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九年級物理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的說課稿

說課稿3.29W

我在認真學習了大綱和教材之後,對這節課的處理力爭在脫離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因爲教材是以知識結構順序爲主線編排的,而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要沿着學生的認識過程來安排教學,所以我改變了教材中由大量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規律這一單一過程,從引導學生研究單擺的擺球運動入手,使學生展開探索,舉一反三來認識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這一規律,然後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設計實驗驗證這一規律。

九年級物理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的說課稿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單擺在各個階段的能量變化,我在教學中選用一個擺動週期較長的單擺,也就是由一根長約2m的擺線將質量爲2Kg的球體懸掛在天花板的掛鉤上。演示時教師要靠牆而立,把擺球拉到自己鼻尖處,然後將擺球輕輕釋放,在擺球第二次靠近鼻尖時,頭一點也不要動。學生從這種“驚險”的`表演中可以得到極其深刻的印象,會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其中去觀察、去探索,這時學生可以透過擺球高度和速度的變化,分析出實驗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在引導學生得出擺球運動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規律之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們能否用身邊的物品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這一規律。之所以讓學生用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目的是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另一方面這些物品本來的用途並不是進行實驗,所以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富有創建的設計給予鼓勵使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參與的勇氣。

在設計與操作中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對其他同學設計的實驗找缺點,挑毛病,甚至對課本演示實驗“ 吹毛求疵”,經過教師一如既往的鼓勵、指導,學生改進了許多實驗,比如本節課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實驗中小鋼球碰撞的是彈片,由於彈片彈性形變發生在一瞬間,不易觀察,經過反覆實驗,學生用彈簧來替代彈片,效果明顯,這一器材也用到了我們以後的實際教學中。

另外,爲了增強物理學科與科學、社會的聯繫,我在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之後,提出:流動的水可以做功,那麼如何讓水流能做的功更多一些呢?讓學生利用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分析,然後建議學生查閱資料或透過各種媒體進行調查活動,以獲得有關水電站的資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對於本節課的“ 想想議議”,教材要求學生把皮球塗上黑顏色做實驗,這樣容易把手和球弄髒,所以我啓發學生:不塗黑顏色可以嗎?學生決定塗上水來做實驗,然而球反覆落下時,留下的水印卻是重合的,無法觀察,怎樣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呢?學生經過反覆探索,終於想出了辦法:在桌上放一平面鏡,當球碰到鏡面反彈起來後,稍微平移一下平面鏡,使鏡面上每個水跡都不重合,並按先後次序由大到小排列成一行,效果非常好。

本節課的最後,我利用了一隻扁圓鐵盒,盒的內側用塑料泡沫擠住幾塊銅塊、鐵塊等重物,然後蓋上盒蓋,在盒外標出重物所在的位置。把它側放在桌面上,且重物在最低處,它將靜止不動;把它側放在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的底部時,它將沿斜面向下滾;再把它側放在斜面中部且重物偏向斜面頂端時,一鬆手,它將向斜面頂端滾動,成了“會自動爬坡的輪子”,這是出乎學生意料的,他們都很驚奇;當把它側放在桌面的玻璃板上且重物稍偏向一方,一鬆手,它會在玻璃板上來回滾動一段時間,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學生事先不知道盒子裏裝了什麼,所以他們會有極大的興趣去探個究竟,甚至於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研究探索的快樂之中,這樣就將物理教學延伸到了課堂之外。

以上是我對《動能和勢能的轉化》一節的幾點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行、專家提出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