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3篇

說課稿3.1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3篇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篇1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第七節動能和動能定理的內容,此內容爲本節的第1課時。

下面中公資深講師張豔梅將從教材內容、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動能和動能定理等兩部分,屬於掌握的範圍,是在學習了“探究功與速度的關係”的基礎上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動能的概念,可結合初中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動能及動能定理的涵義。動能定理貫穿於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係爲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係這一線索,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概念,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恆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透過小組討論,體會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節學習,學生從中領略到物理等自然學科中所蘊含的嚴謹的邏輯關係,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實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將詳講動能和動能定理,以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動能定理是本章的重點之一,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之一,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的清楚認識,知道不論外力是否爲恆力,也不論物體是否做直線運動,動能定理都成立,是本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要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這一難點,設計實驗是關鍵。

分析例題之後,讓學生做一道題,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比較方便、靈活。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時,對動能公式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動能定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動能定理,必須要循序漸進,遵循教學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從生活中衆多實例出發,透過分析、感受真正體驗動能定理的內涵,此外,可以透過實驗設計、動手操作等環節,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意義學習。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回顧,匯入新課

2、講授新課

3、課堂小結:

4、鞏固練習:教材例題

5、作業設定:課後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七節 動能和動能定理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公式:

3、動能是標量,是狀態量

4、單位:焦耳(J)

二、動能定理

1、定義

2、表達式:

3、解題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及其運動過程

(2)受力分析,並確定各個力所做的功

(3)明確初、末狀態的動能

(4)列方程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討論說明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篇2

尊敬的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必修2第七章第七節《動能和動能定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說課,教材分析,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主要學習一個物理概念:動能;一個物理規律:動能定理,透過前幾節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某個力對物體做工就一定對應着某種能量的變化。在本章第一節追尋守恆量中,學生也知道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那麼物體的動能跟那些因素有關,引起動能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都是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既深化了對功的理解,對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爲下一節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併爲用功能關係處理問題開啟了思維通道,因此本屆內容在本章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是關建的一節,是重點的一節。

二、學生學情

深入瞭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已經知道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2)學生已經認識到做功必然引起對應能量發生變化。

(3)學生已經知道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以把力學量與運動聯繫到一起。

(4)透過三年多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單位以及符號

2、理解動能定理及其物理意義

3、理解做功的過程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透過動能定理的推導,體會演繹推理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動能定理演繹推理過程,培養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透過動能定理應用的學習,領會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透過對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加深對功、能關係的認識。

關鍵點:動能定理的推導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主要採用探究發現法):

1、直觀演示法、問題探究的方式(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2、活動探究法(理論推理)

3、集體討論法(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分析歸納總結)

學法:觀察思考、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

五、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引出課題

2、實驗演示,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

3、理論推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4、拓展延伸,引出動能定理

5、典例引領,內化反思

6、反思總結,加深記憶

(一)本章第一節“追尋守恆量”告訴我們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上一節我們那麼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具體的表達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關係得出了呢?

出示課題:動能和動能定理

(二)實驗演示,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

演示觀察實驗思考:

(1)從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滾到底端誰的速度大?誰做的功多?誰得動能大?

(2)從高度不同質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誰的速度大?誰做的功多?哪個的動能大呢?

(3)總結一些動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以達到引發學生興趣爲目的)

結論:質量大,速度決定動能大小。

3、理論推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情境展示: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爲m的物體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移動L,速度由V1增大到V2。

提出問題:學生推導

1、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體的加速度多大?

3、物體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間有什麼關係?

4、綜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導得出什麼樣的式子?

5、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1) 它包含了影響動能的兩個因素:m和v

(2) 這個過程末狀態與初狀態的差,正好等於力對物體做的功

(3) 它涵蓋了我們前面探究得到的結論W∝V

2.於是我們說質量爲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的動能爲Ek

(1)概念:

(2)動能的標矢性:

(3)動能的單位:

(4)動能式狀態量還是過程量

4、拓展延伸,引出動能定理,組織學生一起進一步分析例1的推導結果:提出問題:

(1)等式左邊W的意義

(2)等式右邊意義是什麼?

(3)此式的又表達了什麼意思?

(4)結論.上面關係表明:

概念:合外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做的功,等於物體在這個過程中的動能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能定理。

(1)W爲合力所做的功,公式右邊代表着變化量

(2)當物體在變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線運動時,動能定理也同樣適用。

5、典例引領,內化反思

例2一架噴氣式飛機質量爲m=5000kg,起飛過程中從靜止開始滑跑。當位移達到L=530m時,速度達到起飛速度v=60m/s。在此過程中飛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飛機重量的0.02倍。求飛機受到的牽引力

6、反思總結,加深記憶

1、爲什麼動能定理能解決變力問題?

2、建立動能和動能定理用了什麼研究方法?

3、建立動能定理經歷了那些過程?

4、這節課有什麼收穫(課堂小結)?

目的(透過問題,引導學生對認知過程、結果進行自我檢查)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能和動能定理》教學設計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動能和動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節,動能定理實際上是一個質點的功能關係,它貫穿於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係爲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係這一線索.考慮到初中已經講過動能的概念,這樣敘述,學生接受起來不會有什麼困難,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根據新課標要求透過本節課教學要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會用動能的定義式進行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及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

3)知道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動能定理的演繹推導.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難點:會用動能定理解決有關的力學問題。

三、教學方法

透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與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方案以小組合作研討的方式參考教材提出的問題由學生自行設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實驗和理論分析相結合,體現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透過上節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了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速度變化的關係,那麼物體的動能應該怎樣表達?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的動能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1、動能表達式

【提問】我們在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哪裏開始入手進行分析的?這對我們討論動能有何啓示?

總結: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重力做功開始入手分析的。討論動能應該從力對物體做的功入手分析。

(透過知識的遷移,找到探究規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設物體的質量爲m,在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恆定外力F的作用下發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圖所示。試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匯出力F對物體做功的表達式。

【提問】教材上說“xx”很可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物理量,爲什麼這樣說?

總結:質量爲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的動能爲xx

2、動能是標量,國際單位制中,動能的單位是J(焦耳)

3、動能定理

1)表達式

有了動能的表達式後,前面我們推出的xx,就可以寫成xxx

其中xx表示一個過程的末動能xx,xx表示一個過程的初動能xx。

2)概念: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所作的功,等於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能定理。

【提問】

1)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動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麼意義?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2)動能定理,我們實在物體受恆力作用且作直線運動的情況下推出的。動能定理是否可以應用於變力作功或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情況,該怎樣理解?

4、能力訓練

例題1和例題2,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解決。

5、幫助學生總結用動能定理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

1)動能定理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用它來處理問題要比牛頓定律方便.

2)用動能定理解題,必須明確初末動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總功.

3)要注意:當合力對物體做正功時,末動能大於初動能,動能增加;當合力對物體做負功時,末動能小於初動能,動能減小。

6、總結歸納

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中之重,是高考中必考的內容之一,並且所佔的比重非常大,本節連同下一節內容(機械能守恆定律)是用能量觀點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節課後可以加適當的習題課加以鞏固,也可以在本節課後就加一節習題課.本節課的內容不是十分複雜,在用牛頓定律推導動能定理時學生一般都能夠自己推導,要放開讓學生自己推導,以便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進一步認識。

動能定理的應用當然是這一節課的一個關鍵,這節課不可能讓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掌握應用這個定理解決問題的全部方法,而應該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這個最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可以根據例題來逐步讓學生自己體會。

【作業】書面完成課本74頁“問題與練習”中3、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