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六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收集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裝飾資料,認識居室裝飾的特色

2、透過分析和評述,認識和感受不同表現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八年級下美術第二單元活動一教案。

3、結合實際,透過分析和評述提高審美實踐能力。

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

能夠認識和體會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學習難點:

能夠提高審美實踐能力。教學方法講解、欣賞、討論

教學用具教具準備:課本。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導階段

1、介紹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展示多種居室裝飾設計作品。應儘可能選擇居室類型(如書房或學生房)相同,但表現方法不同的居室設計作品。以便進行類比和分析。2、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特點空間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進行有目的的欣賞和分析活動。

3、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人文特色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能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評述活動。

(二)發展階段

1、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居室的特定空間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幾種不同的居室空間,或由同學們畫出自己的居室空間草圖供同學們分析、比較並提出各自的建議。

2、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居室的人文特點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圖片,或由同學們給出自己的居室圖片供同學們分析、比較並提出各自的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桑娜、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桑娜、漁夫的優秀品質。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知窮人。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窮人一課,齊讀課題。思考: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

板書:桑娜漁夫西蒙

二、學習1—7自然段。

1、課文中哪些內容描寫他們窮呢?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出示幻燈: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孩子們沒有;吃的是,菜魚。西蒙的兩個孩子他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他們!

2、學生練習填寫。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三、學習描寫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貧窮,當她發現西蒙死了,就毫無猶豫的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回來後她想了些什麼呢?同學們默讀8-—11段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2、同學讀自己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幻燈,逐句學習。

(1)幻燈內容:“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教師追問,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出示幻燈:“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部,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體會漁夫的品質。

1、不僅桑娜有這樣的品質,還有誰有呢?(找出描寫漁夫品質的句子學習。)

2、出示幻燈:“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3、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漁夫、桑娜可能。

孩子們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們今後的生活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根據書上的插圖描寫。

板書設計:

桑娜 漁夫 西蒙

人 抱 熬

擔憂 害怕 堅定

善良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本課參加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被教育部電教館收錄於《全國優秀教師課堂實錄》錄像帶中並出版發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詩意。

2、嘗試分角色朗誦或表演朗誦,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和中華少年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看到祖國的錦繡山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你是否爲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是否爲自己是一位中華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後,同桌間互相檢查。

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三、討論交流

1、指名讀詩,讀後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互相交流:瞭解了些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3、閱讀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和圖片。

 四、整體把握,難句理解

1、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麼?

劃出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紅高粱。

自由說說:透過這些詞語,你有哪些與此相關的聯想?把四組詞語聯繫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麼?然後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2、默讀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麼哺育滋養了中華少年?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3、讀第6、7自然段,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中華少年建設中祖國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自然段,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五、誦讀,激發愛國情懷

1、自由朗誦(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誦(甲、乙、丙、丁分配朗誦或四人小組合作讀。)

3、表演朗誦。

 六、總結昇華

交流對有詩歌朗誦的體會。

 七、課外延伸

收集朗誦詩,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希望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篇文章很有實用性,從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兩方面進行了敘述。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瞭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是指點讀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的課文無須老師講解,只要略加指點,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了。

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自學課文――整體感知――小組交流――指導解惑。下面展示的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簡單過程。

一、自學課文。

1、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整體感知

1、瞭解結構。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2、理解重點句子:

1)原來讀報讀得着迷了,把鍋裏煮的佳餚忘到九霄雲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爲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2)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感受,新的啓示。

這裏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後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透過報紙瞭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三、小組交流

1、大家交流讀報的好處以及收益。

2、瞭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麼東西這樣令人着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

3、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導解惑。

教學過後,我感覺到,像這樣的閱讀教材,傳統的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透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而現代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採用的就是這樣一種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附:閱讀材料

一、報題閱讀法

報紙的文章標題,等於報紙的眼睛。閱讀報紙的題目,往往能較快地瞭解作者、編輯的意圖,明確文章要表達的內容。瀏覽標題後,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選擇地讀一部分。讀報先讀題,是一種節省時間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讀、細讀結合法

粗讀,即瀏覽,主要是擴大知識面,捕捉需要精讀的文章。細讀,就是精讀,對一些重要的閱讀材料,應該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節咀嚼,仔細地瞭解它的內容、思路等。這樣點面結合,即省時且效果好。

三、剪貼法

剪報的範圍可根據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興趣而定。剪下後,要註明報紙的名稱和日期。貼報有幾種方式。如剪後放在紙盒內。到一定階段,再分門別類地貼在舊練習本或舊雜誌上。也可邊剪邊貼,手邊準備一些十六開的白紙,剪下就貼在紙上,每張紙貼一篇,日後分門別類裝訂,另編目錄。報紙剪貼後,要常常翻閱整理。

四、資料摘錄法

有些文章的片斷、精彩語句、出色的標題,一些有用的事實、數據等,因其比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筆記本或卡片上。摘錄時要註明出處,以便日後查對。

五、讀寫結合法

讀報後,寫些讀後感,對報紙寫點書面意見,模仿報上的文章練習寫作,給報社投稿,都是讀報寫作相結合的有效形式。讀報時,注意積累詞彙,學習寫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也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六、小組讀報法

可以找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讀報小組。活動形式有幾種:(1)定期交流心理,討論報上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以討論促讀報;(2)開展讀報知識小測驗。輪流出題,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進讀報;(3)交流剪報或摘報資料,互通有無,相互補充;開展評報活動,討論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編得活潑,哪些地方有差錯,還可以寫成意見稿,寄給報社。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

2、理解文章中部分實詞的活用和虛詞的意義。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寫景的特色。

2、對比、反襯的手法。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設想:

以讀代講,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預習作業:

1、初讀課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決。

2、在解決生字的基礎上,讀順課文。

3、回憶《西湖遊記二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可以由回顧單元提示中的本文與前兩課的不同入手。

二、檢查預習

1、字詞認讀強調:(1)部首的字:髻、鬟、鬣。[補充:鬢、鬈、鬃等字,都與毛髮有關係(可由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

3、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廿 鵠 鬣 茗 蹇 髻鬟 曝 呷 惡 墮三、

熟讀課文:

1、將生字帶入文中,自由大聲朗讀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讀互聽,可以將文章分開,一人讀一半,互相挑刺(可以從生字和斷句方面。)

3、點讀,(可以選擇一男生和一女生賽讀,剩餘男女聲側耳傾聽,注意長句的斷句。)

老師強調長句的斷句:(1)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齊讀熟悉。

三、譯讀:

1、自讀自譯方式:對着課文大聲說譯文,藉助註釋並調動原來的文言知識積累。

2、靜悟:老師讀譯文,學生看課文。邊聽邊領會。

3、齊讀鞏固

4、點畫重點註釋(老師自己決定)

四、當堂作業

強化記憶生字詞第二課時

五、賞讀

1、匯入

會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先後擔任過吳縣知縣、京兆校官等,中間兩度告歸。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氣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給人以清新活潑的感覺。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終無意於仕途,他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西湖遊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爲國子監助教。由於所任職務比較清閒,使得他有空閒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於此時。以上兩點可以由有參考資料的學生講解。教師匯入語:《西湖遊記》中描寫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波光如綾,溫風如酒(可以先由學生自己回憶)。袁宏道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寫景偏重表現自然之美,《滿井遊記》也有這樣的特色。

2、默讀課文:要求:(1)用欣賞的眼光讀課文,說出自己的發現或提出一個有發現意義的問題。(2)同桌或者前後位的同學互相交流討論。

3、探究(1)本文寫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體現?目的:體會作者那顆善感的心。(2)你能試着發現本文在寫景狀物上有哪些特點嗎?試試看誰最具備發現的眼光!最具備科學家的頭腦!目的:積累學習寫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確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沒有誇張、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極爲簡練單純的筆法將其勾勒出來。如作者寫柳條,只用將舒未舒,柔梢披風8個字,但柳芽剛吐、枝頭鵝黃嫩綠的風韻,以及楊柳的動態美都活生生地再現了出來;寫麥田,用淺鬣寸許4個字便表現出初春麥苗的特徵,文字也極爲簡練。這種簡練的白描,有賴於作者對景物細緻入微的觀察。②擬人的寫法。把景物擬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也便於在景物描寫中滲透進作者的感情色彩。我們來看作者對鳥和魚的描寫: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鳥的羽毛和魚的鱗鰭之間都洋溢着一股喜氣,這首先是因爲作者心頭盪漾着春天的喜悅。③生動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來寫景的,如用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來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積雪融化後的山巒,這兩個比喻一氣相通,由明鏡而帶出對鏡梳妝的美人,顯得優美熨帖,同時能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寫人的,用若脫籠之鵠來表現自己終於得以出遊的愉悅,真是再真切生動不過了。

4、理清線索,強化記憶,爭取背誦第二自然段。二、主題探尋這篇遊記描繪了北京近郊滿井一帶美麗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厭棄都市官場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懷。

三、基訓鞏固

作業

設計:

見知識盤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六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課前佈置學生找原始森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祕。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爲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遊戲)

5、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6、指名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讀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裏做什麼?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五、指導背誦,指導學生採用想像畫面的方法去背誦。邊背邊想森林的樣子,想像祖先的活動,做着動作,輔助背誦。

六、指導寫字。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