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思考論文

論文2.7W

一、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高效性是最優化教學的基本要求

對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思考論文

科學性是對一節課的起碼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傳播的知識應當是準確無誤的;二是知識觀點應當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

例如:有的老師講到“積極的心理作用決定着在比賽場上的勝負”,這句話本身就存在知識性的錯誤。我認爲在比賽中決定勝負的主要是實力,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不一定是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高效性是指課的密度與容量。對於一節好課而言,要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和更新,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情感得到鞏固和提升;即透過課堂老師的設計與調動,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使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融會貫通,從而生成新的知識。

二、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學生課堂積極性是優化課堂的重要尺度

我們都知道,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麼對於教師的角色而言,是否是一個“主導”就能概括的?所以我認爲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多維的,而不是單一的。在新的課程改革下,教師至少應該擔當以下角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參與者、引導者,學生閃光點的發現者、向學生學習者。

我們老師經常注意的是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這一過程中要防止兩種片面:一是學生主體的擴大化,導致教師主導的缺失,從而淡化了教師的使命;另一個是教師主導的極端化,即學生的任何活動都逃不脫老師的手掌心。這兩種極端都是與新課改相違背的。

同時,在教師的角色中,我要特別強調老師作爲學生閃光點的發現者,包括學生蒐集的時事資訊、學生在某一問題上的獨到見解、學生的創新思維等等。透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從而達到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教師作爲向學生學習者從古有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何況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多元化,學生獲取的知識,我們老師可能不知道,因此,老師要學會向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相長”。另外,教師的參與應當包括知識參與、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爲參與。其中思維參與比知識參與更爲重要,因爲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知識的預設與生成融爲一體是優化課堂的重要產物

知識的預設即我們所說的備課、備學生,也就是我們的教學設計。在知識的預設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要把握教材的特點:教材是情感型的課還是道理型的課,或者是活動型的課。這要求我們進行準確的定位。其次是預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課的最後落腳點要準確,比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情感要提升到什麼程度等等。最後,課的預設一定要體現教材觀,要落實三維目標的要求。

知識的生成即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透過師生共同完成預設活動所達到的效果、所形成的新的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能設計活動並讓學生參與活動,注意學生的互動,包括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但是我們的互動必須與知識的生成相結合,如果不能生成新的知識,互動就失去了意義。例如一位老師設計的活動:“假如你明天送給父母生日禮物,你準備送什麼?”學生回答非常積極,當學生展示完之後,老師說:同學們都展示了自己給父母的生日禮物,下面老師也向大家展示一下我送給父母的生日禮物。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展示了很多有創新思維的禮物,達到了知識生成的目的,同時老師展示自己的禮物,達到了師生互動,這種互動是思維、情感互動,是最高層次的互動。

四、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是優化課堂的落腳點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要防止走極端,即:要麼只注重過程,活動很豐富,但是學生學習的結果很差;要麼只是強調學習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一節課既要注重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曾經有一節公開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充分參與。課後,評委組突然提出要求,對學生進行現場測試,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績很不理想。由此可見,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又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

五、音像資源、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要求

隨着資訊技術革命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日趨明顯。透過多媒體可以爲學生提供音、像、文字等多種資訊,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三性:一是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二是創新性;三是實效性,我們對同一個課件要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內容,不一定要太多,但利用要充分。只有注意這些問題,我們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人灌”到另一個極端——“機灌”,才能真正起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此外,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教師教學的預設。對多數老師來說,教學中設計學生互動是必然的,但是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不僅僅是知識互動,還包括情感互動、思維互動、心靈互動。在這些互動中,知識的互動是基礎,情感、思維和心靈的互動纔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每位教師對優化課堂的評判標準各有不同。傳統評課中教師的基本素質非常重要,是基礎,不能丟,但隨着時代的發展,評課的標準也在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以上是本人在學習、實踐新課改的理念後的點滴體會,拋磚引玉,希望思想品德老師資源共享,共同爲構建優化和諧的課堂教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