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評析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基礎論文

論文2.4W

一、引言

評析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基礎論文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亞精神病醫學家和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扎諾夫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創立的。暗示法作爲一種頗具特色的教學方法,自創立以來就引起激烈的爭論。本文就暗示法的心理基礎進行探討,以此評析暗示法的價值所在。

二、暗示法簡介

暗示法強調透過暗示,開發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潛力,激發高度的學習動機並創造最佳學習條件,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活動結合,讓學習者在放鬆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狀態下進行高效學習。其創立者羅扎諾夫還進一步針對以往教育中所存在的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做法,提出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心理、生理規律的三個原則:第一,學習活動應由整個大腦組織參與;第二,教學中的分析與綜合應同時進行;第三,學習者的意識過程和超意識過程應同時地、不可分割地進行。暗示法總的說來就是透過各種暗示手段充分調動一切積極的心理生理因素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暗示法的心理學基礎

1.暗示的概念

暗示,《心理學大辭典》上是這樣描述的:“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爲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2.暗示的種類

暗示按其對人的身心的影響作用不同分爲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顧名思義,對人的身心產生積極作用的暗示,稱爲積極暗示;對人的身心產生消極作用的暗示,就稱爲消極暗示。俄國著名學者別赫捷列夫認爲暗示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現象,是人類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暗示也可分爲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他暗示是指將某種觀念給被暗示者;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是相互伴隨的,積極性的自我暗示和消極性的自我暗示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

3.暗示的作用

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10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都成功地穿了過去。然後,心理學家開啟房內的一盞燈,在昏暗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這間房子的下面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剛纔他們就是從小木橋上走過去的。當心理學家再次問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的時候,沒人回答。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進行了一次實驗,這就是後來享譽全球的羅森塔爾效應實驗。羅森塔爾效應成功的原因何在,即空話是怎麼變成事實的呢?分析起來,只能是暗示產生了神奇的力量。教師把心理覺察當作權威,接受了心理學家的暗示,從而對被指定的學生產了深切的期待,期待他們“將在學業上有很大進步”“他們將表現出智力上的成熟”。教師接受暗示後,態度和行爲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他們的改變也影響到學生,學生更多地接受肯定的評價,於是,他們的自我暗示發生作用,暗示自己朝着老師指定的方向努力,因此,預言也就變成了現實。

4.人爲何容易接受暗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人很容易接受暗示,爲什麼呢?關於“自我”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的論文指出: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自我”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作出的。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這樣一來,“自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但是,外來影響空間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機會,只是暗示成功的一個條件。另外一個條件,也是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須存在着對外來的暗示的自卑,即覺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覺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應該向其討教,自己必須接受暗示者的影響。其實,這樣的暗示作用,在本質上,就是用自己認爲比自己強的別人的指揮代替或者乾脆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

5.課堂上暗示法是怎麼進行成功的心理暗示的

第一,權威的教師形象和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作爲心理暗示的實施者,必須有高尚的人格和淵博的學識,讓學生在敬佩、信任的情感體驗中產生崇拜感,從而樹立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另外,心理暗示要在無對抗、無批判、無抵制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因此教師必須改變以自我爲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和維持與學生融洽協調、相互依賴的關係。

暗示法裏講到兩個概念:威信和稚化。威信是指教師的威信和資訊來源的威信;稚化指把學習者看作是小孩,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好像家長與孩子的關係,由教師組織他們參與各種對話、遊戲、唱歌、體育;扮演各種角色,形成輕鬆愉快、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氣氛,使他們重新獲得學習的自信和自發性。教師威信對形成稚化的氣氛又起重要作用,而威信與稚化結合,再加上音樂的運用,就形成了一種在放鬆和平靜中全神貫注的心理狀態,學生對從老師那裏獲得的資訊會全心全意地去接受,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喬治·羅扎諾夫經過長期探索認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這種狀態出現於“心跳、呼吸頻率和腦波流暢的同步之時”,此時身體是放鬆的,而頭腦的注意力卻是非常集中的,並隨時準備接受新的資訊。暗示法對課堂環境的佈置有特殊要求,把教學環境作爲間接教材的一部分。要求教室有可調節的柔和光線、有播放音樂的設備,牆上貼有目的語國家美麗的圖片,舒適的軟椅排成半圓形,甚至可以用沙發、地毯和牀來代替課桌椅。

第三,充分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習者多表揚、肯定,少糾正錯誤,錯誤由教師正面示範,讓學習者自己改正。沒有強制性的課外作業,更不要給學習者考試的壓力,以免造成緊張的心理。鼓勵學生大膽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

第四,在消除學習者的心理障礙,使其充分發揮潛力的情況下,擴大語言材料的輸入量。暗示教學法大綱所規定的語言材料比一般第二語言教學法要多出好幾倍。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結語

暗示法是在功能主義語言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形成的,與其他也是在人本主義影響下出現的教學方法有很大不同,比如團體語言學習法、默教法、全身反應法、自然法等。暗示法從學習者心理的角度出發,構建了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從而把心理因素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在大放異彩的同時也受到了猛烈的爭議。它大力提倡學習環境的舒適,課堂環境的輕鬆愉快,但過於強調也有很大的弊端。試問,語言學習中能完全排除焦慮和緊張嗎?因此,我們應該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把心理生理因素放在一定的位置,給予它們足夠的重視,來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5.

[2]白潔,馬惠霞.對暗示的心理學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2.

[3]陳平.心理暗示的影響有多大?[J].心理導航.

[4]董平.提高教育質量的心理分析及應用[J].陰山學刊,2004.5.

[5]紀筠.試探塔爾效應.心理萬花筒[J].心理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