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蘇教版《我心歸去》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

 

《我心歸去》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濃縮內容,理清思路。

    2.品味課文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故鄉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教學重點]

    品位課文獨自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讀:學會略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品:品味描寫的精妙,體會作者思路的到。

    第二課時:思:聯繫自身實際,思考故鄉在生命中最寶貴的東兩該是什麼?(奉獻)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播放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學生很有感覺,爲匯入新課作準備)

2.投影資料 

別墅(shù)靜謐(mì) 貧瘠( jí ) 酥骨(sū) 

奇詭(gu) 悲愴(chuàng) 眷顧(juàn) 

逃遁(dùn) 潦倒(liáo) 矯飾(jio)  熠熠(yì) 

注:字詞就在課間解決,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了。 

[進入課堂] 

一、 匯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老舍同志的《想北平》。讀到了最後一段,“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當時我們問了一個問題,爲什麼作者要落淚了--因爲北平正在打仗。

可是,在“北平正在打仗”,這幾個字裏,一共有三個詞,北平、正在、打仗,這三個詞,哪一個,哪兩個,還是三個,能引起老舍同志落淚?

如果是兩個或者是三個,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大家議論議論。

引導大家把結論歸結爲“北平--故鄉”

北平那麼大,連老舍同志也寫不出來她的全部來,只能寫一些身邊的、瑣碎的事情。那麼他老人家關於“故鄉”寫了些什麼呢?大家說說?

生:親人、一草一木、童年;

(也許學生會說許多,但一定要歸納爲這三點,並板書)

好,我們先把這三點放這裏,隨後,我們會用得着的。接着,我們以上的話題,既然我們同意老舍的懷念故鄉,那麼別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看看誰呢,我們的課文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韓少功先生的《我心歸去》(板書) 

二、作者簡介 

韓少功   1953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有小說集《月蘭》、《飛過藍天》、《誘惑》、《空城》、《謀殺》,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暗示》,評論集《面對空洞而神祕的世界》,譯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國內地及臺灣獲獎,並有英、法、意、日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在海外出版發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聲音》被法國讀者網上評爲“2000年法國十大文學好書”,2002年4月,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

三、 感知文章

師:大家閱讀文章思考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 

2.文章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一句話,一個字,還是一段情?爲什麼打動你? 

生:本文寫了作者在法國的生活和對家鄉的思念,最打動我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柔和的燈霧裏,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像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着萬里守侯她們睡到天明。我覺得作者很戀家,這段充滿溫情的想象讓人感覺家很溫暖。 

生:我覺得本文的主題還是寫家,寫故鄉的點滴。最打動我的是這樣一段話: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我深有感觸,故鄉雖然不如其他地方好,但這裏有他的親人、朋友有他的過去,怎能不愛呢?

生;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打動我的文字有:我與這裏的主人碰杯、唱歌、說笑、合影、拍着肩膀,我的心卻在一次次偷偷歸去。我覺得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很深,這份情打動了我。 

生:“我當然知道,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於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這句話感動了我,正是因爲對故鄉有感情纔會感到失望,而且這裏面對故鄉的失望含有期望她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礙對它的真愛。這是浸着心血、發自內心的愛。 

生:打動我的文字是;沒有故鄉的人身後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我記得老師您曾經在進入這個單元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確實有了故鄉,有了家。你的心靈纔有了歸宿,纔會有幸福。 

師:同學們感觸很深,說得很好,這篇文章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充分,文章寫了什麼內容,老師把它概括爲:身在異鄉,心在故鄉。(板書) 

師:作者當時在什麼地方? 

生:法國聖納塞爾市 

師:作者怎樣來描寫他在法國的情形?他住的條件怎麼樣? 

生:他住得太豪華了,一幢雅靜的別墅。(師板書:雅靜) 

生:兩層樓的六間房子四張牀三個廁所全屬於我,怎麼也用不過來。他太幸福了,不用搶廁所用,我們家早上廁所最緊張了,都用搶的。(學生笑) 

師:這麼說來作者住的地方很大對吧?(生點頭,師板書:大) 

師:還有對房子的描繪了嗎? 

生:有,房子前面是藍海,旁邊是綠公園。風景比較優美,感覺是個很浪漫的地方。 

師:很好。(板書:風景優美)

師:可見,作者在法國的居住條件是非常優越的。如果讓我們住該多好啊?但是作者在這裏的感覺如何?他很幸福嗎? 

生:不是,他反而覺得很寂寞,很無聊。 

師追問:用第二節的一個短語概括他當時的心情。

生:難耐的冷清。

師:很好。(板書:難耐的冷清。) 

(一) 分析第2、3、4節 

師:作者是如何描繪這種感覺的呢?找出相關的內容讀一讀。 

生:“你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裏,你拿着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後要去向何方。” 

生:“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 

生:“那不是深谷,那裏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 

生:“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 

師:好,我們來具體談一談。

投影資料 

“這裏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周圍與你有關的聲音有哪些? 

“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 

“懸崖”“深谷”的 感慨 

“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連結一:“這裏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周圍與你有關的聲音有哪些?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聲響的包圍中,每種聲音都爲你而來,比如:早上廚房裏媽媽“磁拉”煎雞蛋的聲音,是在爲你準備早餐;晚上你房門鑰匙的轉動聲,是爸爸來看你是否弄掉了被子;學校的鈴聲是在督促你學習;街上的汽笛聲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車安全……

然而在法國韓少功的耳朵裏,這裏一切聲響都棄他而去……他覺得寂寞,他覺得孤獨。 

連結二:“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聲音都爲你而起。而在法國,韓少功異常孤獨,因爲他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羣,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語,一種巨大的孤獨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周圍的一切與你沒有關係,你無法交流,這種孤獨寂寞感就如同在監獄。 

連結三:“懸崖”“深谷”的 感慨 

將抽象的無形的情感--孤獨與空虛,寫得具體化、形象化。 

連結四:“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以誇張手法寫無聊至極的舉動,六次已經讓人倍感無聊了,何況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讓人發瘋了。

師:特別是最後這個誇張手法的運用,將作者幾乎逼“瘋”了。其實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在魯迅的文章裏也見過。 

連結五:……於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麼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亂打,看兩三個人互打,從九點多到十點,從十點到十一點,從十一點到十一點半,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                                                       

師:從簡單的文字當中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了。

師:就連現在流行的出國熱在作者的眼裏也不屑一提:“我就那麼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格? 

生:反問、借代(以部分--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代全體--法國的優裕的物質生活) 

(二) 分析文章5、6節

師:這兩節寫了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具體表現,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描寫。 

   第5節作者是怎麼表現思念親人的?我們齊讀一下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師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生:我看到了對話欄裏的一句評點正好回答了老師您的問題,作者運用了想象來表達他對家裏親人的思念。 

師:很好,這位同學很聰明,注意到了現成的提示,那麼其他還有補充嗎? 

生;我只是覺得作者有些句子很有道理,比如: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爲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我認爲作者把思念好象上升了一個高度,這裏好象是議論性的文字了吧!

師:很不錯,作者透過對親人生活場景的想象,用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在異國他鄉對親人的強烈思念。“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將想家,思念故鄉,家的含義進一步深化。 

師:請女同學一起把第六小節讀一下,男同學思考:作者想家,想家裏的什麼?  

女同學齊讀。讀得很有感情 

一男生:作者想家裏的:小徑,月夜,草坡,小羊,犁頭。(師板書)

師:這裏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故鄉的小徑正走來了我最親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師:第6節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技巧?

生:對比 排比 

師:排比的句子我們一起讀一讀好不好? 

生齊讀:我的故鄉沒有繁華酥骨的都會,沒有靜謐侵肌的湖泊,沒有悲劇般幽深奇詭的城堡,沒有綠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緒的大森林。 

師:法國的生活是浪漫、優裕的,而我的故鄉甚至是什麼樣的?

生齊答:貧瘠而髒亂的。(師板書) 

師:對比就體現在這裏。故鄉是貧瘠而髒亂的,但是那裏有我的親人,有我的過去,所以“我”想家。

師:請大家記住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爲愛家,所以想家。  

師留一思考題:最後一部分老師沒講,請同學們自己體會其中一些語句,只要有你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

 這一節課就到這裏。

佈置作業:家是什麼? 

明確:家不是財富多寡和住宅奢簡的代名詞(或標誌),家意味着親情、溫馨和關愛。 

 

第二課時

三、文字研習

(首先,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

1、暫居法國的韓少功居住環境如何呢?(讀出文中相關語句)

一(幢雅靜的別墅) 、兩、六、四、三、“我”   、 “藍海” 、  “綠公園”

居住環境優美--物質生活優裕

2、身處聖納塞爾市的韓少功生活感受又如何呢?(讀出相關語句)

“難耐的冷清”       “這個城市不屬於你,……只有虛空。”

3、 “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

精神上寂寞、孤獨、無助、空虛(文章在這兒有一個轉折)

4、“我不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

毫不猶豫地回絕了朋友對自己的移民幫助,反思自己不需要優裕的物質條件。

5、作者在精神寂寞、孤獨與空虛時很自然的想到了家。想到了親人、(熱土)、親友。

6、即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羊一犁,即便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歌曲也“獻”給了故鄉,二胡也只能演奏悲愴,奔騰的賽馬曲與歡快的趕集調,也成了帶淚的笑。與雅靜的聖納塞爾市相比,故鄉留給“我”的印象怎樣呢?(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我的故鄉沒有繁華酥骨的都會,……貧瘠而髒亂的。

(接本節課的內容)

7、故鄉存留的我們的童年,也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因爲這裏有“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的美中含悲。別的地方你沒有流血,流汗,流淚。這樣“過路的地方”只是失血的矯飾。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故鄉,既然我們的血、汗、淚在其中流淌,那她就有了生命,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與此相反旅遊之地也就是失血之地,當然也就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因而也就是“失血的矯飾”。

(擴張)想想黑格爾的哲學,什麼樣的土地,有什麼樣的性格,就與之暗合。還記得麼,他老人家把人的性格按照地域特點分成了三大類。

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故鄉有我們奮鬥時灑下的汗水,留下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甚至是帶着淚痕和血的悲歡離合;而旅遊景區是供遊人散心消遣的,它帶給人們的多是歡樂。所以,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屬於悲的東西,“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另一個角度看: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的。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中國的“悲”含有眷顧之義,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這已把美學的真理揭示無餘。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美是本質的,赤裸裸的,樸素的,純潔的;也是無助的。所以,美也就最容易受到傷害,只能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

總之,故鄉是一塊自己生活多年,有衆多親情故事的,併爲之流血,流汗,流淚的土地,是生命的一部分。

8、對比的方法寫了這一段,在法國這個風雅富貴之邦我只不過是一個消費者,一個觀賞者;而在故鄉,自己的只能是一個勞作者,一個奉獻者。

作者在我對故鄉的情感態度怎樣呢?(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

在失望中卻又說“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這裏金麥穗是物質財富;趕車謠是精神財富。

作者對故鄉的態度是:親切、激動、失望,失望中含有更美好的期望。

9、故鄉不是出生地,而是一塊爲之奉獻過的土地。也可以說成是,故鄉不是出生地,而是一塊奉獻(場)地。也進一步可以說成是,故鄉不是享樂地,而是奉獻場。這也算是一個對比的寫法吧。

 只有奉獻過才真正擁有故鄉,才能懂得遊子情懷。故鄉是奉獻者和遊子的根。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宿和精神寄託,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是風光無限,還是風雨如磐,只要心中有故鄉,便是幸福。

總結,故鄉是一塊自己生活多年,有衆多親情故事的,併爲之流血,流汗,流淚的土,是生命的一部分地。它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它被人們所親切、激動、失望,且失望中含有更美好的期望;它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宿和精神寄託。

當我們把課文講到這兒的時候,順便問一句,故鄉是這個樣子的,那麼,故鄉的月亮亮不亮(學生一定答,亮。)我們這一部分總的題目是“月是故鄉明”對不對,學生答,對。

四、品味鑑賞

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什麼?一個字,一句話,還是一段情?爲什麼打動你?

體會下列語句的表達作用。

⑴電視廣播以及行人的談話全是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作者運用反覆手法,強調因語言不通而置身於法語環境中的無可奈何甚至反感。後半句運用比喻兼誇張,寫出了自己巨大的孤獨寂寞無助空虛感,爲下文寫思鄉作鋪墊。

⑵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

對吊燈作“研究”,寫出作者寂寞無聊,而又分不清是“第六或六十次”,可見這種寂寞之深之強之重。作者用“發瘋”來寫寂寞之苦對自己的折磨。這極易引發作者的思鄉之情。

⑶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銀色的光澤,一隻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隻犁頭還插在地邊等待明天。

這是作者在異鄉受到偶然觸發後思考的具體內容,可謂傳神地表現出對故鄉思念的具體細緻入微,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發自內心的深切思念,強烈眷戀。

⑷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即便是賽馬曲與趕集調,那也是帶淚的笑。

首先要弄懂“那”指代什麼。聯繫前文,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它的風格是悲涼而低沉的,用它演奏出賽馬曲與趕集調這樣歡快的曲調,當然是“帶淚的笑”了。

⑸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故鄉有我們奮鬥時灑下的汗水,留下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甚至是帶着淚痕和血的悲歡離合;而旅遊景區是供遊人散心消遣的,它帶給人們的多是歡樂。所以,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屬於悲的東西,“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⑹“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金麥穗”和“趕車謠”指什麼?

“金麥穗”比喻豐收(或人生的收穫),“趕車謠”代指對故鄉的發自內心的讚美。

這裏金麥穗是物質財富;趕車謠是精神財富。

⑺“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於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那種失望是對故鄉的失望,這是浸着心血、發自內心的愛。對故鄉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就象蔣光慈《哀中國》中所說:

“我不相信你永沉淪於浩劫,我不相信你無重興之日。”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礙對它的真愛。在故鄉的熱土上,我們纔會體會到豐收的喜悅,人生的滿足,才能真正激發起你對這片土地和生活的熱愛。這種感情是最樸素的、最真摯。

⑻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師:如果要證明的話,有一句口頭禪,落葉歸根,就是說的這回事。還有許多。

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宿和精神寄託,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是風光無限,還是風雨如磐,只要心中有故鄉,便是幸福。

五、文外閱讀及作業

故鄉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裏呱呱落地,跟媽媽牙牙學語,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過初次的激動,結識了最初的朋友,啓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鄉就是你的母親,她教過你,呵護過你,好好研究你的故鄉吧,認認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條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馬路文明》

人可以另外選擇居地,但沒法重新選擇生命之源,即便這裏有許多你無法忍受的東西,即便這塊土地曾經被太多的人口喝太多的災難壓榨得疲憊不堪氣喘吁吁,如同一張磨損日久的黑白照片。你沒法重新選擇父輩,他們的臉上隱藏着你的容貌,身上散發出你熟悉的氣息,就埋藏在這張黑白照片裏。

下面兩則材料告訴了我們“家是什麼”,請結合材料所提供的的資訊加以概括。(不超過40個字)

說課

【教學構思】

韓少功的散文往往文質兼美,情理兼顧,這篇文章也不例外。作者曾有這樣一段訴說:我們無須誇張故鄉的意義,無須對文化的地域性積累過分地固守。我們在不可逆的時間裏遠行,正在捲入越來越廣闊的文化融會,但我們無論走出多麼遠。故鄉也在我們備耕液裏悄悄潛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們的心頭,使我們忍不住回頭眺望。

回望故鄉,是每一個人自我辨認的需要,也是遠行的證明。

對於這篇課文的學習,考慮到單元要求、學生能力和課文特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內容,理清思路

    第一單元的課文,篇幅都較長,爲了很好的理解課文,必須以整體把握和內容濃縮爲前提。基於此,這篇文章應讓學生在快速閱讀基礎之上,從方方面面的議題中聯繫課題、濃縮內容,歸納概括。具體說就是:“引入故鄉”   “歸納故鄉”   “昇華故鄉”,這樣一來,內容濃縮了,思路也清晰了。

    二、品味描寫,體會感情

本文的可讀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作者在“眼前”“懷想”過程中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這樣的文段在文中隨處可見,例如:法國、異國、故鄉、家,所看到的事物,所想到的事物,都是那樣色彩對比明鮮。品味這些文段,不僅可以領略到文字的魅力。還可以體會到作者獨特的個性追求、鮮明的人生價值取向和深刻的人生體驗。因此一定要求處理好這個環節。

三設身處地,思索人生

人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人生的內涵很廣,人生不能擁有世上的一切,我們追求什麼,懷想什麼,是一個宜早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學會珍藏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應該是他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課。儘管他們現在的遺擇不一定一生不變,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人生的體驗和思索必將影響他們人生。

這樣,我在處理課文的候用了兩個課時

第一節課作鋪墊。用多種手段,爲下文作鋪墊。

第二節總結“故鄉”的概念,這是一個重中之重。故鄉是一塊自己生活多年,有衆多親情故事的,併爲之流血,流汗,流淚的土地,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心歸去

韓少功 

1我在聖納塞爾市爲時一個月的“家”,是一幢雅靜的別墅。兩層樓的六間房子四張牀三個廁所全屬於我,怎麼也用不過來。房子前面是藍海,旁邊是綠公園。很少看見人--除了偶爾隔着玻璃窗向我嘰裏哇啦說些法語的公園遊客。 

2最初幾天的約會和採訪熱潮已經過去,任何外來者都會突然陷入難耐的冷清,恐怕連流亡的總統或國王也概莫能外。這個城市不屬於你,除了所有的服務都要你付錢外,這裏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奔赴它們既定的目的,與你沒有什麼關係。你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裏,你拿着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後要去向何方。電視廣播以及行人的談話全是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從巴黎帶來的華文報紙和英文書看完了,這成了最嚴重的事態,因爲在下一個鐘頭,下一刻鐘,下一分鐘,你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你到了懸崖的邊緣,前面是寂靜的深谷,不,連深谷也不是。深谷還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頭破血流,使你感觸到實在,那不是深谷,那裏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 

3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讓人發瘋的。 

4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氣也缺乏興趣。C曾問我想不想留在法國,他的市長朋友可以辦成這件事,他的父親與法國總理也是好朋友。我說我在這裏能幹什麼?守倉庫或做傢俱?當文化盲流變着法子討飯?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麼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 

5很想念家裏--似乎是有點沒出息。倒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我知道我對她們來說是多麼重要,我是她們的快樂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燈霧裏,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像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着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爲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6我這才明白,爲什麼各種異國的旅遊景區都不能像故鄉一樣使我感到親切和激動。我的故鄉沒有繁華酥骨的都會,沒有靜謐侵肌的湖泊,沒有悲劇般幽深奇詭的城堡,沒有綠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緒的大森林。故鄉甚至是貧瘠而髒亂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陽中聽到舒伯特的某支獨唱曲,使你熱淚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銀色的光澤,一隻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隻犁頭還插在地邊等待明天。這哪裏對呀?也許舒伯特在歌頌宮廷或愛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渾的男聲獨唱都應該是獻給故鄉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即便是賽馬曲與趕集調,那也是帶淚的笑。 

7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遊的去處,不是按照一定價格可以向任何顧客出售的往返車票和週末消遣節目。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中國的“悲”含有眷顧之義,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憐,這已把美學的真理揭示無餘。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旅遊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 

8我已來過法國三次,這個風雅富貴之邦,無論我這樣來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來付錢的觀賞者。我與這裏的主人碰杯、唱歌、說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卻在一次次偷偷歸去。我當然知道,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於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9故鄉意味着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才真正懂得古人“遊子悲故鄉”的情懷--無論這個故鄉烙印在一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在異邦。沒有故鄉的人身後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