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研究論文

論文2.48W

師德建設已成爲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小學教師的關鍵。良好的師德觀是師範生未來從事教育工作穩定而持久的精神動力。小學生心理髮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教育的重要性,致使社會對小學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等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教師的搖籃,承載着未來國家對小學教師的希望,合格的初等教育師範生不僅要具備從事小學教育的專業技能,其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基礎教育的發展。目前,關於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研究總體來說比較薄弱,不夠深入,缺乏系統性整理,亟需加強建設。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研究論文

一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針對地方師範院校初等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研究價值,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概括。

(一)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初等教育師範生思想道德水平

師德是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內容。開展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職前培養,有助於提高師範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師範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並內化爲師範生自我發展的原動力,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爲人師表的正確職業態度。 [2]

(二)爲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力量奠定堅實基礎

師範院校是師資培養基地,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教師的搖籃,肩負着爲小學培養和輸送合格教師的社會重任。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素質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小學教師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3]可見加強初等教育師範生職業道德教育,爲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奠定了基礎。

二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以綿陽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專業2011級、2012級、2013級共267名學生作爲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267份,回收261份,回收率98.1%。有效問卷253份,有效率95.5%,對回收上來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本次調查的基本結論。

(一)調查問卷結果及分析

1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情況的調查統計

本次調查參與人數是267人,其中女性佔全體參評人員的97.2%,55%以上的學生是獨生子女。來自於農村的生源佔78.2%,城市生源爲 21.8%。調查發現,學生選擇小學教育專業大部分是採納家長或老師的建議,報考前對本專業有初步的瞭解,知道畢業後要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但對專業的認同感不是太高,畢業後一定會從事本專業相應崗位工作的意願比較低。同時,學校除了德育課的部分課程外,在其他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是比較少的;在“職業道德教育對你的學習生活有沒有影響”的選項中,認爲影響不大的佔65.2%。

2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認識情況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報告顯示,當前學生對目前教師行業職業道德現狀不滿意,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並不是很清晰地瞭解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等;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職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部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失範問題的原因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認識到教師自身的法律意識淡薄和職業道德素質水平低下是其主要原因,應承擔重大或較大責任。

(二)目前現狀及成因

1 轉型期社會大環境的'不良影響

從現實和歷史的角度來看,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以及多元化的價值觀的影響,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出現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傳統的道德評價和道德判斷標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很多人認爲“樂於助人,愛崗敬業,奉獻社會”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諧意義非常重大,但實際操作中往往很難拋開自身利益去實踐。

2 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

近年來,國家對小學教師這一特殊羣體日趨重視,對小學教師師德培養目標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小學教師的師德培養目標往往具有很強的原則性和政治性,教育過程相對死板,缺乏靈活性,教育方式和方法有較大的侷限性;目前,開設專門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高校比例較小,其他涉及師德教育內容的課程也微乎其微,已呈現出對初等教育專業師範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大面積“荒漠化”。[4]另外,初等教育師範生的師德教育內容空洞、不充實,缺乏針對性,所用師德教育教材大都是各類師範生通用教材,適合初等教育專業的師範生使用的師德教育課程教材非常少。

三 地方師範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對策

針對初等教育專業師範生師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提高認識,採取有效措施改善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一) 加強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完善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1 加強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情感教育,強化師範生職業認同感,提高行爲規範師範性認識

初等教育師範生職業情感和行爲規範的素養是師德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職業情感,能增強師範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能引導師範生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價值觀;遵守具有師範性的行爲規範,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5]所以,加強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情感教育,強化師範生職業認同感,提高行爲規範的示範性,是完善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2 改進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

師德教育關鍵在於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多種多樣教育方式及其教育功能的有機整合。師德教育不能囿於對教師的簡單枯燥的說教,而是要透過如社會實踐、對照先進典型、互動交流教育等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讓師德教育避免空洞、枯燥乏味,加強和改進師德教育,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師德教育要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師德觀,爲良好的師德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初等教育師範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途徑

1 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初等教育師範生師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的長期任務,是師德教育的理論基礎。做好師德教育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師範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好思想理論課程設定實施工作,加強“兩課”教學的理論教育,可以幫助初等教育師範生提高自身修養,樹立高尚的職業價值觀。

2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教育載體作用

師德教育離不開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是提高師範生師德修養的重要途徑,透過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師範氛圍”環境,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優秀的校園文化,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會對師範生的行爲習慣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6]師範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使師範氛圍的 “學校文化” 更直接,更濃郁,爲初等教育師範生師德的養成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爲增強師德教育效果提供條件。

3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及榜樣示範作用

利用校園論壇、微博、微信等這種學生參與、關注度高以及高效、人性化的資訊交流平臺。挖掘、整理和宣傳基礎教育系統中有代表性、時代性的“師德模範”先進事蹟,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這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思考,同時爲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榜樣形象,激發學生從事小學教育的使命感,樹立良好的職業認同和情感,從而達到榜樣的模範師範帶頭教育目的。

(三)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素質

教師的師德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師德水平。師範院校教師的自身能力、業務水平以及職業素養,直接影響着未來小學教師的師德養成。因此,在新形勢下提高師德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勢在必行。

1 選擇職業道德修養高的教師

首先,可以透過競爭上崗的方式選拔優秀教師擔任師德課程的講授。實現德育教師的專業化。[7]其次,在師德內容的具體講授過程中,可以聘請校外專家或從事小學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有針對性的講座,條件允許的化,可以直接聘請師德教育相關專家擔任師德課程教學。

2 加強對師範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學生,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且育人。育人是教書的目的。教師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師德素質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履行師德規範,實現師德從內化向外化的轉變,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真正在人格上贏得學生的心,達到 “德高爲師,學高爲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