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養成教育及教師職業道德研究

教師養成教育及教師職業道德研究左玲教師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它是指受教育者在透過教育實踐、親身體驗和日常生活、教師文化的陶冶下,自然養成教師專業素養,塑造教師人格的過程。養成教育不能僅注重培養教師在知識、能力和專業素質方面得到應有的發展,更注重教師文化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職業道德的薰陶。

教師養成教育及教師職業道德研究

一、教師養成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的概述

(一)教師養成教育的概述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養成教育,是一種狹義的養成教育,一般指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爲的養成。而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的發展,當今的養成教育是指個體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長期培養和訓練,藉助於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而形成的良好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教育過程。這是一種廣義的養成教育。教師養成教育,指教育者透過長期的專業的訓練和實踐,從非教師專業人員逐漸向教師專業角色轉變的過程。教師養成教育在教師養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職前教育、入職教育,在職培訓,教師養成教育都貫穿於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始終。教師養成教育中主要內容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性格氣質方面的養成。其中,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是教師養成教育的'核心內容,具備教師職業道德是成爲教師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概述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育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廣義講上它主要包括教師職業理想、教師職業責任、教師職業態度、教師職業情感、教師職業良心、教師職業榮譽等方面。狹義上講,教師對教師職業和對學生的熱愛。教師“愛”使得教師內化職業道德規範內在動力。孔子的《論語》是最早集中反映我國傳統教育對師德的規範言論。比如,“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今我國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規範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關愛學生、終身學習。

二、教師養成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的關係

養成教育是個體在長期的實踐和訓練、文化薰陶以及生活體驗下,自覺主動的生成穩定品質和素養的過程。教師的養成教育同樣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教育實踐、教師文化薰陶、自然生成教師專業素養。如何形成教師養成教育呢?需要教師職業道德培養作爲其支撐,透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促進教師養成教育問題。同時,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是教師養成教育的核心內容,具備教師職業道德是成爲教師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互相依存的關係。

三、教師養成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職業意識淡薄

教師職業意識包括:其一,對教師職業的看法和認識。指教師的地位、作用、職責;其二,教師職業的動機和態度。指個體爲什麼要做教師和從事教師職業的價值取向;其三,教師職業意向。指個體是否願意從事教師職業的願望和傾向;第四,教師職業情感體驗。指個體對從事教師職業是否喜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感。很多教師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爲其穩定、生活規律,從功利主義出發帶來的是物質利益。對教師職業的本身意義理解不夠。這不利於加強師範生的教師職業情感,樹立良好的教師理想和信念。

(二)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欠缺

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教師職業相關的法律、社會公德方面的知識。瞭解並掌握師德知識是教師進行自我行爲調節、教育學生、促進教學的至關重要的基礎。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此外,教師的職業情感低落,有些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下課後離開教室,很少與學生交流感情,以至於對學生的關愛很少,對職業沒有情感,談何師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個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裏的心指教師愛生之心,愛業之心和平等之心。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育實踐和真實教學情境中才能夠逐漸養成這種心。教師有了心自然能把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養成與內化。

(三)教師職業能力參差不齊

教師職業能力分爲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能力或教學基本能力;二是教育科研能力。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把以上兩個教師職業能力平衡處理其關係。如果沒有教學基本能力,沒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就不能夠順利地完成實際的教學活動;如果沒有教育科研能力,則只能成爲單純而機械運用技能完成教學的“教書匠”,而不能成爲善於發現、批判、反思教育現象和問題的“教育家”。

(四)教師職業性格存在偏差

前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的個性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只有個性方能影響個性的定性,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教師職業性格是指影響並支配教師的實施職業行爲的心理因素。良好的教師職業性格主要包括:熱情開朗,樂觀主動,積極向上,富有激情,富有童心,自信活潑而幽默,情緒穩定,態度溫和,平易近人,善於合作反思和自控,執着而有耐心,具有頑強的意志力和探索創新的精神等等。有很多教師因爲社會、家庭、經濟、工作、科研等壓力使得情緒不穩定,易怒,自控力差,抑鬱,缺乏意志力和自信心等等。

(五)固守傳統的教師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以課程培訓爲主,以知識技能爲本位。在對教師職前教育過程中,只重視學分的完成,而忽視對教師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性格氣質方面的養成。目前,教師的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脫節,沒有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作風。從而形成了教師培養模式注重教師的“外調”,輕視教師的“內養”。

四、完善教師養成教育的建議

(一)完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其一、課程結構的設定也不合理,學科專業課程比例大,選修課程也是學科專業方面的課程,公共基礎課程佔20%,而能夠體現師範性的教育專業類課程只佔10%,其課程內容上是“老三門”即: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教學內容脫離了中小學教育。其二,教育實踐課程開展的少且形式單一隻有教育實習,都是在最後一年進行。所以,我們調整應該調整專業課程和公共課成的比例,同時應該加強實踐教學,應和中小學校形成合作關係,每學期定期組織學生去見習。

(二)加強教師職業理想信念教育

很多人選擇教師行業目標不明確,職業意識淡薄,所以應該對師範生和在校的教師進行教師職業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教師職業理想和信念,使他們感受到作爲未來教師的重要使命.比如:定期開講座,開展教師職業規劃比賽。

(三)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重。因爲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會成爲學生的模仿的對象,換句話說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具有巨大的示範和引導作用。所以,教師必須擁有職業道德修養,透過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品質的滲透,以此去影響、感化和教育學生。

(四)完善教師養成教育的機制保障

我們需要建立教師養成教育的保障機制,以使教師養成教育納入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上,其一,建立制度保障體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日常行爲規範》等法律法規爲前提,並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將其具體化爲一系列有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其二,完善管理保障體系。對教師的管理要以“教師爲本”的管理理念,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教師都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爲習慣;其三,實施教師評價。針對教師養成中的不足及時提出改進的建議,使教師在養成過程中及時改正、及時養成、促進教師養成教育的發展。

(五)形成自我教育的習慣

樹立自我教育以個體以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又稱自我修養。而教師養成教育就需要透過自我教育的方式,意識到教師職業的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進行自我反思、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到慎獨、防微杜漸、循序漸進、積善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