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精選10篇)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設計“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實驗,並能根據計劃開展研究,學會運用數據作出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發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2、在制定研究計劃和實驗操作中感受科學探究的嚴謹。

【教學難點】

經歷設計、完善簡單的探究實驗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

一杯食鹽、1根筷子、1個小勺、1個盛若干水的燒杯、1個盛100ml水的燒杯、1個塑料盤、設計紙課件。

分組實驗:

一杯食鹽、小勺、攪拌棒(筷子)、裝好100毫升水的燒杯、燒杯、小棒(刮平勺子)、研究計劃單和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研究問題

1.請一學生用氣溫計讀出現時氣溫

2、出示一杯清水,觀察水的溶解

教師提問:往這杯水裏加1小勺鹽,攪拌,會出現什麼現象?(溶解)

3、溶解是否是無限的

教師提問:再加1小勺鹽攪拌後,還會溶解嗎?

教師提問:一勺一勺不停地往裏面放鹽,逐一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教師提問:那麼,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鹽呢?(學生猜測)

4、提出問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教師提問:一定量的水—老師只給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鹽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 食鹽”(板書)。

二、制定研究計劃

(一)學生分小組討論研究計劃,教師巡視並指導

(1)教師提問:爲了研究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計劃,我們應該制定怎樣的研究計劃呢?(ppt課件出示一張不完整的研究計劃,簡單介紹項目)請各組按照研究計劃的各項內容討論,並記錄。

(二)實驗步驟的設計

1、各組彙報:誰說說你們的實驗步驟的設計?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ppt打字)

①先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

②用勺子盛一勺鹽,刮平放進水裏

③用攪拌棒攪拌

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記錄,再加下一勺攪拌,直到不能溶解爲止。

3、教師重點交流:(邊演示邊交流)

(1)統一一平勺鹽的標準

①反例演示

演示:教師取鹽,用勺子取一小勺鹽—這是一勺鹽,用勺子取一滿勺—這也一勺鹽

教師提問:這樣盛可以嗎?

②規範操作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小棒,一邊示範,指着刮過的一平勺鹽,像這樣的一勺鹽,我們把它叫做一平勺鹽,

(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

●(3)怎樣纔算不能溶解?

實驗時,如果攪拌了很長時間,燒杯中還有鹽,就說明我們的實驗成功,可以停止實驗了。

教師質疑:如果你們加到第8勺,攪拌了很長時間,鹽也沒完全溶解,你們說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鹽?

(三)實驗材料的準備

1.學生透過步驟總結所有需要的實驗材料

2.分別說明其用途

(四)實驗注意事項

1.學生說實驗注意事項

2.教師補充

①每次都要加一平勺鹽,攪拌至完全溶解,才能加下一勺鹽。

②攪拌時儘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

③要及時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二。

④做實驗聲音要輕,完成後收拾好材料。

三、學生按計劃實驗,交流結果

(一)學生分組實驗,師巡視並指導。

(二)學生實驗結束後,組織彙報現象,教師出示幻燈片,依次記錄實驗結果。

1、各個小組彙報100毫升是能溶解食鹽的勺數,教師在課件中填寫。

2、教師提問:100毫升食鹽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呢?如何知道?

(用天平稱量一勺鹽的克數爲3.6克)同學能快速算出鹽的`總數嗎?

3、學生計算並回答,教師在課件中填寫。

4、從數據中得出這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約多少食鹽?

5、總結實驗:在今天的溫度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大約36克食鹽。這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也是我們研究的結果。(板書大約36克)(補充板書:克):也說明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裏能溶解的食鹽的量是一定的,食鹽在水中的

溶解量是一定的,並不是無限的。課下大家還可以用身邊的物質:糖、味精等等試一試他們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量是否也是一定的,又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你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可老師碰到了一個難題:這些鹽水

(教師拿起小組做過實驗的燒杯)這杯是同學們剛纔做過實驗的,裏面溶解了許多鹽,倒掉真可惜,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與水分離麼,有什麼方法?下課後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和曾老師一起討論。

五、板書設計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研究計劃

一、研究的問題: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勺食鹽

二、準備需要準備的材料:

50毫升水、勺子、攪拌棒、食鹽

三、研究的步驟:

1.一勺勺的加、每勺用尺子刮平

2.完全溶解一勺再加另一勺

3.記錄完全溶解的勺數

四、研究結果: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並不能無限量地溶解下去。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設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並能根據計劃開展研究,學會運用數據作出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發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溶解實驗中能用觀察到的事實與他人進行交流,並在制定計劃和實驗操作中感受科學探究的嚴謹。

【教學難點】

經歷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用:食鹽、塑料小勺、筷子、燒杯、水

組實驗材料:食鹽1小瓶備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燒杯1、水槽1、天平1。

【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3’

1.老師桌上有鹽、燒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這些材料做什麼實驗?

2.誰願意和老師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請一學生放一平勺鹽,教師攪拌)大家看到鹽怎麼樣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鹽又會怎樣?

3.提問:如果不停地往這杯20ml水裏放鹽,不停地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板書課題: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4.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先50ml水來做實驗。(在課題一杯後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的研究計劃20’

1.請你推測一下,這杯50ml的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2.學生猜測:2勺、3勺、5勺……

3.組織學生討論:想知道誰的猜測正確,該怎麼做呢?

4. 組織學生彙報,完善研究計劃。(建議用以下形式表達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

一、研究的問題

50ml水能溶解幾勺食鹽?

二、準備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鹽。

3、小塑料勺、筷子、記錄紙。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後再加第二勺,直到難以溶解爲止。

3、記錄完全溶解後的勺數。

4、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5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鹽,即 克食鹽。

5、關鍵性提問:(邊交流邊完成以上研究計劃)

1.一勺鹽怎麼算?(滿滿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進去以後,什麼時候加第二勺?加到什麼時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後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爲止。)

3.要判斷是否溶解是在攪拌時觀察還是攪拌後等一下再觀察呢?

4.一共溶解幾勺怎麼算?(如果放到第7勺沒有溶解算6勺)

5.根據大家討論,我們制定了這份計劃,計劃中哪些地方制定得還不夠完善,可以提出來修改。

三、分組實驗5’

1.學生根據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提醒做好研究記錄)

2.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結果8’

1.彙報實驗數據。出示一張大表收集學生數據,如下:

勺數

組別

6勺7勺8勺

9勺10勺11勺

12勺13勺

14勺14勺以上

第1組第2組第3組第4組第5組

2.從彙報的數據看,你發現了什麼?

3.你們想一想:爲什麼同樣一杯水裏溶解的鹽有多有少呢?(引導學生反思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導致同樣一杯水溶解的鹽不一樣多。)

4.討論:我們怎樣回答50ml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看大多數組溶解多少食鹽?)

5.出示天平,測量1勺大約是()克,接下來換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鹽。

6.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攝氏度的環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鹽。

拓展:下節課老師請你把這杯水中的食鹽與水分離出來,你能想出什麼辦法呢?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透過經歷實驗研究活動,知道一杯水裏能溶解的食鹽是有限的。

2、科學技能:在實驗研究計劃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於挑戰權威、樂於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引導、指導學生做實驗得出一條科學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2、 理解由實驗得出的這條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1、如何對加入的鹽準確計量。

2、食鹽怎樣纔算不能溶解了。

教學準備:

7個燒杯、7根攪拌棒、7把小匙、一小桶冷水、一架托盤天平秤、500克食鹽、寫好實驗提示的一塊小黑板,另外稱好20克食鹽爲一份,共包8份,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坐好。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教師出示一杯盛有30毫升的冷水燒杯,再倒入一小匙食鹽,用攪拌棒輕輕攪拌,待食鹽溶解於水,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食鹽溶解於水的現象。(教師一邊用語言描述動作,一邊做實驗。)

教師再加入一小匙食鹽,用攪拌棒輕輕攪拌,提問:“食鹽還會溶解於水嗎?”

學生:會。

教師:老師一勺一勺往燒杯裏不斷地加食鹽,同時用攪拌棒攪拌,鹽會不斷的溶解嗎?

學生:不會。

教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

板書: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設計意圖:由實驗的環節匯入,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複習了舊的知識,並且銜接了新的知識,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活動

教師:我爲同學們準備了盛有30毫升的冷水,一架托盤天平稱等物品和工具,請同學們來認識一下它們。

1、下面各小組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討論應該怎樣操作?在操作時要注意什麼?(這裏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輔導之一,用討論形式完成,真正發揮了小組學習的優勢。)

(1)學生討論。(教師注意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巡視指導個別小組。)

(2)彙報。(引導學生注意加鹽時應等前面一部分食鹽完全溶解在加,直到不能溶解爲止,操作必須規範。)

2、教師出示一塊寫好實驗提示的卡片(教師慢速讀出)。

實驗提示:

(1)各小組明確分工,注意合作。(攪拌者、加鹽者、記錄者……)

(2)嚴格按照剛纔設計的進行實驗。

(3)別忘記及時記錄。

(4)實驗結束,整理好材料,準備彙報。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不要把水、鹽弄了到處都是,尤其是加鹽時注意速度以免做實驗消耗更多的時間。)

4、彙報。先彙報結果,再彙報操作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填寫於實驗記錄中。板書:

一杯3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鹽。

一杯( )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鹽。

5、匯入科學概念: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三、鞏固、擴展

[科學這門學科上課時間少,只能當堂課就消化,所以設計了此環節。]

1、我們還知道哪些物質也能溶解於水?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高錳酸鉀、膠水、洗髮液、酒精、氧氣、二氧化碳氣體。

教師:把溶解於水的物質無論有多少都放在一定量的水裏,會溶解嗎?

生:不會。

教師:誰能模仿這條科學概念也來說一說。(如果學生說不來,教師可以先舉例,例如: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高錳酸鉀。)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

2、出示一杯有沉澱物的濃鹽水,問:怎樣把剩下的沉澱物繼續溶解?(加水)

指名學生回答。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的第3課。

是在學生學習了《溶解》、《怎樣加快溶解》之後,來研究“一定量的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這一問題,併爲下一課學習“分離鹽和水的方法”打下基礎。

本課在單元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了一年的科學課的學習,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

本課以學生熟悉的食鹽和水作爲研究材料,操作安全,難度適中,材料易得,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能根據研究的問題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能根據計劃開展研究,學會運用數據做出解釋。

(二)科學概念:

認識在一定量的水中,食鹽能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運用觀察到的事實與他人進行交流,並在制定計劃和實驗操作中感受到科學探究的嚴謹。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認識到一定量的水裏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鹽。

教學難點:

制定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四、教法學法

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

學生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探究活動。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的準備

組建學習小組,選定小組長,並以組長的名字來命名小組。

(二)材料的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略);實驗記錄表等。

六、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做出預測

(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一)提出問題,做出預測

1、比一比。約2分鐘後,A小組的鹽全都溶解完畢,而B小組的鹽全都沒溶解完。

2、找原因。

A份材料:20毫升水,5克食鹽;

B份材料:20毫升水,10克食鹽。

(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

1、談話

2、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制定研究計劃

實驗是從頭開始,還是利用剛纔的A杯(20毫升水裏已溶解了5克鹽)或B杯( 20毫升水裏加入了10克鹽)繼續研究?

怎樣進行實驗?

還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提示:

研究計劃(一)

1、利用已經溶解了5克鹽的A杯繼續研究;

2、再往杯中加入1克鹽,攪拌,若能溶解,則再加入1克鹽……直到不能溶解爲止。

3、記下每次加入的鹽量。最後算出加入鹽的總量、能夠溶解的鹽量,填在記錄卡上。

研究計劃(二)

1、利用加入了10克鹽的B杯繼續研究;

2、透過“過濾法”,將鹽水和未溶解的鹽分離;

3、將未溶解的'鹽曬乾(或烤乾),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量;從10克中減去未溶解的鹽量,即爲2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鹽量。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1、屏幕上出示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小組長領取後續實驗所需的材料、實驗記錄表。

1、小組成員要分工協作,以提高效率;

2、加鹽時,不要讓鹽灑在燒杯外面;

3、攪拌時,防止杯裏的水濺出;

4、要等杯裏的鹽溶解之後,才能再加鹽;

5、認真記錄加入的鹽量,填好實驗記錄。

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

1、分享結果:將各組的實驗結果輸入電腦的統計表中。

2、分析數據。

3、看看科學家的結果

照此計算,20毫升的水裏能夠溶解 克的鹽。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1、回顧:從問題到答案,我們經歷了哪些過程?

2、想一想,桌上的這些鹽水該怎樣處理呢?你還想利用它來研究什麼問題嗎?

(下課時將鹽水收集起來,留待下節課用)

本課的特點

源於教材而不囿於教材。

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重複利用實驗材料,滲透了節約、環保的理念。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5

【設計思路】

對於學生而言,“溶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是無意識的。究竟什麼是“溶解”,學生是很難說清楚的。學生也可能從來沒有對溶解的現象進行過細緻的觀察和準確的描述。本課將引導學生透過對食鹽、沙、麪粉、高錳酸鉀、砂糖等物質的觀察比較,逐步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科學概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沒有按教材的陳述順序和方法進行教學。而是將“食鹽、沙、麪粉”三種物質的觀察同步進行,以利於學生在觀察時就能進行比較發現不同。這樣做可能比單獨觀察更直觀、更省時,更便於學生掌握溶液的概念。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了多種鼓勵性和激發學生興趣的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到實驗上來,使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課堂井然有序,觀察描述得比較豐富生動。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對物質溶解和不溶解現象的觀察、描述、解釋的過程和對液體混合物進行過濾操作的'活動過程。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逐步形成關於“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逐步發展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對觀察現象的描述和概括。

2、難點: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小組實驗用:食鹽、沙、麪粉、高錳酸鉀、糖、攪拌棒、杯子、自來水、抹布、鐵架臺、漏斗、濾紙、燒杯。

【教學過程】

1、品嚐飲料,複習引入。

出示一杯糖水,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飲料,嘗一嘗。

說一說:糖水是哪些物質的混合物?

你看見這杯水中的糖了嗎?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把幾種物質和水的混合現象。

2、食鹽、沙、麪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猜一猜:如果把食鹽、沙、麪粉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呢?

組織學生把這三種物質同時放入水中,觀察比較:有什麼不同?看哪一個小組發現得多。

引導學生描述實驗情況,得出結論。

可引導:水中能看到的是什麼?什麼看不見了?

介紹濾紙的作用,猜一猜:如果把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裝有濾紙的漏斗中過濾,濾紙上留下什麼呢?

指導學生進行過濾,觀察描述發生的現象。

食鹽在水中溶解了嗎?說出科學依據。

沙在水中溶解了嗎?說出科學依據。

麪粉在水中溶解了嗎?說出科學依據。

3、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

猜測高錳酸鉀和糖在水中會溶解嗎?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把高錳酸鉀和糖分別放入同樣多的兩杯水中,觀察描述發生的現象。

輕輕攪拌後繼續觀察描述。

想像糖也像高錳酸鉀那樣分散到水中去了嗎?

4、整理我們的觀察研究結果。

比較各種物質在水中變化的異同。

比較各種物質在水中變化的異同。

討論分析:物質是否在水裏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別的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徵。

2、能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被溶解。

3、能觀察比較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4、能根據物質在水中的變化結果歸納出溶解的特徵。

5、培養細緻觀察的能力和歸納能力。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用:五個透明的杯子、水槽、食鹽、麪粉、沙、高錳酸鉀、砂糖、漏斗、濾紙、鐵架臺。

教學活動過程

1.沙和食鹽哪個溶解了?

·取一小勺食鹽和一小勺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

·用筷子輕輕攪拌後,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

·交流:食鹽和沙在水中的不同變化。

·討論:哪些現象可以判斷出“鹽在水裏溶解了”?哪些現象可以判斷出“沙在水裏沒有溶解”?

·嘗試用過濾的方法來分離鹽水混合物和沙水混合物。

2、麪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食鹽在水裏很快地溶解,形成了鹽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卻很難被溶解。麪粉在水中會溶解嗎?

·取一小勺麪粉,放在一個盛水的玻璃杯裏,觀察麪粉在水中的變化。

·用筷子輕輕攪拌,再觀察麪粉在水中的變化。

·分別比較麪粉和食鹽、麪粉和沙在水中的變化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地方?

·用過濾的`方法來分離麪粉和水的混合物。

·比較麪粉在水中的變化更像沙還是更像食鹽?

3、觀察高錳酸鉀和砂糖在水中的變化

·在兩杯水中各放入一小粒高錳酸鉀和一小勺砂糖,觀察它們在水中的變化。

·描述高錳酸鉀和水的變化,砂糖和水的變化。

·用筷子輕輕攪拌高錳酸鉀和砂糖,觀察它們在水中的變化。

·問:高錳酸鉀和砂糖在水中溶解了嗎?

·有什麼證據來說明高錳酸鉀和砂糖在水中溶解了?

·想象:根據高錳酸鉀在水中的變化來想象砂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

4、整理我們的觀察研究結果

·比較各種物質在水中的變化

食鹽沙麪粉高錳酸鉀砂糖

變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佈

是否沉澱

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溶解還是不溶解

·物質是否在水裏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別的呢?

5.小結

溶解的特徵:物質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或沉澱的方法分離出來。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7

今天我要說的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課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課題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一、說教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這一課屬於溶解單元。“溶解”單元共分7課,《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是本單元的第6課。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研究計劃並展開實驗,同時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本單元圍繞溶解這一研究主題,以食鹽和水作爲主要的觀察研究材料,把學生們可能會提出的,並且是他們能夠進行研究的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按順序編排起來,本節課是在學生加深了對溶解的認識和理解上,已經經歷了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並能透過本課內容的學習爲接下來對《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的學習將產生積極作用。

二、說學生

四年級學生接觸科學課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對實驗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在思維上,邏輯性、嚴謹性不強,考慮問題不深入、不夠細緻周密;同時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節課無論是實驗設計還是實驗操作,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鍛鍊。

三、說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透過經歷實驗研究活動,使學生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

2、科學探究: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實驗得方法和步驟,在實驗研究計劃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於挑戰權威、樂於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針對“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這一問題自主進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

1、如何對加入的鹽準確計量。

2、食鹽怎樣纔算不能溶解了。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徵,我堅持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生爲本,以教師爲主導,以思維訓練爲主線安排本課教學,透過交流互動的方式,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實驗法進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實,敢於提出問題的嚴謹科學態度,發展能力,維持興趣。本節課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實驗操作中。教師將實驗操作的重要步驟或者注意事項以課件形式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一步步進行科學探究實驗

教學準備

1、學生材料:食鹽、小勺、筷子、盛有100毫升水的燒杯一杯、實驗記錄表(每組一份)。

2、教師準備:食鹽、小勺、筷子、100毫升水一杯、電子秤。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做出預測

怎樣更好的引出“食鹽在水裏能無限溶解嗎?”這個問題,在對材料進行觀察描述後,我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爲每個小組準備相同量的鹽,不同量的水,並進行食鹽攪拌。學生透過親自動手感受到食鹽不能在水裏無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透過對比實驗引發出來的問題往往更能激發學生地探究欲。接下來讓學生知道要想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必須要保證每個小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麼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馬上能想到透過自己實驗進行驗證。於是教師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裏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板書課題,教師順其自然的引出本課重點,這堂課也在學生們地探究慾望中開始了。

(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

“100毫升水裏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問題就比較複雜,是實驗設計的難點也是亮點。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採取書本上的實驗方法,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可能與學生事先預習、參考書本有關。但是學生的實驗設計都千篇一律與書本完全雷同,實際上也表明學生思維的禁錮,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事先我設計好三種不同的實驗方法,並做好課件,然後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當然也許會有學生想到新的實驗方法、也許沒想到),教師作爲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可以將這三個實驗呈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比較、思考和選擇。

第一種實驗方法:先把裝有食鹽的杯子稱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爲止,稱一稱杯子裏還剩多少鹽,透過相減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

第二種實驗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藥勺盛一勺鹽,用牙籤沿勺子表面水平颳去多餘的鹽,稱量一平勺的鹽質量,加多少勺鹽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第三種實驗方法。首先用電子秤稱量6個小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爲A克;學生實驗時,只需向水中加鹽,加到鹽不能溶解爲止,再到教師這兒稱量出質量,記爲B克。那麼加入鹽的質量就爲B—A克。

三種實驗方法呈現給學生後,教師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比較,然後詢問學生你認爲那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你準備採用那種實驗方法,爲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後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都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明確:

(1)、實驗操作要規範。加鹽、攪拌不要將鹽或者水灑出。

(2)、正確判斷鹽溶解與否。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所謂實踐出真知,隨後根據學生選擇情況,用這三種(或者其他)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教師可做爲學生親密的夥伴加入學生探究的行列。這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探究,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行探究,提高探究能力,體驗探究樂趣。突出教學重點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

實驗結束後,學生們分小組彙報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可以給出參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論上可以溶解36克鹽。在電腦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交流:那種實驗方法得出的結果最準確,這幾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幾種種實驗方法進行總結。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實驗方法彙報分析完畢後,在後面的時間中,教師可以加以拓展:在溶解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發現?(杯裏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顏色變了。)

同時思考:溶解在水中的鹽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這樣丟棄嗎?把課堂上製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次課繼續研究時使用。將內容與下一節課緊密聯繫起來。不僅重複利用了實驗材料,還滲透了節約、環保的理念。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8

教學目的

1、科學知識:透過經歷實驗研究活動,使學生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

2、科學探究: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在實驗研究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於挑戰權威、樂於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用:食鹽、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

小組觀察實驗用:食鹽(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玻璃棒、100毫升燒杯盛25毫升水、湯匙、水盆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做出預測怎樣更好的引出“食鹽在水裏能無限溶解嗎?”這個問題,在對材料進行觀察描述後,我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

爲每個小組準備相同量的鹽,不同量的水,並進行食鹽攪拌。學生透過親自動手感受到食鹽不能在水裏無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透過對比實驗引發出來的問題往往更能激發學生地探究欲。接下來讓學生知道要想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必須要保證每個小組具有相同的水量。

那麼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馬上能想到透過自己實驗進行驗證。於是教師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裏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板書課題,教師順其自然的引出本課重點,這堂課也在學生們的探究慾望中開始了。

(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100毫升水裏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問題就比較複雜,是實驗設計的難點也是亮點。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採取書本上的實驗方法,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可能與學生事先預習有關。

但是學生的實驗設計都千篇一律與書本完全雷同,實際上也表明學生思維的禁錮,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事先我設計好三種不同的實驗方法,並做好課件,然後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當然也許會有學生想到新的實驗方法、也許沒想到),教師作爲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可以將這三個實驗呈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比較、思考和選擇。

第一種實驗方法:食鹽減少法即先把裝有食鹽的杯子或袋子稱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爲止,再稱一稱杯子或袋子裏還剩多少食鹽,透過相減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鹽了。

第二種實驗方法:平勺定量法。

即用小勺盛一勺鹽,用牙籤沿勺子表面水平颳去多餘的鹽,稱量一平勺的食鹽質量,加多少勺食鹽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鹽了。第三種實驗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稱量每小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爲A克;學生實驗時,只需向水中加食鹽,加到食鹽不能溶解爲止,再到教師這兒稱量出溶液質量,記爲B克。那麼加入鹽的質量就是B-A克。三種實驗方法呈現給學生後,教師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比較,然後詢問學生你認爲那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你準備採用那種實驗方法,爲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

然後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都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明確:(1)、實驗操作要規範。加鹽、攪拌不要將鹽或者水灑出。(2)、正確判斷鹽溶解與否。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所謂實踐出真知,隨後根據學生選擇情況,用這三種(或者其他)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

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教師可做爲學生親密的夥伴加入學生探究的行列。

這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探究,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體驗探究樂趣,突出教學重點。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實驗結束後,學生們分小組彙報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可以給出參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論上可以溶解36克鹽。在課件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交流:那種實驗方法得出的結果最準確,這幾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實驗方法彙報分析完畢後,在後面的時間中,教師以拓展訓練:在溶解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發現?同時思考:溶解在水中的鹽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這樣丟棄嗎?把課堂上製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節課繼續研究時使用。

將內容與下一節課緊密聯繫起來。不僅重複利用了實驗材料,還滲透了節約、環保的理念。

作業練習:

1、簡單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實驗的?

2、杯子水得多少與溶解鹽的多少有什麼關係?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問題討論,並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

2、使學生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3、能認識到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鹽)。

4、培養學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

5、能在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並能大膽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

教學難點:經歷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用:(大包、小包)食鹽、玻璃棒、(大、小)燒杯、水。

小組觀察實驗用:食鹽(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筷子、盛50毫升水的.燒杯、水槽。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教師:(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包鹽倒入杯中並攪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攪拌之後會出現什麼現象?(生:鹽會溶解了。)

教師:(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包鹽並攪拌)那再放入這包鹽攪拌後會有什麼現象?(生:鹽還會溶解了。)

教師:那我不停地往裏面放鹽,不停地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生:不會吧。)

教師: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一杯水裏到底能溶解多少食鹽?(出示課題)

2、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教師:請學生說說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學生猜測:10包、12包(有學生反駁)。

師生討論:

①這杯子是大杯還是小杯?

②一杯水是多少?

③這杯水是冷水還是熱水?

④怎樣計算食鹽?

⑤怎樣算溶解到底了?

師生小結: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鹽?

教師:我們怎樣來研究呢?

學生小組討論,並彙報討論結果。

學生根據討論情況修正計劃。

教師出示較標準的研究計劃,請學生填寫。實物投影儀反饋。

學生根據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活動。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研究結果。

3、思考與討論

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你們有什麼其他發現嗎?

教師:怎樣來回答課題?

教師:我們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那麼100毫升的水呢?

教師:你怎樣解釋研究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

教師:在進行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研究後,你還想進一步研究什麼?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案設計 10

教材簡析:

《食鹽地水裏溶解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溶解〉的第一課,主要透過實驗,讓學生辨別常見的幾種物質是否溶解在水中,認識溶解的幾個特點,形成關於“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實踐“鑑別各種物體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麼是“溶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探究使學生感受“溶解”的幾個特點。

教學準備

1、 9種可溶解或不溶解於水的物質。(生活中常見的)

2.實驗必備儀器。(燒杯、玻璃棒、聚氣瓶、勺子、濾紙、漏斗、鐵架臺)

3.探究用的表格,1張。

教學流程:

(一)故事引入,質疑激趣

1、老師講一個關於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

2、學生談談對溶解的認識。

(二)演示實驗,學會操作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燒杯、聚氣瓶、玻璃棒、勺子,瞭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在燒杯內裝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鹽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第四步:做好實驗記錄,彙報實驗情況。

(三)親自實驗,瞭解“溶解”

1、小組分工合作

將全班同學分成8組,每組4人,根據各自的特長,組內分好工。

2、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安全性。

3、小組討論彙報

各小組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所做實驗是“溶解”實驗還是“不溶解”實驗,說說依據。

(四)分離實驗,解釋“溶解”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漏斗、濾紙、鐵架臺、瞭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課件演示實驗步驟

第一步:折濾紙:先把濾紙對摺,再對摺,然後把濾紙開啟,一面三層,一面一層,跟漏斗一樣的形狀;

第二步:放濾紅:把濾紙小心地放入漏斗內,濾紙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點水把濾紙溼潤,使濾紙與漏斗緊貼。

第三步:放漏斗在鐵架臺鐵圈下放好一個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鐵架臺鐵圈內,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輕輕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將燒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體沿着玻璃棒流進漏斗,不能漫過濾紙。

3、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4、彙報實驗結果

哪些物質和水混合後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五)總結實驗,拓展延伸

1、解釋溶解

觀察實驗表格,瞭解溶解的特點,知道溶解是指:物質放入水中後,變成肉眼看不見微粒,均勻地分佈在水中,並且不能用沉降或過濾的方法分離的一種現象。

2、佈置課外作業,

學生課後研究如何幫冬冬把鹽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