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早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早教學反思

早教學反思1

  《早》這課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後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讚揚了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

在《早》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重點梳理爲臘梅花的樣子和“早”字的來歷上。有的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爲什麼寫臘梅花,與“早”字的來歷有什麼聯繫?看來,學生越來越會提問了。

在教學中,我抓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蠟梅花的句子:“那花白裏透黃,黃裏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讓學生反覆誦讀欣賞臘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澤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潔,並恰當運用多媒體展示蠟梅花的圖片,學生們由此感受蠟梅的美。

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開得最早,由這個“早”過渡到魯迅的“早”的故事,感受到魯迅只有一次遲到以及其中的原因。即使在這樣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又是怎樣做的?他的心裏在想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什麼?學生透過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人物從嚴要求自己,把珍惜時光,把“早”埋在心底這種決心,使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高潔品質融爲一體。

在遷移拓展訓練中,可以根據圖上的“三味書屋”的擺設讓學生按方位順序說說二十四番花信風的知識;有關“第一”的雅稱;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收集魯迅的資料,製作名人卡,閱讀《朝花夕拾》,也可以積累一些有關珍惜時光的成語、古詩、名人名言等。

早教學反思2

《早》一文作者在文中有很大篇幅寫臘梅花。寫臘梅花開得早,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由臘梅花的開得早,自然過渡到魯迅的“早”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向魯迅那樣,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

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描寫臘梅花的句子:“那花白裏透黃,黃裏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讓學生反覆誦讀欣賞臘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澤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潔。再由臘梅花的開得早引出魯迅的刻在書桌上的“早”字的故事,借花喻人,使臘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魯迅的高潔品質融爲一體。

另外,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課堂之前自己蒐集有關魯迅的人物簡介和魯迅的一篇作品《藤也先生》,讓學生來說說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從而進一步突出魯迅的高潔品質。讓魯迅的高潔品質刻在學生的心坎上,鞭策他們以後做人。

同時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對三味書屋的陳設進行分析,隨堂要學生選擇一處熟悉的處所,仿照這一段的寫法的小練筆。

從“愛護公物”說開去

《早》(蘇教版小語第十二冊)一文中有一段關於魯迅小時候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的.故事。有經驗的語文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總會給學生打上一支“預防針”——教育學生要愛護公物,不要在課桌上刻上“早”。有的甚至先給學生一個下馬威:如果發現有人在課桌上刻字,就要讓他公開檢討,並處以罰款,因爲破壞公物要賠償。如果哪位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後果將不堪設想。即使這樣,也還有一些膽大妄爲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過不是刻字,而是用毛筆醮着油漆在課桌上寫,當你批評他時,他還據理力爭,振振有詞——我沒有刻字,只是寫字,並沒有破壞公物。讓你哭笑不得,筆者深有體會。可是,當你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其實孩子們也是非常可愛的: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從小就勤奮好學,具有梅花的精神,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學生們崇拜偉人,學習偉人,這一點不是難能可貴的嗎?

那麼,怎樣才能處理好“學習偉人”與“愛護公物”這一對矛盾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聽說過吧。傳說在古時候,黃河流域經常洪水氾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於是堯就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採取了“堵”的方法——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雖然鯀花了九年的功夫去治水,但是終究沒有馴服這匹桀驁不馴的野馬。鯀也因治水無功而被斬首。後來,舜又命令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在總結父親治水失敗的基礎上採取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經過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了。這樣洪水被治服了,禹也因爲治水有功而被人們推選爲國王。

“堵”可能事與願違,“疏”也許天隨人願。上述的難題如果也採取“疏”的辦法,或許就會迎刃而解。我們不妨這樣來教育學生:“同學們,大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是可貴的,但是我們學習的是偉人的精神品質,而不是他們的小枝小節的行爲,我們應該把魯迅先生的這種精神深深地刻在心裏,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上,讓我們以自己最出色的表現來向魯迅先生證明,我們是最棒的。”在此基礎上,再開展諸如“梅花獎”、“魯迅獎”等活動,評選具有“早”字精神的學生,以此來激勵學生把“早”落實到實處。

由“早”字現象我又想到了“到此一遊”現象。“行萬里路讀萬新面卷書”,旅遊是一項令人心馳神往的活動,但是,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在欣賞風景名勝時,總好留下點什麼。“×××到此一遊”這樣的字跡、刻跡到處都是,不僅破壞了文物古蹟,而且也使景點的觀賞價值大大遜色,影響美觀。所以,每個旅遊景點都會有這樣的警示標語:“請愛護文物”、“禁止亂塗亂畫,違者罰款十元。”等等。雖然管理者加大了處罰力度和監管力度,但是也還有不少膽大妄爲者甘願冒着“生命危險”“毅然”留下自己的“傑作”。其實,仔細一想,在旅遊景點留下自己的簽名也是一件挺有詩意的事情。摩崖石刻是不少名山大川的著名景點,當人們欣賞着歷代文人墨客遺留下的書法作品、不朽的詩篇的時候,人們總會沉浸於歷史的滄桑和藝術的魅力的無限遐想之中,又有誰會站出來批評他們破壞自然景物呢?試想,當無數遊客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還從簽名的字跡中猜想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切是多麼的富有詩意啊!

管理者如果從遊客的角度出發,改變一下管理方式,變“堵”爲“疏”,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景點旁邊專門砌上一面牆,上面寫着:“萬人牆”、“朋友,您正在創造着歷史”等之類的標語,爲遊客提供創作的天地。遊客可以在這面牆壁上信手塗鴉,可以精雕細刻,可以寫下游覽時的內心感受,可以即興作詩……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破壞文物,又教育了遊客,還滿足了遊客的心理需求,甚至不久以後還成爲了不是風景的風景,豈不是一舉多得?

標籤: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