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

說課稿1.48W

說課是教師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衆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

篇一:《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

一、說教材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1.課文簡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2、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爲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我班學生多數思維較活躍,課堂上敢於發表個人的見解。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 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多讀、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2)透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動物。

4、教學重點: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5、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

一)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過渡:海鷗善解人意,是人類的好朋友。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匯入課文)

1)學生自讀15~17自然段,感受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提出自讀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麼事?你又怎樣的感受?進行批註。

3.學生再讀課文,快速閱讀,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4、小組內進行交流。

5、全班交流。(進行交流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二)深情朗讀,昇華情感

1、學生自己深情的朗讀觸動自己心絃的段落。

2、指名朗讀。

三)表達祝福海鷗老人 ,出示CAI課件。

1、老人離我們而去了,許多人來送他,沒有悼詞,沒有哀樂,只有那張與海鷗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隨,你想不想來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鷗,你會怎樣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們,你會怎樣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說話,他會說什麼?(預設答案:老人可能會說: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四、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爲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啓發。

2.同學們,課文學到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點小道理,誰來說說?

五、拓展延伸

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2、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篇二:《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

一拿到《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就被老人與海鷗,海鷗對老人之間的深情給打動。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老人的名字叫吳慶恆,經常喂,照顧海鷗等等。後來因爲勞累而死。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的語言樸實優美,字裏行間真情流露。是一篇是你內心無比震撼的文章。這讓我想到《珍珠鳥》的作者馮驥才的一句話,“信賴往往創造美好的境界”。這篇課文的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爲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透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了四個環節,分別是1、入境,感受海鷗老人;2、入景,欣賞和諧畫面;3入情,體會靈魂震撼;4入感,祝福海鷗老人。下面具體談一談這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

一、 入境。

感受海鷗老人首先,出示海鷗老人吳慶恆的照片。“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照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照片上的老人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然後齊讀課文的第二小節描寫老人外貌的部分,讓學生感受一下課文是怎樣描寫老人外貌的。接着教師總結“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吳慶恆。吳慶恆老人被昆明市民親切地稱爲“海鷗老人”,他和海鷗之間地故事在各大媒體報道之後,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近吳慶恆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鷗之間的深情厚意。”一個精彩的匯入能給一堂課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入景。

欣賞和諧畫面這一環節主要是教學課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11小節,主要圍繞一個“讀”字,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來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教師提問“在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哪幾幅畫,畫中有些什麼 ,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可以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來描述畫面,並暢談自己的感受。畫面一:老人喂海鷗。首先,教師範讀,在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很小心”、“退開一步”、“撮起”、“掃”這幾個詞。接着提問1、從老人喂海鷗這幾個動作的細節描寫中你看出了什麼?(可以看出老人動作的嫺熟,老人與海鷗配合默契和諧)2、海鷗飛成的樂譜能唱出一支怎樣的歌?學生可能會說“快樂的歌”、“自由的歌”、“飛翔的歌”等等。然後,再讀課文(請學生個別讀),感受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是一篇有聲有色的和諧樂譜,讓圖畫和音樂融爲一體,讓靈動的畫面唱起美妙的歌。畫面二:老人給海鷗起名字。“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老人,在空中飛翔着那麼多海鷗,他都能一一喊出它們的名字,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描寫這幅畫的語句,感受一下海鷗老人的親暱和他對海鷗的愛。”(學生齊讀課文,親暱的語氣)。相機教學“抑揚頓挫”把“抑”與“仰”、“柳”等形近字進行區分,並讓學生知道“抑”的意思是“低”,整個詞語的意思是“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同時,讓學生用“抑揚頓挫”造句。教師總結“剛纔老人喂海鷗時起起落落的節奏譜出了一篇和諧的樂譜,現在老人親暱地呼喚着海鷗的名字,又好像抑揚頓挫的和諧歌唱,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就好像交響樂,正一章一章地演奏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他們又在唱些什麼,說些什麼了。”過渡到畫面三。畫面三:老人和海鷗親暱地講話。我們好像聽到一陣陣親切喃呢的和諧交流。靜下心來聽一聽他們在說些什麼呢?(多媒體播放畫面和音樂),學生兩人一組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如:老人說:“獨角、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快來吃食啊!”海鷗說:“謝謝你,老爺爺。謝謝你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我們送餐,和我們做伴。”透過這三個畫面來展示和諧的樂譜,和諧的歌唱,和諧的交流,最終突出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那種和諧快樂。三個畫面,三首歌,讓學生感受音樂和畫面的和諧交融。

三、入情。

體會靈魂震撼(首先出示老人喂海鷗的畫面)這是一個普通的老人,更是一個特殊的老人,他愛海鷗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託在海鷗身上,讓我們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麼美好的畫面,可是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短暫,這樣美好的畫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這是他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當這張照片出現在湖邊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教師引讀13、14、15小節具體教學“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師:這裏兩次用了“撲”這個詞,爲什麼不用“飛”呢?

生:因爲海鷗們意識到就要和老人永別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們拿走遺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遺像能停留一會兒,所以用“撲”比較好,更體現出海鷗們那種傷痛,那種無奈,那種急切、焦慮的心情。

師:這麼多的海鷗快速撲來的景象是多麼壯觀、美麗啊!這麼多的海鷗來送別老人,這場面是多麼悲壯啊!一起讀讀這兩句話,讀出美麗的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學生朗讀)

接着,教師出示說話練習“海鷗的心裏是老人,海鷗在鳴叫什麼?(目的是讓學生把前面的課文說進去)”。“老人的心裏是海鷗,老人在呼喚什麼?”把學生分爲兩組,一半做老人,一半做海鷗,先寫一寫再交替發言。

四:入感。

祝福海鷗老人老人離我們而去了,許多人來送他,沒有悼詞,沒有哀樂,只有那張與海鷗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隨,你想不想來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鷗,你會怎樣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們,你會怎樣祝福老人?本課的作業設計是:收集描寫人和動物之間的真情故事,並寫一寫讀後的感受。

篇三:《老人與海鷗》獲獎說課稿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展現給我們是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更是一段真摯的情感。爲此,本課教學我以“情”爲線索,以“讀”爲抓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文段,充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那份親人般的令人震撼的情。

一、說教學目標:

1.人文切入,品讀悟情,是這堂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字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制定了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的課時目標。以讀爲抓手,品詞品句,深入感悟,讓學生們充分領略着這個文字獨特的魅力。

2.語文字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語文教學讀寫不可分割的特點又決定了本課時的第二個教學目標:透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採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更利於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爲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化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

四、說學法

本節課,學生採用如下方法學習。

(1)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透過邊讀,邊質疑的過程學到新的知識。

(2)勾畫、批註。透過圈化。品味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想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情感的火花。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本着以“情”爲線索,以“讀”爲抓手而設計。大致可分以下幾大板塊。

第一板塊:複習回顧,激情匯入。

透過回顧老人對海鷗的愛,爲新課作鋪墊,同時在複習中,對文章寫作方法進行小結,也爲本課時的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打下伏筆。

第二板塊: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圍繞着一個問題質疑: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了。這一部分讓學生透過讀、思、悟,讀去體會、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教學時,不僅要實現讀中悟情的目標,同時在閱讀中訓練學生品詞、解詞、朗讀、想象等各種語文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第三板塊: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學生充分感悟了海鷗對都比那份意想不到的情後,以一張海鷗撲向老人遺像的照片引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白色旋渦中的小海鷗會做出刮目相看的舉動,會鳴叫些什麼?設計意圖一是爲文字的第18自然段省略號內容進行補白,同時也是爲了讀寫遷移,用所學到的寫法運用於練筆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後一板塊:同時,老師教給了學生多種方法蒐集資料的方法,達到揚情寓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