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溶解的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溶解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溶解的教案

溶解的教案1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以爲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幼兒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然而水又有許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態變化、水的衝擊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提出了很多關於水的問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的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透過活動,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中,能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並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透過幼兒同伴之間對實驗現象提出異議,培養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態度。

3、幼兒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其他幼兒傾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一組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油、方糖、果珍適量。

小勺、筷子、小網各四個。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圖片,其他可溶解於水的物質,如:咖啡、奶粉、感冒顆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們可以走到實驗桌前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師:請大家輕輕地回座位,誰願意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材料?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這四樣實驗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果珍、冰糖和油。

(教師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繼而引發了大班幼兒的探索慾望,激起了幼兒濃厚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感知實驗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1、引導幼兒圍繞“把這些實驗材料放到水中會怎麼樣?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個問題進行猜想和記錄。

師:老師準備這四樣實驗材料,是想讓小朋友們用它們來做個實驗。我們要把這四樣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四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誰還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這裏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請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發放表格)

[page_break] 師: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師: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幼:試一試。

師: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在做實驗之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們的記錄表後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觀察完後,請幼兒講自己看到的現象。)

(本環節透過發放表格,請幼兒評選出一位小小記錄員來進行記錄,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兒觀察萬現象之後,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試驗中看到的現象,既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其他幼兒傾聽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1、請幼兒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透過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兒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師: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對這四樣實驗材料的猜想,到底誰能取出來?誰不能取出來?

2、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想並進行交流。

師:現在我要請你們接着做實驗,剛剛介紹了這裏有許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網,現在你們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纔放進水裏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用同樣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在本環節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觀點。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也順應了幼兒的天性,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四、針對幼兒提出的異議,請個別幼兒再次實驗,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師:做完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想講四個中的哪一個實驗結果?你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是不是一樣?(有異議的小朋友單獨做試驗,使幼兒意見達成統一)

教師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冰糖放進水中,最後看不見了。冰糖和果珍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

幼:不能。

師:對,而且它們還改變了水的顏色和味道。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冰糖“溶解”在水中了。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鹽

幼4:醋

師:剛纔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會有不同,那我們現在再猜一猜,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page_break] (這一環節,透過讓有異議的幼兒再次做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兒猜想生活中可能會溶解的物質,老師提前準備了一部分,老師做試驗,幼兒在觀察地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觀看被污染的圖片和錄像,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師:小朋友看這些圖片,看看河流上飄着什麼?

幼:塑料袋。

師:老師經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許多的塑料袋,你們說它能溶解在水中嗎?那樣我們的水就會怎樣啊?

幼:被污染了。

師: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飲用的淡水越來越少了,我們要怎樣來保護水資源啊?

幼1:節約用水

幼2:不往河流裏扔垃圾

幼3:製作標誌,提醒別人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啊,你們真是環保小衛士!那讓我們在區角活動時,一起製作環保標誌吧!

(教師透過物質能否溶解在水中,來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並把節約用水和幼兒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讓幼兒知道環保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透過動手做環保標誌,使幼兒的想法付諸行動。)

【活動點評】

這次活動貼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實驗材料也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在生活中,孩子們喝過果珍、糖水和各種飲料,也見過石頭和油。只不過孩子們從未仔細觀察、比較過這些材料在水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用孩子們並不陌生的活動、內容和熟悉的材料,引發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比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的思想。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有很高的探究熱情和交流的願望。孩子們至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熱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並能提出自己與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這一活動向我提出了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關於溶解的概念怎樣分成不同的層次,設計有內在邏輯的一系列活動,引導和促進幼兒的概念由低級到進階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呢?如:發現有些東西能溶於水中,有些不能;物質溶解後,其外觀變了,得到的混合物狀況不同—混濁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質守恆的原理。因此,怎樣引導幼兒沿着概念的箭頭和線索前進,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共同研究和學習的方向。

溶解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孩子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使孩子初步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瞭解溶解這個詞的含義。

2、透過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傾聽他人的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綠豆、米、鹽、糖、果珍、攪拌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東西,請吧。

2、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大家輕輕地走回來,坐好,乖。誰願意舉手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

二、大膽猜測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師:猜猜,這些東西分別放到水裏會怎樣?

老師:到底會怎樣呢?我們等會再試試。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杯水裏有什麼東西?

2、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嘗一嘗,誰願意來試試。好,你來!

一名幼兒上來嘗水的味道。

三、幼兒大膽操作嘗試,驗證自己的猜測

1、教師請幼兒自己嘗試探索,讓這些材料融解,如果鹽暫時溶解不了,我們請小木棒來幫幫忙,幫我們攪拌一下,看看會怎麼樣?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交談。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

3、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做完了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

1、老師:這些東西躲到水中了,我們把這個現象叫什麼?剛纔非非說的是對的,它們都被水溶解了。這些水時間長了會變質,顏色會發生變化?到底會怎樣呢,我們把它們放到陽臺上去,過幾天再去看看有什麼變化,好不好?

幼集體:好!

2、帶幼兒到陽臺上擺放水杯,活動結束 。

溶解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願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調製好的各種味道的水。

2、溫開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紅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吸管、一次性紙盤紙杯、紙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多杯白開水,請幼兒觀察然後猜猜是什麼?請幼兒進行品嚐。

(師:小朋友們,用你們那機靈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

再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它們的味道,看哪個小朋友猜的最快最準。)

(沒品嚐前可能說出:水、酒。品嚐完以後說:水。)

(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個算是簡單的,老師給小朋友出點難題,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二、教師出示調製好的各種飲料

(教師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請個別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的,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師:這是老師給小朋友們變的魔術,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這個魔術呢?

師,在變這個魔術之前,小朋友們先來認識一下桌子上擺好的這些東西是什麼?

教師出示白糖、紅糖、奶份、果珍粉,引導幼兒說出,必要時教師告知。

引導小朋友這個魔術師將水和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選擇方法。並用吸管攪拌,加快溶解。

自由選取一種飲料分進行魔術注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倒得不要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

做完後互相觀察交流,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幫助幼兒理解“溶解”,並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解的方法。)

絲、品嚐活動說說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或聽課老師進行品嚐,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

(讓孩子大膽的說,激發其他幼兒對另外的飲料粉產生興趣,爲再次試驗做準備。

5、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6、幼兒操作。品嚐,交流。

四、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裏,就會藏起來,看不見了,是他們溶解在水裏了。

五、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手裏的東西整理好。

溶解的教案4

一、設計思路:

“水的溶解”是一個科學活動,是“有趣的水”這個主題中的內容。水是幼兒物體,幼兒對水很感興趣。而水是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透過探索“水的溶解”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慾望。因此,預設了《水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選擇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注重教學問題的提問有效性,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初步感知溶解這一現象。

2、體驗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記錄表、透明杯子若干、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個、筷子若干。

2、認字卡: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溶解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驗材料,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t:小朋友們好!有沒有發現今天李老師準備了很多的東西呀?

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有的還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這都是些什麼

(幼兒觀察討論)

有誰願意來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材料呢?

追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結: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它們分別是:石頭、黃沙、芝麻油、紅糖、鹽、咖啡粉、冰糖。

石頭摸起來硬硬的,有點沉;黃沙看上去是黃色的,摸起來細細軟軟的;芝麻油聞起來有股芝麻的香味;紅糖看上去和鹽一樣是一粒粒的,但是紅糖是紅色,鹽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物質,有的可以用來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們要用它們做什麼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並學會記錄,初次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t:請你猜一猜,如果我們要把這些實驗材料分別放在這幾個杯子中,然後攪拌,充分地攪拌,再看一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t:好,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吧。

2、對幼兒的猜想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初次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t:我發現每個小組猜想的都不一樣,我怎麼才能知道誰猜對了?誰猜錯了?

t:好,那我們就要來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了。請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爲一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進行實驗,然後由一名小朋友進行實驗記錄,把最後得到的有趣的現象畫出來。現在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地攪拌之後,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3、交流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t:你記錄的材料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裏後,石頭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來,黃沙也沉在水底,鹽、冰糖都經過充分的攪拌後它們在水中溶化不見了。咖啡粉變成了好喝的咖啡,顏色也變成了咖啡色,紅糖也把水變成了紅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開水變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兒再次實驗驗證猜並進行交流。

t:現在我請你們用調羹試試,看看剛纔放進水裏的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來?哪些不能取出來?

能取出來的我們可以怎麼記錄?那不能取出來的呢?

t:這個實驗有趣嗎?

哪一組的小朋友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啊?

小結:今天透過做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和黃沙放進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但是它們都能用調羹取出來。紅糖咖啡粉放進水中,水的顏色和味道發生了變化;鹽和冰糖放進水中,雖然顏色沒有改變,但是透過充分的攪拌最後看不見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後調羹取不出來。

水寶寶把紅糖、鹽、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這些物質也溶在水中取不出來,還把水寶寶的顏色、味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我們叫“溶解”。

石頭、黃沙和芝麻油能取出來嗎?

石頭和油 ,我們用工具還可以從水中取出來,它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t:誰能告訴我,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師:剛纔小朋友還說了很多物質,那這些物質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大家好不好?

五、活動自我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設計活動時候,想給孩子們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一點在互動進行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爲了在一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六、活動點評:

教研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全組人員的積極參加。從說課活動到第二研,組員們每次討論都非常的積極,從中尋找問題,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效果也是非常的良好。

李佳老師在前面第一研的基礎上上了第二研,活動中針對大家的意見,李佳老師也是做了一定的調整,將第一研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改善。活動中,李佳老師將記錄表進行了修改,提問也更加的簡練。可以看出,經過大家對提問的推敲,提問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當然活動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活由於李老師的準備的教具中,各種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爲了在一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老師來“說”,這一點背離了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溶解的教案5

一、創設情景匯入

同學們都吃過水果糖,今天我們來做個吃水果糖比賽遊戲。把同樣大小的兩顆水果糖分發給甲、乙兩位學生。設定條件是:

甲同學放在口裏含着不許動,讓糖果自然溶解後嚥下糖水。乙同學把糖果放在口裏,允許舌頭動,牙齒咬待糖果溶解後再下嚥。

結果是:甲同學吃糖果度較慢,乙同學吃糖果速度較快。

師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吃糖果慢,一個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板書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探究新知:

1、實驗一:是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取兩片同樣的維生素B2片〈黃色,最好是帶有顏色易溶於水的藥片,便於觀察〉放入盛同樣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設定條件是:同時放入藥片,水溫一樣,水量一樣;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攪拌,另一杯不攪拌。(強調設定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對比公平與公正,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

實驗結果是:經攪拌的那杯藥片溶解的快,未攪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實驗二:水的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將溫度不同的同樣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設定條件是:藥片一樣,水量一樣,都不攪拌或都同時攪拌〈主要是爲了節省時間〉;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水溫不一樣。

實驗結果是:冷水中的藥片溶解的慢一些,熱水中的藥片溶解的快一些。

3、實驗三:是否粉碎溶解物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取兩片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時放入盛同樣多水的杯中。

注意實驗設定條件是:①藥片同樣;②水同樣多;③水溫一樣;④都不攪拌或同時攪拌。不同條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實驗結果是:粉碎了的藥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藥片溶解的慢些。

三、師生共同總結

老師引導: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你們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學生1:我知道了溶解時攪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攪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2:熱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顆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顆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師啓發:誰能全面總結一下,溶解的快慢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4:我來總結:溶解的快慢與是否攪拌,溶解物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有關係。

學生5:我今後在溶解時,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體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後放入熱水中再快速攪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攪拌就可減慢溶解的速度。

老師激勵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學習興趣真高,不但能積極參與實驗,而且能積極思考問題,認真總結所學知識,還能與現實生活聯繫,科學學習就需要這種學習精神,希望大家今後繼續努力,一定能成爲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目的是及時肯定評價,給學生以表揚和激勵,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鞏固教學效果,首尾呼應

老師:現在你對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嗎?誰能說說。

學生6:我知道了。牙齒咬就是粉碎糖塊,舌頭動相當與攪拌功能,口腔裏的唾液相當於熱水。所以溶解快的幾個因素:粉碎顆粒變小、攪拌、熱水,都具備了,這樣一來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裏不許動就缺少了粉碎、攪拌的作用,則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師: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對書本知識學的好,還與實際生活小事聯繫,理由談的很充分。

五、課後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鹽溶解替換成維生素B2片來溶解,因爲是黃色藥片,觀察效果更明顯,增強了直觀感。

2、把課文中最後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內容調整到開始進行吃糖果比賽遊戲,使授課匯入順暢,又節省教學時間。從學生最熟悉又喜歡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設疑吃水果糖快與慢的因素有哪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興趣,爲學生實驗的目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筆。

3、反覆強調實驗的設定條件,就是要保證實驗兩種對比的公平與公正,確保實驗結論的準確性。科學實驗結論不能出現誤導和偏差,一定要事實求是,這是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嚴謹精神,這一點很重要。

溶解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實驗活動了解,當水與其他物質混合時,有些物質能溶解,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並瞭解溶解的含義。

2培養幼兒地探索精神及細緻地觀察力,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教案准備:塑料、小勺,抹布、清水、熱水。各種材料:鹽、糖等

教案過程:

1引出活動主題,激發幼兒實驗興趣。

2觀察每組桌面的操作材料,啓發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來說實驗材料。

3透過實驗使幼兒瞭解溶解的含義,實驗目的和要求。

分別把鹽彷彿清水和熱水中,讓幼兒仔細觀察其中的細微變化。

4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教師巡視觀察每組幼兒的情況,發現問題引導幼兒。

溶解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瞭解物質的分散現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說出溶劑和溶質。

3.瞭解物質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響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懸濁液和乳濁液。

5.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溶液的概念、特點。

會辨認溶質和溶劑,能正確分辨溶解與熔化的不同。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幾種生活中的分散現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濁液和溶液,並舉出常見實例各兩則。

一、物質在水中的分散 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分:

透過高錳酸鉀中加水,食鹽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筆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結論: 如果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分散在水中,則形成懸濁液。 如果物質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則形成乳濁液。 物質的溶解: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稱之爲物質的溶解。 溶液:物質溶解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詞:

乳化:把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形成乳濁液的現象稱爲乳化。

教學過程: 設問:海水爲什麼是鹹的?黃河爲什麼是渾濁的?醫院裏用的碘酒是怎樣製成的? 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上述三個例子都是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的分散現象。 新課講授:閱讀P153活動與探究

1.懸濁液、乳濁液、溶液。 閱讀實驗:在1~4號大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鹽和酒精。振盪後觀察四種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現象。 泥土 : 變渾濁 懸浮固體不顆粒 (分層) 植物油 :牛奶狀渾濁 分散着液體不止液滴 (分層) 食鹽: 透明液體 (穩定) 酒精 : 透明液體 (穩定) 繼續觀察:靜置一段時間後,試管中情況。 引出概念:1.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裏形成的混合物叫懸濁液。

舉出實例:渾濁的黃河水;固體農藥(西維因);石灰漿及牆體塗料。 引出概念:2.一種液體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體裏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濁液。

舉出實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膠樹的乳膠等。 歸納:懸濁液和乳濁液統稱濁液。 思考:透過上面實驗,你可以得出濁液有什麼特點?(渾濁不透明,會分層) 引出概念:3.一個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和溶液。

舉出實例:生理鹽水、糖水、碘酒。 配製溶液:學生練習用碘和酒精配製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與濁液相比,有何特點? 歸納:溶液的特點是:均一、穩定的、久置不分層。 鞏固新課(方法:練習反饋)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質

當某些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這樣的水溶液能夠導電。例如:食鹽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則不能導電。

學習目標:

1、複述溶解含義,區分熔化和溶解。 2、會判斷溶質和溶劑,正確說出溶液的名稱。 3、記住溶解性的含義,說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質和溶劑的性制裁決定的,溫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教學過程:複習引入 教師設問:什麼叫溶液?主要有什麼特點? 閱讀課本P160溶質和溶劑相關內容。 思考問題:

1、什麼叫溶解?與溶化是否一樣? 2、什麼叫溶質和溶劑?溶液有哪兩部分組成? 講授新課:1、關於溶質、溶劑(方法:分析講解) 閱讀實驗:課本P160,藥匙取0.1克以下的高錳酸鉀晶體,放在500毫升燒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並不斷攪拌,形成色彩鮮豔的溶液。 分析:上述實驗叫什麼過程,其中溶質是什麼?溶劑又是什麼? 思考:是否只有固體才能當溶質,水才能當溶劑嗎? 歸納:溶質:固體、液體或氣體 (1)溶液的組成 溶劑:通常爲液體

(2)溶液的名稱 不指明溶劑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體作溶劑時叫某溶液。

關於物質的溶解性:

問題引入:

(1)沾有機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卻很快有效,這是什麼原因?

(2)爲什麼蔗糖加在熱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裏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歸納:物質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劑的性質決定的,溫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溶解的教案8

教材分析:

溶解時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大班幼兒對溶解現象已有了初步的瞭解,此活動可爲幼兒提供固體、結晶體、粉末狀物品等多種材料,透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在對比中觀察物體被水溶解後的變化,探究加快物體溶解速度的方法。重點提出油能不能溶於水這一問題,引導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去觀察,體驗猜想、操作、發現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發現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掌握加快物體溶解的方法,能用簡單的符號,標誌記錄自己的發現。

3、在猜想和實驗中能樂於思考,認真觀察,對溶解的神奇現象產生好奇心。

活動準備:

1、方糖、鹽、石頭、花生油每組 1 份,分別用一次性小碗盛放;勺子或攪拌棒每位幼兒 1 把(根);透明的一次性水杯每位幼兒兩個;實驗記錄表、水彩筆每位幼兒 1 份。

2、1瓶熱水、1 杯冷水、兩塊一樣大的冰糖、鹽、透明的杯子 6 個、小勺 1 把。

活動建議:

1、猜一猜,想一想,瞭解實驗的材料。

(1)請幼兒說一說實驗的材料。

(2)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猜想:如果把方糖、鹽、石頭放到水裏,會怎麼樣?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猜想結果,並用符號,標誌記錄下來。

2、 動手試一試,探索使物體溶解得更快得方法。

(1)幼兒在操作中觀察、發現哪些物質能溶於水。

引導幼兒從方糖、鹽、石頭中任選一種材料放到杯子裏,充分地攪拌,觀察它的變化,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結果,驗證溶解的現象。

引發幼兒思考:爲什麼方糖、鹽取不出來了,他們到哪裏去了?在討論中豐富詞彙:溶解。

(3)教師分 3 步演示實驗,首先讓幼兒猜想哪個杯子裏東西溶解得更快, 在實驗中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發現讓物體溶解得更快的方法。

①將兩塊方糖分別放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透明水杯中,觀察哪一杯裏的方糖化得更快。

②取兩塊一樣大小的冰糖,將其中一塊敲碎,分別放入水溫相同的兩個杯中,觀察哪個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③將兩勺鹽同時放在水溫相同的兩個杯子裏,其中一杯用小勺攪拌,觀察哪個杯裏的鹽溶解得快。

小結:要使物體溶解得更快,一般有 3 方法:增加水溫、使溶解的東西變小、溶解時進行攪拌。

3、試一試,看一看,瞭解油水分離的現象。

引導幼兒將一小勺油倒入水中,邊攪拌邊觀察,透過用小勺把油從水裏取出來,發現油會漂浮在水面上,它是不溶於水的,指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誌把發現的結果記錄下來。

4、提出問題:你還指導有哪些東西放到水裏能溶解?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瞭解生活中溶解現象無處不在。

新版大班語言《小威向前衝》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學設計+音樂+小視頻幼兒園班本課程《葉子的祕密》課件PPT主題故事教學活動

溶解的教案9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對於幼兒來說,擁有強大的好奇心是他們的一大特點,老師們就要好好的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爲他們準備一些科學教程,讓他們學習到知識。

1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目標

1、感知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象,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細觀察,積極動手探索,學習簡單記錄實驗結果。

3、願意參加科學活動,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準備

1、白砂糖、糖塊、透明玻璃杯、攪拌棒、冷熱水、小錘子、點心盤等;

2.記錄表、筆;

3、教學課件及科學課教室準備。

3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

1、直接出示砂糖,並認識砂糖。

師:(出示砂糖)孩子們,認識這個是什麼嗎?(砂糖)說說它是什麼樣子的.(白白的、細細的、小小的……)

2、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以遊戲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現象。

師:這些砂糖要和我們來捉迷藏,請你們幫砂糖找個地方藏藏好,老師爲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砂糖,瞧這裏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時候把糖要倒出來。記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藏糖。

師: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輕輕地去藏吧,看誰藏的我找不到。(幼兒藏糖)

4、帶領幼兒一起找糖。

師:小朋友好了嗎,把蓋子放到旁邊的空簍子上,我們一起來找着吧。

還有誰的糖我沒有找到呢?(藏到了水裏)(帶領幼兒一起回座位坐下)師:哪裏有啊,我怎麼看不見呢?(原來砂糖溶解到了水裏了)

5、示範操作。

師:你們藏得真好,我也想來做做這個實驗,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

二、實驗觀察,瞭解不同的物質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測砂糖與塊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樣的。

師:哇,這個遊戲真好玩,瞧,還有誰也想來玩呢?(方糖)方糖是什麼樣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塊一塊的)它也想藏到水裏去,它要和砂糖來比一比誰溶解的比較快?你們說說看砂糖和塊糖,哪個會溶得快一點呢,爲什麼?

2、幼兒實驗操作並觀察記錄。

師:究竟會是誰溶解得快呢,就來比一比吧,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數123同時放入杯中,仔細觀察糖在水裏會發生什麼變化,瞧我這裏還有一張記錄表,(拿出記錄表)知道這是代表什麼嗎?哪個先溶解就在哪個下面打鉤。準備好了嗎?123放!(幼兒操作,仔細觀察並記錄)

3、小結。

(1)請小朋友說說觀察到的現象:你看到糖在水裏有了什麼變化?再拿出記錄表說說誰溶得快(砂糖)

(2)小結:砂糖的顆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顆粒大,溶解的慢。

三、動手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發揮想象並回答可以怎樣加快溶解的速度師: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還有呢,可是方糖想玩這個捉迷藏的遊戲就必須讓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樣就能讓塊糖溶得快點了呢?誰願意來幫它想想。(幼兒回答)(攪拌、搗碎、加熱)

2、嘗試操作並記錄

(1)師:你們說的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們把方糖放到水裏用你們想到的方法來試一試,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確比我的快,準備好後我說“123開始”一起放。

(2)幼兒選擇方法並做準備師:工具都拿好了嗎?123開始!

(3)和老師同時把糖放入水中觀察實驗結果。

(4)師:你們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瞭解加熱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1)師:瞧我這裏還有兩塊方糖,不用你們剛纔用的方法,同時把它們放到兩杯水中,猜猜它們溶解的速度會一樣嗎?

(2)仔細觀察兩個杯子中的變化。

(3)師:爲什麼同樣的方糖在水裏溶解的速度不一樣呢,你們知道有什麼祕密嗎?我們摸一摸這兩個杯子。

(4)小結:原來水的溫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會變快呢。

四、小結,品嚐糖水。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用了幾種方法讓溶解的速度變快的呢!

是的,我們用了攪拌、搗碎、加熱三種方法使溶解的速度變快了,糖溶到了水裏,水會變成什麼味道呢?我們一起來嚐嚐吧!

2、師:除了今天這三種方法,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試一試。

溶解的教案10

第一課時: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知識與技能:

1、 會用實驗探究方法確定影響物質溶解性的三個因素——溶質、溶劑的本身性質和溫度。

2、 透過探究實驗瞭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並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3、 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透過探究與討論,發展同學合作學習,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

a) 知道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b) 建立溶解性、飽和飽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c) 知道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教學過程:

i. 究實驗1:物質的溶解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1、 設定問題:物質的溶解性與哪能些因素有關?

2、 提出探究任務: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溶劑的性質和環境的溫度有關。(學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透過實驗討論解決問題)

3、 指導學生探究實驗:分組實驗

4、 歸納總結:

(1) 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性不同。

(2)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

(3) 同一種物質央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

5、引導應用:毛料衣服乾洗原理等。

ii. 探究實驗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概念的確立及相互轉化

1、 設定問題:

(1) 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中是否能無限制溶解物質?

(2) 怎麼樣可以實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2、 提出探究任務: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與溶液的溫度及其溶劑量有關。

3、 指導學生探究實驗:分組實驗

溶解的教案11

設計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着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這種現象後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先透過遊戲法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緊着,由教師示範溶解這一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讓幼兒掌握攪一攪的方法,並在攪一攪的過程中去觀察物體的溶解;最後,讓每個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觀察溶解這一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裏溶解,有些不可以。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料杯100個、勺子40個

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

黃豆、大米、綠豆

塑料框16個、溫水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祕禮物,來看看,是什麼吧!(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故弄玄虛)那是什麼水呢?(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嚐嚐吧。

(請幼兒嘗一嘗)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麼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麼會是甜的呢?(幼:裏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裏呢?吳老師怎麼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裏呢?(幼:在水裏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纔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幼兒觀看

(教師坐下,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用勺子舀起方糖),這個糖寶寶是什麼形狀的啊?(幼:正方形的)對,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麼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

小朋友們看好了喲,吳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後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裏,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爲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麼嗎?(幼:......)其實呀,這種想象叫做溶解。叫什麼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裏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麼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纔,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裏溶解了。那麼,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呢?這是什麼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

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

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後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裏,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爲,奶粉在水裏怎麼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

剛纔,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現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裏溶解了。吳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

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裏,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面怎麼樣啊?(師幼同說:溶解)

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裏,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裏溶解了。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纔,我們透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迴應幼兒答案。

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吳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麼呀?(幼:.....)是果珍,是什麼呀?果珍。對,這是果珍。

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麼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後把材料倒進水杯裏,然後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好嗎?

好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擡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着吳老師。剛纔,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麼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爲它在水裏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體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後轉過來,看着吳老師。剛纔,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裏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裏溶解,怎麼辦呀?

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

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吳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裏溶解。

(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辦法嗎?好吧,吳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麼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遍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纔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裏溶解,所以在這裏畫一個勾,

(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裏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裏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裏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裏怎麼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幹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幹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爲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爲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範,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後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爲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儘量的感受到規範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於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並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溶解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氣體也容易溶解於水。

過程與方法: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氣體溶解於水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溶解實驗中認識到細緻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

瞭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難點】

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裝30毫升水的燒杯2、筷子1、小勺2、食鹽20克、蘇打20克、汽水1、開瓶器1、注射器1。

【教學過程】

一、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學生觀察:開啟桌上的紙包,說說知道里面是什麼嗎?

2.教師提問:給20克的食鹽和20克的小蘇打同時放在同樣多的水中做溶解實驗,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

3.引導實驗設計:怎樣進行這個對比實驗比較公平?

4.組織學生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5.彙報交流:

二、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師出示汽水一瓶,搖一搖請學生觀察液體中出現的氣泡。

2.教師解釋:我們在搖瓶子時從液體裏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知道是些什麼氣體嗎?

3.學生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裏的二氧化碳

4.介紹操作步驟: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後慢慢地往外拉(往裏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裏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5.提問:怎樣解釋注射器裏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6.整理本節課的認識記錄到科學筆記本上。(參考P10)

拓展:怎樣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板書設計:

溶解的教案13

一、教材

《物質的溶解性》是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1單元第3節的內容。本節課主在前兩節的基礎上,定量研究溶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節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紹了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和溫度的關係說明了物質在一定溶劑和溫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並以此得出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然後,探究溶解度曲線——包括回執溶解度曲線、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解度數據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區別、體會列表法和作圖法兩種數據處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導學生體檢數據處理的過程,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最後,簡單瞭解氣體的溶解度、並結合有關汽水的討論,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密切相關。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學情

基於溶液在化學(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生只定性地瞭解溶液的組成和基本特徵是不夠的,還應定量地認識溶液。本節以溶解度爲核心,展開對溶液的定量研究。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識內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個層次。在本節學習中所需的有關直角座標系中曲線等數學知識,學習已經具備,一般不會造成學習障礙。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對溶解度概念的運用時忽略條件;對問題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而產生一些模糊或者錯誤的認識,例如認爲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認爲增加(或減少)溶劑的量,固態物質的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大(或減少);認爲攪拌能使固態物質的溶解加快,也會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

2.瞭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練習給試管裏的液體加熱、向試管裏滴加液體和振盪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影響溶解度的諸因素中,對學生進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作用

2、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難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線的相關應用。

過渡: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探究法、教授法等。本節課主要是實驗探究法,透過觀察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分析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節循序漸進學習本節課。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爲四個環節進行,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上一節課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透過實驗,在一定條件下(室溫、10mL水)製得了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質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現在請大家考慮:什麼因素影響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後,我們來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提出問題,創設情景,懸疑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探究的熱情。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教師提問不同的物質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質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硝酸鉀、熟石灰,振盪試管,觀察試管中固體的溶解。注意不變量和變量分別是什麼,如何控制,讓學生們邊做實驗邊思考。然後再引導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呢?有學生可能回答溫度,然後再問如何操作?學生們能夠說出方法:即用試管夾夾持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在酒精燈上先均勻加熱,然後加熱液體。觀察試管裏的固體是否溶解。如果固體溶解了,就停止加熱。然後按大家提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蒸餾水各5克、 硝酸鉀、熟石灰各準備了一克完成實驗一;實驗二中準備了5克蒸餾水,2克硝酸鉀。儀器、藥品先檢查是否齊全,然後開始實驗。學生觀察現象並得出結論:實驗一中硝酸鉀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說明固體物質的種類不同,他們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實驗二中給盛有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試管加熱,不久,試管裏剩餘的固體硝酸鉀又溶解了。說明加熱可以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鉀的溶解限量。從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強調溶劑和溫度的影響。

此環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靈活拓展教材實驗探究2-3,設計爲層層遞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不斷被追問下不斷被調動思維,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不斷反思改進實驗設計,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

(2)溶解度曲線的認識和應用

學生自行看課本上的溶解度曲線圖,然後討論回答觀察到的資訊:①能找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③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如何變化;④兩物質相交的點表示同一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老師設定問題,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麼意義?”讓學生即學即用,靈活運用。老師再次強調: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個要素,即“一定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和“溶質的克數”缺一不可。

讓學生觀察冷卻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已有固體析出,這是什麼結晶?與海水曬鹽的蒸發結晶有什麼不同?比較得出結晶的不同方法:一個是改變溫度,降溫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物質,如KNO3;一個是蒸發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的物質,如NaCl;還有一種是升溫結晶,適用於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小的物質,如Ca(OH)2。

(3)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麼氣體物質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爲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什麼。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分析,想出辦法。

第三環節:深入學習,鞏固提高

知識點1:溶解度

1.下列關於溶解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夠表示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夠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溫度、相同溶劑的條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相對大小,可以根據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把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NaCl的溶解度爲36g

B、20℃時10g NaCl可溶解在100g水中,則20℃時NaCl的溶解度爲10g

C、20℃時18g NaCl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則20℃時 NaCl的溶解度爲18g

D、20℃時136g NaCl的飽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則20℃ 時NaCl的溶解度爲36g

知識點2:溶解度曲線

3.溶解度曲線圖可表示的意義是( A )

①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種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數值;

③物質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小;

④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甲物質的溶解度最大

B.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C.乙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溫度升降而變化

D.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課後探究

今天,我們透過實驗說明,物質的溶解性不僅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爲了確切地表示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應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準確、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線)。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溶解性是指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裏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衡量物質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裏所能溶解的最大質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聯繫。溶解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於1g的,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於1g的,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於0.01g的,叫難溶物質。

做課後練習題

七、說板書設計(略)

溶解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透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瞭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瞭解結晶現象。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畫出實驗簡圖)→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透過實驗條件的改變,讓學生感受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存在和轉化是有條件的,逐步建立用辯證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和逐步培養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並培養學生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

重點和難點:

飽和溶液的涵義及“活動與探究”。

實驗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不超過4人。

每組準備器材:燒杯2個(各裝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預先稱好)、5 g KNO3 4包(預先稱好)、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火柴、量筒、膠頭滴管。

CAI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激趣設境,問題匯入

師生互動: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漂亮;飯後喝湯,肥胖晃晃。”媽媽在家爲小槐同學準備了一碗湯,小槐一嘗淡了,要媽媽加 (鹽);小槐一嘗還說淡了,又要媽媽加 (鹽);小槐一嘗還是說淡了,再要媽媽加 (鹽)……食鹽是我們熟悉的物質,它是否無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問題探究,得出結論

小組討論,提出假設。

NaCl能(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閱讀P33,確定方案(畫出實驗簡圖)。

以俗語作導語,由生活經驗作鋪墊,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着力創設快樂課堂。

方案源於教材,形式卻別於教材,更顯直觀、生動。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動手實驗,觀察記錄。

上臺展示,投影結論。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許固體NaCl。

即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觀區分“溶”與“不溶”的依據──杯底是否有未溶固體溶質。

誤導結論,延伸探究。

“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水中”這句話是否正確?教師有意漏讀“一定量”三個字,引起學生質疑猜想。 增補方案,實驗發現(畫出實驗簡圖)。

觀察記錄,感悟要素“一定量”。

透過追究教師“疏忽”增補方案,動手實驗,使學生關注、重視“一定量”這個要素。充分發揮教師“引”的作用。

課件演示,動畫要素(“一定量”飛入片中)。 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師生互動,齊聲朗讀)。

陌生物質,引發探究

KNO3爲實驗室裏化學藥品,它能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全班展示,投影結論。

KNO3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如法炮製,小組探究。

將熟悉物質轉向陌生物質,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發現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話鋒一轉,激發探究

溫度改變,杯底沒溶的KNO3固體能否繼續溶解?

加熱攪拌,實驗發現,杯底未見KNO3固體。

再設疑問,趣味探究,此溫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

迴歸原溫,靜觀其變。

課件演示,動畫要素(“一定溫度”飛入片中)。一定溫度下,KNO3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實驗發現,過一會兒,杯底未見KNO3固體,即全溶。

跳出束縛,另起爐竈,激起學生更高的探究熱情。

閱讀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

在活動與探究得出結論上作文章,爲輕鬆寫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轉化的方法做了很好過渡。

增補結論,領悟涵義

室溫,5g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飽和溶液

↓+5 g NaCl

室溫,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飽和溶液和少許NaCl固體

↓+5 mL水

室溫,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

室溫,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飽和溶液

↓+5 g KNO3

室溫,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飽和溶液和少許KNO3固體

↓升高溫度

升高溫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

分析歸納,課件演示

飽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

提煉昇華,促進類化,構建體系。

深化探究,激活思維

室溫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達到飽和,升高溫度,杯底KNO3固體繼續溶解,且又溶解了5gKNO3;冷卻到室溫,20mL水溶解KNO3的質量不超過10g,此時多餘的KNO3會怎樣? 觀察杯中KNO3晶體和課本上圖9-11,閱讀感悟,請生上臺投影KNO3晶體

探究發現,聯想頓悟

觀察教材上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過程圖。

聯想:炒菜時,菜湯在鍋裏蒸發,鍋底上有白色斑跡;運動出汗衣服上會出現白色斑跡……

學以致用,趣味延伸 觀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跡。

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提升學生質疑能力。

練習:教材P40,習題1、5、6。

家庭小實驗:製取明礬晶體(P40)。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瞭解“飽和溶液涵義”爲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爲載體,以問題爲主線,圍繞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兩個要素”大膽取捨,進行了有個性、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爲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另外教師有意製造錯誤,讓學生產生頓悟,設計巧妙。教師設定問題羣、應用多媒體動畫、分步突破難點,使環節緊扣、層層遞進,師、生及教材編寫者思維同步,形成共鳴,高潮迭起,延展了“涵義”──結晶現象,很好演繹了“組織者”“參與者”“首席”的角色。

溶解的教案15

《物質的溶解性》教學教案

【學習目標】

1.知道結晶的原理,熟悉蒸發結晶和降溫結晶的適用範圍和基本操作;

2.能根據物質溶解性的變化規律,選擇不同的結晶方法來分離混合物;

3.會進行粗鹽提純。

【學習重點】

根據物質溶解性的變化規律找到適合的結晶方法。

【學習難點】

會選擇不同的方法分離混合物。

【學習過程】

一、回顧、預習與交流

【舊知回顧】

1.溶解所需的儀器 。

2.過濾所需的儀器 。

3.蒸發所需的儀器 。

4.物質溶解性隨溫度改變的變化趨勢主要有三種類型:

(1) ,如NO3;

(2) ,如NaCl;

(3) ,如Ca(OH)2。

【新知導 學】

怎樣設計實驗來鑑別食鹽水和蒸餾水?

二、合作、研討與點撥

活動一.活動探究

實驗1實驗2

操作步驟用玻璃棒蘸取少 量濃的NaCl溶液,用酒精燈加熱在一隻盛有30L沸水的燒杯中不斷加入NO3,製成NO3濃溶液。將燒杯放在冷水中降溫

實驗現象

總結:什麼叫結晶?結晶的方法有哪些?

反思:如果實驗1中用的是NO3,實驗2中用的NaCl,還會有類似的現象嗎?爲什麼?

小結:結晶的方法和適用範圍

(1)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又叫 法),適用於哪類物質?

如________(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

(2)蒸發溶劑的方法:適用於哪類物質?如________(填物質名稱或化學式)。

活動二.混合物分離的方法

(1)可溶性固體與不可溶性固體混合。如:將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後所得的二氧化錳提純出來,用 方法。

(2)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固體 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固體物質。如:從含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中提純硝酸鉀,用 方法。

(3)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的固體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固體物質。 如:從含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中提純氯化鈉,用 方法。

反思:你能說出上述操作的具體步驟和所需儀器嗎?

活用所學:

現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鹽,如何得到較純淨的食鹽晶體?

拓展:

1.製取精鹽過程中將其中可溶性的雜質除去的方法是:用飽和的食鹽水浸泡。你能說出其中包含的原理嗎?

浸泡的鹽水能無限次的使用嗎?爲什麼?

2.對剛過濾出來的固體,其表面的可溶性的雜質清洗的方法有

三、總結、反思與提升

1.總結活動一、二。

2.反思(1)混合物分離關鍵是找準其中包含物質性質的不同點:

用磁鐵分離鐵粉和銅粉

用過濾法分離碳酸鈣和碳酸鈉

用分離液態空氣法得到氧氣

用鹽酸除去氯化鈉中的碳酸鈉

(2).我國有許多鹽鹼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純鹼,那裏的農民冬天撈鹼、夏天曬鹽,你知道爲什麼嗎?

四、自檢、反饋與鞏固

【課堂作業】

1.右圖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種物質均屬於易溶物質

B.甲物質的溶液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

C.在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D.當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時,可用降溫結晶法提純甲

2.根據下列幾種物質溶解度曲線圖,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A.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採用蒸發結晶進行提純

B.氫氧化鈣飽和溶液降低溫度後有晶體析出

C.80℃時,氯化鉀與硫酸鎂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或隨溫度降低而減小

3.化學上提純物質常需要的操作有①溶解 ②過濾 ③蒸發 ④冷卻熱飽和溶液。要實現下列物質的提純,請分別把需要的操作序號填在後面的括號內。

(1)從蔗糖水中分離出蔗糖( )

(2)從碳酸鈉和碳酸鈣的固體混合物中分離出碳酸鈣( )

(3)去除澄清石灰水中的渾濁物質( )

(4)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固體混合物中分離出硝酸鉀固體( )

4.小明同學繪製瞭如圖所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 解度曲線:

(1)當 ℃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將B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宜採用的結晶方法: ;

(3)我國有許多鹽鹼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裏的 人們冬天撈鹼,夏天曬鹽,據此你認爲圖中(填字母) 曲線與純鹼的溶解度曲線相似。

標籤:溶解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