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老人與海》說課稿

說課稿1.35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人與海》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說課稿

《老人與海》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單元地位: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主要內容: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吳慶恆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餵食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文字結構: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裏着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着重理清課文的脈絡,切實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擬定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透過朗讀、想象,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對老人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說教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運用勾畫、批註、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熱情的火花。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採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爲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透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上的是《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爲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顧性的方式進入這節課,提問學生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麼感受呢?學生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回答: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由此爲新課開始奠定一個情感基調: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濃濃的親情。

【設計意圖】:以複習匯入的方式進入新課,開門見山,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進入課文,收效良好。

(二)仔細研讀,入文解疑

這個環節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親人”引入。

學生自讀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情感?先讓學生在讀後說說自己整體的感覺,先對文章大體思想有個認識。再用誰是你的親人?怎樣的人算親人?那海鷗和老人、動物與人類之間有血緣關係嗎?等問題來指導學生找出那句直接點出了海鷗是老人的親人的話。

第二步:以“愛”爲主線,圍繞“意想不到”展開。

在這個步驟我先請一生朗讀課文16、17兩段,其他同學思考: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劃出相關的句子,並作批註。接着,學生反饋找到的句子,交流點有四處,主幹問題是:①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並講自己的體會。②當中重點詞是什麼意思?③指導朗讀。

第三步:總結“震撼的情”。

老師先提問是什麼原因會發生這樣“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過渡語講解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既講解了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又給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結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能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第二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點,其中的第二步——圍繞“意想不到”展開部分是重點中的重點。教學中我提出了一個大問題——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找出相關的語句,並作批註。這種充分地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特別有助於學生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預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另外,語文字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語文教學應該是以讀爲本,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會是殘缺的。教學中我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加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別,想象寫話

1、這部分先用師生配合讀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讀讀15~17自然段。再用課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隻老人曾經餵養過的海鷗,面對天堂裏的親人——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2)假如你是天堂裏的老人,回憶與“兒女們”海鷗相伴的一幕幕,面對悲痛欲絕的海鷗,你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學生分成兩大組伴着音樂想象寫話)

2、伴樂,生寫,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同時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讓學生讀懂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領悟真諦,透過超越文字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四)、總結全課,情感延伸

最後我總結全課:同學們,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後來,人們在翠湖公園裏建立了一個銅像(出示課件圖片),並且解說:2006年1月18日,海鷗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園揭開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肩上翩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同學們,老人十幾年如一日與海鷗相依相伴,是緣於一個字,那便是──愛,海鷗與老人相知相隨,也是緣於一個字──愛,這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人愛自然,自然也纔會愛人,地球也才能永遠充滿愛,充滿和諧。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平共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使學生用心靈傾聽,用心體驗,“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帶着收穫,帶着思考,帶着信心,走向新的課堂,開始新的探索。

四、說板書設計

本板書的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顯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內容。

21、老人與海鷗

老人關愛海鷗;喂海鷗。

《老人與海》說課稿2

一、說教材,教學目標。

《老人與海鷗》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訴了老人與海鷗相依相隨、和諧幸福的時光,講訴了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連聲鳴叫,肅立不動送別老人的情景。文章條理清晰,平靜的敘述中掩不住真情和感動,讓人無限回味!

第七組課文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單元訓練重點是: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具體的。教學第七組的開篇課文,我把單元訓練的意識、文字表達的特點、學生的學習需求綜合起來考慮。擬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8個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練習用較快的速度讀文,並在腦海中形成畫面。

3、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濃厚的感情。

4、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寫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語言,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濃濃深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薰陶。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本文語言明白曉暢,學生容易讀懂。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文字,我準備在教學中採用朗讀理解法、引導點撥法、情境渲染法。

2、說學法:結合課文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動情誦讀、圈點批註、品詞品句、書寫感受。

三、說設計理念。

“語文”拆開來說就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閱讀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且要學習積累課文語言,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及教學設想。

(一)用音樂輕叩學生情感的大門,匯入新課。

播放音樂《丹頂鶴的故事》,學生說說聆聽歌曲的感受。接着出示資料,讓學生帶着滿懷的感動,認識吳慶恆老人,爲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做準備:板書課題。

教學設想:“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情感是語文課堂魅力的元素。

(二)初讀課文,讀好重點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形成畫面。

讓學生帶着“認真讀文,畫出你感受深刻的詞語,並嘗試理解;認真讀文,說說你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的任務初讀課文。檢查學生對重點詞語的掌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文中的畫面:

板書:相依相隨 悲傷送別

教學設想:透過描述畫面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又實現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把握主要內容是整體感知課文的有效方法,是品讀句段、領悟寫法、學以致用的基礎。

(三)聚焦重點句段,品讀課文,用心感受。

請同學們把心放到文章中細讀課文,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哪些內容讓你感覺美好,心情舒暢;哪些內容讓你意想不到,心靈受到震撼。邊想邊畫出相應的句段,並寫下心中的感受。

預設品讀交流的內容:

A、初見老人。

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抓住“褪色、每天、二十餘里”體會這是一位勤儉的老人,是對海鷗無私付出的老人。

B、相依相隨。

1、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動地描繪了老人喂海鷗的情景。我準備引導學生透過抓住老人喂海鷗的句子體會到了什麼?(老人無微不至地愛着海鷗)

揣摩描寫海鷗的詞語“應聲而來、掃、起起落落”體會老人與海鷗的和諧、默契;引導學生想象白鷗翻飛的美麗畫面,並動情美讀。

2、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

這裏那個詞暖暖地觸動了你的心坎?(親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海鷗就是老人的親人,老人的兒女。)並相機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還有那些內容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C、悲傷送別。

1、“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從“翻飛盤旋”中你們體會到了海鷗們怎樣的心情?(焦躁不安、心如刀絞)

連聲鳴叫是海鷗們的聲聲呼喚,聲聲哭泣。他們會“連聲鳴叫”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寫一寫,替海鷗們說一說。

2、品讀16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品味、想象海鷗“瞻仰、肅立不動”情景,體會海鷗的心理活動。感受老人與海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厚情感。

3、引讀:想到再也見不到老人了,再也聽不到他親暱的呼喚了,哪怕是一張照片,所以——學生讀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讓學生以讀感受海鷗們的悲痛欲絕。(抓住“撲”字型會用詞的形象。)

教學設想:學生融入文字,對語言文字揣摩品味,動情誦讀,一方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另一方面課文語言成了學生情感抒發的載體。有效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四)統觀課文,關注寫法。

讓學生交流作者寫人,表達的方法,教師隨機板書:透過老人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刻畫他勤儉的形象和美好的心靈。透過海鷗動作的形象而傳神的描寫體現了海鷗的充滿靈性,老人與海鷗感人至深的親情。

教學設想: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是閱讀教學通向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座橋樑。

(五)援引圖片資料總結,昇華情感。

今天在昆明的翠湖邊,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尊塑像,這就是可親可敬的海鷗老人,一個人只要能堅持內心美好的操守和至死不渝的付出,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也可以活成別人眼中的豐碑!

五、作業設計

課外蒐集有關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設想:這樣的作業設計源於文字,又超於文字。學生完成作業的的過程中既擴大了閱讀面,又訓練了寫作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依照課文的思路、情感的軌跡,我設計了詞語式板書,用以輔助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

老人與海鷗

相依相隨悲傷送老人

濃濃親情

外貌、動作、語言、神態

形象、傳神

《老人與海》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1.課文簡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2、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與真情背後的感動。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爲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我班學生多數思維較活躍,課堂上敢於發表個人的見解。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 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與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多讀、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2)透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動物。

4、教學重點: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與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5、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

一、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過渡:海鷗善解人意,是人類的好朋友。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匯入課文)

1、學生自讀15~17自然段,感受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提出自讀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麼事?你又怎樣的感受?進行批註。

3.學生再讀課文,快速閱讀,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4、小組內進行交流。

5、全班交流。(進行交流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二、深情朗讀,昇華情感

1、學生自己深情的朗讀觸動自己心絃的段落。

2、指名朗讀。

三、表達祝福海鷗老人 ,出示CAI課件。

1、老人離我們而去了,許多人來送他,沒有悼詞,沒有哀樂,只有那張與海鷗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隨,你想不想來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鷗,你會怎樣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們,你會怎樣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說話,他會說什麼?(預設答案:老人可能會說: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四、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爲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啓發。

2.同學們,課文學到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點小道理,誰來說說?

五、拓展延伸,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2、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四、板書設計

21、老人與海鷗

老人喂海鷗情深深

老人談海鷗情濃濃

海鷗送老人情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