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8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理解相關的詞語,能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運用它們。

3、理解詩歌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勇於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策略:

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適當的範讀,指導學生讀出長句中的停頓,注意不同標點符號時語氣的表達。透過範讀、探究、找關鍵詞句的方法突破。激發學生對詩歌朗讀的熱愛和興趣。

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

生字詞卡片、瞭解家鄉的河流遼河、軍河隊瀋陽的建設帶來了哪些好處。

2.學生準備

查找小河的來歷形成及對人類有哪些好處相關資料。收集遼寧瀋陽都有哪些河流,他們對家鄉瀋陽的建設起到了什麼作用。

教學設計:

課前交流:課前老師讓收集有關河流的資料,你們收集了麼?(生彙報)

(課件播放小河經過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動畫)

(一)、匯入

一條蜿蜒的小河嘩嘩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澆灌田野、森林。小河嘩嘩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訴我們什麼呢?

(二)、通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把自己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做記號,然後在組內解決。

2、學生互動,拿出漢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師檢查學生識字、識詞情況,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坎坷

乾澀

乳汁

哺育

崇高

澆灌

寂寞

嘴脣

播種

分享

4、課件出示漢字,生認讀。一類字讓學生自己能說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及相關的詞語。

5、指導生字。指導書寫學生認爲男鞋、易錯的字。如哺灌。評比欣賞。

(三)、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大聲讀課文,劃出全文共有幾個小節。

2、你喜歡哪個小節就把哪個小節多讀幾遍。

3、(課件出示畫面)師:我是一條小河,一條奔跑的小河。聽,嘩啦嘩啦,那時我流過城市山村,正在把動人的故事訴說,小河的歌裏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樂的小河、綠色的小河)

(1)第一節:你們知道了什麼?(指名同學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導哪句話的朗讀。)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過哪?(生介紹自己瞭解有關小河形成及最後流到大海的資料。可以讀查到的資料:還可以畫出來。形式不限,鼓勵學生到黑板上畫下來。)

他走的路確實夠遠的了。練讀這句話,讀出路遠的感覺。

指名同學讀,然後評價。

(2)還知道了什麼?

你們從哪知道的?用書上話來回答。(生補充黑板畫)

有和他同樣感受的人請把手舉起來,詩是要讀的,那位同學能用讀來告訴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見了很多很多小夥伴。指名朗讀前三句。評價。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還可能唱什麼?身邊除了有小鳥花朵以外,還可能有什麼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這樣的句式做一首小詩。(略)

(5)下面的一句話,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

指名同學讀。(讀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憊、不怕嚴寒酷暑的感受)

(6)配樂,師範讀後學生評價。

老師在讀的時候眼前就彷彿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邊還有小鳥、小花等等很多小夥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讀好。

(7)課件動畫配樂。齊讀。

4、第二節你還讀明白了什麼?指幾名同學彙報。

(1)你知道寂寞是什麼意思麼?你有過寂寞的時候麼?給同學們說一說。

(2)那小河可能在什麼時候會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誰來讀讀這兩句話?讀出寂寞的感覺。

(4)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河從寂寞又變成快樂的呢?用筆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5)想一想你讀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和同組同學交流交流。同學交流後回答。(乾旱地區大地乾裂,田裏顆粒無收,人們沒有水喝,就像唐僧他們路過的火焰山一帶一樣等。)

(6)失去生機的黃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動物見到了小河一定樂壞了。小河幫助了別人一定也樂壞了。咱們也像小河一樣,把快樂送給小夥伴吧!在小組裏讀一讀,把快樂送給他們。

(7)指名同學讀。賽讀。表演讀。

(8)比較第一、二節句式,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每一節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節下面的句子是圍繞第一句來寫的,瞭解總起句的作用。)

5、學習第三、四小節

思考:剛纔學習詩歌時都用了什麼方法?(讀、畫、聯繫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這兩個小節。

(1)自己畫出這兩個小節的總起句。小組內交流還知道了什麼。

(2)生彙報,其他同學適時給予補充。從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責任感,爲人們帶來快樂。

(3)(課件出示小河流動的動畫,經過地方的美景。)同學們邊欣賞美麗的畫面,教師邊過渡:有人說它是江河湖海的兒子;也有人說它是水裏魚兒的家。他經過的土地綠樹成蔭,一片生機;他經過的田野,大地蔥綠,瓜果飄香。好像他不知憂愁,總是用自己的身軀拍打石子發出悅耳的輕唱,好像他不知疲倦,無論嚴寒盛夏,永遠向前。因此詩歌的最後一小節說它是一條奔跑的小河。

齊讀最後一小結,說說你們是怎麼樣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於他奔跑,才最後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不愧是一條棄而不捨的小河;也正是由於他奔跑,纔有這大地的生機;真是一條播種希望的小河。讓我們再讀課文,去聆聽,去體會。

課件動畫配樂。生自由加動作朗讀課文。

(四)、課件播放:遼河介紹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真的爲小河的樂觀、堅韌、執著所感動了。老師把我們家鄉的母親和遼河帶來了,你們聽播放課件。

(五)、總結

看了遼河的介紹,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是啊!遼河讓我們的家鄉更美了;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小河那樣,樂觀面對困難、不斷努力,將來有一天把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新詞。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指名朗讀,初步體會情感。

4、同桌互讀,將課文讀正確。

5、集體朗讀課文。

(三)學寫生字。

(四)組詞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透過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練習卷

三、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新詞。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複習生字。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祖國媽媽的生日在哪一天嗎?(板書:十月一日)

2、師:對了,十月一日就是什麼節日?(國慶節)

3、師:你們真聰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歡慶》這一課(板書:歡慶),讓我們一起再次體會國慶節喜慶、歡樂的氣氛,好嗎?

4、師:體會氣氛之前,我們一起來複習生字詞,看誰讀得最棒的。(出示課件生字詞)

(1)生字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億萬、樂曲、祖國

(2)拼音連線。

zǔ ɡu? 歡慶 yì wàn 旗幟

huān qìnɡ 祖國 xiàn shànɡ 潔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獻上

z?u qǐ 樂曲 qí zhì 億萬

二、感情朗讀,體會氣氛。

1、師:同學們真棒,生字都學會了。

2、教師過渡:新中國成立後,每年的10月1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共同歡慶這美好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去重溫那普天同慶的時刻吧!(出示課件)

3、師: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喜慶的畫面,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歡樂......)好,現在我們就以喜慶、歡樂的心情把這篇課文讀一讀吧!(齊讀、男女生讀)

4、教師範讀。

師:看同學們都讀得這麼開心,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你們可以讓老師來表現一下嗎?(能)你們可以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讀一邊用腦袋想象一下,等一會兒請你告訴老師,在你腦海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可以嗎?

5、師:誰能告訴我,在你腦海裏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學生反饋)

三、分句學習。

(教師隨着學生說出的句子出示課件)

(一)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1、師: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2、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好像看見了田野滿是豐收的景象!你們看到田野裏有什麼?(學生討論、反饋)

3、師:田野裏的果實上誰種出來的?(農民伯伯)

4、師:是的,農民伯伯把辛勤的勞動成果獻給了誰?(祖國媽媽)。當他們爲祖國的生日獻上果實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高興、興奮)這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一種什麼的感情?(出示課件:表達了農民伯伯( )祖國。)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嗎?

5、師:對了,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表達了農民伯伯(熱愛)祖國。)

6、師:你能用農民伯伯的心情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比賽讀)

7、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在這句話中你能找出哪個是動詞?(獻上)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學生示範動作)

8、師:誰能加上動作,並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透過動作讓學生了解“獻上”這個詞)

9、師:你能把這句話變變小魔術嗎?

(出示課件):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田野獻上。

獻上。

(二)學習: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1、師:除了看到“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外,還有看到其他的嗎?

2、師:(出示課件、圖片、句子)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3、師:你在圖片裏看到了什麼?楓葉是什麼顏色的?

4、師:看這麼漂亮的楓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快樂)

5、師:你能帶着這些心情,並加上動作讀讀這句嗎?這句哪個是動詞?(舉起)

6、師:誰能讀得更有感情?(比賽讀)

7、師:你知道這裏的“旗幟”是指什麼?(楓葉)

8、師:你們真聰明,這裏把楓葉比喻成旗幟,這個句子是什麼句?(比喻句)我曾經教過你們比喻句,你能選出下面的比喻句嗎?

(出示課件):1、天上的白雲好像一隻小狗。( √ )

2、小明的樣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麗的寶石。( √ )

(三)學習: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1、師:除了看到“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外,還有看到其他的嗎?

2、師: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3、師:你聽到小鴿子說什麼嗎?(學生討論、反饋)

4、師:你能讀出鴿子的心情嗎?(比賽讀)

5、師:老師曾經說過,鴿子是代表着什麼意義?(和平、沒有戰爭)

6、師:是對,有戰爭的國家是痛苦的,(出示戰爭圖片)現在你們生活中祖國媽媽的懷抱裏,覺得幸福嗎?(幸福)

7、師:如果讓你對祖國媽媽說一句話,你會怎樣說?(學生討論、反饋) (出示課件:請你對祖國媽媽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8、師:現在我們一起用熱愛祖國的感情讀讀這句話吧!(齊讀)

(四)學習: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1、師:還有誰看到其他的?

2、師:(出示句子)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3、師:大海也爲祖國媽媽的生日奏起了樂曲,你們想聽聽是什麼樂曲嗎?(播放《生日快樂》《愛我中華》)

4、師:好聽嗎?這句裏有兩個相同的字,但是讀音卻不同,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出示課件: yua (音樂、樂曲)

la (快樂、歡樂)

5、師: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四句讀一讀吧!(出示課件)

(五)學習最後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

1、師:新中國成立以後,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圖片)(1)萬丈高樓平地起。(2)天空亮起五彩的禮花。(3)申請奧運成功。(4)嫦娥飛越太空。

2、師:看到祖國大地美如畫,我們的祖國六十一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你們自豪嗎?驕傲嗎?

3、師:那麼我們一起以自豪、驕傲的心情來讀最後的句子。(出示句子)(齊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

4、師: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可書上說是十三億孩子,你如何理解?(出示選擇題:十三億孩子是指:( B )

A、中國的全部孩子。

B、全中國的人民。

5、師:對了,全國人民都歡慶這美好的日子,這代表着人民對祖國的什麼感情?

6、師:你們也愛祖國嗎?(愛)好,我們一起用感情地讀好這篇詩歌,看誰讀得最好的。

四、延伸拓展。

1、(出示課件)你會怎樣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

2、學生討論,再反饋。

五、練習鞏固。

一、連一連。

獻上 旗幟金黃的 旗幟

舉起 鴿子火紅的 果實

飛着 樂曲潔白的 樂曲

奏起 果實歡樂的 鴿子

二、仿照例子寫一寫。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獻上 。

2、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飛着 。

六、課堂總結。

七、佈置作業。

背誦《歡慶》給父母聽,明天過關。

板書: 歡慶

田野 獻上 果實

十月一日 楓林 舉起 旗幟 熱愛祖國

國慶節 藍天 飛着 鴿子

大海 奏起 樂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17 看雲識天氣。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①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①匯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②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17 看雲識天氣》。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重點研討

①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

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於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重點

一、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領略本文的語言美。

四、體會在寫景中抒情的寫法。

五、領略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入境,匯入新課。

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春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聽讀,感知全文。

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準確的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是讓學生說說本文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並透過教師引導概括出春天的三個特點。並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感受春天的活力,啓迪學生奮發向上。

環節一、閱讀與欣賞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讀。

環節二、掃障大比拼讓學生準確的讀出屏幕上生字的讀音。可以補充糾正。

環節三、看誰說的準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呢?

學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風,春天的人等

提問:春天有這麼多景物可寫,爲什麼偏偏要寫這些景物呢?

明確:因爲這些景物都能表現出春天的特點。

提問: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明確:新——力——美

三、品讀,賞析語言。

讓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準確生動,清新優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可使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

環節四、請你當老師你認爲本文寫春天寫得最好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組,互相說說好的理由。

四、熟讀,當堂背誦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應該讓學生當堂來背誦。可以鍛鍊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環節五、背誦不示弱三分鐘背誦比賽

五、銜接,延展課文

朱自清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從課文之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環節六、開拓者行動

你想當作家,請你用文章來讚美春天;你想當音樂家,請你用歌聲來歌頌春天;你想當畫家,請你用畫筆來描繪春天

自由準備,成果展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滿井遊記》教學設計8。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3.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

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爲“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

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滿井遊記》教學設計8》。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爲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製好的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並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於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 新開:新開啟。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騎着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裏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爲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餘寒景象”,寫了欲遊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遊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遊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遊路線;接着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後分寫山、水、柳條、麥田、遊人、鳥、魚,並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遊緣由

及作記時間,結束全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1)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選三位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3)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爲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於早春特徵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遊人相偕出遊,作者將

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爲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瞭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瞭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透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裏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爲什麼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爲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介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透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透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複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後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爲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爲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化石記載着生物進化的歷史,說出各種生物出現的先後順序。觀察化石的圖片,推測每種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環境,並且對生物進化的趨勢進行推測。

2、列舉解剖學證據和分子生物學證據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的結論。

3、認同在生命演化過程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學習中難點:生物進化的順序

一、前置補償:化學進化論認爲生命起源可分爲那幾個階段?

二、導讀提綱:

1、化石證據:閱讀課本第7-9頁,課本插圖5.1-6,5.1-7和5.1-8分析並討論下列問題:

①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②爲什麼化石能證明生物的進化?

③各個時期的馬在形態結構以及生活環境方面有怎樣的差異?這些差異與馬的進化有什麼關係?

④馬的系列化石說明了什麼問題?請說出你的觀點。

2、解剖學證據:閱讀課本第9-10頁,課本插圖5.1-9,分析並討論下列問題: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組成?(要求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爲據,其他脊椎動物的前肢骨與之相比在結構上有什麼相似之處?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③透過比較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分子生物學證據:根據課本11頁表討論下列問題:

①你認爲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比較近?你認爲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比較遠?

②透過比較分析10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三、說出你的收穫:

四、鞏固練習:

1、下面對化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代生物的屍體儲存到現在就是化石B、形狀像生物的石頭就是化石

C.現在生物經過處理,過幾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蹟經礦物填充和交換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爲化石的生物[]

A.越複雜越低等B.越簡單越高等C.越複雜越高等D.越簡單越低等

3、下面對生物進化規律的敘述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簡單到復 C.由水生到陸D.由植物到動物

4、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

A、化石證據B解剖學證據C分子生物學證據D胚胎髮育學證據

五、課堂檢測:請閱讀下面從不同地層裏發現的化石的示意圖

1、從馬的進化過程看,在馬的進化過程中,它的前肢的數目是如何變化的?

2、馬進化過程中,體形是如何變化的?

4、馬的四肢有什麼變化?

5、從馬的進化過程可以說明生物進化有什麼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鞏固前一課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知識,透過學生探究摺紙、染紙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鞏固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識。

難點:染紙的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將教師的四周佈置上美麗的染紙,創設出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髮現染紙的特點。

1、教師展示兩張染紙,一張是前一節課製作的滴染作品,顏色分佈不規律且較隨意;第二張是圖案、顏色重複且對稱的染紙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兩張染紙的不同之處。總結:染紙作品的圖形和顏色是對稱的,形成重複的美感。教師質疑:圖形和色彩的重複效果是怎樣出現的呢?

2、探究折法。以組爲單位從教室裏懸掛的染紙中選一張,分析其折法。每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學生感受不同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3、欣賞扎染、蠟染作品,教師介紹其悠久的歷史,並引導學生受水與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特點。

4、看書,自學染紙的方法。提問:書上是怎樣染紙的?生:將顏色倒入調色盤中,將紙浸在顏色中染紙。總結:這種方法叫做浸染。

5、學生試做。

6、解決在試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問:你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了,需要幫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間部分不知道怎樣染?引導學生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7、第二次製作。

8、學生展示染紙作品。

9、教師展示用染紙製作的各種工藝品,拓展學生的思路。

10、總結。提問:你在製作後還有生麼遺憾?有什麼收穫?課後小結鞏固前一課所學的色彩三原色知識,透過學生探究摺紙、染紙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究發現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運用浸染法時,用廢舊報紙吸一下水分,這樣能夠使色彩過渡的更柔和,也比較容易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