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應用型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1.25W

基金項目:2015年度陝西本科高校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應用型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CBE”(Compentency Based Education)其根本就是以能力爲本位的教學思想。[1]其核心是以職業崗位的需求爲出發點,來確定勝任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再以能力爲目標進行課程設定、組織教學內容,最後以能力的要求進行考覈,從而注重能力、知識、素質的全面發展。這種教學理念特別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它不同於研究型大學以知識爲主的教育體系。培養方案的設計應以社會需求及地域需求爲出發點,以職業、崗位所具備的能力進行課程設定,首先進入培養方案設計的是廣泛的社會需求調查及行業專家,這也正是“CBE”的精髓所在。

構建以市場需求爲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確定學生所需能力與知識培養體系,學生的知識由相應的課程羣支撐,能力是透過實踐羣得到鍛鍊提升,知識與能力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同時注重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該培養模式將課程體系建設納入“社會崗位需求分析→崗位必須具備的能力及知識的確定→培養方案制定→畢業生實際能力評估→教學計劃修改”的動態循環中,形成了滿足市場需求的教學培養體系,使學生獲得了最大的就業機會。

應用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1.社會需求調研分析

首先,透過大量的企業調研,與企業負責人、行業專家一同探討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崗位需求以及勝任崗位所具有的能力、知識及素質;其次,對畢業生的任職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瞭解包括就業區域、行業、崗位、所需能力、知識、發展潛力、薪資待遇等,對其任職能力進一步作客觀分析。

在充分分析市場需求和市場潛力的前提下,形成專業未來發展的依據,調整優化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等,使之形成合理的教學培養方案,使社會需求、教學體系、畢業生能力達到高度協調融合。

2.利用“DACUM”法進行課程開發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是根據CBE思想設計的一種課程開發方法,其本質是根據職業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和技能進行課程開發的方法。[2]在認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組織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學者、教授、教師共同探討崗位、工作、能力、知識和課程的關係:(1)由相應崗位的工作任務來確定所需的職業能力;(2)這些職業能力可以透過哪些具體的課程來培養;(3)確定每門課程的能力權重,確定專業的核心課程。

透過論證、修改及完善,來確定崗位羣、具體的工作任務、專業核心能力及課程,以此爲依據定位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完成工業設計專業DACUM能力表的開發。

3.根據能力確定課程羣及實踐羣

根據市場需求,集聚討論意見,歸納出工業設計專業面向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以及能力羣與課程羣、實踐羣的對應關係,如圖2所示。

工業設計專業應具備的8種基本能力:人文素養、基礎造型能力、設計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與設計能力、工程技術能力、設計管理與策劃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針對工業設計業學科的特點,根據能力、知識、素質的實際需求來構建具有內在聯繫的知識架構:由文化與設計史論、設計思維與方法、工程技術、設計管理與策劃四部分構成。這些知識架構需要透過對應的課程羣及實踐羣來支撐,把課程整理爲“文化與史論”“設計造型基礎”“設計表達”“設計理論與方法”“設計工程”和“設計管理與策劃”六個課程羣,構成了人文素養、基礎知識、思維方法、造型能力、工程能力、管理策劃能力幾方面的學科基礎訓練體系。而對於交際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主要透過課內實踐、集中實踐環節,以及課外的各種活動來培養。

4.課程體系建設

對課程體系作了全面規劃,對通識教育課、學科大類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進行了協調與整合。在課程設定上實行1+2+1的模式,如圖3所示。

(1)一年級強調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及問題意識

在課程建設上以“通識”教育爲基礎,構建寬厚的專業知識基礎和人文知識,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以適應終身教育和學習的需求。[3]課程主要是通識教育課、學科大類基礎課,注重人文素養和基礎理論的學習。課程主要包括:設計概論、中國傳統文化、設計美學、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等。

(2)二三年級加強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

二年級加強專業基礎教育,培養專業基礎能力、專業素質,掌握基本的設計技能;課程主要包括:造型設計基礎、人機工程學、設計方法學、設計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模型製作、材料工藝等。

三年級側重專業能力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並按照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的.原則,設定專業課和一定比例的任選課。課程主要包括:工業設計機械基礎、設計思維、設計調研、用戶研究、產品設計、設計管理等。

(3)四年級側重綜合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產品整合創新能力

四年級側重整合創新能力的訓練,主要以綜合設計、交叉課題、項目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爲主。四年級課程較少,只開設少量拓展學生視野的選修課程即可,課程主要有市場營銷、社交禮儀、設計前沿、交互設計、服務設計、資訊可視化設計等。

從學生二年級設計類課程開始,以課題爲主線,把所學課程內容貫穿於實際課題中,這種教學體系的優勢在於教師對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每個學期末安排一個綜合設計周和綜合設計實驗,使學生透過具體的設計實踐,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綜合創新設計水平。所有課程圍繞一個設計課題構成課程環,每個課程環內形成相應支撐的小系統,層層深入,抓住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課程環從初級向進階呈螺旋式上升,這樣的體系把相互割裂的各課程有機地融合在數個相對完整的課程環小系統之中,進而建立起以現代設計爲中心的大系統。

5.實踐體系建設

在進行校內實踐平臺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構建的實踐體系如圖4所示。

(1)一年級注重專業認知能力培養

校內設計基礎平臺主要包括畫室、構成教室、傳統文化體驗室,主要用於完成課內教學實踐;認識實習主要透過企業參觀,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所認識,從而明確學習的方向及目標。

(2)二三年級注重專業設計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培養

校內專業設計平臺主要包括模型製作實驗室、人機工程實驗室、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攝影工作室等,保證課程實驗、課程實踐、課程設計、藝術創作、設計競賽、第二課堂等教學環節順利進行。利用校企合作企業或設計機構完成金工實習和生產實習,讓學生了解生產工藝及流程,讓學生對專業有更深的認識,瞭解企業的需求和運作。

(3)四年級注重創新、綜合設計能力培養

透過綜合設計、畢業設計、設計工作坊、設計比賽、實際項目進行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利用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畢業實習,以及與企業工程實際相結合的畢業設計,使畢業生與企業需求進行無縫對接。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進度合理安排實踐內容,根據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在集中實踐環節分別設定了專業認識實習、專業寫生、課程實踐、課程設計、綜合設計、項目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使學生透過專業知識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力求使學生透過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達到勝任企業工作中各項能力要求的目的。

結語

應用型創新設計人才實踐體系的完善,要從培養方案的優化入手,遵循以能力培養爲中心,形成“課程羣→能力羣→實踐羣”關聯體系,協調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之間的關係,使之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符合實際需求的科學高效的體系。以市場需求爲驅動、就業爲導向,強調素質、培養能力、注重創新、強化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4]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數量和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參考文獻:

[1]曲可佳:《大學生職業生涯探索的特點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2]Ketterson T U,Blustein D L:“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 Career Exploration process,”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no.46(1997).

[3]鄧碧波、範聖璽:《設計設計師: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4]谷彥彬:《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裝飾》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