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8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徵。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4、透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透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藉助於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及響度的區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聲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範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⑴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爲音樂歌曲,一段爲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別。

⑵提出問題:其中音樂歌曲都屬於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麼區別?啓發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麼區別。

⑶總結樂音的三個特徵。

並提出問題:這些特徵又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麼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麼關係?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聲的音調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並複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學生閱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一般說,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絃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出的音調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高;

越粗、越長、越鬆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叫做響度,也叫音量。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麼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麼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後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差別。可以讓同學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說一句話),讓學生區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說)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麼區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峯、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峯(波谷)出現的個數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對應着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三、小結:樂音的三個特徵、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銳,音調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爲主線,恰當的使用了農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徵,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爲主線,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徵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徵,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閱讀課文,感悟雷利與爸爸訣別時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戰爭的決心。

體會他從心底裏迸發出的讓世界真正成爲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美好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課前準備:

1、放《讓世界充滿愛》歌曲。

2、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一直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揭題:

1、看一組戰爭圖片。

教師述說:同學們,雖然我們的生活都非常安定,但是世界上還有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因爲戰爭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幸福生活,他們不得不在死亡線上掙扎,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摯愛的親人,無家可歸。

面對這些情況,你們想說些什麼?

2、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國孩子,一位曾經被戰爭奪去父親的生命,飽嘗失去親人痛苦的孩子,先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這位孩子內心的呼聲吧!

3、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自由讀。

你讀懂了什麼?交流

出示: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齊讀

你有什麼問題?(他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爲什麼還發出這樣的呼籲?)

3、揭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自學要求:

1、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他爲什麼要發出這樣的呼聲?請試着劃出有關句子。

3、同桌互相檢查字詞,交流問題。

三、講讀課文

1、交流:雷利爲什麼會發出呼籲?

情況一:因爲作者的父親犧牲了,所以會發出呼籲。

追問:爲什麼去世的?說明什麼?你能找到有關句子嗎?

出示: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情況二:和平之花並沒有永駐人間。找到句子

出示: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你的心情怎樣?讀出你的心情。

你能從課文中找到不太平的事例嗎?(雷利的父親因維和而犧牲了)

2、體會雷利失父之痛

在這個事例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劃出有關句子讀讀體會體會)

交流:

A 兩年多來

你體會到了什麼?指名讀,齊讀

是什麼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傷痛?

再讀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B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着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着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着什麼。

(1)配音樂,指名讀,你體會到了什麼?

指名讀,齊讀。

(2)想像:

你能聽到他爸爸在呼喚什麼嗎?指名說

你能聽到悲痛的雷利心裏在說什麼嗎?

雷利的媽媽心裏在說什麼?

在場的叔叔阿姨心裏在說什麼?

難道僅僅是在場的人的心聲嗎?如果你在場,你會怎麼想?

出示句子:

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齊讀。

引述:這樣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就這樣被可惡的戰爭奪取了寶貴的生命,他本來可以爲國家作出很大的貢獻的,他的犧牲給親人帶來了無盡的傷痛,所以我們要~(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再讀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3、而這事件僅僅只是其中之一,世界上還有一些不太平的事件。交流課外蒐集的資料。教師幻燈播放有關事件的圖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你想說什麼?讓我們一起呼籲:

出示:

爲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爲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爲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4、 戰爭給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災難,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孩子,他們過着怎麼樣的生活呢?

出示小資料,輕聲讀一讀。

在過去10年裏,200多萬兒童在戰爭中被殺死,另有600萬兒童受傷,100萬兒童成爲孤兒,87個國家的兒童生活在6000萬枚地雷的'陰影中,每年陸續有1萬名兒童成爲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國約有30萬男女少年兒童在軍隊中當兒童兵 ,許多人還不到11歲。

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再讀:爲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爲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爲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5、說話訓練(選一題說)

爲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爲了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爲了小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師引讀: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看來維護和平之心已經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現在讓我們跟隨雷利一起真誠地向敬愛的加利先生呼籲:

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四、課外延伸:

1、 放《讓世界充滿愛》歌曲。

2、 出示:

課外選做:

(1 )、把你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

(2)、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對他們的同情,和對侵略戰爭的譴責。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欣喜若狂、輕盈、敏捷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恐龍是怎樣演化成鳥的。

3、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知識的興趣。

4、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恐龍的資料 、課文朗讀磁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掛圖展示,激趣匯入

二、板書課題、解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三、聽課文錄音帶,自學生字詞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自學生字詞:

⑴ 認讀字:

鈍 凌。

⑵ 書寫字:

恐、兇、笨、鴿、僅、頓、描、繪、噸、盈、敏、捷、嶄。

⑶ 新詞: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五彩斑斕:燦爛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迴旋的飛。

後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飲血、毋庸置疑等詞語讓學生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解釋、討論。

四、自由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五、小結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發表你對課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採用逐步分學習的方法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內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麼意思?

(好像、彷彿的意思)

⑵ 這一段怎樣引出觀點的?

(把恐龍與鳥類作比較)

⑶ 老師問:

科學家們在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麼樣的假說?

(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⑷ 老師問:

科學家爲什麼欣喜若狂?

(因爲可以證明鳥類是由古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

⑸ 學生討論: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這是點睛之筆呢?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師生共同探究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科學家們假設猜想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

(教學這一部分必須注意:恐龍進化經過了漫長的年代;並不是所有恐龍都在向鳥兒進化;有較多內容是科學家的一種假設、推斷。 )

3、學習第三部分,質疑、探究:

老師:誰能說說希望能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飽含的資訊?

學生回答,教師指正。

三、反饋全文,學生質疑

1、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2、質疑並解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釋疑。

四、總結全文

課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作者說明簡潔、意思表達完整、準確,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希望同學們在此啓迪下,將思緒放飛藍天,去探索大自然以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後許許多多年後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龐大家族 恐龍中的一支 飛向藍天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2.配樂範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a.題目中“生命”一詞,爲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爲什麼?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3.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爲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爲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於爲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溼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爲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鬥

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爲“跳動”行不行?爲什麼?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2.“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爲什麼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4.“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爲什麼?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5.“我都願意爲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爲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啓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爲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業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爲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每人選送一件作品(美術、書法、手工等任選其一)。要是自己認爲最好的,有創新的。

2介紹自己的作品,並能講述完成的過程。 3觀看展覽後,評出好作品,並說出理由。

二、教材說明

本次口語交際有一幅圖,圖上畫的是一個展覽室,牆壁上有同學們的書法、繪畫作品;桌上擺放着手工製品。一個同學一邊張貼自己送來的書法作品,一邊與身旁的女同學交談。另一個同學送來了自己製作的輪船模型。還有一個女生在認真地觀賞同學們的攝影、繪畫作品。

圖下有兩點要求:

一是每人選送一件自己認爲最好的美術或書法、手工等作品參加展覽。先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作品,再說說你是怎麼完成的。

二是評一評誰的作品好,好在哪裏。 講述明白,大家參與評議,是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看圖,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圖上都有什麼? 2?同學們在幹什麼?

(二)分組討論、交流。

(三)展示、介紹自己選送的作品,並說說是怎麼完成的。先在小組展示介紹,再選優秀者向全班介紹。

(四)評議:誰的作品好,好在哪裏。

(五)小結:鼓勵作品好、說得好和評得好的同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1.課題名稱:

《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詞語。能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感情朗讀,並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蒐集文中相關的資料,爲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過程與方法:

1)談話匯入,揭示課題。培養訓練學生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2)初讀課文,感知課內容, 透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透過研究活動,使學生掌握應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讓學生在字裏行間感受着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併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爲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4.學習者特徵分析:根據以往在此班上課的觀察與瞭解我認爲: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這節課前,學生們已經瞭解了單元大綱要求。該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屬於中等,學習能力較強,思維活躍,肯動腦筋,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學生的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5.教法和學法:

主要是啓發、講授爲主要方式。由教師提供資料,引導學生根據資料進行學習。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課文內容主要透過老師的分課講授由學生圍繞課文題目進行分析、討論,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精神。 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儘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利用課件和網絡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掌握該單元的大綱要求

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課上積極參與思維、協作、討論。(主動參與策略) ,利用網絡收集、整理資訊,與小組成員協作使用PPT製作電子作品。(資訊加工策略、問題解決策略、協作策略)講解調查結果,演示PPT作品。(表達策略、參與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按照近代到現代的順序,選編了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幾篇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感的課文。《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這四篇課文都圍繞專題,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讓學生在字裏行間感受着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併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爲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詹天佑》教學的重難點是:抓住關鍵句段,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並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懷念母親》教學的重難點是: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彩色的翅膀》、教學重點是::1.瞭解邊防戰士愛祖國海島的獨特方式,體會戰士的愛海島、愛祖國的情感。2.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難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後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中華少年》教學重點:瞭解祖國的過去、今天、明天 難點:感受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透過圖片演示和展示資料,爲學生學習提供真實的情景。爲學生的協作學習創設適當的網絡環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出示圖片,談話引入

1.透過閱讀資料,同學們自由談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讀略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麼?

(1.以充沛的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深情。2.採用不同形式的讀,然後交流讀後的體會。) (三)分配任務,學生自讀詩文

1.生分四人小組,自己分工。教師出示學課文指導 A 小組分工,分幾個角色。 B 幾人合作朗讀課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與小組成員討論得出結論。(可藉助學習工具幫助學習,如字典) D 討論每段課文分別講了什麼,表達着怎麼樣的一種感情。 E 帶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讀。

F 換角色再讀詩文,將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話表達出來。(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2.生分組活動。

(四)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讀課文。 2.生交流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

3.生交流每段課文分別講了什麼,表達着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學生在字裏行間感受着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併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爲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4.交流自己寫的感受,在聽別人感受後,可以充實自己的感受。

(五)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帶着激情在反覆讀,然後背誦。

8.資源

· 指導教師一名; · 網絡教室;

· 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 · 與教材配套的掛圖若干

· 關於介紹第二單元的圖片、視頻和閱讀材料,關於學生討論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學生學習活動中可能用到的相關網站的網址以及與此主題相關的或類似的其他主題網站的材料。

9. 評價

?學生自評:

?“第二單元的學習成果”討論評價表

請公平的爲各個小組的表現打分!打分可以是1~5種的任意一個。其中5爲最好,1爲最不好。

拓展思考題/活動: 1、在讀中探討、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能透過多形式、多層次的讀讓學生探討、理解課文。在課的結構上體現了“三大讀”:感知性讀、感悟性讀、鞏固性讀,很有層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讀、個別讀、範讀、引讀以及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的分角色讀。

2、抓住重點進行學習

3、創設情景,激發情感,加深感悟

本組教材還圍繞專題安排了一次“祖國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從這個安排,我們不難看出編者的意圖在於讓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感悟、表達自己的愛國情,強調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培養學生的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讓學生提出疑問,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1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

【學情分析】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後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愛與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鮮明,尤其是把這份情感昇華爲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

【教學要求】

1、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原來的樣子;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上一篇課文講的頤和園,原來是一座皇家花園,是專門供皇帝、后妃遊樂觀賞的,現在已經成了人民的公園,是中外遊客的旅遊勝地。今天這篇課文中講的圓明園原來也是一座皇家園林,可是現在怎麼樣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

1、提出要求:

小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2、學生自學後,討論。

3、請三人朗讀第二段,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討論:

這三個自然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四、學習本課生字詞

1、檢查生字讀音。

2、抄寫生詞。

五、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想想圓明園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指名朗讀第二段,讀後說說這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二、理解圓明園的位置和總體佈局

1、默讀第二段,想想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

2、學生自學後討論。圓明園的位置在哪兒?圓明園的總體佈局是怎樣的?什麼叫衆星拱月?誰能用個簡單的圖把講圓明園總體佈局的這句話畫出來?

三、理解圓明園中的著名景點

1、默讀第三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到了圓明園的哪些景點。

2、學生各自閱讀思考,然後同座交流。

3、討論:

⑴ 這段共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是總的介紹,哪幾句是講具體景點的?

⑵ 齊讀第一句:

這一句總的介紹園內景觀,講了哪些方面?金碧輝煌是什麼意思?玲瓏剔透是什麼意思?象徵是什麼意思?

⑶ 補充介紹買賣街山鄉村野。

⑷ 指名讀第二、三、四、五句,讀後討論:

剛纔讀的幾句話是把景點分成哪幾類來介紹的?

⑸ 在圓明園瀏覽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齊讀第六句。有如是什麼意思?(好像)流連其間是什麼意思?在圓明園裏,爲什麼好像漫遊在天南海北,可以飽覽中外風景名勝呢?

四、理解圓明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

2、學生自學後討論:

爲什麼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最珍貴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

五、總結

課文第二段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它不僅宏偉、壯觀、美麗,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六、查學生背誦第二段

七、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各人小聲朗讀第三段,邊讀邊想,英法聯軍採用了哪些手段毀滅圓明園的?

3、學生自學後討論。

4、小結:

(一是搶掠,二是破壞,三是火燒。)

5、再指名朗讀第三段,讀出氣憤的語氣。

八、聯繫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九、朗讀全文,體會中心思想

1、自由朗讀課文。

2、透過朗讀課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集中到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這一中心思想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看到祖國的錦繡山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你是否爲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是否爲自己是一位中華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後,同桌間互相檢查。

(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討論交流

(1)指名讀詩,讀後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互相交流:瞭解了些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3)閱讀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和圖片。

整體把握,難句理解

(1)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麼?

(2)默讀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麼哺育滋養了中華少年?(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3)讀第6.7自然段,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中華少年建設中祖國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自然段,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誦讀,激發愛國情懷

(1)自由朗誦

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誦

甲、乙、丙、丁分配朗誦或四人小組合作讀,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誦。

(3)表演朗誦

配上音樂,化裝表演朗誦。

總結昇華

交流對有詩歌朗誦的體會。

標籤:教學 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