考、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就兩代人的矛盾,他提出了哪些觀點?你對此的看法是什麼?(小組討論,然後學生髮言)  

答案: 

對於兩代人的矛盾,楊子分析形成的原因:1、受到流行觀念的影響。“父與子 ”時常被看作對立的兩方,意味着思想的衝突,觀念的差異,新與舊的不同,進步與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識中受到這種流行觀念的影響,好像開始便必然處在與上一代對立的地位。2、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舊得追不上年輕人的時代。3、下一代對父母經驗的無條件否定,年輕人盲目反抗與追求“成熟”、“獨立”的急躁。4、兩代之間缺乏溝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他認爲一切悲劇的造成都由於父母與子女間有時不能像朋友般地把問題攤出來談談。  

學生的回答自己的看法,教師做評論。 

教師總結:簡單的一句話:一切的矛盾都源於愛,所以用愛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第三部分:讀書的苦樂 

在這個部分裏,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對於兒子準備大專聯考(大陸相當於高考)讀書之苦,持有怎樣的態度,文章中是怎麼說的? 

答案: 

作者以自己對讀書的理解表達了對孩子讀書苦的同情,並且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即雖然同情你讀書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勵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盡力去爭取一場殘酷升學競爭的勝利。而且作者在這部分的末尾還說了,只有今天忍受讀“功課”的苦,纔可能在未來的學問海洋中其樂融融,做一個率性的讀書人。 

那麼大家現在是高一新生,2008年要參加高考,這對於你和你的父母都是一種壓力。那麼你或者你的父母對於這種壓力,態度是怎樣的?該怎麼去理解這讀書的苦?或者說你在這些年讀書求學的日子裏,有沒有發生過爲了讀“功課”而不能隨意、隨性讀書的情況,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處理的。(前後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然後發表看法。) 

教師總結:可以談談自己對對高考,對讀書了苦和樂的理解。簡單地說,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我們就該努力地去適應它。 

第四部分:青春 

這個部分可以說語言有詩般的優美,感情真切。我想請同學們留意第一自然段的句式:十八歲使我想起-------,使我想起------,------。書的第20頁,有這樣一道題目,就是根據你對“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寫一段話。這個就留給你們作爲一個小的家庭作業。 

可以說,在這個部分是對十八歲青春的禮讚。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失去的青春的追憶,另一方面是希望十八歲的兒女能珍惜青春時光,保持純真,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 

教師全課總結: 

大家今天上課都結合自己生活的經歷和情感體驗,闡發了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我覺得非常的好。確實父母對於我們的愛,也許今生我們是無法報答的,而且父母在付出的時候就沒想過要我們去回報。在生活中,我們和父母也許常常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和不滿意,但這一切都是源於愛。所以無論如何,烏雲、陰霾都會因爲彼此的理解和體諒而煙消雲散的。 

最後來說一下語文課後作業 

①語文書第20頁第一部分第二題。楊子說:“十八歲使我想起初長彩羽、引吭試啼的小公雞,使我想起翅膀甫健、開始翱翔於天空的幼鷹,整個世界填滿不了十八歲男孩子的雄心和夢。”根據你對“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寫一段話。 

②這篇文章是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它屬於書信體的文章。那麼這篇書信體文章在行文方式和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③語文書第19頁,活動體驗環節,第一部分第一題。把《 十八歲和其他》與下面的《致家長》給父母閱讀,然後仔細閱讀父母標畫的語句和父母寫的信,結合文章內容,確定一個話題,跟父母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是請父母看完文章後,寫封信給你們,無論長短都可以。你們看後也寫個體會。這將作爲我們週五的輔導課的內容來開展活動。  

 

儲昊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