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溶解度》的教學設計

一、 設計思想:

《溶解度》的教學設計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並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並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四個條件,然後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爲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並嘗試成功。分組畫出各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並總結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規律能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溶解度的概念,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

2、瞭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3、對氣體溶解度的定義及其與溫度、壓強的.關係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制定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討論等進行自主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寬容、學會合作,進一步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三、教學重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

正確瞭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座標紙

六、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分組操練嘗試教學法

精選部分習題,鞏固有關知識。

七、 教學過程:

1、課前複習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於水,而沙子卻極難溶於水。

問:那麼,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於汽油而難溶於水。

教師總結: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 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2、拋磚引玉匯入課題

3、講授新課

a、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並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 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問:(1)爲什麼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爲什麼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爲什麼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

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併發言,更深入的理解四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定,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態以及溶解物質的質量單位要規定好這四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於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爲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 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並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麼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並理解其涵義。 b、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 物質溶解度大小,即可衡量溶解性強弱。具體方法如何呢?

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並總結。

c、溶解度曲線。

師:用多媒體展示固體溶解度數據。

生:分組畫出溶解度曲線,並上臺展示然後總結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從中得出規律性結論。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表現在哪些方面?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 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d、氣體溶解度

結合固體溶解度的定義回答氣體溶解度的定義並討論影響因素。

4、能力拓展:

5、課件展示本節所學內容:

6、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一、固體溶解度

1、 定義:前提條件:①定溫 ②100克溶劑 ③飽和狀態④溶

解溶質質量。

2、 固體溶解度曲線。

3、 溶解度曲線與溫度的關係

4、 溶解性

二、氣體溶解度

1、 定義

2、 影響因素

教學反思

教 師 教 學 設 計

化 學 組

標籤:溶解度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