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論文2.8W

課改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如果說課改前十年給普通一線教師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激情的話,那十年之後的課程改革已經重歸原有的平靜。課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麼熱烈了,而實際的教學則呈現出新舊交加的兩種情形,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已經成爲現在課堂的一種常見狀態,筆者以爲這是一種好的情形,同樣也想借課程改革十年的背景,再談談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一些認識與思考。

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一、學習方式選擇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

在新課程改革中,自主學習成爲一種被提倡的學習方式而大受改革者的青睞;但筆者以爲看待這一問題需要謹慎,自主學習就一定是好的嗎?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筆者以爲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爲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其自身承擔着落實國家課程意志的任務。而思想品德的教學則更是承擔着塑造學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如果任由學生自主,則其結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爲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辨別能力也是有限的,學生自主學習所得出的結果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之間必然會存在差距。而這種差距的彌補工作肯定需要教師來完成,教師必須指明學生在某一節課必須完成什麼樣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在指定了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經由自主的途徑去獲得一些認識,但這個過程又一定不能少了教師的指導。這就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真正含義所在。

二、課堂活動與否應當取決於學生的學

課程改革另一個鮮明的標籤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於是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坦率地說,相對於傳統教學中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而言,課堂活動是必須的,也是能夠顯示學生學習的本來面目的。但後來人們逐步發現,有些活動似乎是爲了活動而活動,學生活動與否其實並不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這就使得課堂活動成爲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筆者看來,課堂活動與否,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學,即學生的學是否需要活動的形式。

如在一次“意志的特徵”的教學觀摩中,筆者注意到上課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活動:讓學生用肘關節夾住自己的筆去寫名字,然後寫更多的字……上課老師很有魄力,留了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完成這個活動,而學生的參與度也非常高。聽課教師自然明白教師的意圖,而在課後評課中這一環節引發了聽課教師熱烈的討論。有的教師認爲,在寶貴的45分鐘裏用這麼長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活動沒有必要,太過浪費;也有的教師認爲這是必要的,因爲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活動。筆者對這兩個觀點表示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筆者以爲一個活動時間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動的設計也不在於新課程改革是不是強調活動,筆者以爲關鍵應當看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於本節課“意志的特徵”而言,需要學生能夠體驗到意志發揮作用的情境,這就需要一個特殊的,能夠讓學生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而教師設計的活動恰恰是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透過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意志能夠發揮的作用,透過後來介紹他人的事例更加讓學生意識到意志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這樣的認識正是來源於學生活動,因此筆者認爲這一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學,因而是有價值的。

三、講授還是探究應當來源於學生的學

講授與探究是相對於教師的教學方式而言的,顯然,講授是以教師的講爲主,而探究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主。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需要講的課,這是傳統認識,但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們發現如果能夠讓學生去探究,則生成的認識更加深刻,更能影響學生的實際行爲。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到底是應當講授還是應當探究呢?筆者覺得關鍵還在於對學生的學的判斷。

以“擁護黨的領導”(蘇教版九年級第八課)教學爲例,學生對本課的主題顯然是不陌生的,因爲從小接受的就是這種教育。而對於初中生而言,教學的難點也在這裏,由於之前的教育都是“接受”性質的,學生對爲什麼必須擁護黨的領導的認識其實還有可能是不深刻的,再加上現代多元社會的各種思潮,初中學生對一些認識的模糊也促使本課的教學不能再採用講授的方式,筆者的觀點是應當採用探究的方式。

而探究教學的進行就意味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透過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史,透過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去發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中國的發展取得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成績等。

綜上所述,雖然課程改革邁入第二個十年,但教師的反思卻應當永不停止。特別是對於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只有反思不停止,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