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論文2.09W

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論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成長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音樂教育對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藝術修養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爲音樂教師怎樣透過音樂教學來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最主要的就是透過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對其進行教育、引導。那麼我們音樂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些呢?如何讓別人瞭解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點來談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以追求考分爲主要目的,是“死讀書”的典型,這樣的小學生不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能力構建水平,才能使音樂教育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培養了小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意識;才能使小學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着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爲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爲啓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轉變爲新型的朋友關係、夥伴關係。

(二)、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節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透過制定規則、及時鼓勵、協調關係、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於嘗試,勇於創新,對於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小學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現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爲網絡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勇於“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改變了陳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更新了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真切、音樂興趣更濃厚,審美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下面就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情匯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過去上每堂課,總是習慣性地複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匯入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按部就班匯入,讓學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無味。不能調起學生的興趣。現在根據每課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匯入。例如: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利用課件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透過故事當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感人故事情節,誘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體驗歌曲情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相較於以前的教學活動,我在保留了整體欣賞、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增加了二次欣賞、品味歌曲,對比欣賞、體驗歌曲兩個聽的環節,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之美的過程中同時去體驗情感之美,充分發揮音樂聽這一重點。

(三)、唱演歌曲,培養創新意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爲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節,調動情緒發揮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小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麼。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已自己的生活進行創作,並在創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創新後歌曲的效果,聽着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四)、表演歌曲,給學生美的教育 體驗了歌曲情感,創新了歌曲內容,可以說是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有一了個總體細緻的認識,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這種認識透過配舞蹈,拓展情節等形式表現出來,與同學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內容美,情感美。

三、音樂教育在小學生音樂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如何發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筆者認爲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趣味”是教學的側重點。 什麼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這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從美學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纔能有深刻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造美的慾望。分別從以下幾點表現出來: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透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製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着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着優美的音樂,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着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神經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行爲表現得衝動。於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你願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願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認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3、培養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已經成爲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學生表現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後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纔會敢於表現、善於表現。

例如:在低年級唱遊課中有一首《我的小寶寶》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抒情優美,描寫了一位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的場景,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強烈的依賴之情,營造了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圍。這首我就讓學生來表現,“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樣紅你的小寶寶睡覺?”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組成臨時家庭,用歌聲、表情、動作、造型來表現這首歌曲。學生的表現沒有好於不好,只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聲。最後我還讓學生思考:媽媽對你是這樣的關心,那麼你該怎樣回報媽媽呢?學生是很聰明的,馬上都能迴應老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表達了自己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對媽媽的感謝,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4、培養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的表現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例如:在如二年級唱遊課中要求學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聽老師講,學生對學習一點兒也沒有興趣而且根本聽不懂,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於是我運用“搭節奏”的遊戲,讓學生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在搭搭拆拆的遊戲中學習掌握到新知識。在他們的遊戲過程中不單單解決了怎樣搭節奏這個知識點,而且繼續在研究搭完了節奏之後,怎樣拆了節奏再搭新的節奏我們還進行了比賽,看哪一小組節奏搭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且也鍛鍊了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因爲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5、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是人類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律進行創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爲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出審美創造的原則。

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爲一組,透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可取所要表達的內容,並鼓勵他們進行創作,來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於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樂的魅力,讓我不得不讚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創作能力。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爲培養造就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鬥!

[參考文獻]:

[1] 章連啓;《音樂教育教學經驗――中小學音樂教師叢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3]趙穎;《自主?愉快?創造性地學――創新教育叢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4]李妲娜。世界音樂教育集萃[M]。桂林:灕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09年;

[6] 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7]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06月;

[8]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09年05月;