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1

溶解看似比較簡單的一個生活現象,同學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如看到糖和食鹽等“化”到水裏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並不簡單。所以在設計這堂課時要注意循序漸進,讓同學在自身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

首先從同學最熟悉的食鹽溶解的現象動身,一定要注意引導同學加強觀察,並學會總結溶解的特徵。溶解的特徵之一是“溶液不會自行沉澱”,特徵之二是“看不見物質的顆粒”。但是我們在溶解食鹽過程中,往往由於食鹽自身含有雜質,在溶解後在杯底會有一些沉澱。爲防止對同學發生誤導,一是在實驗準備時,把食鹽溶液進行過濾,二是在同學實驗出現類似現象是,要和時的解釋。同學觀察完溶解現象後,讓同學觀察沙在水裏的情況,可以更好的做對比,從對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義。

當同學對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可以讓同學根據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徵來區分麪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麪粉和食鹽與沙相比,溶解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特徵處於前兩種物質的中間狀態,所以同學較難判斷,究竟能不能看見面粉顆粒呢?因爲麪粉溶解後,出現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懸濁液,幾乎看不清麪粉的顆粒,這就需要同學仔細耐心的觀察,當放置一段時間後,很明顯,麪粉沉澱到了杯底。當我們靠近一些,我們還是能看到水中懸浮着的麪粉顆粒。因此透過用眼觀察,我們就可以判斷面粉是不溶解於水的。而後面的過濾實驗則更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同學在進行過濾實驗時,出現較多的誤差,如有的同學不會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同學太用力,從而把濾紙戳破了等失誤。同學的這些失誤是由於我在實驗之前,沒有給同學充沛的時間掌握過濾的要點,所以在實驗之前應該多加強指導。實驗過程中,需要把過濾紙很服貼的放入漏斗中。在實驗中我把乾的過濾紙浸溼了,這樣就能很服貼地放入,這也是想當然的做法,不夠科學。課後,我查了一下,原來正確的操作應該是把過濾紙放入要過濾的溶液中浸溼。雖然我課上的操作並沒有影響實驗效果,但這種操作是不夠科學的,所以以後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同學樹立良好的典範。

總之,對於同學科學概念的理解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讓同學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中獲得,這樣纔會深刻,也纔是真正增加了同學的知識。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2

溶解,看似比較簡單的一個生活現象,要真正弄清楚也不簡單。

1.食鹽的溶解。食鹽是溶解於水的,而溶解的特徵之一是“溶液不會自行沉澱”,特徵之二是“看不見物質的顆粒”。但是我們在溶解食鹽過程中,往往由於食鹽本身含有雜質,在溶解後在杯底會有一些沉澱。爲避免對學生產生誤導,一是在實驗準備時,把食鹽溶液進行過濾,二是在學生實驗出現類似現象是,要及時的解釋。

2.麪粉的溶解。麪粉是不溶解於水的。但和食鹽與沙相比,溶解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特徵處於前兩種物質的中間狀態。究竟能不能看見面粉顆粒呢?因爲麪粉溶解後,呈現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懸濁液,幾乎看不清麪粉的顆粒,但當放置一段時間後,很明顯,麪粉沉澱到了杯底。返過來在觀察攪拌後的麪粉溶液,我們還是能看到水中懸浮着的麪粉顆粒。因此透過用眼觀察,我們就可以判斷面粉是不溶解於水的。而後面的過濾實驗則更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3.關於過濾。在用過濾紙進行溶液過濾操作前,我們需要把過濾紙很服貼的放入漏斗中。在實驗中我把乾的過濾紙浸溼了,這樣就能很服貼地放入,這也是課上急中生智想出的辦法,但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妥。課後,我查了一下,原來正確的操作應該是把過濾紙放入要過濾的溶液中浸溼。雖然我課上的操作並沒有影響實驗效果,但這種操作嚴格講是不正確的,在其他的溶液過濾實驗中就有可能影響實驗效果。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3

布萊希特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觸,但這次在教完四年級四個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質》這課後,再來咀嚼這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根據課表的安排,本節課分別是在週三、週四和週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課,都有充分的時間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將其運用於接下來的教學中。

在修改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不單單認識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時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節課的教材呈現了三個活動:(1)食鹽在水中溶解了;(2)麪粉在水中溶解了嗎;(3)過濾實驗。首先,觀察、記錄物質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時間;其次,過濾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實驗,在學生操作前肯定要進行細緻的講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教學,不可能在35分中內完成如此大的課堂容量。

於是,我將教材中的前兩個活動合二爲一,將三個活動變爲兩個:(1)食鹽、沙、麪粉溶解了嗎(2)過濾實驗。將食鹽、沙和麪粉放入燒杯的實驗一起展開、一起彙報,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同時,大大節約了課堂的時間。

二、視頻播放代替教師演示。

過濾實驗的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溶解本質的理解,因此我對過濾的.講解內容準備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個班級進行實驗演示時,有一個坐在後面的同學提出“看不清”的問題,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層濾紙的那邊、漏斗下端要靠着燒杯內壁等等注意事項,學生只能聽,而看不清楚。

於是,我在接下來3個班級的教學中,引入了視頻,透過視頻演示濾紙的折法以及過濾的操作。因爲視頻播放,錄製的時候鏡頭可以拉近,所以學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濾過的整個過程。

我們不能死板地認爲只有教師演示的實驗纔是最真實的,必要的時候用視頻代替,有時候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實驗準備的重要性。

判斷物質是否溶解的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透過觀察顆粒。對於麪粉,許多學生在攪拌後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會誤認爲是溶解了;但麪粉不像沙,要觀察到其沉在杯底,靜置的時間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課前不單單要準備好過濾裝置、燒杯、沙、食鹽、麪粉和玻璃棒,還要準備靜置好後的麪粉與水的混合液,在彙報麪粉是否溶解時適時展示,利於學生觀察麪粉在水中的狀態是更接近於食鹽還是更接近沙。

布瓦羅說過:“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後再來寫作。”寫文章如此,教學其實也一樣,多多思考能促進我們的成長,就如洛克威爾的見解: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4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是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這一單元要學習的內容都是和溶解相關聯的知識。也是學生們最喜歡的實驗課。上午上完第一個班級的課後,讓我有一些感觸和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實驗,分析食鹽,麪粉,沙子等物質在水裏的狀態,來揭示什麼是溶解。這節課的優缺點有以下幾點,我進行了總結。

優點:

1、學生的紀律要照之前的實驗課有所進步,因爲在上課的時候,我就告訴了今後的每節實驗課,都要選表現特別好的小組粘貼小星星,到榮譽牆上。然後累計給予獎勵。

2、學生們的狀態特別好,做實驗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遠比枯燥的知識更吸引人。所以興趣特別高。

3、填寫實驗記錄單的速度和質量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以往學生經常會問我,這怎麼填,那怎麼填,而這節課,學生們都是邊看現象邊自己填寫,在他們做實驗的時候,我在下面巡視,發現寫的都很認真。都是小組自己獨立完成,在寫的時候,組員也幫助記錄員一起分析。這與我的放手也有關係,這節課上課時候,我就說,報告單下課之前必須交上來,而且內容要填滿。以前總是怕學生填錯,或是時間不夠用,留到最後填寫,造成報告單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現在發現,及時填錯了,這不正是一種反饋嘛?發現錯誤,才能及時糾正。再者,最後,彙報實驗現象的時候,學生也能及時改正。

缺點:

1、即使這節課頒佈了獎勵制度。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不遵守紀律,不能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還有當老師喊停的時候,置若罔聞。在上實驗課的時候,特別考察學生的自律性。如果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不遵守制度,不但影響課堂,也會導致實驗失敗。

2、這節課的第二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時間的分配,上實驗課,最大的感觸就是時間不夠用。從準備,到操作,再到交流,彙報,記錄。並且有的實驗課真的很滿,一堂課要做好幾個小實驗,一堂課下來,確實是很充實的結束,有時甚至完不成。沒有實驗員幫助準備實驗用品,這就更需要把時間合理分配。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實驗課,要加以改正,力求更好。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反思5

食鹽和沙分別放入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當學生分別把食鹽和沙放入水中並攪拌後逐漸發現,食鹽緩緩消失,在水中無影無蹤,而沙則沒有,緩緩的沉到杯底。

由這兩個觀察實驗,學生可以初步的區分溶解與不溶解的區別,溶解就是完全消失,不溶解就是沒有消失不見。

而第二個實驗,觀察麪粉在水中的現象是爲了什麼呢?還是簡單的觀察麪粉在水中沒有消失不見嗎?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本實驗和沙水混合實驗有什麼區分呢?

把麪粉與水的混合物放到陽光下,會發現水不在是清澈的,在水中有了不少的懸浮物,這些懸浮物既沒有消失,也沒有沉澱,它們會溶解嗎?這類沒有明顯溶解現象,也沒有明顯沉澱現象的物體我們如何讓學生知道,這不是溶解,它的水合物也不是溶液?此時,教材上安排的過濾實驗的作用就體現出來,透過過濾,學生們發現在近似溶液的液體中可以過濾出大量的不溶解物體,這些物體在水中,我們的肉眼難以發現,但這並不表示它們不存在,而是存在的,正是這些物體的存在,使得麪粉與水不是溶液而是混合物。

由此,學生們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判定是否是溶液的又一標準,能否用過濾的方法將液體與物質分離,如果可以則不是溶液,如果不可以,則是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