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生命 生命》 教案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 教案教學設計

 

(2002-11-24 20:55:43)

 

青島 吳樂琴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揣摩詞語。 

2.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人生的感悟。 

教學設想: 

初一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會很深刻,因此本課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並採用講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薰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透過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揣摩詞語的表現力,能暢談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方法:導、學、練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整體感悟 

1.精心匯入(放音樂《命運》輕微播放) 

同學們,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大家講述的是癌症少女張默然的故事。張默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的搏鬥着。她感人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堅強。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反而更強烈的呼喚生命,她寫的文章《生命,生命》將再次帶給我們對生命對人生的震撼。讓我們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靈。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生命,生命 

目標:1.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揣摩詞語。 

2.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人生的感悟。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2.感知內容 

(過渡)要學習理解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應當整體感悟文章的內容,因此請學生聽讀課文。聽配樂朗讀(可以是教師的配樂朗讀,也可以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問題組:①本文寫的是什麼內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可以用簡潔的話概括)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帶領大家朗讀,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爲了對文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必須親身去體驗一下,帶領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㈡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透過具體的研讀,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就會有更好的品味,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①這篇文章共寫了幾個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體悟文章的內涵。 

⑧劃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④賞析語段中的好詞語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爲什麼用得好? 

學生自讀課文後,可以透過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現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啓人心智的,同時,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開。教師引導學生朗讀。 

3.學法指導 

對以上問題大屏幕投影后認真閱讀,並教會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方法:①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內容,揣摩寫作意圖,有感情的朗讀,從朗讀中解決思考題。 

如:文章共寫了幾件事:三件飛蛾求生、瓜子抗爭、傾聽心跳。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並品味賞析:允許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劃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達感情的語句:用朗讀方法進行朗讀。學生可以互評,互相觀摩學習。 

賞析語段中的好詞語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爲什麼用得好:如“瓜子抗爭”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倔強)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它僅僅活了幾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換用括號裏的詞?爲什麼?以此來品味詞語對錶達感情的作用。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還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敬佩的情感(因爲那是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惡劣環境啊);“倔強”只是一種性格,“不屈”不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種品格,一種不畏困難,頑強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肅然起敬”是從心底裏產生的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透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從文中找出作者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學生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可以互評,可以討論,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教師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指導性總結: 

第一點思考,是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是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㈢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文章結束了,研讀學習後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質疑題: 

①閱讀本文後,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對生命有哪些認 

識? 

②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對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見解? 

學生可以交流;教師向學生質疑,學生回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質疑,教師作答,形成研討交流的學習過程。 

教師將本堂課做總結:著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一奧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對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堅定的回答。我們的雷峯也用他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讓生命更有意義的頌歌。 

學生也可以就我們應如何生活,對生命是否有不同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請學生速讀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並與本文進行比較,透過比較閱讀,思考:兩篇文章比較,自己更喜歡哪一篇,爲什麼? 

學生速讀討論後發言爭論。教師評點並總結,指導學生能談談爲什麼喜歡,要求講出喜歡的理由,以此培養賞析的能力。 

教師總結: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爲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㈣延伸作業 

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如:人生的啓迪 

讀《生命,生命》有感 

(板書設計習)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飛蛾求生 應當珍愛生命 

瓜子抗爭 } 讓人生更有意義} 

傾聽心跳 

點評: 

此教案以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爲主旋律,顯著的特點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求知、有創新精神的良好學習品質。 

從教學目標上看,本課“目標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齊備,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如目標3:聯繫生活體驗,暢談對人生的理解。同時,三個目標之間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可操作性強。 

從教學流程看,本課“清晰流暢”。突出了青島市初中語文教學中推行的“三板塊、五環節”教學模式,又不拘泥於模式。除了“導、學、練”三板塊的主體滲透外,五環節的流程緊密相連,過渡自然,嚴謹有序。精心匯入中,張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體感悟又將學生帶入了對生命的理解;研讀賞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學生對作者的創作意圖更加明確;體驗反思,在教師的疏導中,提出了對生命的三點思考,得出珍愛生命、熱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情感體驗;拓展延伸是對主題的昇華和靈魂的深化。學生從中得到生命意義的啓迪。 

從教學方法看本課“靈活多樣”。聽讀、齊讀、竟讀、品讀、評讀等,各種讀書方法,意在教會學生學習。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握了語文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靈活而有力的語文課程的一個極好的範例。 

(青島普通教育教研室 牛錫亭)

 

標籤:教學 教案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