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論文

論文2.77W

摘要: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重要保障,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學院“四方三層”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主動探索創新校企合作形式,形成“政府搭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專業依託政府創辦的工業設計的集聚園區,對接常州的製造業,全面深度的校企合作,服務於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效探索並實踐了產品造型設計“產教結合、項目引領”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並得到了政府、行業、企業的學生一致的好評。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四方三層;政府搭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培養

一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的核心要素,當下有很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是多數院校、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依然“不來電”。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因源於體制機制的創新。規範體制,創新機制,也行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透過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的建設,有效探索並執行了“四方三層”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以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培養的四方合作模式,形成由校企合作理事會、區域合作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三層”執行機構,分別承擔“規劃、組織、執行”三層職能[2][3]。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學院“四方三層”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對接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組建由政府、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建立專業建設合作委員議事制度和工作機制,圍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廠中校”和“校中廠”建設、教學實習管理、實訓中心建設、訂單培養,基地建設等,制定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體系,最終服務於人才培養目標。

二學院背景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校企合作特色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開設於2004年,從最初的學科式人才培養,到如今的項目式人才培養,不斷與時俱進完善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不斷挖掘社會及內部資源,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學院“四方三層”背景下,專業主動出擊,探索校企合作深度,逐漸形成“政府搭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培養”校企合作模式,並在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一)政府搭臺

無論是國家、省還是常州市的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種政策,從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到《常州市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工業設計爲突破口,提高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思路,明確把工業設計作爲重點發展領域。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於工業設計的高度重視。在常州市經信委的推動下2011年成立了武進工業設計園工業設計創新與孵化基地,以工業設計爲主導,爲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提供核心推動力。政府爲創意與製造業搭建了“戲臺”,提供了智力保障與企業需要資訊,工業設計作爲設計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立足先進製造業的產業基礎,以常州重點優勢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爲重點,促進常州經濟社會發展。

(二)行業指導

爲了進一步推動區域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常州市工業設計協會”,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平臺。協會涵蓋了常州市各大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設計師、教育家等服務於工業設計一線的社會人才。在協會的組織機構下,大到以工業設計促產業設計的活動,細到透過協會理論,幫助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質量等方面的指導。

(三)企業參與

在政府構建的武進工業設計園的平臺下,行業的牽線搭橋,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主動出擊,與集聚工業設計力量的園區企業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與園區內11家公司共同簽訂“工業設計園區訂單班”,可解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對口利率及就業問題;與園區內公司共建“兼職教師庫”、“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雙師培養基地、人才互聘”等各項合作,有效保障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4]

(四)學院培養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依託常州市政府設立的武進工業設計園,由學院出資成立常州卓奇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入駐園區,教師成立工作室來實施教學。透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設計項目,採用“工作室+項目”的'教學模式,學生從第二學期進入設計工作室,透過第一至第三學期的職業基本技能的學習,再到第四、五學期進入真題真做的職業核心技能課程的學習,學生透過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提升項目技能,完成由學生到設計師的角色轉換,爲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實現“零對接”。

三“對接產業、依託園區”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果

圍繞學院的“四方三層”以及專業依託武進工業設計園區集聚企業,對接常州裝備製造產業,專業透過不斷努力,在“政府搭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深入於人才培養各個方面,並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提高是專業競爭力及綜合辦學水平。

(一)地方政府建園區,專業團隊辦公室,工作室裏育人才

透過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政府搭建的工業設計“孵化器”武進工業設計園的平臺上,專業主動適應常州及周邊地區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意設計產業發展需求順應政府提出“以工業設計爲突破口提高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發展思路,發揮專業優勢,由專業創辦“常州卓奇工業設計有限公司”,進駐園區,共同參與園區建設,主動引領常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公司對接學生頂崗實習,提升教師社會服務能力,並將真實項目引入校內工作室,師生在工作室裏企業項目設計流程,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帶領學生完成設計項目。透過“地方政府建園區,專業團隊辦公室,工作室裏育人才”機制,專業教師和學生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項,外觀專利20項;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各類設計競賽16項大獎,並連續在2013、2015年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工業設計與快速成型技術”中獲得金獎。透過該模式,專業穩定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雙師型素質教學隊伍,形成了深入內涵建設的校外實訓基地,透過項目引領,極大提升了師生用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與行業領軍企業共育特色人才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與行業領導者和最具影響力教育企業“水晶石”共育特色人才,共建“產品虛擬現實特色班”學生透過對“水晶石”最新國際、國內級項目案例的實時學習,在踏入社會前便能接受真實企業項目的強化訓練,提升自己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產品虛擬現實特色班”以實訓、實戰、實用爲教學理念,根據行業發展動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項目課程體系,利用學院先進設備和“水晶石”技術,在校內工作室營造“水晶石”企業文化,嚴格遵守企業作息時間,上下課指紋打卡,讓學生提前感受從“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變,實現“作業”到“作品”昇華。專業藉助“水晶石”強調品牌優勢,促使教學與市場緊密接軌,真正踐行高等職業教育理念。提升社會美譽和專業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總結

校企合作不是停留在一紙協議,校企合作在廣度深度及形式的創新有效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學院的“四方三層、內園外站”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動出擊,形成“政府搭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培養”的立體模式,並透過4年的實踐,總結出校企合作過程中體制建設與機制創新。形成自身鮮明特色,保障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