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8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5》(北師大版)第一章數列第二節等差數列第一課時.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爲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聯想”、“類比”的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會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2)賬務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3)會應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定義的理解和通項公式的推導、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體驗從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提高熟悉猜想和歸納的能力,滲透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用於發現的求知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①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的學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學生(平行班學生),經過一年的高中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爲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弱,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是很濃,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注重引導、啓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設計思路】

1.教法

①啓發引導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

②分組討論法:有利於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講練結合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引導學生首先從三個現實問題(數數問題、水庫水位問題、儲蓄問題)概括出數組特點並抽象出等差數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數列概念的特點,推匯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可以對各種能力的同學引導認識多元的推導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從0開始,將5的倍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數列是什麼?

2.水庫管理人員爲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用定期放水清庫的辦法清理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爲18,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麼從開始放水算起,到可以進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庫每天的水位(單位:)組成一個什麼數列?

3.我國現行儲蓄制度規定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爲單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計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單利計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錢,年利率是0.72%,那麼按照單利,5年內各年末的本利和(單位:元)組成一個什麼數列?

教師:以上三個問題中的數蘊涵着三列數.

學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設定意圖:從實例引入,實質是給出了等差數列的現實背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等差數列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學模型.透過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觀察歸納,形成定義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數列有什麼共同特點?

思考2根據上數列的共同特點,你能給出等差數列的一般定義嗎?

思考3你能將上述的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符號語言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列數具有的共同特徵,然後讓學生抓住數列的特徵,歸納得出等差數列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前數和後數的差符合一定規律;這些數都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教師引導歸納出:等差數列的定義;另外,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符號角度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

(設計意圖:透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列的規律和共同特點;一開始抓住:“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爲同一常數”,落實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準確表達.)

三:舉一反三,鞏固定義

1.判定下列數列是否爲等差數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師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並強調求公差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公差d是每一項(第2項起)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防止把被減數與減數弄顛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爲0 .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等差數列“等差”特徵的理解和應用).

2思考4:設數列{an}的通項公式爲an=3n+1,該數列是等差數列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強化等差數列的證明定義法)

四:利用定義,匯出通項

1.已知等差數列:8,5,2,…,求第200項?

2.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

教師出示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然後選擇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引導,總結推導方法,體會歸納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項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嘗試處理數列問題的常用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猜想,培養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學生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找到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逐一點評,並及時肯定、讚揚學生善於動腦、勇於創新的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五:應用通項,解決問題

1判斷100是不是等差數列2, 9,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2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數列 3,7,11,…的第4項和第10項

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操練,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

學生:教師叫學生代表總結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項公式

(設計意圖: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學生從中體會公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繫.初步認識“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數列問題.)

六:反饋練習:教材13頁練習1

七:歸納總結:

1.一個定義:

等差數列的定義及定義表達式

2.一個公式: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3.二個應用:

定義和通項公式的應用

教師:讓學生思考整理,找幾個代表發言,最後教師給出補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聯想本節課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認識和掌握基本概念,並靈活運用基本概念.)

【設計反思】

本設計從生活中的數列模型匯入,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列的興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透過分析、觀察,歸納出等差數列定義,然後由定義匯出通項公式,強化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教學採用啓發方法,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爲途徑,以相互補充展開教學,總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有關概念和性質的過程,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2.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並能簡單應用;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學

四邊形和三角形一樣,也是基本的平面圖形,它都有哪些性質呢?應該從何處着手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呢?

(二)自主學習

一、教材導讀

問題1首先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本內容動手拼一拼,並把重要的內容下面畫上橫線。

再次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上的步驟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從而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注意:表示平行四邊形四個頂點的大寫字母應順時針或逆時針排列。

問題2首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提示操作,再次完成課本“做一做”。

從而得到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二、自主測評

對“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進行檢測。

注意:答題過程的書寫。

三、收穫與問題

整個自主學習的環節,學生有什麼想法,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並予以解決。

比如:爲什麼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呢?

爲什麼任意一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由兩個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

(三)合作學習

此題組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合作探究本節內容的難點,然後達成共識。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再合作完成有爭議的問題。

注意:辯題設計第三題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做。

(四)探究展示

一、問題共析

此環節讓學生將組內問題在全班展示,組組交流,教師點評。

二、展題設計

對本節內容難點的鞏固,1題較爲簡單,是對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該性質的直接應用。

2題根據提示利用條件“DE平分∠ADC”和AD∥BC。

注意:解題的書寫格式。

(五)評價歸納

先讓學生對着學案上的標題總結本節內容,然後自由發表觀點,談收穫。

(六)深化拓展

此環節是對本節內容進行全面檢測。試題分爲三個層次:基礎反思、能力提升、拓展創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真看圖,認識圖上的動物,瞭解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2.獨立認讀音節,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學習6個詞語,學會7個生字,認識4個部首。

4.認識問句、問號。學習朗讀問句,懂得回答問題要完整,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問句答句,理解長、短、彎、扁等字。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學準備

錄像帶、錄像機、兩個盒子(一個稍扁,一個稍長)、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自然界中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小朋友看看(放錄像),這幅畫面上有些什麼動物?看清楚說。(這幅畫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

wěi

ba

仔細看看它們的尾巴一樣嗎?(板書:尾

巴)這節課我們就來比比它們的尾巴。(板書:比)

領讀課題,齊讀課題:6.比尾巴。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

提出自學要求:看圖輕聲讀兒歌,要求讀準字音,想想這首兒歌告訴我們什麼。

2.

各自輕聲讀兒歌。

3.

檢查生字的讀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猴子

4.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節讀兒歌。(正音)

5.

討論:這首兒歌告訴我們什麼?

過渡: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這節課先來學習第一、二兩節。

 三、細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長?

師述:這首兒歌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誰的尾巴長?問題後面的標點符號就叫問號。(齊說)讀問句要注意聲調向上揚。

(領讀兩遍)

理解:誰的,誰的還可以換成一個什麼詞?(哪一個)讀這句話時要強調誰的。(圈出重音誰)還要強調誰的尾巴要連起來讀。(劃連線誰的尾巴)

領讀,指名讀,齊讀。

2.指名讀第二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短?

提問:讀時強調哪一個詞?(圈出重音誰)哪幾個詞要連讀?(劃連線誰的尾巴)這句話還可以怎麼問呢?

3.指名讀三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評議。

強調注意誰的尾巴要連讀,(劃連線)誰的要強調。(圈出重音誰)

引說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就是

4.小結過渡。第一小節提了三個問題,第二小節回答了這三個問題。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這兩個問題怎樣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四、細讀課文第二節。

1.

放錄像,教師比劃。提問,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個長,哪一個短呢?(對,長和短,比較就能看出來了)

2.

第二節裏哪兩句話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出示黑板)

3.

指導朗讀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長回答了第幾個問題?老師問的時候強調誰,答的時候要強調哪一個詞?(圈出重音猴子)老師問,學生答。還要注意哪幾個詞要連讀?(劃連線:猴子的尾巴)

②現在小朋友問,老師來回答,看老師回答得好不好?爲什麼?

生:誰的尾巴長?師:猴子

師述:對,我們回答問題一定要語句完整。(領說兩遍:回答問題要完整)現在老師再來問,大家一齊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幾個問題?讀這句話時要強調哪個詞?(圈出重音兔子)

教師問,學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連讀。(劃連線)女生問,男生答。

第一小節先問了誰的尾巴長,後問了誰的尾巴短,第二小節就先答了(引讀),後答了(引讀)。

師述:這就告訴我們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領說兩遍: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

④看錄像,如果老師把問的次序顛倒一下,怎樣回答呢?老師問,指名學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錄像,學習提問題,回答問題。注意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回答問題要完整。

⑥第一小節裏的第三個問題: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好像一把傘,是不是一把傘?書中怎麼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是不是好像一把傘?大家看錄像。

⑦放出錄像,問:松鼠的尾巴什麼樣子?

⑧指導朗讀第三句,圈出重音,劃出連線。

⑨放出燕子的錄像,提問:燕子的尾巴好像什麼?用好像說話。

⑩分角色朗讀第一、二節。

 五、學習三問、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錄像,同桌的學生練習提問並回答。

2.指名同學回答。

 六、識記部分生字字形。

1.劃出生字,各自讀讀,記記字形。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

的:分析結構,教學白字旁,書空左半部分。讀詞;誰的、猴子的。

巴:有幾筆寫成?範寫巴。讀詞;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個偏旁,教學提手旁。讀詞:一把傘、一把剪刀。

長:範寫,長有幾筆寫成?指名分解筆畫。

七、複習鞏固。

1.自由讀讀,記記字音、字形。

2.抽讀生字。

3.做找朋友的遊戲。(四個字、四個音節)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卡片:長、的、巴、把。

2.指名讀課文第一、二節。

二、細讀課文第三節。

1.出示黑板:(第三節)看看第三小節,注意讀時也要和第一小節問句一樣,要強調哪些詞。指名說,教師圈重音誰,劃出連線誰的尾巴。

2.指名讀,領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第四節。

1.

第三小節先問了誰的尾巴彎,我們來看看;(放錄像)公雞、鴨子、孔雀,誰的尾巴彎呢?-指名學生指出來,用手畫畫公雞的尾巴。(放特寫鏡頭)大家一齊畫。

2.第四小節怎樣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圈出重音公雞,劃出連線。

3.誰的尾巴扁呢?(看實物;兩個盒子)先看看老師手上的兩個盒子哪一個是扁的?用手比劃扁盒子。

4.放錄像,看看誰的尾巴扁?放特寫鏡頭,看看鴨子的扁尾巴。

5.課文怎麼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指名讀,評議,師問,學生齊答。(圈出重音鴨子,劃出連線)

6.放錄像,鴨子的尾巴扁,還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鴨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這就叫扁。

7.放錄像,看看這六種動物,比比誰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寫鏡頭),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紋,這些花紋像什麼?(眼睛)對,我們叫它大眼狀花紋。看看大眼狀花紋有哪些顏色。

出示黑板:大眼狀花紋的顏色有_______、有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說句話,誰在後面再加上一句話?

師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極了,沒有哪一種動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說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個最。

指導朗讀,老師問,學生答,評議,圈出重音孔雀,劃出連線。

8.分男生、女生朗讀第三、四節。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總結:

這首兒歌的題目叫《比尾巴》,透過比較告訴我們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六、看錄像,學編兒歌《此嘴巴》。

過渡,動物的尾巴不一樣,也有許多動物的嘴巴不一樣,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比比幾種動物的嘴巴,編一首比嘴巴的兒歌。

1.放錄像,仔細觀察公雞、鴨子、老鷹三種動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問三答,②回答問題語句要完整;③注意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

3.同桌討論。

4.指名學生編兒歌《比嘴巴》。

七、識記部分生字。

1.劃出生字,自學,巧記字形。

2.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公:教學八字頭,下面有幾筆?

雞:左邊有幾筆?教學右邊的鳥字旁。

鴨:把雞的左邊又換成甲就是鴨,一齊書空左邊的甲。

八、鞏固複習。

1.看黑板,記字音和字形。

2.抽讀生字。

3.猜字遊戲.

九、指導書寫:公

[教案述評]

薛亞莉老師是揚州市(地區)小語骨幹教師,她所上的《比尾巴》一課獲1996年揚州市(地區)優秀錄像課等獎。現將此課的教學特點作簡要評述。

一、指導方法練朗讀。

1.具體指導,教給朗讀方法。

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調,圈出朗讀的重音,劃出連讀的詞語。如誰的尾巴長重音是誰,連讀誰的尾巴,讀出問句的語調。同時要求學生先問的先答,後問的後答,答題要完整。

2.由扶到放,運用朗讀方法。

在學習3、4節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圈重音、劃連線、讀語調,然後師問,生答,要求做到答題完整。

3.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領讀、引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後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

二、憑藉錄像學詞句。

本課是看圖學詞學句,教者精心繪製了動物圖片,並攝成錄像,在教學環節中巧妙運用。

1.憑藉錄像,掌握尾巴特點。

①觀察比較抓特點。教者讓學生看錄像,細比較,直觀地理解了長、短兩詞。理解彎一詞時,讓學生看錄像後用手比劃了一下。

②創設情境抓聯繫。爲理解扁一詞,教者讓學生比較兩個盒子,再看錄像,觀察鴨子的扁尾巴,進而觀察它的扁嘴巴。

2.憑藉錄像,運用句式說話。

教者憑藉錄像,不但幫助學生理解詞句,而且指導學生運用詞句。如理解了長、短、好像一把傘之後,教者讓學生觀察牛、羊學提問題;觀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觀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還有的句式造句。這樣既理解了詞句,又掌握了句式,培養了說話能力。

總之,本課的教學,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形象直觀,訓練紮實,效果顯著。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2機械效率;○3實驗探究滑輪組本節主要包括“○

的機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這兩大內容又是“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基礎,因此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機械效率的學習也爲學生在初三學習熱機效率和電機效率打下伏筆,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個初中物理教材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後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分析,學生在前面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計算爲本節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在初二上學期學習速度概念時學生經歷了利用比值的思維去解決兩個相關變量的關係爲本節引入機械效率概念做了鋪墊。

從心理髮展階段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邏輯思維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主要從學生已學知識出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進行研究。

從非智力因素分析,劃片招生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有着較大差別,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的需要、興趣、動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有的放矢,儘可能照顧到大多數羣體,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透過自主合作學習過程,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透過討論法,體驗引入機械效率的完整過程、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組合作展示環節中,學會利用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瞭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並逐步養成用機械效率評價機械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1、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理解記憶法、聯繫學習法等

五、教學用具

水桶、沙子、礦泉水瓶子、單個滑輪、滑輪組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本課生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設想:本課主要讓學生在老師巧妙的點撥、指導下,藉助生活經驗、直觀演示,自覺產生情感體驗,讀中自悟,以讀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 詠華山》(齊讀課題)。 2、複習生字詞: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這些生字詞,你還能響亮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開火車讀,齊讀) 3、上節課,我們透過讀課文,知道是誰詠華山的? 4、寇準和先生一起去登華山(師畫華山圖),他們艱難地爬上了山頂(貼人物圖于山頂上),你們看看圖,覺得華山怎麼樣?(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二、學習第二段 1、聽老師讀第二自然段,小朋友們一邊聽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華山很高?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華山的高?

A:出示:啊!華山真高哇!指導讀好這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華山的高來。) 出示華山圖:看,這就是華山,有1997米高,500多個咱們這個教室那麼高。看了這麼高的華山,相信這句話現在你一定能讀好!誰來讀?(你讀得真好,把華山讀得那麼高!)

你能換一個說法來表示華山的高嗎?”啊!!”

華山那麼高,可以用什麼成語來形容呢?老師這有幾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B: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這麼長的路,這麼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難、累、不容易……)書中用了一個詞,寫出了這種感受,就是(艱難)指導讀好這個詞。讀得真好,獎勵你把這句話完整地讀一讀。 (指導讀好這句話)(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讀出來了,真棒!) (你們真會讀書,從登山的艱難感受到了華山的高。)

過渡:華山很難爬,但爬上去以後會看到一番美景,是什麼呢?

C: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齊讀

師畫遠遠近近的山,同學們,你們看,這些山,有的遠,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錯落有致,此起彼伏,誰來讀好這個詞?指讀,齊讀

學到這兒呀,宋老師有個疑惑了:這些遠遠近近的山原來也是很高的,爲什麼在這兒就變得矮小了呢?交流

讓我們來讀好這句話,再次體會一下華山的高大!指讀整句,齊讀

D: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這太陽應該在哪呢?(貼好太陽圖)爲什麼貼在這兒呀?讀讀句子,太陽離得那麼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樣。 白雲貼哪兒呢?小朋友,你們的腰在哪兒呀?山腰間就是在山的中間部位。

貼一朵白雲,夠了嗎?爲什麼?(朵朵白雲)繼續貼

指讀,齊讀

3、誰能連起來把這段話讀好?

男生齊讀。 師評:謝謝小男子漢們!你們讓我們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氣勢磅礴的華山! 女生齊讀。 師評: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華山雄偉壯麗的樣子也讀出來了! 讓我們一起來。(齊讀)

4、讀得真好!獎勵你們看幾幅華山的風景圖。(展示圖片) 看到這些美麗的華山圖,我看到許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讚歎聲,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後,你想怎樣來讚美華山?

站在華山頂上,你除了想讚美華山,你還想幹什麼?

5、小寇準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了一首詩(出示)

教師範讀,學生閉起眼睛仔細聽,想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你們想來吟誦一下嗎?齊讀古詩

那你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聰明的孩子已經發現:來課文前面都告訴我們了。

“更無山與齊 。” 讓你想到前面課文中的哪句話?(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下面讓我們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詩意

可老師有幾個不明白之處要請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舉頭”是什麼意思呀 ?“回首”呢?誰來表演一下?謝謝你的幫忙,現在宋老師可明白啦。

這首詩和前面的課文,都讓我們感覺到,華山真(高)啊!誰願意來吟誦一下這首詩? (配樂讀詩,指導讀出韻味。)

過渡:小寇準寫這首詩時才7歲,怪不得先生要連連稱讚了,那寇準的先生是怎麼說的?

6、誰能學學先生,誇誇寇準(注意手勢和點頭動作)

7、同桌合作,一個當寇準吟誦古詩,另一個當先生誇誇寇準。自己練,上臺表演。

8、這樣朗誦、讚美的語氣就叫“詠”(板書),所以我們課文的題目就叫……《詠華山》。讀兩遍課題

9、配樂齊背古詩四、課外延伸 1、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名山?(課件)

2、許多大詩人在遊覽完我國的名山後留下來許多古詩,今天宋老師送給大家《題西林壁》,這是我國唐朝的大詩人杜甫遊覽完廬山後寫下的。

師配樂朗讀,自讀,齊讀五、學習生字 1、出示:齊 與 2、想想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3、指導書寫。師範寫、生描紅、臨寫 4、反饋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秋天裏》是第三冊複習二安排的口語交際訓練題。教學時,必須把握三點:一是緊扣題目,從內容入手啓發引導。開啟“說路”二是根據學生實際,因勢利導,力求讓學生說好。首先,注意讓學生說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結合教材描寫景物的三句話中含有“遠處、近處”的實際,引導學生最好把話說得有條理些。再次,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相機引導學生把話說規範。三是創造條件,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交際。並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教學流程安排如下:

一、課前繪畫,豐富話源

教學本課時,正值秋天。如果是城裏的學校,組織一次郊遊,鄉村的學生則讓學生留心周圍的景物,讓每一位學生用彩筆畫兩張畫兒,分別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動描繪下來。意在以此提供源頭活水,爲學生交際時的有話可說創造物質基礎。

二、歌曲匯入 ,啓發說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哪裏?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裏。這裏有紅花呀,這裏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教師引導:同學們,歌曲裏的小朋友們是在什麼地方找到春天的呢?爲什麼從這個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讓學生以同桌爲小組展開討論,個別彙報,小結:從“紅花”、“綠草”、“黃鸝”等景物中,我們可以找到春天,因爲“紅花”在春天裏開放,“綠草”在春天裏發芽,“黃鸝”在春天裏歌唱。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來讀一段話,看看從這段話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體出示:“遠處稻田一片金黃,莊稼成熟了。樹下有落葉,孩了們在撿紅葉。近處有葡萄架,兩個孩子幫大人摘葡萄。”讓學生齊讀一遍,然後同桌一組展開討論:

①我們能否從中找到春天?爲什麼?

②我們從中能夠找到什麼?是怎麼找到的?

讓學生代表彙報討論結果。相機板書“秋天裏”。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就以“秋天裏”爲題進行口語交際。就這個題目,我們能說些什麼?讓學生討論,彙報,一小結,可以說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說秋天裏的景色,比如,“遠處稻田一片金黃,莊稼成熟了”,“樹下有落葉”,這是秋天纔會有的景色。二是說秋天裏人的活動,比如,“孩子們在撿紅葉”,“兩個孩子幫大人摘葡萄”,這是秋天裏纔有的人的活動。

透過上述環節,意在讓學生開啟思路、有話可說並且說的時候能抓住秋天的特點。

三、就近交流,借畫學說

1.以同桌同學爲一組,就課前自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畫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讓對方聽了以後能明白說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剛纔所讀的幾個句子見了“遠處”、“近處”顯得有條理,大家說的時候,最好也能這樣有條理。

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臺前彙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臺上的同學說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說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組織學生評議。評議着重圍繞上述兩點要求展開,對發言同學表達是否清楚明白和語言是否規範也應予以適當的評價,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語也應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接着,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彙報,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師還可以提出“說的景色和說法最好與前一對同學不一樣”的要求,以鼓勵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語言表達的創造性。隨後,可以提出“他們說的好在哪裏”、“他們說的什麼地方你最欣賞”“你認爲他們說的有不足的地方嗎”等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2.以前後桌同學爲一組,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秋天裏人的活動。要求:①說的必須是秋天裏纔有的人的活動。②說的活動要有人物、時間、地點。

學生練說,先後兩次指名彙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上述兩點要求爲側重點,但應兼顧語言的規範性,以及聽說態度等。

四、自由組合,深入練說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畫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發生在秋天裏的有趣的事。隨後,以小組爲單位,到講臺前彙報。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後,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鄰居小朋友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裏有趣的事。意在溝通課內外聯繫,學用結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經受實際鍛鍊,養成真正的交際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二單元 太陽與時間

認識太陽

一、教學目標:

1.在交流有關太陽的資訊資料的過程中體會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想法;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選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

2.在蒐集及交流資訊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愉快。

3.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個溫度很高的大球體。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教師:蒐集有關太陽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

1.教師敘述謎語內容:勞動英雄面孔紅,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學生說出謎底,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關於太陽,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組內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資料交流,將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師巡視,注意傾聽,適時指導。)

3.彙報交流: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補充。

4.思考與總結

各小組根據交流情況進行總結。

5.展示交流

學生再次進行彙報。

6.師生共同總結。(可投影太陽的相關圖片或製成課件)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2)太陽的結構

(3)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

(5)太陽與地球的比較

7.對蒐集資訊資料的方法進行總結交流。

(三)自由活動:

1.說一說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假如沒有太陽,會怎麼樣?

3.評價:從我學到的知識.學習的方法.表達與交流方面讓學生進行自評。

(四)拓展活動:

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來創作有關太陽的科幻小說或科學童話。或者讓學生繼續查閱相關的資料,將對太陽的研究繼續進行下去。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培養和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並背誦課文,識記生字,正確、規範書寫生字。

2、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2、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匯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揭題後和學生共同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要求:能憑藉註釋理解詩的大意,能感受、體驗詩的思想感情,領會詩的表達方法,能主動記誦積累。

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配樂板書: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看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

範讀激情:聽老師把這首古詩朗誦一遍。

2、學生自讀古詩,並想想從詩中感受到什麼。

3、檢查學生的朗讀和對詩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1、學生憑藉註釋理解詩句意思:

⑴ 老師告訴學生,利用註釋學習古文,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看看註釋,想想每一句詩的意思,然後說給同桌聽,看看能不能說明白。

⑵ 學生先自學,後同桌交流。

2、反饋時老師作適當的指導:逐句理解詩意後,要求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句與句連接不連貫時,老師要加以引導,使句子能通順,連貫。

(理解古詩詩句意思是學習古詩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導學生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先獨立思考,然後討論: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學生遇到困難,老師可適當指導:詩中描寫的景色是否有對比?

(學生從生機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黃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秋風落葉之時,寒意陣陣,客遊在外的詩人見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獨鬱悶。後兩句寫了遠處籬笆下的燈火,詩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種溫馨親切之感,感情略顯舒緩。

2、利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加深理解:

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就會勾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的賽詩會,比比看看哪位同學瞭解的思鄉詩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對“思鄉”二字有什麼體會?

五、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和嘗試背誦

1、指導朗讀。教師再次範讀後,讓學生自讀體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後找朋友(包括老師)朗讀交流。

2、指導背誦。想想,怎樣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朗讀、背誦也需要指導,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業

自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對王維多一些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