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教學論文)

 本人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四年有餘,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有幾點思考,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關於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教學論文)

1、學生習作不一定要以“寫實”爲基調。在文藝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之分,雖然小學生的習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學創作等同,但這種思想應當被學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實,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把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是轉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於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實,且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一般性特點。學生的生活閱歷、經驗有限,可以運用於作文中的有價值的素材相對貧乏,一味講求寫實,有令學生“爲無米之炊”之嫌。“寫實”的要求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很簡單,創新也需要基礎,這基礎就是生活,豐富多采的生活。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創新就沒有源泉。況且,作文中事件的真實與否與學生的思想和品質沒有必要的關聯,也不能把虛構事件同說謊等同起來。當然,“寫實”與“寫虛”之間有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老師在作文指導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教會學生把“虛”寫“實”。

2、口頭作文與書面寫作同等重要。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的側重點不同,口頭作文帶有較強的書面色彩,說話則是純粹的口語訓練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語言溝通的能力。說話訓練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不能把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劃等號。在作文教學中,從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口頭作文與說話訓練要齊抓共舉,不能因口頭作文就忽略說話訓練,也不能因爲說話訓練就淡化了口頭作文。

3、“寫出來就是勝利”只能作爲一種激勵機制,而不能視爲獎勵的一種依據。作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從思想、語言、結構、修辭等角度去評判,應該是很明確的。學生有進步,哪怕是極細微的一點,教師也應當及時發現,並予以及時的表揚與充分的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夠繼續努力,不斷進步,而不能模糊了成與敗。

4、積累與運用並重。作文是語言的集束,語言是思想與情感的載體,沒有思想的語言是乏味的,猶如夏日炎陽下此起彼伏的蟬噪;沒有滲透情感的言辭就像是失血的肢體,沒有思想內涵的作文是空洞的。語言可以借鑑和模仿,但思想是不能的。當思想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仿用別人優美的語言,那隻能是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對作文能力本身又有什麼現實的意義呢?

很多老師很注重學生對好詞美句的積累,但相對忽略了對學生運用這些材料的能力與技巧的指導,致使學生在使用成語、名句時錯誤百出。學生積累的多少是作文語言優美與否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作文語言優美程度的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積累有限,但只要運用的能力過強過硬,同樣能夠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儘管語言不優美,可以流暢;詞藻不華麗,可以平實;修辭不多樣,可以不用;畢竟平實、流暢也是語言的一種美,更何況“語無驚人處,情也千千結”。

5、學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沒有思想的火花。

學生並不缺少可以寫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多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與認識,欠缺一種潛心思考生活的精神,而這是受其閱歷和情感所限的。看到作文題目,學生被一個“怕”字矇蔽,腦子裏充滿了惶恐,思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不自信,不能積極捕捉思維的靈光,自然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對身邊發生的、可以作爲寫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無動於衷。要讓學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要教會學生善於從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小事中體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諦、人性的光輝。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寫入自己的文章,成就了不朽之作,而有的人寫入文章,卻連一個令人滿意的分數都得不到,這究竟是爲什麼?

 

標籤:論文 教學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