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氓》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氓》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氓》教學設計

《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分析衛女形象,培養堅強獨立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人物形象。

【課前預習】

交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解決生字詞和句子的基本理解(要求:讀標題,讀詩,讀註釋)

2、你對這首詩歌有什麼疑問或思考?

【課堂過程】

課前音樂:《詩經。氓》吟誦

第一環節設定懸念,激發詩趣

1、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詩經》中的一首:《氓》

《詩經》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嫺靜柔美,或大膽執着,或活潑頑皮,無論是《兼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雎》裏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過學者鮑鵬山卻說“《詩經》裏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主人公,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着這樣的疑問,走進詩歌。(目標展示)

第二環節賞讀詩文,理解文意

1、教師範讀。

二、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三、學生誦讀展示。

第三環節賞析細節,把握脈絡

1、一首好詩,我們要反覆讀。要讀出韻味,讀出細節。而意象就是詩歌裏表情達意的常見細節。《氓》這首詩中,有個意象值得我們關注——一條見證氓與女子愛情的河流,它就是——淇水。

2、它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3、你能不能圍繞淇水,從衛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稱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那年,淇水邊_______

4、三次淇水邊,“衛女”心情有什麼不同?

(老師板書:戀愛——幸福而甜蜜;婚變——悲傷而無奈;決裂——清醒而剛烈)

5、自己揣摩一下該用何種語氣、何種表情來讀這淇水三章。

師:“淇水”是一個特定的意象,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見證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過程。

第四環節探討人物,提升詩旨

1、讀者往往透過一個人的經歷,所作所爲,能窺探到他具有怎樣的性格。那麼你感受到氓中的女子是一個怎樣人?分析一個人物形象,最好能找到情感共鳴點。比如女生,你可以去思考、探討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你也具備或應該擁有?男生,你可以思考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值得你把這樣一個女子當作紅顏知己甚至是人生伴侶?當然你也可以去反思,衛女身上有哪些教訓可引以爲鑑。

學生自由發言(重視裸讀)

2、我們看看知名學者是怎麼評價這位女子的?

(1)鮑鵬山說:“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爲便是那位衛國女子。”

(2)錢鍾書先生曾評價過這名淇水女子:“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旁觀其事,誠足齒冷。”

你們的思想和知名學者有很多共同點我們不妨總結一下。在這場愛情婚姻悲劇中,她有三個身份:作爲戀人,她多情溫柔熱烈;作爲妻子,她嫺淑勤勞、甘守清貧;她還有第三個身份:棄婦

師補充:棄婦

因婚姻破裂或丈夫變心而被拋棄的婦女。最常見的反應是?

哭訴:男子變了心,我們常常會聽到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我爲他操持家務養兒育女,付出那麼多,他怎麼能這樣對我,殊不知這樣的抱怨模式,從詩經裏的女子就開始了。“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嫁給你這麼多年,我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起早貪黑,天天如此,可我的辛苦換來的是什麼:“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你家業有成,生活安定,對我的態度卻越來越粗暴。

被拋棄的女子該如何應對呢?

是低三下四的搖尾乞憐以求一安身之所,還是尋死覓活?隨後我們會學到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女主劉蘭芝和丈夫焦仲卿伉儷情深,但卻不得婆婆喜歡,百般刁難,丈夫被迫將其休棄,劉蘭芝哥哥又想讓其改嫁他人,劉蘭芝選擇了投水自盡。還是選擇夫妻反目成仇?

《氓》中的女子的選擇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心。違反誓言不思恩情,那就算了吧。她選擇了冷靜理性地反思這段婚姻。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

從她被拋棄後的選擇,能看出她有怎樣的性情?

清醒、剛烈的性格。

也就說她無論是戀人,還是妻子,還是棄婦。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結局依然淒涼。

這樣就取得了雙重的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產生無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這樣的婚姻悲劇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獨立自尊,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也許就是因爲這些,鮑鵬山先生認爲她是中國棄婦的最完美形象!當然你也可以認爲她過於輕率、識人不明、又過於投入沉湎愛情。相比於《蒹葭》中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朦朧美,《氓》更具有現實主義的力量。

第五環節思考愛情與婚姻

1、這樣一場以自由戀愛爲開始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令人唏噓不已。也不禁令人猜測,他們婚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同學們,你們從詩中找到哪些原因?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朝三暮四。對愛妻是不忠在先,繼而無情拋棄。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葉未落的時候茂盛而潤澤,桑葉落下時枯黃而憔悴。用桑葉的變化來形容女子容貌這是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色衰愛弛,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在那個女子處於附屬地位的年代,這簡直就是加在所有女子的頭上的魔咒。透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她向所有天下所有女子發出了善意的勸告:“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大家讀一讀這一節,看能不能讀出這種節奏的起伏,體會情感的變化?

小結:愛情和婚姻是一個永遠都值得爭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今後都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透過這篇詩文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

齊聲背誦詩歌。

《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2、品析語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不知大家有否讀過這樣一首樂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癡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癡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癡情的回報。

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癡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麼。

板書課題,展示目標

教學過程

一、初讀——正其音

找生試讀全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交流糾錯。

(齊讀)正音: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

將qiāng子載zài笑載言

于嗟xūjiē鳩兮士之耽兮,猶可說tuō也自我徂cú爾

淇水湯shāng湯,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師作配音範讀。生齊讀。

二、再讀——懂其文

藉助註釋,理解全詩的內容。

找學生將這首詩歌以恰當流暢的語言韻譯。

三、研讀——明其意。

思考: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氓——那個人——人生還只在初見。(初相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於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爲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品讀——識其人。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分組討論。

示例:

1、癡情——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臺,而是女子送男子。

癡情——不見覆關,泣涕連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爲期。(討論:秋以爲期,婚期早還是晚。)

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爲後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於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於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麼內容?爲什麼?

桑葉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於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嘆——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繼續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勞堅忍——三歲爲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着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爲造成女主人公“鏡裏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1)生活貧困(2)日夜操勞(3)男子變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齊讀最後一節。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範讀。

留5分鐘,學生試背這三節詩。

美讀——誦其文

學生齊背全詩。

質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爲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一女子被休回家。象徵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淇水,就是這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

拓展提升: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裏,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爲什麼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恆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羣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於她不願屈服,而是敢於抗爭,勇於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爲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佈置作業:

你認爲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後,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推薦閱讀:

1、《孔雀東南飛》

2、《娜拉出走之後怎樣》

《氓》教學設計3

【教學設想】

“誦讀”規律是以字面認讀爲開端,以文意閱讀爲深入,情感注入是關鍵,審美評價是創新。據此,設計以下教學方案:音讀→意讀→情讀→美讀。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會詩歌語感。

【教學重點】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激情匯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也是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產生得最早的文學樣式之一,春秋時代編成的《詩經》,是我國上古社會五百多年漫長曆史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經·衛風·氓》。(板書)

二、檢測預習,鞏固知識(2分鐘)

過渡:上一節課同學們透過查找資料,分成研究小組,相互交流了有關《詩經》的資料,藉助工具書及文下注釋,掃除了文字障礙,並有同學將課文註釋按照“課文相關資料”、“古文化積累資料”、“重要詞語資料”等類別進行了分類整理,大家參照註釋疏通了課文《詩經》三首的大意,大多同學們爭相發言,興趣盎然,激情正濃。三、學生“音讀”《衛風·氓》

過渡:正如上節課同學們所說:《詩經》中民歌是古代勞動人民觸物感懷、隨口唱出的歌,日常生活的內容,里巷歌謠的自然韻律,因物賦形,因情成詠,不假雕琢,因而其語言具有生動、準確、樸素、自然而富有韻律美的特點。古人讀詩謂之“吟”、謂之“詠”,今天我們透過“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板書)的方法來品讀《衛風·氓》。

三、學生“音讀”《衛風·氓》

1、教師明確“音讀”要領:

“音讀”(板書):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出詞與詞的關鍵,讀出句與句間的自然連接。如停頓:句間的停頓要根據不同的標點來確定停頓時間,逗號稍短促,句號稍拖長。章節之間要比句間停頓更長些。而句內停頓,有時是自然停頓,有時音節停頓,有時情感停頓,有時又需要意義停頓,要根據不同內容來確定。誦讀技巧:音讀,字準句清,音正腔圓,語調調控得體。

下面結合第一節詩就句與句間的自然連接略作說明:

(句間的連接是根據句子的大意確定的。)

氓之蚩蚩,(促接)抱布貿絲。(轉接)匪來貿絲,(緩接)來即我謀。(拖長接)送子涉淇,(平接)至於頓丘。(舒緩接)匪我愆期,(怨情接)子無良媒。(勸解接)將子無怒,(促接)秋以爲期。

2、學生嘗試“音讀”《衛風·氓》,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膠片:

1、給字詞注音:

2、解釋加點字:

3、歸納通假字:

4、總結多義字:

3、學生互聽互讀,,把握“音讀”要領。

教師提示:

⑴注意不認識的字要利用工具書查對。

⑵注意古今讀音不同的字。

⑶注意音近字不要混淆。

⑷注意通假字的讀音。

四、學生“意讀”《衛風·氓》

1、介紹“意讀”要領與要求:

“意讀”(板書):以理解詩歌意義、內容爲目的,藉助詩歌內容與詩句之間形成的聯繫,對詩歌進行練讀,讀中理解詩句內容,把握各詩節的聯繫,從而從意義角度把握詩歌。

“意讀”的基本要求:

⑴弄清各詩節內容的聯繫。

⑵弄清一節詩中的關鍵的詩句是哪句。

⑶弄清整首詩意義的核心是什麼。誦讀技巧:“意讀”聲中見人,語中見事,語調變通

2、教師以《衛風·氓》最末一節詩爲例“意讀”。

⑴概括詩歌內容:詩節寫的內容是,女主人公因爲自己鍾情的男子背信棄義,對自己不忠,而徹底絕望。

⑵明確意讀的關鍵句,“老使我怨”,“怨”字是整節詩的詩眼,是意義與內容的核心。

⑶明確各句間的意義關係:首句“及爾偕老,老使我怨”統領各句,第二、三、四句寫“怨”的緣由,末句由“怨”而生絕望,是意義的延伸。

⑷範讀示例。

4、學生分組,嘗試“意讀”《衛風·氓》其他詩節,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誦讀障礙情況預測:

⑴不能準確弄清楚各章節詩歌內容重點。

⑵不能梳理詩節中句間關係。

⑶統領句的詩句把握不準。

⑷誦讀時意義與讀音不能和諧地結合。

學生進入誦讀環節:默認文字元號──思考誦讀重點──捕捉誦讀關鍵句──理清誦讀時意義支配下的聲音流動程序。

5、各小組選派代表闡述自己選定的詩節“意讀”內容、程序和原委。

教師提示概括:

春秋以前,由於原始羣婚制的某些觀念仍殘存於人們頭腦中,所以禮教在民間的.束縛力遠不如後來的封建社會那麼頑固。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和發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方造成的巨大創傷。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板書)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由結婚到婚變的婚姻生活。(板書)第三章總結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之悼矣”後的感受和決絕(板書)的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學生“情讀”《衛風·氓》

1、介紹“情讀”要領與要求:

“情讀”,(板書)是指藉助是詩歌的節拍、重音、語調、語速等手段,將讀者體悟到的文章的感情誦讀出來的一種讀書方法,核心是“情”,這裏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讀者對文章領悟後散發出的情。三種感情要在某個特定的時空撞擊定位後,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情讀”。

“情讀”的基本要求:注意情與節奏的結合統一;情要與整首詩的韻律和諧統一;情要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誦讀技巧:“情讀”,字字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鳴。

2、討論明確:

⑴詩中女主人公是一位鍾情的女子。她“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滿懷期待,“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情意真切,“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熱烈(板書)之情出於自然,幸福(板書)之感溢於言表。

⑵詩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慘的。一個鐘情女子,碰到一位“二三其德”的負心漢子,她只有“老使我怨”的痛苦(板書)與哀傷(板書)。

⑶女主人公又是清醒、剛烈(板書)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⑷全詩籠罩着悲劇氣氛。儘管戀愛時充滿了歡樂,但很快就因爲男子的“喜新厭舊”而成了悲哀的反襯,以樂景寫哀景,使得悲劇氛圍更濃厚。

3、情感對接:

⑴默讀全詩,體會本詩的感情線索:

明確:順着情節線索:“戀愛→婚變→決絕”,情感線索:“熱烈→冷卻→冰凍”的軌跡發展變化。

⑵篩選資訊,捕捉情感承載的重點詩句。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表現出自己對感情忠貞不二,男子則“二三其德”,不能從一而終。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怨”(板書)字是感情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事態演變帶來的悲劇,是女主人公心靈痛苦的凝結,也是詩眼(板書)。

品評情感,喚起共鳴。

點撥:共鳴是心與心的感情溝通,方法之一是角色置換,假如你是詩中的那個女主人公,你會怎樣呢?方法之二是與女主人公進行對話,體悟女主人公由愛情幸福到遭人遺棄的情感落差,愛她所愛,恨她所恨。

六、學生“美讀”《衛風·氓》

1、介紹“美讀”要領與要求:

“美讀”,(板書)是在音讀、意讀、情讀基礎上,對詩歌從美感高度去誦讀。誦讀時,要體現出音調的和諧美、內容的充實美、作者與讀者的情調美。

“美讀”的基本要求:以審美的眼光、審美的心理來關照作者、文章和自我。誦讀技巧:

“美讀”審美:形象、形式、韻律、情趣

2、學生討論、揣摩、“美讀”《氓》:

⑴用“欣賞與讚美”的口吻讀反映女子感情與品格的詩句:

摘錄:“將子無怒,秋以爲期”,處處替別人着想。“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單純、天真、善良。“女也不爽”,說她不僅鍾情,而且品行端正。

⑵用“痛苦與同情”的口吻誦讀反映女子悽慘遭遇的詩句:

摘錄:“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經歷愛情挫折以後的心靈流露。“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子恪守婦道的宣言。“夙興夜寐,(成語)靡有朝矣”勤勞可愛,令人敬佩。

⑶用“痛恨與輕蔑”的口吻誦讀反映男子薄情寡義的詩句:

摘錄:“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孰端孰斜,孰優孰劣,對比可知。“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一副負心郎的嘴臉。

⑷品讀《衛風·氓》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手法(“賦”、“比”、“興”及對比、反襯手法)

“淇水湯湯,漸車靡裳”、“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不是“起興”?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興”手法。

詩歌當中的對比手法。

七、結合所學,齊誦《衛風·氓》

八、教師小結

【附板書設計】

衛風·氓

音讀→意讀→情讀→美讀

詩眼:怨

章節: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